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数码互动显微系统是近年广泛应用于实验教学的一种将计算机、网络、显微镜和数字摄像机有机的结合起来的方便有效的新型教学方法。本文结合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应用数码互动显微系统的经验,分析了数码互动显微系统应用于组织学实验教学的利与弊,提出只有将数码互动显微系统与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才可促使二者的优势真正的发挥出来,改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已不能满足遗传学实验课程,教师要利用数码显微互动系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本文以人工诱发染色体畸变为例,介绍了数码显微互动系统在遗传学实验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数码显微互动系统在遗传学实验课程中应用后能提高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3.
数码显微互动系统作为现代实验教学的一种新手段,在促进实验教学改革、推动高职教育内涵建设、加快培养职业型、技术型、应用型和创新型植保人才方面作用突出。通过介绍数码显微互动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在植物病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了该系统在植物病理实验教学中的优越性,进而简要探讨影响其优越性充分发挥的因素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病理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在病理学实验课中应用蔡司-捷达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取代传统的普通光学显微镜,其功能比较完善,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新的实验教学模式的应用,丰富了教学内容,改进了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教学中引入现代高科技无线数码显微互动系统,是《动物解剖》课程显微镜实训教学的重大变革。为助力无线数码显微互动系统在《动物解剖》教学中的推广应用,该文阐述了无线数码显微互动系统的构成,对其在《动物解剖》课程教学使用中的先进性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显微互动系统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与传统显微镜教学相比,无线数码显微互动系统在《动物解剖》课程的实训教学中更能使得师生互动、交流无障碍;使学生对观察到的结构绘图更容易;对学生的课堂管理、考勤更便捷;使课堂考核更客观、公正。虽在使用中仍存在Pad上图像与显微镜下的图像有差距、系统维护不便利等问题。但总体而言,无线数码显微互动系统有助于突破《动物解剖》课程实训中关于组织学的难、重点教学问题,有利于提升组织学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相似文献   

6.
数码显微互动系统是近年兴起的一种现代化形态学实验教学手段,应用于动物组织学实验教学后,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实现了资源共享,丰富了实验教学内容,促进了实验考试方式的改革,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学监控能力和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7.
药用植物病理学课程建设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用植物病理学课程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课程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文章从课程建设与创新实践出发,提出了课程发展和人才培养规划;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不断完善教学内容,编写了《药用植物病理学》课程教材;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促进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建立了网络课程教育平台,深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全面提高教学水平,紧密联系实际,加强药用植物病理学研究和专业人才培养,保障我国中草药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艳玲 《河南农业》2016,(27):24-25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效果的好坏对课程整体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针对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在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通过几年的实践表明,该教学方法的改革调动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动物学是高校生命科学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动物学实验课程是与该学科紧密相联的一门必修课程,是验证理论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保证。传统的动物学实验课基本上是借助于教师的手口相传,有很多局限性。而现代动物学实验秉承科技发展的要求,同许多学科一样与时俱进。特别是显微数码互动系统的引入,使得动物学实验课发挥出更多的教学优势。  相似文献   

10.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的性质和实验教学的具体特点,对该实验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具体做法是:循序渐进,合理安排教学进程;整体优化,精选实验内容;少讲多做,强化操作训练;直观教学,提高实验效果;严格要求,保障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以蚕豆微核实验为例,从项目内容、指导环节、合作式学习和数码显微互动系统等方面介绍了遗传学设计型实验的实施探索,并分析了其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药用植物保护学是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该门课程知识体系复杂,实践性较强.而实验课是学生参与实践最近的机会,其教学方法是影响学生对该门课程应用认知的关键.该文探讨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药用植物保护学实验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增加了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发现、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3.
农业院校植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学是高等农业院校植物生产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之一,植物学实验是植物学整个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但是,传统的植物学实验教学方式存在种种弊端,难以适应植物学科的发展和高校素质教育的需要。植物学实验教学方式的改革主要应包括:将植物学实验单独设课;加强植物学实验室硬件建设;更新植物学实验教材、整合实验内容;真正发挥教师的示教作用、在教学中积极应用多媒体技术和显微互动系统,竭力实现师生互动;建立完善的植物学实验课程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14.
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是一门形态学科,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实验课的学习主要通过显微镜观察动物组织切片标本的基本形态结构,验证理论课内容,将抽象难懂的书本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利于学生加强记忆、掌握所学知识。将数码显微互动系统应用于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教学中,实现了师生互动、资源共享,形成了讨论式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曾亮  孙芳  赵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882-9884
通过分析近年来高职高专院校《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实验教学的现状,针对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处理好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教学之间的关系,加强实验课程教学和整合课堂内外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实践表明,改革有效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6.
动物病理学是整个动物医学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以形态学认证为基础的实践性学科。因而,实验教学的质量变得尤为重要。本团队分析了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病理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为提高实验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做出探索,并在教学中进行实践,为今后提高病理学实验教学质量提供丰富的经验和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罗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3160-13161,13164
在不使用价格昂贵的显微数码互动系统的情况下,研究利用光学显微镜、智能手机和无线网络,让学生观察到显微图像并可与教师在课堂上实时双向交流;以实现教学效果评价的即时性,使学生出现的错误能及时得到发现和纠正;从而实现微生物实验显微成像教学的低投入、高效率.  相似文献   

18.
"嵌入式系统"是一门涉及范围广、综合性、实践性强的课程。针对农业院校嵌入式系统实验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及特点,分析了该课程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实验内容简单、课程设置不合理、过分强调实验结果等问题。通过阐述敏捷开发模式的意义,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提出了"敏捷开发模式"结合嵌入式案例教学的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并探讨了在农业院校实施此教学方法的组织与实施策略。实践证明,该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知识理解、培养实践及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蔡兆明 《安徽农学通报》2016,22(16):155-156
遗传学实验是大学生物学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实践操作课程,多次教学实践表明该课程的教学过程有待完善。该文针对遗传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发现的诸多问题,对教学方法及授课细节进行了相关优化调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实验材料的多方面选择;显微操作技巧的讲解;显微观察讲授流程的完善;通过实验设计将验证性实验转化为探索性实验。通过对教学方法的优化,可以完善及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实验课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基础及科学研究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20.
我国水产类高等院校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曹海鹏  何珊  吕利群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348-11349,11351
根据水产类高等院校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特点,分析了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完善水产类高等院校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措施,即加强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与实验教学的质量;优化实验教学课程,合理安排实验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更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以能力考核为核心的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多元化的考核方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