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逆境土壤,种子的成功萌发与根瘤的形成是确保豆科作物正常生长的关键。本试验选择4种夏季豆科绿肥作物,包括竹豆、绿豆、田菁和豇豆,研究了种子萌发及其根瘤菌抗氧化酶活性(SOD,超氧化物歧化酶;POD,过氧化物酶;CAT,过氧化氢酶;GR,谷胱甘肽还原酶)对逆境胁迫的响应机制。种子萌发设置4个pH水平,即4,5,6,7;4个NaCl胁迫水平,即0、40、120和200mmol·L~(-1);4个活性铝(Al ~(3+))水平,即0、50、100和200mg·L~(-1)。根瘤菌培养设置4个pH水平,即4,5,6,7;5个NaCl水平,即0、10、20、30和40g·L~(-1);5个活性铝(Al ~(3+))水平,即0、25、50、75和100μmol·L~(-1)。结果表明,酸、铝、盐胁迫显著影响几种豆科绿肥作物的种子发芽率及其根瘤菌的抗氧化酶活性,其中根瘤菌抗氧化酶活性较发芽率对胁迫敏感。不同夏季豆科绿肥品种中,田菁不耐酸,但对盐胁迫有一定耐受性;竹豆、绿豆和豇豆对低浓度的盐和弱酸性环境有一定耐受性;但是所有品种对活性铝浓度增加较为敏感。在酸性和盐碱化土壤,较高浓度的H+、活性铝或NaCl抑制种子萌发,减缓根瘤菌的生长,降低根瘤菌对有害物质的抗氧化能力,最终限制豆科绿肥作物的早期生长。  相似文献   

2.
符京燕  梁林林  周敏  李州 《草地学报》2020,28(5):1275-1284
本研究以‘海发’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Haifa’)为供试材料,研究伽马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浸种预处理对铝(aluminium,Al3+)胁迫下白三叶种子萌发及耐Al3+性的影响。研究表明,1 mmol·L-1的Al3+溶液即能显著抑制白三叶种子的萌发,随着Al3+浓度的加大这种抑制作用也越明显。GABA浸种预处理显著提高Al3+胁迫下白三叶种子的萌发和根长,且在4 mmol·L-1的Al3+胁迫下效果最明显。GABA浸种也显著提高Al3+胁迫下抗氧化酶活性及非酶抗氧化物质含量,从而有效降低Al3+胁迫导致的氧化伤害,提高细胞膜稳定性。此外,GABA浸种也进一步上调了Al3+胁迫诱导的脱水蛋白基因表达。因此,GABA提高Al3+胁迫下白三叶种子的萌发可能与增强抗氧化防御以减轻胁迫造成的氧化损伤及上调脱水蛋白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抗坏血酸引发对NaCl胁迫燕麦种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燕麦种子为材料,通过对燕麦种子进行不同浓度(0、0.5、1.0、1.5和2.0 mmol·L-1)的抗坏血酸(AsA)引发,然后在浓度为0、50、100和200 mmol·L-1的NaCl胁迫下发芽,并分析其发芽率(Gp)、发芽指数(Gi)及平均发芽时间(MGT)的变化,以探讨外源AsA引发对盐胁迫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燕麦种子Gp、Gi和MGT在NaCl胁迫下显著(P<0.05)降低。随AsA浓度增加,燕麦种子Gp在浓度为100和200 mmol·L-1的NaCl胁迫下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Gi呈下降趋势,其MGT则呈增大趋势,而且不同AsA和NaCl浓度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均对燕麦种子Gp、Gi和MGT影响极显著(P<0.01)。NaCl胁迫降低了燕麦种子的活力水平,而外源AsA引发可提高NaCl胁迫下燕麦种子的活力,该作用与AsA和NaCl的浓度具有密切关系。试验中1.0 mmol·L-1的AsA引发对100和200 mmol·L-1的NaCl胁迫效果最好。然而,外源AsA引发会延长燕麦种子在NaCl胁迫下的萌发时间。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培的方法,以采自西藏高寒区域不同地区的野生垂穗披碱草种子为材料,初步探讨了酸性环境下(pH 4.5)不同浓度的Al3+(0、0.5、1.0和1.5 mmol·L-1)胁迫对垂穗披碱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酸铝土壤的改良提供优良的种质资源。研究结果显示,低浓度Al3+(0.5、1.0 mmol·L-1)对3种垂穗披碱草种子的发芽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Al3+浓度为1.5 mmol·L-1时,3种垂穗披碱草种子的发芽率均被显著抑制(P<0.05)。同时,3种野生牧草的根长、株高、根重及茎叶重在Al3+胁迫下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且根系被抑制的程度大于茎叶。此外,植物幼苗中丙二醛和可溶性糖作为受胁迫程度的重要指标,其含量在3种垂穗披碱草幼苗中均随Al3+浓度的升高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结果还表明,1.5 mmol·L-1 Al3+处理时,那曲、申扎、浪卡子垂穗披碱草根系中铝含量分别是地上部的12.2、15.3、17.5倍。铝毒和磷缺失往往是酸性土壤中同时存在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植物生长,研究表明Al3+抑制了垂穗披碱草对磷的吸收及转运。通过隶属函数法对3种垂穗披碱草的抗铝特性评估结果显示,采自申扎县的垂穗披碱草对Al3+的耐性较高,可驯化育种,为酸性土壤的改良提供优质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5.
以来自河北保定(HB)、内蒙古包头(NB)、辽宁铁岭(LT)、安徽亳州(AH)、山东滨州(SB)5个产地的菘蓝种子为材料,探讨不同浓度0,50,100,150 mmol·L-1 NaCl胁迫下各产地菘蓝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变化规律,并综合分析其耐盐性。结果表明,不同产地菘蓝种子的耐盐性存在显著差异。随盐胁迫浓度的升高,5个产地菘蓝种子的萌发率、发芽势、活力指数均整体逐渐降低,50 mmol·L-1NaCl促进了HB、SB幼苗鲜重、下胚轴及胚根长度的增加。100 mmol·L-1 NaCl胁迫下,5个产地菘蓝的种子苗鲜重、下胚轴及胚根长度均呈不同程度的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盐胁迫抑制作用明显。随着盐浓度的升高,LT和AH菘蓝幼苗叶片和根的鲜干重均整体呈下降趋势,5个产地菘蓝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脯氨酸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并在100 mmol·L-1 NaCl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应用隶属函数法对5个产地菘蓝种子萌发期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其耐盐性由强到弱的排列顺序为:HB>SB>LT>NB>AH。  相似文献   

6.
寇江涛 《草地学报》2019,27(6):1562-1568
为探明外源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s,BRs)对盐胁迫下燕麦(Avena sativa L.)种子萌发的调控机理,本试验以‘加燕2号’和‘青引2号’燕麦为材料,在100 mmol·L-1 NaCl胁迫下,采用不同浓度梯度(10-5,10-4,10-3,0.01,0.10和1 μmol·L-1)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处理燕麦种子,研究外源EBR对NaCl胁迫下燕麦种子萌发和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100 mmol·L-1 NaCl胁迫显著抑制了燕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降低了淀粉酶活性(P<0.05),提高了蛋白水解酶活性(P<0.05);100 mmol·L-1 NaCl胁迫下,添加外源EBR显著提高了燕麦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促进了燕麦幼苗和根系的生长,提高了根系活力和幼苗干重及燕麦种子萌发过程中的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降低了蛋白水解酶活性,有效抑制了可溶性蛋白水解和游离氨基酸的积累;其中,添加0.01 μmol·L-1和0.10 μmol·L-1外源EBR对NaCl胁迫下燕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促进效果最为明显。综上,本研究得出外源EBR能够明显缓解NaCl胁迫对燕麦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且具有明显的浓度效应,以0.01 μmol·L-1和0.10 μmol·L-1外源EBR的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燕麦对岩溶生境即钙盐、干旱环境的适应机制,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设置0(CK)、-0.2、-0.4、-0.6、-0.8、-1.2 MPa模拟岩溶山区不同干旱环境,以氯化钙(CaCl2)设置0(CK)、50、100、150、200 mmol·L-1为外源钙离子浓度,模拟岩溶地区土壤钙环境,研究单一胁迫及交互胁迫对燕麦种子的萌发特征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中低浓度的单一胁迫及交互胁迫均有利于促进燕麦种子萌发和增强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以及谷胱甘肽的活性,尤其在100 mmol·L-1 CaCl2+-0.6 MPa PEG交互胁迫下的发芽率较对照(CK)显著提高42.17%;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验证了盐旱交互胁迫比单一胁迫对燕麦的影响更为显著(P<0.05),通过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可知燕麦耐受性强弱为:交互胁迫>单一PEG胁迫>单一CaCl2胁迫,且燕麦受CaCl2胁迫的临界梯度为100 mmol·L-1,PEG胁迫的临界梯度为-0.6 MPa,交互胁迫的临界梯度为100 mmol·L-1 CaCl2+-0.6 MPa PEG。上述结果说明,在岩溶山区的中低浓度盐旱交互区域种植燕麦能够更好地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本研究为燕麦在岩溶地区的引种栽培及抗逆育种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盐爪爪种子萌发期抗盐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彦军  祝小娟  何瑞雪 《草地学报》2019,27(5):1237-1242
为了解盐爪爪(Kalidium foliatum)种子分别在NaCl和Na2SO4胁迫下种子萌发期的抗盐性,本试验采用发芽盒进行种子萌发出苗试验,测定盐爪爪种子在不同浓度(0,50,100,200,300,400 mmol·L-1)NaCl和Na2SO4胁迫下的萌发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根茎比以及幼苗可溶性蛋白、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盐爪爪种子在NaCl和Na2SO4浓度均为50 mmol·L-1时萌发率最高,当盐浓度大于100 mmol·L-1时萌发率开始下降;盐爪爪种子发芽势随盐浓度增加而下降,幼苗根茎比以及发芽指数随盐浓度增加呈现先升后降趋势。在NaCl和Na2SO4胁迫下,盐爪爪幼苗体内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盐浓度增加呈上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酶活性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酶活性呈下降趋势。综合分析表明,盐爪爪种子在盐浓度小于100 mmol·L-1时能正常萌发出苗;盐爪爪幼苗可通过增加体内可溶性蛋白含量、SOD和POD酶活性来抵御盐对其产生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为了获得耐酸铝性强的楚雄南苜蓿(Medicago polymorpha L.)共生根瘤菌菌株,本研究对从不同地区采集到的5份根瘤样品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对鉴定得到的根瘤菌进行菌体形态观察、低氮回接以及耐酸、铝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YS-8,YS-10,DH-9,DH-31属于根瘤菌属根瘤菌、CX-44属于中华根瘤菌属苜蓿中华根瘤菌,5个菌株均符合根瘤菌基本形态特征。接种5株根瘤菌后,楚雄南苜蓿的干重、鲜重、株高、结瘤数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pH值在4.5~7.5范围内,5株菌株均能正常生长,当pH值=3.5时,5株菌株全部死亡;当Al3+浓度在100~1 500 mg·L-1之间,随着Al3+浓度的升高,菌株生长逐渐缓慢,Al3+浓度达到2 000 mg·L-1时,5株菌株全部死亡。分离出的5株根瘤菌均能与楚雄南苜蓿共生结瘤并促进其生长,且具有较强的耐酸铝性。筛选出的5株根瘤菌均能在pH值大于3.5且铝离子浓度(pH值=5)小于1 500 mg·L-...  相似文献   

10.
以2015年采自青藏高原高寒草地野生老芒麦为对象,研究了不同程度NaCl盐胁迫下激动素对老芒麦幼苗端粒酶活性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为土壤盐渍化地区的农业生产以及老芒麦人工草地改良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营养液砂培法,待幼苗生长至第3片叶抽出并刚展开时,对老芒麦幼苗进行不同浓度(0、50、100、150、200 mmol·L-1)的NaCl盐胁迫处理168 h,随后用不同浓度(0、5、10、20、30 mg·L-1)的激动素叶面喷施处理240 h并测定幼苗的端粒酶活性以及生理指标:叶绿素、游离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含量。结果表明,随着盐胁迫的增强,端粒酶活性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50 mmol·L-1的NaCl处理下,端粒酶活性达到最大值。当处理浓度大于50 mmol·L-1时,随着盐胁迫的进一步增强,端粒酶活性逐步减小,渗透调节物质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上升。可溶性糖在250 mmol·L-1盐浓度下增加量最显著(P<0.05),与对照相比增加了101.5%。0 mmol·L-1盐胁迫下经10 mg·L-1 的激动素处理后,MDA含量下降64.9%。较高浓度激动素对盐胁迫的缓解效果显著(P<0.05),250 mmol·L-1盐胁迫下经20 mg·L-1激动素处理的植株,叶绿素含量较对照增加了17.3%,可溶性糖在100 mmol·L-1盐胁迫下经20 mg·L-1激动素处理,其含量较对照增加了165.6%。结果表明外源激动素对盐胁迫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适宜浓度的盐胁迫诱导了细胞端粒酶活性,高浓度盐胁迫可能造成了老芒麦细胞的氧化损伤,最终导致端粒酶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11.
金丝草可在土壤酸化和镉污染的矿区正常生长,其可能对酸和镉(Cd)胁迫具有特殊的响应策略。为此,以金丝草种子为试验材料,在人工气候箱中进行种子萌发试验,设置不同酸(pH 5.5、4.5、3.5)和镉(5、10、20 mg·L-1)胁迫处理,分析不同胁迫条件下金丝草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根系质膜完整性及芽亚显微结构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酸胁迫可提高金丝草种子发芽率,不同酸胁迫处理其发芽率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随pH的逐渐减小,金丝草萌发指标呈减小趋势,pH 3.5处理,金丝草种子除发芽率外的其他萌发指标均显著小于对照(P<0.05);随着Cd浓度的增加,金丝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指标值均呈逐渐减小的趋势,表现出抑制作用,但Cd 20 mg·L-1处理金丝草种子发芽率仍可达40%以上。相关性分析和隶属函数值分析发现,pH大于3.5,Cd浓度小于10 mg·L-1对金丝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无显著影响,但随pH的进一步减小和Cd浓度的提高,对金丝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抑制作用明显,根尖质膜和芽亚显微结构造成较大损害,出现细胞器膜破裂和细胞空泡化等现象。综上,金丝草种子萌发对酸和镉胁迫有较强耐性,表现出轻度酸和镉胁迫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促进,而强酸和镉胁迫则抑制。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盐生植物盐生草为材料,以不同浓度的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和以不同浓度的4种钠盐(NaCl、Na2SO4、NaHCO3、Na2CO3)进行盐胁迫,探讨其对盐生草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EG-6000浓度的升高,盐生草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呈现下降的趋势,幼苗鲜重、干重、株高以及根系活力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以6% PEG-6000为结点,将不同浓度PEG-6000处理聚为两类,鲜重可被首选为评价盐生草萌发期耐干旱的重要参数;随着4种钠盐处理浓度的升高,发芽率、发芽势、幼苗鲜重、干重、株高以及根系活力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表明盐胁迫对种子的萌发以及幼苗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当Na+浓度相同时,4种钠盐对盐生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大小为Na2CO3>NaHCO3>NaCl>Na2SO4,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以50.00 mmol·L-1 NaHCO3,62.50 mmol·L-1 Na2SO4,25.00 mmol·L-1 Na2CO3 和100.00 mmol·L-1 NaCl为结点,将各钠盐胁迫浓度聚为两类,其中发芽指标可被首选为评价盐生草萌发期耐NaHCO3、Na2SO4的重要参数,根系活力可被首选为评价盐生草萌发期耐Na2CO3的重要参数,干重可被首选为评价盐生草萌发期耐NaCl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3.
甘露糖浸种对干旱胁迫下白三叶种子萌发及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伟航  程碧真  彭燕  李州 《草业学报》2019,28(7):112-122
以‘拉丁诺'(Ladino)白三叶为供试材料,研究甘露糖(MAS)浸种对18%PEG6000干旱胁迫下白三叶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代谢、根系活力、渗透调节、抗氧化防御及基因差异表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低浓度(0.5、1.0、2.0和5.0mmol·L^-1)的MAS浸种预处理能显著提高干旱胁迫下白三叶种子的萌发,其中2.0mmol·L^-1的MAS效果最为明显,但高浓度(10.0mmol·L^-1)的MAS浸种处理显著降低了干旱胁迫下种子的萌发率。进一步试验发现,2.0mmol·L^-1MAS浸种预处理能显著提高干旱胁迫下种子萌发时根系生长、根系活力和淀粉酶活性,有效缓解干旱胁迫抑制的淀粉分解,也显著增加了干旱胁迫下种子萌发过程中游离脯氨酸的积累,并降低细胞渗透势。此外,2.0mmol·L^-1的MAS浸种预处理后,种子在干旱胁迫下萌发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细胞总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MnSOD和POD基因转录水平显著增强,维持了细胞内显著较低的活性氧、电解质渗透率和MDA含量,缓解了胁迫对细胞造成的氧化性伤害。但2.0mmol·L^-1MAS浸种预处理并没有提高水分胁迫下白三叶种子萌发时可溶性糖含量,推测MAS促进淀粉分解产生的糖可能主要用于维持胁迫下籽苗的生长。上述结果表明MAS显著提高白三叶种子在干旱胁迫下萌发时的抗性且与促进淀粉代谢、提高渗透调节能力及增强抗氧化防御系统密切相关,且低浓度MAS浸种处理对正常水分条件下白三叶种子萌发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钠猪毛菜种子异型性及其萌发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梦茹  魏岩 《草业学报》2019,28(3):85-92
钠猪毛菜在我国仅分布在新疆,具有很强的抗干旱和抗盐碱能力。研究钠猪毛菜不同类型种子形态及其萌发特性,结果表明,钠猪毛菜产生3种类型的种子,其形态特征、萌发特性均有显著差异。A型种子绿色,圆形,着生方式为横生,直径为(1.294±0.089) mm,百粒重(90.71±0.42) mg,花被背部有翅状附属物;B型种子红色,圆形,着生方式为直立,直径为(1.166±0.069) mm,百粒重(85.52±0.49) mg,花被背部有短/无翅状附属物;C型种子黄色,圆形,着生方式为直立,直径为(1.044±0.062) mm,百粒重(83.84±0.31) mg,花被背部无翅状附属物。A型种子在5 ℃/15 ℃、10 ℃/20 ℃、 15 ℃/25 ℃、 20 ℃/30 ℃、 25 ℃/35 ℃(光/暗=12 h/12 h)变温条件下萌发率均>92%,B型种子在5种变温条件下萌发率<60%,为非深度生理休眠,低温层积2周后可打破休眠;C型种子在5种变温条件下萌发率<5.3%,为深度生理休眠,划破种皮可打破休眠。浓度低于0.2 mol·L-1的NaCl溶液对A型种子萌发的影响不大,但从0.8 mol·L-1起,萌发率随着浓度增高而降低,直至为零,将在0.05~4.00 mol·L-1NaCl溶液中处理的A型种子转移至蒸馏水后,仍有一定的恢复萌发率。苞片延缓A型种子吸胀,影响种子的最终萌发率,去除苞片可显著提高种子的萌发率。通过研究钠猪毛菜种子异型性及其萌发行为,为揭示其生态适应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新疆荒漠地区生态建设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锰胁迫对黄花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锰胁迫下黄花草的抗性生理适应机制,以该植物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锰(0,1000,5000,10000,15000和20000 μmol·L-1)胁迫对黄花草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及胁迫7、15、30 d生理生化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1)随着锰浓度的增加,黄花草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幼苗芽长、根长、生物量和根冠比则先增加后下降,呈现出“低促高抑”现象;2)1000~5000 μmol·L-1锰处理增加了黄花草幼苗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含量和叶绿素a/b值;当浓度继续增加且胁迫时间延长时,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值降低;3)在胁迫第7天,黄花草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锰浓度增加逐渐下降,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锰浓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在胁迫第30天,SOD和POD活性均显著下降,CAT活性无明显下降;4)黄花草幼苗叶片中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在胁迫第7、15天随锰浓度增加而增加,在胁迫30 d后则均下降;5)丙二醛(MDA)含量随着锰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研究结果表明,1000~5000 μmol·L-1锰处理会促进黄花草幼苗的生长;该植物可以通过不同抗氧化酶差异化响应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提高,减轻高浓度锰胁迫所造成的损伤,提高对锰的耐性。  相似文献   

16.
混合盐碱胁迫对藜麦种子萌发和幼苗抗氧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西北地区藜麦栽培土壤限制问题,研究盐碱胁迫对藜麦种子萌发及抗性相关酶特性的影响,探讨藜麦对盐碱土壤的适应机制,为藜麦在盐碱地的栽培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将中性盐(NaCl、Na_2SO_4)和碱性盐(NaHCO_3、NaCO_3)按不同比例混合模拟出20种混合盐碱条件对藜麦种子进行胁迫,分析盐碱胁迫下藜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抗氧化酶活性及同工酶表达。结果表明:5种盐碱胁迫均引起藜麦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降低,且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萌发受到显著抑制(P<0.05),对藜麦种子萌发影响较大。A,B处理组各浓度盐碱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谷光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活性均高于CK;C,D,E处理组SOD活性均低于CK,但GR活性在50mmol·L-1盐碱浓度时高于CK。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在盐碱浓度为50mmol·L-1时最高,随盐浓度增加POD活性比CK降低4倍,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随盐碱浓度的增加而下降。SDS-PAGE分析发现,盐碱胁迫可诱导SOD,POD,CAT,GR同工酶出现新的条带,但随着盐碱浓度的增加,酶带的表达量降低。上述结果说明,盐碱胁迫抑制藜麦种子萌发,其中Na_2SO_4和NaHCO_3对藜麦种子萌发抑制效应明显。本试验条件下,藜麦的耐盐碱阈值为50mmol·L-1,其中盐碱浓度是影响藜麦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盐组分值对藜麦种子萌发影响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