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了合理规划广西种植业结构,提升广西木薯产业的竞争力,笔者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2000、2011、2012、2013年广西88个县区的木薯种植空间分布状态、集聚态势及其变化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空间布局演变的影响因素进行初步探讨。结果显示:广西木薯种植有向南部转移的趋势,南北分异显现,2013年广西木薯种植形成了"龙州—富川"分异线,形成了"三足鼎立"态势;广西木薯均呈现显著的正向空间依赖性,且地理集聚现象呈现由减弱到逐步增强态势;Moran散点图的分析结果显示,HH类型和LL类型的区域较多,且HH集聚区内研究单元的个体差异较大;LISA集聚图表明,广西木薯种植在局部范围内存在扩散效应,并呈现北低南高的空间集聚分布格局;自然资源、本地木薯加工厂的能力、比较效益、外出务工劳动人数、农村居民家庭工资性收入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是空间布局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得出了广西木薯种植的空间相关性,为木薯种植业空间优化和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主要农作物用药旺季接近尾声,今年全国棉花用药比去年明显减少,据不完全统计减少约30%。其主要原因为:一是棉花种植面积大量减少。随着全球棉花价格持续下跌,国内棉花种植面积也在逐年减少。根据中储棉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今年全国实播棉花面积6028万亩,较2013年减少1034万亩,降幅近15%。今年成为自2010年起第三个棉花种植面积减少的年份。二是抗虫棉花种植面积扩大。以全国棉花主产区新疆为例,今年抗虫棉种植面积354.06万亩,占棉花种植面积的16.74%。抗虫棉花种植面积的扩大,直接影响了杀虫剂在产棉区的销量。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江苏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增加,品种优质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油菜、棉花种植面积逐年缩减;玉米、设施蔬菜、高效农业和果树种植面积有所增加,优势种植区域、优势产业明显集聚,农药用量和农药使用品种结构发生相应变化。根据今年江苏省农作物种植结构布局、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以及农业现代化推进水平等因素分析,预计2016年江苏省农药需求用量为7.8万吨(商品量,下同),比2015年减少500吨。  相似文献   

4.
张丽  高敏华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2):301-307
分析了新疆15 个行政区2000、2005、2009 年的人口数量的空间和时间变化趋势以及分布特征,研究了人口变化的驱动因子。并运用GIS 软件生成2009 年新疆人口密度图。结果表明:新疆人口数量处于不断增长的趋势,呈现出大城市集聚效应明显增加,区域人口密度差异大,人口空间分布不均衡的分布特点。并指出新疆人口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特征是与地理自然环境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状况以及国家政策等是相关的,其中经济水平在各种因素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棉花消费大国,棉花是除粮食以外最重要的大宗农产品,新疆是我国最重要的棉花生产区域,切实保证棉花的产量至关重要,棉花种植面积是影响棉花产量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影响棉花种植面积的因素非常必要。本文通过运用计量学方法建立VAR(向量自回归)模型,选择棉花的单位面积产量、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化肥施用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和第一产业就业人数5个变量分析其对棉花种植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化肥施用量对棉花种植面积有着积极的影响,棉花的单位面积产量、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对棉花种植面积的增加起反向作用。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促进棉花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棉花是新疆精河县农业的支柱产业,种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70%~75%。2011年精河县推广膜下滴灌节水及精量播种技术面积2.67万hm~2,占棉花种植面积的74.07%,示范推广机采棉种植面积3374hm~2。根据几年来推广实践证明,随着膜下滴灌节水、精量播种技术、机采棉种植模式等先进技术的组装配套,  相似文献   

7.
新疆石河子农科中心棉花研究所育成的早熟陆地棉新陆早7号、新陆早8号自1996年开始引入甘肃省种植,2000年新陆早7号和8号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67万hm2(旧制25万亩)和1.07万hm2(旧制16万亩),多年共累计推广种植面积约6.67万hm2(旧制100万亩),目前已成为甘肃省棉花主栽品种,产生了巨大社会、经济效益,为甘肃省棉花生产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000年12月18日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对引进的棉花品种新陆早7号、新陆早8号经过多年区域试验、大面积生产示范后审定合格,颁发了甘肃省农作物优良品种合格证书,认定可在甘肃河西棉区推广种植.新疆这两个棉花自育品种在省外被认定、推广,这还是首次.由历史上靠品种引进、自育自用发展到今天自有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的输出,这个变化充分说明了新疆棉花育种科研已达到了一个较高水平,拓宽了育种领域和种子市场,为共同开发西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湖南是我国最南部的商品棉生产基地,常年棉花种植面积稳定在18万hm2左右,年产子棉60万t左右,年需优质精棉种1200t.随着我国棉花种植业的改革和发展,对精棉种子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种子活力是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90年代初新疆成为中国的植棉大省以来,新疆的棉花生产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棉花面积和总产自1995年起稳居全国第一,单产水平也名列全国前列,这其中新品种的引进、更换、推广对新疆棉花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16年是棉叶螨在新疆麦盖提垦区近年来发生为害最轻的一年,为研究本区棉叶螨发生机制,提高对棉叶螨预警及防控能力,本文分析了2016年本区棉叶螨发生情况,认为虫源基数低,秋耕冬灌面积扩大,棉花生育期水资源丰富,轮灌次数多,结铃期降雨日多,雨量充沛等是2016年棉叶螨轻发的主要因素。强化监测预警、优化田间生态环境及强化综合植保技术措施等有利于棉叶螨的防控。  相似文献   

11.
物化投入对阿克苏地区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新疆阿克苏地区是我国重要的产棉基地,探究人为可控的物化投入对提高棉花产量的影响有着重要意义;【方法】以阿克苏市和库车县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两地1988-2009年的棉花产量和物化投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阿克苏地区的棉花单产和物化投入(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单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单位面积农村用电量)均呈逐年增加趋势,但近年物化投入的边际棉花产量开始下降;该地区综合物化投入指数每增加1%,棉花单产增加约5.4~5.5 kg/hm2;【结论】现应科学合理地分配物化投入量,适当调整投入比例,以促进阿克苏地区的棉花产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棉花副产品作为生物质能源利用的潜力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每年产生丰富的棉花副产品资源,包括棉秆和棉籽。棉秆和棉籽壳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高,棉籽仁含油量高,是适宜的生物质能源原料。从1980年到2014年,棉花主产区向西北内陆的新疆扩展,而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种植面积缩小,主要原因是植棉比较效益大幅下降。利用棉花副产品生产生物质能源,是既缓解中国能源压力又提高植棉效益的1个新途径。利用1980―2014年中国各省棉花种植数据,分析30多年来棉花种植的区域变化,估算棉花副产品的产量和作为生物质能源的发展潜力。2014年棉花副产品的理论产量为3244万t,其中棉秆2236万t,棉籽1008万t。利用棉秆和棉籽壳可以生产1084万t生物炭或1355万t生物油,棉籽仁经生物质能源转化后可生产152万t生物柴油。利用棉花副产品生产生物质能源产品(生物油和生物柴油),其能源潜力可达1000万t标准煤。在利用30%和50%的情况下,能源潜力分别达到300万t和500万t标准煤。棉花副产品的能源化利用及其产业化发展不仅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国能源供应压力,还能促进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棉民增收。  相似文献   

13.
不同生态棉区棉花单铃重构成因子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棉花单铃重及与其构成因子间在数量上的变化规律, 阐明新疆棉花单铃重较高的内部原因, 以不同生态棉区选育的棉花品种为试验材料, 分别在新疆库尔勒、石河子和河北南宫市3地种植,分期播种, 并在不同生育期对相应部位棉铃挂牌标记, 吐絮收获后, 对所标记棉铃统一考种, 测定单铃重及短绒重、每粒种子着生纤维根数等构成因子。结果表明,棉花单铃重以南疆棉区最高,除短绒重和每粒种子着生纤维重在北疆棉区略高外, 其他铃重构成因子均以南疆棉区最高, 河北棉区最低。单铃重、单铃纤维重、每粒种子着生纤维总重及每粒种子着生纤维重均与其相应的构成因子显著正相关。除衣分和单铃种子数表现为北疆自育早熟品种略高于内地引进早中熟品种外, 单铃重及其他单铃重构成因子均表现为内地引进早中熟品种高于北疆自育早熟品种。单铃重构成因子均以新疆2个棉区较高, 除生态因素影响外, 这是新疆棉区, 特别是南疆棉区单铃重较高的主要内部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中国蔬菜产业正由小农化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一化转变,扩大蔬菜种植规模有利于提高蔬菜产量、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对增加菜农收入具有积极作用。以蔬菜种植大户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Logistic模型,研究分析蔬菜种植大户扩大种植规模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种植大户的现有生产规模、对现状的评价和态度是影响其扩大蔬菜种植规模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增加蔬菜种植技术支持,减少中间商,促进生产合作化作为推动种植大户扩大规模的有力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对干旱区村域种植业生产效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旱地区生态脆弱的奇台县西北湾乡三屯村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和入户问卷调研与访谈获取研究数据,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种植业成本构成及关键成本、成本与土地种植面积对种植业收益的影响、作物种植类型对种植业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打井成本和作物种植成本是影响农户种植业生产总成本的重要因素;种植业生产属于资本密集型,地租、作物种植成本和打井费用是影响种植业收益的主要因素;种植业属于粗放的土地资源依赖型,承包土地面积扩张是影响农民种植业收益的主要方式;小麦种植是农户的种植业的主要收益来源。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时空格局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促进区域农业的快速发展、实现农民收入水平的整体持续提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综合运用SPSS、GeoDa和ARCGIS 9.3软件,利用甘肃省1995—2011年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数据,对县域农民收入的时空变动特征、总体和局部空间格局变化及成因进行了初步探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县域农民收入水平空间自相关特性明显,收入水平相似的地区在空间上集聚分布,呈现出“哑铃”形的空间格局,即农民高收入地区集中分布在河西地区,低收入地区集中分布在陇中、陇东、陇南地区。地理区位条件的不同、经济发展的失衡及社会条件的差异是农民收入水平地域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新疆自育陆地棉品种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利用SSR标记对94份新疆自育陆地棉品种的基因组进行分析,研究新疆陆地棉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结果: 从分布于棉花全基因组的206对SSR标记中筛选出54对具有稳定多态性的引物, 共检测出153个多态性位点, 每对引物的等位变异为2~6个,平均为2.93个;基因型多样性(H′)变幅为0.0439–0.7149,平均为0.4491;引物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0430–0.6640,平均为0.3831。表明SSR标记在品种间可以反映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信息。94份品种间成对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3846~0.9835, 71.9%的品种相似系数在0.601~0.800内,反映出新疆陆地棉品种间的遗传相似性相对较高。根据UPGMA 聚类分析,在阈值为0.63时,将94份品种划分为2个类群,说明新疆陆地棉品种间遗传关系相对简单,品种的遗传基础相对狭窄,品种遗传组分差异较小,总体上遗传多样性不够丰富;分子聚类结果与品种本身遗传系谱背景和演变趋势吻合度较高,符合品种的真实特性。研究证明,自育品种在分子水平上差异不大,需要努力拓宽品种选育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北疆气候生态条件下,以杂交棉品种新陆早43号和鲁棉研24号为材料,采用育苗移栽稀植,研究杂交棉稀植条件下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及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与直播棉相比,移栽稀植条件下叶面积指数较低、冠层开度和透光率偏高,群体漏光损失严重,群体光合速率和干物质质量显著降低,但叶枝成铃的比例显著增加,且棉株生育进程有所提前,霜...  相似文献   

19.
区域棉花生产系统空间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江苏省棉花生产系统为例,以1985、1999年两个年份各县市棉花生产系统数据为基础,分析区域棉花生产系统中单产、种植面积和总产的空间变化特征与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江苏省棉花的发展要稳定徐连、沿海区,发展两淮区。根据单产、种植面积和总产变化对棉花生产系统进行分类,仅7.81%的县市属于总产增产型,太湖经济区以"总产减、单产减、面积减"类型为主,其它经济区以"总产减、单产增、面积减"类型为主。  相似文献   

20.
基于DTOPSIS法的塔里木河流域棉花种植适宜性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及棉花生产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综合评价了塔里木河流域各县市的棉花种植适宜性,将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合新疆棉花种植的实际情况做出了合理的区划。利用塔里木河流域23个气象站点1993—2012年气候资料,采用DTOPSIS法对塔里木河流域的棉花种植气候资源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各县市水资源潜力指数,对塔里木河流域棉花种植适宜性进行区划研究。塔里木河流域棉花种植最适宜区为塔里木河干流区,适宜区大多位于塔里木河中游区及支流地区,次适宜区主要位于下游区及边缘地区,塔里木河流域的较高海拔山区为棉花种植不适宜区。除个别县市外,棉花各生育区内的平均温度和光照时数各县市间相差不大。因此灌溉条件是影响各县市的棉花种植适宜性的主要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