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采用体外消化法研究了3种肉食性鱼类长吻(鱼/危)、大眼鳜、斑点叉尾(鱼/回)对鱼粉的消化能力.试验结果表明,⑴3种鱼胃、肠道酶解氨基酸生成速度均以长吻(鱼/危)最大,其次为大眼鳜,再次为斑点叉尾(鱼/回),且长吻(鱼/危)和大眼鳜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t=1.136<2.306=t0.05)肝胰脏酶解氨基酸生成速度则斑点叉尾略大于长吻和大眼鳜.⑵对鱼粉干物质总体离体消化率斑点叉尾(鱼/回)>长吻(鱼/危)>大眼鳜;而粗蛋白离体消化率长吻(鱼/危)>大眼鳜>斑点叉尾(鱼/回).⑶相同或相近体重的长吻(鱼/危)、大眼鳜、斑点叉尾(鱼/回)消化道指数存在明显的差异,比肠重斑点叉尾(鱼/回)>长吻(鱼/危)>大眼鳜;比肠长以大眼鳜最小,长吻(鱼/危)、斑点叉尾(鱼/回)基本相近;比肝重和比胃重大眼鳜>长吻(鱼/危)>斑点叉尾(鱼/回).从总体消化能力来看,长吻(鱼/危)和大眼鳜的消化能力与斑点叉尾(鱼/回)相近,证实了长吻(鱼/危)和大眼鳜人工养殖和配合饲料开发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宋威  张芹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259-16261
[目的]了解斑点叉尾鮰消化酶特性的生物学规律,为其人工养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斑点叉尾鮰为材料,测定了pH值和温度对其胃、肠及肝胰脏中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的影响。[结果]斑点叉尾鮰胃、肠、肝胰脏蛋白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3.0、7.5、7.0,最适温度分别为30、40、45℃;胃、肠、肝胰脏淀粉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5.5、7.5和6.5,最适温度均为30℃;胃、肠、肝胰脏脂肪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5.5、7.0和7.0,最适温度均为30℃。在各自的最适pH值及温度条件下,3个部位的蛋白酶活性大小顺序为:胃〉肠〉肝胰脏;淀粉酶活性大小顺序为:肝胰脏〉肠〉胃;脂肪酶活性大小顺序为:肠〉肝胰脏〉胃。[结论]研究结果反映出斑点叉尾鮰机体内的生理状况,对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翘嘴红鲌消化道生理特征及体外消化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文章测定了翘嘴红(Erythroculterilishaeformis)消化道指数及其对15种饲料原料的离体消化率。结果表明:①口裂宽、比肠长、比肠重、比肝胰脏重和比内脏重分别为(1.661±0.628)cm,0.805±0.113,0.0076±0.0030,0.00537±0.00112,0.05446±0.00802;前、中、后肠内消化液及胆汁的pH值分别为:6.0~6.5,6.4~6.8,7.0~7.2及6.2~6.6;②翘嘴红对蛋白质饲料的总消化率从优到差依次为:酪蛋白>白鱼粉>酵母粉>国产鱼粉>豆粕>血粉>菜粕>棉粕>蚕蛹>玉米蛋白粉;能量饲料从优到差依次为琢-淀粉>次粉>面粉>玉米粉>米糠;肠道对蛋白质的消化率要显著高于肝胰脏(P<0.01),肠道对粗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率比肝胰脏要小(P<0.05)。鲒白鲒白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投喂活饵鱼和配合饲料对鳜(Siniperca chuatsi)生长性能、消化功能及肠道PepT1基因表达的影响,明确其摄食配合饲料后的消化、吸收生理变化,为提高鳜对配合饲料的利用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挑选驯化鳜鱼苗(初始平均体质量5.92±1.41 g)和未驯化鳜鱼苗(初始平均体质量6.06±1.73 g)各300尾,分别使用配合饲料或活饵鱼喂养30 d,饲养结束后测定分析其生长性能、肌肉成分、消化道结构、消化酶活性及小肽转运载体(PepT1)基因表达情况。【结果】配合饲料组鳜的终末平均体质量、总摄食量、尾摄食量、饵料系数、日增重量、日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存活率及肥满度均极显著低于活饵鱼组鳜(P< 0.01,下同),脏体比和肝体比显著高于活饵鱼组鳜(P< 0.05,下同)。以配合饲料替代活饵鱼投喂鳜,对其肌肉成分有明显影响,具体表现为鳜肌肉水分含量极显著低于活饵鱼组鳜,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活饵鱼组鳜。在消化酶活性方面,配合饲料组鳜的幽门盲囊胰蛋白酶活性极显著低于活饵鱼组鳜,幽门盲囊脂肪酶活性显著低于活饵鱼组鳜,但肝脏和肠道中的消化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 0.05,下同);配合饲料组鳜的肝细胞排列松散,肝细胞间有脂肪堆积,胃、肠道肌层及胃黏膜下层厚度极显著小于活饵鱼组鳜,肠道单个褶皱绒毛层杯状细胞数极显著多于活饵鱼组鳜,幽门盲囊褶皱间距极显著大于活饵鱼组鳜。PepT1基因在鳜肠道中的相对表达量表现为前肠>中肠>后肠,且在前肠表现为配合饲料组鳜极显著低于活饵鱼组鳜,在中肠和后肠则表现为差异不显著。【结论】鳜对配合饲料的摄食量和利用率均低于活饵鱼,消化道组织结构及其消化酶活性也因摄食配合饲料发生适应性变化。投喂配合饲料显著影响鳜的消化吸收功能和生长性能,因此,还需针对其摄食和代谢特性进一步改良配合饲料的营养组分或优化鳜的配合饲料驯化技术。  相似文献   

5.
雷涌 《农村百事通》2000,(11):34-35
与几十米3的大网箱养鱼相比,1~4米3的小网箱养鱼产量能成倍增长,其原因是:水体交换更好,溶氧更高;还减少了鱼的活动和觅食的能量消耗;更便于防病和管理.小网箱养殖,除了养殖常规品种草、青、鲢、鳙、鲤、鲫、鳊之外,名特优品种如加州鲈鱼、鳜、乌鳢、大口鲶、长吻、罗非、白鲳、鲟鱼、黄颡鱼、虹鳟、斑点叉尾以及虾、蟹、黄鳝等均可利用小网箱养殖,以达到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袁圣  张曼  蒋蓉 《农家致富》2023,(5):36-37
<正>三、肠型败血症1.病原病原为爱德华氏菌。2.临床症状本病是对斑点叉尾鮰危害较大的烈性传染病之一。急性感染时,发病急、死亡率高,病鱼腹部膨大,体表、肌肉可见细小的充血、出血斑及溃疡灶,眼球凸出、鳃丝苍白、腹腔积水,肝、脾、肾肿大、出血,胃、肠道出血、有红色积液;慢性感染病程较长,可见病鱼皮肤溃烂,  相似文献   

7.
王琨  叶继丹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727-10729
[目的]了解美洲鳗的消化生理特点,为美洲鳗的饲料配制和合理投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0 g左右的健康美洲鳗幼鱼为试验材料,取胃、肠和肝胰脏组织进行匀浆、离心,上清液作为待测酶液,分别测定温度20~60℃和pH值1.0~12.0下,3种消化组织中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变化,研究不同温度、pH值对美洲鳗胃、肠和肝胰脏中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以及在不同消化器官中这些消化酶的活性大小变化规律。[结果]美洲鳗胃、肠和肝胰脏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值分别为555、55、0℃和2.0、7.5、7.5,美洲鳗胃、肠和肝胰脏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均为40℃,最适pH值分别为4.0、7.0、7.0。在反应温度模式下,美洲鳗蛋白酶活性为胃>肠>肝胰脏,淀粉酶活性为肝胰脏>肠>胃。在pH值模式下,蛋白酶活性为肠>胃>肝胰脏,淀粉酶活性为肝胰脏>肠>胃。[结论]美洲鳗胃和肠中蛋白酶活性较高,而淀粉酶活性较低。美洲鳗的A/P值均小于1,说明其为肉食性或偏肉食性。  相似文献   

8.
未经鞣制的牛皮边料在0.30MPa(140℃)条件下处理40min,然后加入0.6%中性蛋白酶(1:10000),在39℃下酶解3小时,最后干燥、粉碎制成饲用蛋白粉。蛋白粉的体外消化率达88.5%,粗蛋白含量为75.2%,赖氨酸和蛋氨酸含量低于秘鲁鱼粉,其他氨基酸含量接近或高于秘鲁鱼粉。生长猪饲养试验表明,用蛋白粉完全代替饲粮中的秘鲁鱼粉(5%),对猪的日增重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而单位体增重饲料成本降低10%;用蛋白粉部份代替秘鲁鱼粉(3%)时的效果最佳。生长猪消化试验表明,蛋白粉代替秘鲁鱼粉对饲粮养分消化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斑点叉尾鮰配合饲料中豆粕替代部分鱼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豆粕分别替代0%、17.5%、35%、52.5%、70%的鱼粉,配制五组以鱼粉、豆粕、菜籽粕、棉粕为蛋白源同蛋白水平(40%)的半精制饲料,探讨斑点叉尾鮰饲料中豆粕对鱼粉蛋白的适宜替代量。结果表明:当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量在0%和17.5%时,两组间饵料系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均显著低于35%、52.5%、70%替代组(P〈0.05);五组间肥满度与肝体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试验条件下,豆粕对鱼粉的最大替代量为17.5%。  相似文献   

10.
肉骨粉和大豆分离蛋白以1∶1比例混合,分别替代0(CK)、15%(T1)、30%(T2)、45%(T3)、60%(T4)和75%(T5)鱼粉,配制6种等氮等能饲料,替代组添加包膜必需蛋氨酸、赖氨酸和精氨酸,使这3种氨基酸水平与CK组一致,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黑鲷幼鱼,探讨肉骨粉和大豆分离蛋白替代鱼粉对黑鲷幼鱼消化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混合蛋白替代比例超过60%时,胃蛋白酶活性显著降低,而幽门、前肠及中肠胰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变化。胃和中肠肌层厚度随混合蛋白替代比例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干物质和粗蛋白消化率随混合蛋白替代比例的增加而显著降低。血清总蛋白、葡萄糖和三酰甘油含量随混合蛋白替代比例的增加均无显著变化,而总胆固醇则显著降低。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随混合蛋白替代比例的增加而显著增大。结果提示黑鲷幼鱼饲料中以1∶1比例混合肉骨粉和大豆分离蛋白可替代45%鱼粉而不影响其消化性能与生理健康。  相似文献   

11.
对锦江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大眼鳜(Siniperca kneri)和斑鳜(S.scherzeri)肌肉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了2种鱼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斑鳜肌肉鲜样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分别为78.12%、18.54%、1.70%;大眼鳜肌肉鲜样分别为78.66%、17.77%、1.71%.在两种鳜肌肉中,含量最高的5种氨基酸依次为Glu、Asp、Lys、Leu、Ala,占总氨基酸含量的50%以上,其中大眼鳜占51.63%、斑鳜占51.47%;含量最低的5种氨基酸依次为Tau、His、Met、Pro、Tyr,不足总氨基酸含量的15%,其中大眼鳜为14.62%、斑鳜为14.67%;两种鳜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蛋氨酸和半胱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均为缬氨酸.每克大眼鳜肌肉和斑鳜肌肉干样的氨基酸总量分别为827.57 mg和844.20 mg,必需氨基酸总量为337.53 mg和344.08 mg,4种呈味氨基酸总量为308.87 mg和315.14 mg.  相似文献   

12.
大眼鳜和斑鳜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大眼鳜和斑鳜肌肉的营养成分。[方法]以翘嘴鳜为对照,对大眼鳜和斑鳜肌肉蛋白质含量、含水量、脂肪含量、脂肪酸含量、氨基酸含量进行分析。[结果]大眼鳜和斑鳜肌肉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8.71%和18.99%,含水量分别为76.06%和76.16%,肌肉中脂肪含量虽然不高,但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都在20%以上,特别是具有丰富的EPA和DHA,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于饱和脂肪酸含量;肌肉中蛋白质含量丰富,氨基酸含量高,能补充人体必需氨基酸,其鲜味氨基酸的含量也非常丰富。[结论]大眼鳜和斑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巨大的市场潜力,是值得人工养殖的鳜鱼品种。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探究低鱼粉饲料中添加微囊氨基酸和蛋白酶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营养物质利用、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设计5组等氮等能饲料:鱼粉含量20%的正对照组、鱼粉含量15%的负对照组(豆粕等蛋白替代鱼粉)、在负对照饲料中分别添加微囊赖氨酸(500 mg/kg)、蛋氨酸(900 mg/kg)(达到正对照饲料一致水平),175 mg/kg蛋白酶,微囊赖氨酸、蛋氨酸和175 mg/kg蛋白酶,饲喂初始体质量为(2.96±0.02)g的凡纳滨对虾6周。结果表明:正对照组具有最大增重率和最低饲料系数,而负对照组的增重率最低,饲料系数最高;在负对照饲料中补充氨基酸、蛋白酶后,有提高增重率和降低饲料系数趋势(P0.05);同时补充氨基酸和蛋白酶后,虾体增重率提高11.5%,饲料系数降低0.18(P0.05),显著提高了蛋白质沉积率、干物质和粗蛋白消化率。全虾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含量,虾体粗脂肪沉积率和肝胰腺淀粉酶、脂肪酶活性在各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在含15%鱼粉的饲料中单独补充900 mg/kg微囊蛋氨酸、500 mg/kg微囊赖氨酸或175 mg/kg蛋白酶,对凡纳滨对虾生长的改善不显著,联合添加微囊氨基酸和蛋白酶可显著提高虾体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十二指肠灌注饲料寡肽对鸡肠道氨基酸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十二指肠灌注法在不麻醉状态下研究饲料寡肽对鸡肠道氨基酸吸收的影响。灌注用寡肽分别是 4种常规饲料 (鱼粉、豆粕、棉粕、菜粕 )体外酶水解产物的 2组低分子量组分 ( <3kD和 <1kD)。试验 1:十二指肠灌注豆粕 <3kD寡肽 (S3)后 ,测定不同时间肝门静脉血浆游离氨基酸 (FAA)浓度 ,结果表明 ,灌注后总FAA浓度迅速上升 ,2 0min时最高。试验 2 :采用吸收强度和吸收平衡系数作为评价肠道氨基酸吸收效率的指标 ,比较十二指肠灌注 8种饲料寡肽后 2 0min时的氨基酸吸收效率。结果表明 ,各种饲料 <3kD寡肽组的氨基酸吸收效率均显著高于其 <1kD组 (P <0 0 5 ) ;在同一种分子量寡肽组中鱼粉、豆粕寡肽组显著高于棉粕和菜粕寡肽组 (P <0 0 5 ) ;氨基酸吸收效率与灌注底物的寡肽含量 (PAA/TAA)存在显著正相关 (P <0 0 5 )。本研究结果显示 ,鱼粉、豆粕等优质蛋白质在动物胃肠道中产生较多寡肽 ,因而具有较高的氨基酸吸收效率  相似文献   

15.
A two-step biotechnological process was developed using Bacillus licheniformis S6 to provide a simple and economical procedure which significantly improved feather meal nutrition value. Compared with IFM (initial feather meal) and CFM (commercial feather meal), SFEFM (feather meal gained by solid fermentation and enzymolysis with continuous agitation) had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P〈0.05) in vitro digestibility, contents of oligopeptides and soluble protein released in digestive juice by pepsin- pancreatin digestion procedure, furthermore, some deficient essential amino acids in feather protein (histidine, methionine, lysine) were enhanced. Comapared with CFM, the oligopeptides released into digestive juice of ISFM (feather meal obtained by the biotechnological process described in the paper with intermittent shaking) wa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P〈O.05), and its in vitro digestibility was statistically (P〉0.05) equivalent to CFM. The summary of the finding to IFM treatment and possible means of further improvements were also listed.  相似文献   

16.
不同蛋白源日粮对绵羊瘤胃氨基酸和肽释放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 3只绵羊 ,采用 3× 3拉丁方设计研究不同蛋白源 (豆粕、鱼粉 ,玉米蛋白粉 )日粮对绵羊瘤胃肽和氨基酸释放影响 ,结果表明 :采食后 1h是氨基酸和肽释放的高峰。各处理组瘤胃内游离氨基酸组成 (采食后 6h内的平均值 )与饲料蛋白源蛋白质氨基酸组成相比 ,组氨酸 ,半胱氨酸 ,丙氨酸具有增加的趋势。鱼粉组、玉米蛋白粉组的肽氨基酸氮平均释放量 (采食后 6h内平均数据 )高于豆粕组 ,分别为 11.7mg氮 L ,9.0 1mg氮 L ,1.80mg氮 L。各处理组释放肽的氨基酸残基组成有一定的相似性 ,各组含量相对比例较高的有天冬氨酸 ,谷氨酸 ,酪氨酸和组氨酸  相似文献   

17.
【目的】实验旨在研究豆粕替代部分鱼粉的饲料中添加核苷酸和有机硒对幼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生长及消化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初始体重(10.30±0.02)g的幼建鲤450尾,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3个重复,分别投喂以豆粕等氮替代饲料中鱼粉含量的0%(对照组,D1)、2%(D2)、4%(D3)的饲料,其中D2和D3添加300mg/kg的核苷酸和0.3mg/kg的有机硒,进行8周的生长试验。【结果】结果表明,D2增重、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相对于D1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D3(P<0.05);采食量D2显著高于D1,D3最低(P<0.05)。D2的肝胰脏重显著高于D1(P<0.05),全肠重相对于D1有提高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肝体指数、肠体指数、肠长、肠长指数与D1差异不显著(P>0.05)。D2的肠道淀粉酶、Na+,K+-ATP酶、γ-谷氨酰转移酶活性显著高于D1(P<0.05),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脂肪酶活性相对于D1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综上,在豆粕替代部分鱼粉的饲料中添加核苷酸和有机硒能够促进幼建鲤的生长,提高消化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浮萍Lemna minor对黄金锦鲤Cyprinus carpio生长性能、抗氧化和消化能力的影响,以初始体质量为(52.99±1.95)g的黄金锦鲤为研究对象,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3%、6%、9%、13%、14%的浮萍,相应替代同等水平的菜粕,制成6组等氮(粗蛋白质为38.5%~38.6%)、等能(12.2 MJ/kg)的饲料,分别记为D1(对照)、D2、D3、D4、D5、D6饲料组,将540尾健康的黄金锦鲤随机分成6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30尾鱼,养殖时间为8周。结果表明:D6饲料组增重率(WGR)、蛋白质效率(PER)、特定生长率(SGR)和肥满度(C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添加水平为3%的饲料组(P0.05),而其饲料系数(FCR)显著低于上述两组(P0.05);D6饲料组蛋白酶活力与脂肪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饲料组(P0.05),各饲料组间淀粉酶活力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D4与D6饲料组肝胰脏、脾脏、肾脏和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过氧化氢酶(CAT)活力显著高于其他饲料组(P0.05),且D6饲料组丙二醛(MDA)活力显著最低(P0.05)。研究表明: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浮萍的添加水平在14%时,有利于黄金锦鲤的生长,并能提高鱼体抗氧化能力与消化酶活力。  相似文献   

19.
通过2个试验研究了饲料蛋白质在鸡消化道食糜中肽氨基酸含量与氨基酸消化率的关系。试验1研究了3月龄黄羽肉鸡对鱼粉、豆粕、棉籽粕、菜籽粕的氨基酸利用率。试验结果,几种蛋白质饲料的氨基酸消化率分别为:鱼粉0.92,豆粕0.87,棉粕0.75,菜粕0.76。试验2研究了鱼粉、豆粕、棉籽粕、菜籽粕在鸡消化道各段(胃、十二指肠、空肠)食糜中肽氨基酸(PAA)的含量,并探讨了氨基酸消化率与肽氨基酸含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试验结果,不同蛋白质饲料在胃肠道食糜中肽氨基酸含量存在着很大差异 ,鱼粉最高,豆粕其次,棉籽与菜籽最低。将氨基酸消化率与肽氨基酸含量进行相关分析表明: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其中以6h时间点的空肠段肽氨基酸含量与氨基酸消化率之间相关最高,R^2=0.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