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多酚氧化酶可催化蛋白发生分子内和分子间交联反应,从而改善蛋白质的功能特性。利用多酚氧化酶交联牛乳蛋白,当PPO活力为300 U/m L,咖啡酸浓度为0.2 mmol/L,p H值为8~9,25℃反应2 h时,交联后牛乳蛋白的起泡性和起泡稳定性显著提高,其中起泡性比交联前提高了2.3倍。  相似文献   

2.
天然鱼蛋白乳化性不佳,难以满足实际生产需求,但鱼蛋白的酶解改性可改善其功能特性,并拓展应用范围。以鲣鱼白色肉为原料,以水解度和乳化性为主要指标,比较了不同蛋白酶(胰蛋白酶、风味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和水解时间对酶解液制备和鱼蛋白乳化性的影响,优化了酶解工艺参数。将鱼蛋白进行冷冻干燥后,分析鱼蛋白酶解前后溶解性、乳化性和起泡性等功能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当胰蛋白酶添加量2 000 U·g-1,酶解10 min时,鱼蛋白水解度(DH)达到8.2%,此时鱼蛋白乳化特性最佳。与酶解前样品相比,酶解后鱼蛋白的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显著提高,其溶解度、起泡性和起泡稳定性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酶解制备的鲣鱼蛋白在广泛pH范围内具有更好的功能性质,在食品工业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豇豆籽蛋白的功能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开发利用豇豆籽蛋白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用大豆分离蛋白作比较,分析豇豆籽蛋白的溶解性、起泡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等功能性质。[结果]豇豆籽蛋白和大豆蛋白的等电点在5左右,均具有较高的持水和持油性,起泡性均随自身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乳化性两者无差异。豇豆籽蛋白不同pH值下的溶解性、持水持油性、起泡性、乳化性都显著高于大豆蛋白,30、60min后的泡沫稳定性高于大豆蛋白,10min后的乳化稳定性高于大豆蛋白,20、30min后的乳化稳定性低于大豆蛋白。[结论]与大豆分离蛋白相比,豇豆籽蛋白具有较好的溶解性、持水持油性、起泡性、起泡稳定性和乳化性,可以应用于饮料、冰激凌、面包、香肠等食品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糖基化改性提高南极磷虾蛋白的功能特性.[方法]以南极磷虾蛋白质为原料,采用蛋白质溶解性、吸水性、吸油性、乳化性和起泡性评价方法,分析了5种糖基供体基于改性时间对南极磷虾蛋白质-糖复合物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与其他糖基供体相比,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南极磷虾蛋白质与葡萄糖反应产物的溶解性(19.00%)、吸油性(16.67 ml/g)、乳化能力(乳化性10.69m2/g,乳化稳定性88.12%)最大.采用葡萄糖与南极磷虾蛋白质通过改性反应所得产物的溶解度和吸油性得到明显改善,泡沫稳定性得到提高.[结论]糖基化改性能够显著改善南极磷虾蛋白质的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5.
大豆分离蛋白乙酰化功能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表明:随着乙酸酐添加量的增加,大豆分离蛋白的改性程度提高,并且溶解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和起泡性及泡沫稳定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金属离子对芋艿分离蛋白食品功能性质的影响。[方法]以芋艿为原料,提取分离蛋白,研究了盐离子种类及强度对芋艿分离蛋白流变特性、起泡性、泡沫稳定性和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盐种类及其浓度对芋艿分离蛋白的食品功能特性有明显的影响。在物质的量浓度为0~0.6%范围内,K+和Na+浓度增加能促进芋艿分离蛋白溶解,降低起泡性和起泡稳定性,增加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在0~0.8%范围内,能降低表观黏度、滞后现象、Tgel和凝胶G';当K+和Na+浓度继续增加时,蛋白溶解度降低,起泡性增加,起泡稳定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减小,表观黏度、滞后现象、Tgel和凝胶G'增加。Ca2+和Mg2+能在相邻多肽的特殊氨基酸残基之间形成交联,在离子浓度小于0.4%时,强度强于离子效应,使蛋白质溶液起泡性增加,但其他功能特性与K+和Na+相似。[结论]研究有助于加深对芋艿的了解,拓展芋艿食品的应用范围,且试验数据可为芋艿蛋白质食品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酶解程度对水飞蓟蛋白理化特性(包括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溶解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飞蓟蛋白进行不同酶解处理后,氨基酸组成发生了变化,一些抗氧化氨基酸的含量提高,相对分子质量变小,酶解物的溶解性提高,持油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水解度5%的持油性最好,酶解物的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都较酶解前有所提高。本研究结果为水飞蓟蛋白的改性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以从马铃薯淀粉加工生产中制备得到的马铃薯蛋白为原料,对马铃薯蛋白的溶解性、持水性、吸油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起泡及起泡稳定性等功能性质进行初步研究,并与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性质进行比较,以期为马铃薯蛋白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扩大米糠蛋白在食品工业的应用范围,利用乙酸酐对米糠蛋白进行酰化改性处理,改变米糠蛋白的功能性质。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乙酸酐酰化改性米糠蛋白的最适反应条件:米糠蛋白质量浓度为60mg/mL,反应温度30℃,乙酸酐添加量为蛋白质质量的20%。在最适反应条件下,分别反应30和60min,制得酰化度分别为52.9%和78.3%的乙酰化米糠蛋白。对上述2种乙酰化米糠蛋白制品的溶解性、乳化性、起泡性等功能性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乙酰化改性对米糠蛋白的溶解性、乳化稳定性以及起泡性均有一定改善,而酰化米糠蛋白的乳化活性、泡沫稳定性随着酰化程度的提高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0.
为改善糯玉米蛋白的溶解性等功能特性,拓宽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领域,对糯玉米谷蛋白湿法糖基化改性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pH9.0、温度100℃、蛋白/糖质量比为1∶1、反应时间为20min,所得到的复合物的乳化性和起泡性等有所提高,在pH 6.5条件下,溶解性较谷蛋白提高了1.67倍。通过对改性前后的谷蛋白在不同pH条件下的溶解性、乳化性和起泡及泡沫稳定性的比较发现,改性谷蛋白的溶解性、乳化性和起泡性随pH的不同,变化趋势与原谷蛋白相似。但是,经湿法糖基化改性后,在不同pH条件下功能性质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为推动谷氨酰胺转氨酶改性花生蛋白质的研究与应用,以改性蛋白质产率与持水能力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花生蛋白质改性条件,并分析改性因素对改性效果的影响。随后,通过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变性电泳、质构分析等研究了改性对花生蛋白质结构组成与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酶量和pH值显著影响改性蛋白质产率和持水能力。谷氨酰胺转氨酶改性花生蛋白质的最佳工艺为:以加酶量144.20 U/g添加到pH值8.15的70 g/L花生蛋白质溶液中,45℃反应46 min,在此条件下,改性花生蛋白质产率为(83.17±0.38)%、持水能力为(45.63±0.24)%。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改性增加了花生蛋白质颗粒的尺寸与表面粗糙程度,造成花生蛋白质二级结构发生变化,其中β-转角下降,而β-逆折叠从16.25%上升到22.90%。由于花生蛋白质分子内、分子间形成共价交联,产生分子质量大于70 ku的蛋白质亚基。通过改性的花生蛋白质功能特性有所改善,其中改性花生蛋白质的凝胶硬度、吸水性、吸油性分别是未改性花生蛋白质的3.94、1.41、1.30倍。上述结果表明,谷氨酰胺转氨酶改性花生蛋白质是可行的,且改性后的花生蛋白质功能性质发生变化,拓展了花生蛋白质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采用湿法糖基化改性以改善卵白蛋白的起泡性,考察葡萄糖添加量、pH、温度和时间对卵白蛋白起泡性及其稳定性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改性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经湿法糖基化改性后卵白蛋白的起泡性得以显著提高,最佳改性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60℃、pH 7.4、葡萄糖添加量3.5%、加热时间30 min.此条件下改性后卵白蛋白的起泡性为168%,与未改性卵白蛋白起泡性(120%)相比,其起泡性提高40%.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主要探讨美拉德反应修饰对猪血浆蛋白抗氧化肽功能特性的影响。采用D-半乳糖对猪血浆蛋白抗氧化肽进行美拉德修饰,蛋白质和糖的比例为1??3(W/W),在90℃水浴中分别加热0、1和6 h,得到美拉德反应产物(MRPs),测定其溶解性、表面疏水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及起泡稳定性。结果表明,经美拉德反应修饰后猪血浆蛋白抗氧化肽的功能特性有明显改善,其溶解性、乳化及乳化稳定性、起泡及起泡稳定性均随反应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大(P0.05),表面疏水性则随反应时间增加而降低(P0.05)。同时,MRPs功能特性随体系中p H的改变而显著变化(P0.05)。因此,采用美拉德修饰改善猪血浆蛋白抗氧化肽功能特性,可使其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业。  相似文献   

14.
祁小丹  周丽丽  周迟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790-4791,4815
[目的]利用微波改性方法对起泡性能进行研究,以改善污泥提取蛋白的功能特性。[方法]以啤酒厂经过脱水压滤后的泥饼为剩余污泥样品,采用微波技术对污泥提取蛋白进行物理改性。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微波功率、微波时间和蛋白质量分数对污泥蛋白起泡性的影响,得出最佳影响范围,然后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得出微波提高污泥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正交试验方差分析表明,各因素对污泥蛋白起泡性的影响依次为蛋白质量分数>微波功率>微波时间;微波提高污泥蛋白的最佳条件为:微波时间3 min、微波功率540 W、蛋白质量分数5%。在此条件下,污泥提取蛋白的起泡性能和起泡稳定性分别提高53.8%和76%。[结论]改性后的污泥蛋白液在起泡性和起泡稳定性方面均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5.
以鸡肝为原料,采用NaOH溶剂为提取剂,采用超声辅助法提取鸡肝蛋白,并与常规水浴提取法得到的鸡肝蛋白作比较,通过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研究超声辅助提取对鸡肝蛋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水浴提取的鸡肝蛋白相比,超声辅助提取鸡肝蛋白的得率和总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了58. 1%和9. 6%,超声辅助提取导致鸡肝蛋白结构发生伸展,蛋白结构发生改变。与常规水浴提取相比,超声辅助提取可显著提高其凝胶性能,超声辅助提取并没有改变鸡肝蛋白的亚基组成,但超声辅助提取的鸡肝蛋白的溶解度、持水性及吸油性、起泡性及起泡稳定性和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均得到显著提高(P0. 05),因此超声辅助提取能显著提高鸡肝蛋白的功能特性,该研究结果为鸡肝蛋白的深加工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提取7S球蛋白,研究了风味复合蛋白酶对大豆7S球蛋白的改性作用,并且评价了7S球蛋白改性前后的功能性质。结果表明,试验得到的7S球蛋白的持水性、乳化能力和吸油性优于大豆分离蛋白。风味复合蛋白酶酶解最佳的条件为pH值8.5,温度55℃。7S球蛋白改性后功能性质优于改性前。改性后7S球蛋白持水性有明显改善,在水解度为18.43%效果最好。吸油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也有明显改善,在16.07%的水解度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微波处理对大豆分离蛋白功能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微波技术在食品加工业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从大豆油中提取的大豆分离蛋白为试材,研究微波处理时间对其起泡性、泡沫稳定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当微波功率为1000W时,在0~40s,大豆分离蛋白的起泡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并均在处理40s时达到最大值,其中,乳化性和起泡性分别比未处理的增加了120.00%和146;88%,随着处理时间的继续增长,分离蛋白的起泡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呈下降趋势;泡沫稳定性受微波处理时间的影响最大,处理30s时达到最大值,比未处理的增加了209.38%,随着处理时间的继续增长,泡沫稳定性逐渐下降。[结论]1000W微波处理40S,可明显改善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18.
以中筋小麦(百农201)为原料,研究其蛋白质理化性质、氨基酸组分及功能特性。结果表明:小麦蛋白质、淀粉、脂肪、膳食纤维及灰分含量分别为11.70%、59.25%、1.43%、11.24%、1.48%;分离蛋白质纯度、清蛋白、球蛋白、麦醇溶蛋白、麦谷蛋白及其他蛋白质含量分别为83.24%、60.27%、3.68%、2.91%、3.05%、30.09%;分离蛋白质中谷氨酸含量最高,达39.82%,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为29.06%。蛋白质等电点为5.0,pH值为6时溶解度最低;持水性为4.26 g/g,持油性为5.98 g/g;蛋白质质量浓度为8 g/L及以上时,起泡性、泡沫稳定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比较好;pH值为6时,起泡性最小,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最差,泡沫稳定性随pH值增大先降低后增大。  相似文献   

19.
元宝枫种子蛋白功能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元宝枫种子蛋白主要功能特性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元宝枫种仁蛋白的等电点为4.38;在等电点附近,种仁脱脂粉的溶解度,起泡性、泡沫稳定性及乳化稳定性均最低,而当pH=6~7时,表现较佳;与大豆脱脂粉相比,元宝枫种仁脱脂粉具有更好的吸油性,元宝枫分离蛋白具有更好的起泡性  相似文献   

20.
燕麦麸皮中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坝莜1号燕麦麸皮提取的分离蛋白为试验材料,通过pH、温度和离子强度三个关键因素的影响和交互作用,探究了燕麦麸分离蛋白的溶解性、起泡性和乳化性三种功能特性。结果表明:pH4时(等电点附近)溶解性、起泡性和乳化性最差,pH10时最好;在45℃时溶解性、起泡性和乳化性达到最大值,但继续升高温度时各项功能特性持续降低;Na Cl浓度在0.6 mol·L~(-1)时燕麦麸分离蛋白的溶解性、起泡性和乳化性达到最大值。说明pH、温度和离子强度能够调控燕麦麸皮蛋白的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