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发展文化旅游体育产业赋予了新的使命和机遇,“文旅+体育”新业态为拥有丰富文化、旅游、体育资源的地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而乡村文旅体育专业人才的缺乏,成为阻碍“文旅+体育”产业融合发展与创新实践的主要因素,也极大影响了乡村振兴中产业融合发展、产业体系建设等方面效能的发挥。因此,积极发挥政府、企业、专业院校等作用,构建完善的“地方政府+企业+专业院校”的合作机制,培养具有文化旅游和体育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是推动“文旅+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目标实现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药用植物是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基础,对于建立健全国家卫生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和经济作物,药用植物在乡村产业振兴发挥了巨大作用。本文分析了当前药用植物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优势特点、应用情况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五点药用植物产业发展建议。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新农人作为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力量,积极顺应互联网经济新浪潮,以自媒体平台为媒介,拓展“短视频+”新模式,不断为乡村发展注入新鲜活力。本文立足兵团当前产业振兴面临的困境,探讨在新农人“短视频+”模式下,如何为兵团乡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持续赋能,有效带动产业链高质高效运行、职工群众增收致富。在此基础上,提出新时期兵团产业振兴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4.
教育部发布的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纲领性要求,为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有效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主动适应地方产业转型需要,高等职业教育需要不断提升专业建设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水平。当前,在云南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着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专业数字化体系尚待完善、师生信息化素养有待增强、“校热企冷”等难题亟待破解等现实困顿,基于此,职业院校应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专业建设提质升级、师生信息素养提升、校企协同共建等方面统筹推进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更好地服务产业强省建设,助力云南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  相似文献   

5.
张慧 《甘肃农业》2023,(6):54-57
“旅游+文化”产业为农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不仅可以提高当地的经济效益,还可在文化传承、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引进、打造品牌经济等方面注入新的血液,极大地提升农民的文化自信及幸福感。本文从挖掘民俗文化资源、推动旅游产业模式升级、发挥主体能动性等方面阐述“文化+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以期为乡村振兴的推进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6.
建设数字乡村,既是推动浙江农村共同富裕先行、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的重要手段,也是浙江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本文通过对浙江省乡村产业数字化的相关调研,基于乡村产业数字化现状,系统总结了“5G+农业应用”“产业大脑+数字工厂”“农业+文旅+新零售”等3大浙江省乡村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典型模式,并对乡村产业数字化政企协作不够“亲”“清”“智”等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建立健全政企协作制度机制,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完善权责清单管理制度,提高政企服务透明度,强化监督检查;政府加快传统决策向数字决策转变,推进数据价值化进程,创新工作推进机制。  相似文献   

7.
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进宜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有效服务当地现代农业"6+3"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分析宜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服务当地现代农业"6+3"产业的意义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更好服务当地现代农业"6+3"产业发展的路径措施。  相似文献   

8.
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是贵州探索乡村振兴路径的重要举措。为推进贵州山区乡村振兴示范试点建设提供参考,以贵州省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之一的凤冈县临江村为例,总结其通过坚持改革引领、市场引导、农民主体开展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实现农村改革深化突破、特色产业高效发展、党建引领全面振兴的主要措施及成效。提出固本强基,提升乡村振兴组织力;因村制宜,凝聚乡村振兴向心力;改革拓源,释放乡村振兴驱动力;大抓产业,增强乡村振兴源动力等推进贵州山区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尽管乡村振兴战略在全国不断落实,但在一些地区农村如诸城市依然存在产业发展薄弱、管理方式粗放等问题。当前,全国乡村振兴工作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提升诸城市乡村振兴效率已成为该地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建设生产园区、生活社区、生态景区"三区"共建共享为标准,以"三区共建"概念为切入点,概述了诸城市农村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诸城市乡村振兴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探讨了出现此类问题的原因,并总结了诸城市乔庄社区党建引领集体经济发展带动乡村振兴的"1+1+N"模式,提出了推动乡村振兴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为了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探索乡村全面振兴的路径,以清流县乡村振兴工作为对象,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分析乡村振兴的意义和困境,提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全面振兴的路径,即坚持党建引领,强化组织根基;引导农民参与,激活内生动力;制定村庄规划,增强产业引擎;夯实产业基础,培育文明新风。发展强村、改革活村、促进农民增收、走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1.
依托农业发展乡村农业旅游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广东省五华县蔬菜产业园积极创新联农带农激励机制,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和农俗体验、研学教育于一体的“农业+”乡村休闲新业态,谱写了三产融合发展新篇章。本文从乡村振兴产业、生态、文化、人才角度出发,通过调研五华蔬菜产业发展现状,总结发展经验,分析其存在的种植项目种类分布不均衡、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旅游人才缺乏等短板,并提出促进“农业+互联网”“农业+基础建设”“农业+文化”和“农业+教育”融合发展等解决策略,加快乡村振兴创新发展,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优势产业,大力推进乡村“农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2.
郭全海 《安徽农业科学》2023,(18):227-229+235
乡村振兴明确提出“五个振兴”的科学论断,其中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人才是产业振兴的关键。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人才下沉、科技下乡,妥善解决了乡村振兴中的人才问题,在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科技特派员制度践行优势及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探索新时期在乡村振兴中如何更好地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作用,提出相关建议,为科技特派员制度与乡村振兴战略高效衔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农村职校涉农专业服务乡村振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述广西梧州市藤县中等专业学校园艺技术专业以专业技术优势参与县域农业推广体系建设、融入乡村振兴的探索:优化专业设置,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农业智能技术支持;统筹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为乡村振兴战略搭建区域职教体系;参与科技示范建设,为乡村振兴战略赋能农技体系新模式;拓展校外实训,为乡村振兴战略夯实人才培训基地。并以实际案例体现农村职校园艺技术专业服务乡村振兴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社会组织在实现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中理应起到重要作用,但在实践中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存在现实困境。为了推动社会组织发挥更大力量促进乡村振兴,以吕艺公益项目为例,对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困境、齐鲁样板吕艺公益项目的实践经验、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等内容展开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面临政策支持不足、筹资能力偏弱、专业人才匮乏以及创新意识不强等方面的困境;以此提出“产业帮扶-生态治理-人才支撑-文化弘扬”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应充分寻求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结合点,通过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支持;结合乡村经济需要、产业发展、社会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参与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找准乡村文化服务着力点;培育乡村产业,助力夯实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6.
国内乡村产业发展出现颇多问题,乡村产业发展并不理想。要想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解决好乡村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以闽侯县为例,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和查阅大量资料,客观剖析制约乡村产业振兴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问题成因,并提出一些相对可行的建议和对策,产业振兴问题研究有助于指导乡村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和路径,为政府执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了解乡村振兴政策实施以来的产业振兴成效,采取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调查分析广东省茂名市谭儒村由萝卜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成效。研究结果显示,谭儒村通过“党建+合作社+农科院校+基地+农户”五位一体产业运作模式推动了乡村振兴进程,但同时存在人才短缺、营销宣传能力不足、产业链单一等问题。建议从人才外引内培、多渠道发展营销和发展多元产业链等方面发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向好的乡村振兴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尉犁县推进"互联网+小油馕"的经验做法为例,分析互联网+特色农产品发展路径,提出以打造品牌为突破口,以触网销售为手段,通过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扶持,推动农业特色产业走上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道路,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正式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村产业融合作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石,进一步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落地。本文以湖南省东源村产业融合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农村产业融合过程中存在的瓶颈及其破解之策。更意在为拓宽乡村振兴渠道,促进农村产业融合提供经验和教训。【方法】通过实地走访调研,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以期提出破解问题的策略。【结果】而农村产业融合作为一种新型产业发展模式,湖南省东源村在促进产业融合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融合机制亟需加强、资本要素匹配不当、缺少农村产业品牌和配套设施有待健全等诸多瓶颈。【结论】因此,笔者认为应健全产业融合机制,保障产业融合顺畅进行;完善市场配置要素,大力整合资源要素,推进产业高质量融合;制定优质品牌战略,提升农产品声誉度,以品牌化带动产业融合;优化配套服务设施,促使服务产业提质,推动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20.
在全国乡村旅游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中草药+旅游"模式已经成为我国乡村旅游非常重要的一种特色发展模式.本文以承德市中草药旅游产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总结国内外经验,以及对承德市特有资源分析,研究承德市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融合中草药及旅游资源,创新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中草药+旅游"模式,并给出了综合性的建议,以期促进承德市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