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高效是当前水稻育种的主导目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社会经济发展和水稻生产比较效益降低,促使水稻育种由过去追求高产为主,转向追求整个过程的高效。全过程高效育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水稻育种技术的高效性。分子标记和基因芯片技术能提高优良基因型的选择效率,基因编辑技术能高效创造优良等位变异,转基因技术能跨物种转移优良性状,都是提高育种效率的好方法。二是水稻产出性状的高效性。高产、卫生和有益健康是获得高收益的基础,优质是提高单位产量效益的乘数,多抗是减少单位产量成本的除数,早熟能保证一年两收,这些性状的整体协同才能实现单位面积稻田产出的高效益。三是水稻耕作性状的高效性。一年两熟制下的水稻直播栽培是高效的耕作技术,它需要水稻具备苗期耐低温、穗期耐低温、厌氧发芽、耐淹涝等特征。化学除草需要水稻具有抗除草剂特征。机械化收割要求水稻具有抗倒、不易落粒的特征。只有具备这些特征的水稻,才能实现水稻耕作过程的高效。总之,高效是当前和今后水稻育种的主导目标。  相似文献   

2.
高效是当前水稻育种的主导目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经济发展和水稻生产比较效益降低,促使水稻育种由过去追求高产为主,转向追求整个过程的高效。全过程高效育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水稻育种技术的高效性。分子标记和基因芯片技术能提高优良基因型的选择效率,基因编辑技术能高效创造优良等位变异,转基因技术能跨物种转移优良性状,都是提高育种效率的好方法。二是水稻产出性状的高效性。高产、卫生和有益健康是获得高收益的基础,优质是提高单位产量效益的乘数,多抗是减少单位产量成本的除数,早熟能保证一年两收,这些性状的整体协同才能实现单位面积稻田产出的高效益。三是水稻耕作性状的高效性。一年两熟制下的水稻直播栽培是高效的耕作技术,它需要水稻具备苗期耐低温、穗期耐低温、厌氧发芽、耐淹涝等特征。化学除草需要水稻具有抗除草剂特征。机械化收割要求水稻具有抗倒、不易落粒的特征。只有具备这些特征的水稻,才能实现水稻耕作过程的高效。总之,高效是当前和今后水稻育种的主导目标。  相似文献   

3.
许雷 《中国稻米》1999,(6):41-42
一、育种目标的确定育种目标,是每个育种者最先确定的,是选择杂交亲本、杂交后代及优良株系的依据。水稻生产要想高产高效,优良品种占主要份额。优良的水稻品种必须具有“优质、高产、多抗、适种区域广”,才能增产增效。优质能提高效益,高产能稳定效益,多抗能保证效益,适种区域广能提高总体效益。多年来,我一直遵循这个原则来确定水稻新品种的选育目标,具体指标如下:1.米质:米质80%以上的指标必须达到国家部颁优质粳米一级标准,20%以下的指标须达到国家部颁优质粳米二级标准。2.产量:试验产量必须比生产应用的主栽品种增产…  相似文献   

4.
水稻是人类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养育着现今世界近半数人口。现代水稻育种起步于20世纪20年代,在水稻的百年育种进程中,高产、优质、多抗一直是水稻育种领域关注的重点。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劳动力成本上涨,水稻经济比较效益出现下降趋势,这促使水稻育种目标逐渐向全过程高效和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变。水稻育种的每一次跨越式突破都和目标性状基因资源挖掘紧密相关,因此,充分了解育种主要目标性状的基因挖掘研究进展,对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进一步挖掘利用优良基因资源指导水稻育种具有重要意义。围绕高产、优质、多抗、高效和绿色等水稻育种的主要目标,综述了各大育种目标性状基因挖掘和利用的研究进展。展望未来,中国水稻育种将逐步培育出稳增提质、环境友好、节水减碳的优良品种,夯实中国在水稻产业的国际领先地位,为全球的粮食安全持续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茎秆性状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一个重要因子,特别是对于水稻抗倒伏能力品种的筛选,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本文就水稻茎秆性状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在抗倒伏能力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为水稻高产抗倒育种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挖掘水稻抽穗期和产量相关性状新基因,并筛选携带有利等位基因的优良株系,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新基因和优异种质。【方法】以多亲本重组自交系群体MAGIC-Hei群体为材料,分别于2017和2018年连续两年种植于湖南长沙开展抽穗期和产量性状表型调查,基于基因分型(genotypingbysequencing,GBS)技术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掘影响水稻抽穗期、单株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单株产量性状QTL。【结果】在两个环境下共计检测到26个控制抽穗期和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分布于除第10染色体外的其他染色体上。其中,11个位点为新位点,1个新位点(qNTP9)在两年均被检测到,该位点受环境影响较小,可用于进一步的精细定位和基因克隆。根据抽穗期和产量性状表型数据,结合SNP基因型筛选到5个携带有利等位基因的优良株系,可用于将来的水稻高产育种。【结论】本研究发掘一批新的水稻抽穗期和产量相关性状QTL位点,可有效加速水稻遗传研究和高产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7.
水稻高产高效的根系特性及其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根系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与地上部的生长发育及其产量和品质的形成均有着密切的关系,也直接影响资源能否高效利用。本文从水稻高产高效的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总结出水稻高产高效根系的特点及其调控,为高产高效根系水稻育种和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水稻稳定优势性状利用和资源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杏松 《中国稻米》2001,7(2):12-13
水稻常规育种中应用综合性状优良的主体亲本与遗传差异大的亲本杂交 ,经选择的稳定后代 ,因基因互作、质核差异等因素的存在 ,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正如我国著名水稻育种家杨守仁教授指出的 :水稻常规育种中也时常能看到某些稳定的优势性状(《水稻高产栽培及高产育种论丛》农业出版社 ,1990)。笔者在晚粳、糯稻育种中利用形态、生理、生态等遗传差异大、综合性状好、优缺点互补的亲本杂交 ,选育出了多个高产新品种 (系 )和超亲的优良中间材料。经多年实践和观察 ,在晚粳、糯稻的亲本选配和运用中 ,归结为以下几种有效方式 :1.形态互补株…  相似文献   

9.
引言自矮化育种以来,育种者企图在株型育种、抗瘟育种、大粒育种等方面进行性状改良,拟达到提高品种单位产量水平。我省育种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先后培育出了红4m、77-175、78130等优良品种供大面积生产应用,改变了我省生产用种“南靠广东,北依浙江”的局面。特别是78130以其高产抗病广适等优良特性,为我省早稻粮食增产作出了巨大贡献,其在亲本选配上独具风格,无疑给予水稻育种者极大的启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然而,面临着生产上早稻  相似文献   

10.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由于我国人多地少的现状,长期以来水稻的育种目标是以产量为导向。我国科研人员通过协同攻关实现了水稻育种技术突破,矮化育种和杂交水稻育种技术的利用促进了水稻产量两次大的飞跃。随着我国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极端天气出现的频次上升,水稻育种对品质、抗性与耐逆等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生物技术正在不断革新,特别是基因编辑和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高产优质多抗耐逆的水稻新品种选育提供强有力支持,推动着我国水稻生产向绿色可持续发展。本文就基因编辑技术和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在水稻高产优质、抗病虫、耐逆及杂种优势育种应用中的新进展进行简述,旨在为高效培育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水稻新品种提供一些育种思路。  相似文献   

11.
试论华南早籼稻的品质育种策略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总结了80年代以来广东省优质稻遗传研究和华南早灿优质稻育种实践和探索,讨论了华南早籼优质稻育种策略,指出当前华南早籼重重点加强中等直链淀粉含量优质稻选育,系统开展美国优良品种优质特性和高光效性能研究,实现洋为我用,在提高早灿品质的同时将产量推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选育低谷蛋白新品种是功能性水稻育种的一个重要方向。为满足肾脏病患者对人体健康和稻米品质的需求,迫切需要在育种中加强对功能性和食味品质的协同改良。【方法】以具有低直链淀粉含量基因Wxmp和香味基因fgr的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南粳46与含低谷蛋白基因Lgc1的日本粳稻品种LGC-1杂交、回交,利用与目标基因共分离的分子标记进行跟踪检测并结合田间选择,在BC2F6获得5个新品系。以亲本南粳46和LGC-1为对照,对新品系的农艺、产量、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与LGC-1相比,新品系的谷蛋白含量和可吸收蛋白含量相当,食味品质得到显著提升,且综合性状优良,表现出较高的产量潜力,适宜在江苏不同稻区进行种植。【结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作为一种快速、准确、有效的方法,与常规育种技术紧密结合,能够显著提高优质、高产、低谷蛋白水稻品种的选育效率。  相似文献   

13.
武陵山区杂交水稻育种目标与策略初探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针对武陵山区气候生态条件复杂的特点,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多年育种实践,提出武陵山区杂交水稻育种目标:在以"优质高产多抗广适"为总体育种目标的基础上,以不育系和恢复系的米质和抗性选育为突破口,重点开展抗稻瘟病和耐寒育种,达到优质高产多抗广适的有机统一.实现该目标的主要策略是:充分发掘和利用优异种质资源,加强区内育种单位之间的协作,建立多病圃对种质资源、亲本和组合进行联合鉴定筛选,通过病区胁迫选择、非病区选择与高海拔基地抗寒性鉴定相结合育成符合育种目标的新组合.经过多年努力,成功地鉴定或育成了一批优质抗病的恢复系、不育系和杂交组合,并相继通过各级水稻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4.
不同旱稻品种产量与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旱稻品种的生长发育规律,以及与产量形成的主要因素,为旱稻育种与栽培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10个参试旱稻品种(系)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对旱稻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在不同性状间差异较大,尤其在有效穗数、穗实粒数等高产育种性状上存在较大差异。吉林省旱稻主栽品种粒数因子较为重要,贡献率为40.428%,并以穗粒数、每穗实粒数的分量值较高,而产量的提高应进一步提高株高,同时提高有效穗。因此,在旱稻高产育种中,应适度增加材料的株高和选择多穗的材料,可增加选育材料的单株产量。  相似文献   

15.
稻田养虾是一种绿色、生态、高效的农业种养模式。为筛选出适合海盐地区不同稻虾种养模式种植的优质水稻品种,对不同水稻品种在稻虾种养模式下的产量及生育期表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稻虾连作模式适宜选用优质高产常规稻嘉67、嘉禾236等;稻虾套养模式则适宜选用生长旺盛的籼粳杂交稻嘉优中科13-1;繁养一体模式适宜选用熟期较早、产量稳定的常规稻南粳3908、天微香粳等。针对稻虾种养模式的特点,提出了适宜的水稻栽培方式、种植密度、肥水管理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针对吉林稻区实际情况,对吉林省优质米品质现状进行了剖析评价,同时对"十二五"优质米育种目标提出具体要求,即优质与高产要统一,优质要与抗病相结合,优质要兼顾耐冷性状。通过这一系列研究,旨在明确吉林稻区优质米育种具体目标,进而提高吉林稻区稻农种稻的比较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探索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双丰收的高效途经,通过3年的研究,创建了"头季稻-再生稻-马铃薯"高效种植模式。结果表明,该模式增产又增收,总产量为63.25 t/hm2,其中头季稻产量为13.14 t/hm2,再生稻产量为2.68 t/hm2,马铃薯产量为47.43 t/hm2,总产值16.98万元/hm2,总纯收入12.03万元/hm2。并分析总结了头季稻、再生稻、马铃薯关键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早籼稻因其耐储藏、商品率高等特点,是我国也是浙江省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本文分析了2003—2020年参加浙江省早稻区试品系的特征特性和变化情况,浙江省早稻种植面积、单产和总产的变化情况,浙江省代表性早稻品种在全国的推广应用情况,及浙江省早稻生产趋势,为进一步培育优异早稻品种、发展早稻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华南杂交晚籼高产,优质,高效组合选育实践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华南杂交晚籼选育的8项意见,即优质性、高产性、抗病性、后期耐寒性、熟期适中性、早制晚用性、恢复系苗期耐寒性以及制种父母本播种差期短等。按此育成了博优210等组合,达到了预期的选盲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