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川猪3个产仔数相关基因的多态性及其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CR-RFLP和PCR-SSCP技术对82头陆川猪个体的雌激素受体基因(ESR)、促卵泡激素β亚基基因(FSHB)和催乳素受体基因(PRLR)3个与产仔数相关基因的遗传多态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ESR基因的BB基因型占绝对优势,不过由于AA型、AB型的样本量很少,因此难以计算出各基因型的产仔数差异;FSHβ基因只检测到了AA型;PRLR基因的AA型频率最高,AA型比BB型头胎和头4胎平均总产仔数分别多产1.42头和1.02头(P<0.05),AA型比BB型头4胎平均活产仔数多产1.43头(P<0.05).  相似文献   

2.
猪雌激素受体基因PvuⅡ酶切片段多态性与产仔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雌激素受体(ESR)基因对苏钟猪和二花脸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记录 93头母猪 660多窝产仔数用以分析雌激素受体基因型对总产仔数、产活仔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雌激素受体基因A和B等位基因的频率,苏钟猪分别为 0. 536 6和 0. 463 4,二花脸猪分别为 0. 307 7和 0. 692 3;二花脸猪各雌激素受体基因型间头胎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差异显著(P<0. 05);苏钟猪头胎总产仔数AA基因型与AB、BB基因型之间差异显著(P<0. 05);二花脸猪经产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AB基因型与BB基因型之间差异显著(P<0. 05)。  相似文献   

3.
采用PCR及PCR-RFLP技术对FSHβ、ESR和PRLR基因在二花脸猪群体内的多态性及对繁殖性状的影响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108头二花脸猪中检测到FSHβ基因的AA和AB基因型,ESR和PRLR基因的AA、AB和BB 3种基因型。FSHβ基因的AA基因型初产和经产的总产仔数(TNB)和产活仔数(NBA)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AB基因型;ESR基因的BB基因型初产及经产TNB和NBA均显著高于AB基因型和AA基因型;PRLR基因的AA基因型和AB基因型初产和经产TNB和NBA均高于BB基因型(P0.01)。FSHβ基因的AB基因型初产和经产初生质量(BW)和断奶质量(WW)均高于AA基因型(P0.05);ESR基因的AA基因型初产和经产BW高于AB和BB基因型(P0.05),WW高于BB基因型;PRLR基因的BB基因型初产和经产仔猪的WW均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FSHβ、PRLR和ESR基因对二花脸猪繁殖性状有一定影响,可作为二花脸猪繁殖性状辅助选择的标记。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雌激素受体(ESR)基因在苏姜猪世代选育中的遗传变异情况。结果表明:在苏姜猪四、五、六3个世代中都存在AA,AB,BB三种基因型, 四世代、五世代、六世代A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71.67%,66.67%,68.33%,B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28.23%,33.33%,31.67%。在苏姜猪3个世代检测个体中,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P<0.05)高于B等位基因的频率。苏姜猪3个世代中AA,AB,BB三种基因型的第1胎总产仔数差异都不显著。3个世代中AA与AB基因型的第2~4胎总产仔数差异不显著,而BB型基因的第2~4胎总产仔数显著高于AA和AB的第2~4胎总产仔数。在今后的选育中,应加强BB基因型种猪的选留,进一步提高苏姜猪窝产仔头数。  相似文献   

5.
宗地花猪ESR、FSHβ基因的多态性及其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宗地花猪核心群的繁殖性能,对贵州宗地花猪保种选育基础群母猪ESR基因和FSHβ基因多态性及其对繁殖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宗地花猪的ESR基因B等位基因有增加产仔效应的趋势,ESR基因各基因型无论是平均产仔数还是产活仔数均为BB型>AB型>AA型,BB型比AA型多产仔1.02头/胎,比AB型多产仔0.82头/胎,3种基因型平均初生重和初生窝重差异不显著(P>0.05);FSHβ基因A等位基因有增加产仔效应的趋势,FSHβ基因各基因型无论是平均产仔数、产活仔数还是初生窝重均为AA型>AB型,平均初生重AB型显著高于AA型(P<0.05),AA型比AB型多产仔0.98头/胎.应重点保留基础群中ESR基因BB、AB型母猪和FSHβ基因AA型母猪进入选育核心群,以提高宗地花猪核心群的繁殖性能,加快选育进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DNA水平上为苏姜猪的选育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对293头苏姜猪的ESR基因和FSHβ基因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分析不同多态性间繁殖性能(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重)的差异,探讨将ESR基因和FSHβ基因作为标记辅助选择用于苏姜猪核心群选育的可行性。[结果]苏姜猪ESR基因位点上的3个基因型AA型、AB型、BB型的频率分别为38.25%5、7.54%和4.21%,而FSHβ基因位点上AA型、AB型和BB型的频率分别为21.33%、37.2%和60.07%。在ESR基因位点上BB型和AB型苏姜猪的总产仔数显著高于AA型,而BB型苏姜猪的产活仔数显著高于AA型和AB型。FSHβ基因位点上3个基因型苏姜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重差异均不显著。[结论]ESR基因可作为辅助标记选择用于苏姜猪核心群的选育,以提高其繁殖性状。  相似文献   

7.
采用PCR-RFLP方法对玉山黑猪的ESR基因和FSH-β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繁殖性能间的关系。结果表明,ESR基因的3种基因型AA、AB、BB在玉山黑猪中的频率分别为0.417、0.300、0.017,各基因型对应的产仔数存在差异,总体表现BB>AB>AA,其中初产仔猪数BB型多于AA型1.21头,多于AB型0.91头;BB型经产仔猪数也高于AB型和AA型,但3种基因型之间差异不显著。FSH-β基因的3种基因型AA、AB、BB在玉山黑猪中的频率分别为0.567、0.333、0.100,各基因型对应的产仔数存在差异,总体表现BB>AB>AA,初产仔猪数BB型多于AA型0.80头(P<0.05),多于AB型0.43头(P>0.05);BB型的经产仔猪数也是3种基因型中最高的,但彼此之间差异不显著。ESR和FSH-β基因在初产仔猪数及经产仔猪数上都具有显著的加性遗传效应(P<0.05)。  相似文献   

8.
采用PCR-RFLP方法对玉山黑猪的ESR基因和FSH-β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繁殖性能间的关系。结果表明,ESR基因的3种基因型AA、AB、BB在玉山黑猪中的频率分别为0.417、0.300、0.017,各基因型对应的产仔数存在差异,总体表现BB>AB>AA,其中初产仔猪数BB型多于AA型1.21头,多于AB型0.91头;BB型经产仔猪数也高于AB型和AA型,但3种基因型之间差异不显著。FSH-β基因的3种基因型AA、AB、BB在玉山黑猪中的频率分别为0.567、0.333、0.100,各基因型对应的产仔数存在差异,总体表现BB>AB>AA,初产仔猪数BB型多于AA型0.80头(P<0.05),多于AB型0.43头(P>0.05);BB型的经产仔猪数也是3种基因型中最高的,但彼此之间差异不显著。ESR和FSH-β基因在初产仔猪数及经产仔猪数上都具有显著的加性遗传效应(P<0.05)。  相似文献   

9.
研究分析华特B系猪、大约克猪的ESR、FSHβ亚基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繁殖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ESR基因在2个猪种中AA和AB基因型均占优势,BB基因型频率很低,但BB基因型经产产仔较高。FSHβ亚基基因在华特B系猪中未检测到AA基因型,BB基因型占绝对优势,以AB基因型产仔数最高,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
撒坝猪ESR和FSH-β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产仔数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对762头撒坝猪的ESR和FSH-β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两个基因座位的基因型及其合并基因型产仔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撒坝猪ESR基因座位的BB基因型和B等位基因的频率最高,FSH-β基因座位的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的频率最高。在初产胎次的产仔数上,ESR基因以AA型最多(P<0.05或P<0.01),FSH-β基因则以BB型最多(P<0.05或P<0.01),呈现显著的加性遗传效应(P<0.05);在经产胎次的产仔数上,ESR基因以AB型最高(P<0.05),表现出显著的显性遗传效应(P<0.05或P<0.01),FSH-β基因的3种基因型间则无显著差异(P>0.05)。ESR与FSH-β合并基因型为AABB型的母猪,其初产总仔数及活仔数最多(P<0.05或P<0.01);AAAB型母猪的经产总仔数与活仔数也明显高于其他基因型(P<0.05或P<0.01)。ESR和FSH-β基因确实与猪产仔数存在一定关联,但ESR基因对产仔数的效应与前人关于ESR BB型为猪产仔数增效基因型的结果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1.
美系大白猪雌激素受体基因的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SR)能调控雌激素的合成,影响繁殖性能。试验采用PCR-RFLPs技术分析了上海市种猪场关系大白猪核心群的ESR基因的多态性,采用SAS统计分析软件分析了其多态性与母猪繁殖性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群体中ESR基因的A和B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39.66%和60.34%。②初产胎次中,BB基因型的总产仔数(TNB)与AA基因型和AB基因型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BB基因型的产活仔数(NBA)与AA基因型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BB和AA纯合子间TNB和NBA分别相差2.82和2.28头。③经产胎次,BB基因型的总产仔数(TNB)和产活仔数(NBA)与AA基因型和AB基因型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对于母猪每窝的TNB和NBA,BB纯合子比AA纯合子分别多1.79和2.39头。无论初产胎次或经产胎次,ESR位点的总产纾数和产活仔数都呈现AA〈AB〈BB趋势;ESR基因型的影响在初生窝重和21日龄窝重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以上2个性状在ESR基因的3种基因型间存在BB〉AB〉AA的趋势。以上结果说明,这个种猪群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偏高,这与其ESR基因的有利基因B频率较高、AB型和BB型个体多正好吻合.因此可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的方法来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2.
为了比较ESR、NCOA1、ADAMTS1、FUT1和RBP4基因对猪繁殖性能的效应大小,采用PCR-RFLP技术,分别检测了杜洛克、长白和大白群体内5个基因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并分析不同基因型与3个猪群体的总产仔数(TNB)、产活仔数(NBA)和出生窝重(BLW)相关性。结果表明:对猪繁殖性能影响效应最大的是NCOA1和RBP4基因,其次是FUT1和ADAMTS1基因,最小的是ESR基因。NCOA1基因在杜洛克和大白群体内AA型的NBA比BB型的分别高1.11和1.92头,AA型的TNB比BB型的分别高1.18头和0.53头。RBP4基因在3个猪群体内AA型的TNB比BB型的高0.53—0.86,在杜洛克和大白群体内AA型的NBA比BB型的分别高1.1头和1.29头。FUT1在杜洛克和大白群体内AA型的TNB比CBB型的分别高0.47和0.56),AA型的NBA比BB型的分别高0.76头和1.06头。ADAMTS1基因在3个猪群体内AB型的TNB比AA型的高0.67—0.88,AB型的NBA比AA型的高0.54—0.86。在大白群体内ESR基因的BB型的TNB、NBA比AA型的分别高0.36头和0.41头。5个基因的不同基因型对3个猪群体BLW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猪雌激素受体基因与产仔数和乳头数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用PCR-RFLPs法检测90头姜曲海、梅山、二花脸母猪雌激素受体基因(ESR)的多态性,分析了该基因与产仔数和乳头数的关系。结果表明,ESR基因型间总产仔数(TNB)和产活仔数(NBA)差异极显(P<0.01)。BB基因型母猪头胎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分别比AA基因型多3.03和3.01头;经产胎次比AA基因型多1.80和1.82头。ESR基因型间乳头数差异不显(P>0.05)。  相似文献   

14.
用PCR-RFLP方法对118头大长杂交母猪的ADAMTS-1基因进行分型,并分析了ADAMTS-1不同基因型母猪的产仔数差异。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大长杂交猪群体中,基因A为0.56,基因B为0.44;不同基因型间产仔数表现出AB〉BB〉AA的趋势,AA型与BB型以及AB对猪的产仔数和产仔活数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了挖掘清平猪妊娠期短和产仔数多等优良繁殖性状的遗传背景,在清平猪与大白猪杂交后的F1代和F2代黑猪群体中进行了 ESR 、 FSHβ 和 PRLR 与该群体繁殖性能的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1) FSHβ 基因在F1和F2群体中的A等位基因与B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相近; ESR 在F1和F2群体中的优势基因均为B等位基因; PRLR 基因在F1群体中的优势基因为C等位基因,在F2群体中C等位基因与T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相近。(2) FSHβ 不同基因型对F1群体的产活仔数和F2群体的总产仔数、初生体质量、断奶仔猪体质量和3周龄体质量等重要繁殖性状均有显著影响。(3) ESR 不同基因型对F2群体妊娠期长短的影响表现为AB<AA<BB, ESR 基因的AB型个体具有较短的妊娠期,但AA型比BB型个体的木乃伊数多0.46头。(4) PRLR 不同基因型对F1群体的妊娠期有极显著影响,对总产仔数、断奶仔猪数和70日龄体质量有显著影响;对F2群体的弱仔数、初生体质量、断奶仔猪体质量和3周龄体质量有显著影响。 结果表明,清平猪杂交后代的选育过程中可以淘汰部分 FSHβ 基因AA型个体,应该提高有利基因B等位基因在群体中的频率; ESR 基因的AB型有利于缩短妊娠期,可淘汰AA型个体; PRLR 基因中T等位基因是繁殖性状的有利基因,但可能与弱仔性状正相关,须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太湖猪核心保种群体中雌激素受体基因(ESR)、促卵泡素β亚基基因(FSHβ)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5基因(GPX5)的多态性。[方法]利用PCR和PCR-RFLP方法对太湖猪核心保种群体中ESR、FSHβ、GPX5基因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ESR和GPX5基因在太湖猪群体中均检测到AA、AB和BB 3种基因型,FSHβ亚基基因只检测到BB和AB 2种基因型。ESR基因以BB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等位基因B为优势基因。FSHβ基因中等位基因B的频率远大于等位基因A。GPX5基因的基因型频率呈ABBBAA趋势。ESR和FSHβ基因为低度多态,GPX5基因处于中度多态。[结论]经χ2适合性检验表明,ESR、FSHβ、GPX5基因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  相似文献   

17.
采用PCR及PCR-RFLP技术对FSHβ,ESR和PRLR基因在二花脸猪群体内的多态性及对繁殖性状的影响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108头二花脸母猪中检测到FSHβ基因的AA和AB型,ESR和PRLR基因的AA,AB和BB三种基因型。FSHβ基因AA型初产和经产母猪的总产仔数(TNB)和产活仔数(NBA)均高于AB型(P0.05或P0.01);ESR基因BB型初产及经产TNB和NBA均高于AB型(P0.05)和AA型(P0.01);PRLR基因AA型和AB型初产和经产TNB和NBA均高于BB型(P0.01)。FSHβ基因AB型初产和经产初生个体重(BW)和断奶个体重(WW)均高于AA型(P0.05);ESR基因AA型初产和经产BW高于AB和BB型,WW高于BB型(P0.05);PRLR基因BB型初产和经产仔猪的WW均显著高于AA型(P0.05)。FSHβ,PRLR和ESR基因对二花脸猪繁殖性状有一定影响,可作为二花脸猪繁殖性状辅助选择的标记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猪HB-EGF基因多态性与产仔数的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猪HB-EGF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产仔数的关系,寻找与猪产仔数相关的分子遗传标记,以加快猪育种进程。【方法】利用PCR-SSCP技术研究HB-EGF基因外显子多态性,利用最小二乘均数法对其与产仔数的关系进行分析,同时对两个多态位点的方差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在两对引物(E5和E7)中各检测到一个多态位点,均出现3种基因型(AA、BB、AB)。E5位点:对于大白猪,在3~8胎中,BB型个体的TNB和NBA均显著高于AA型个体(P<0.05),在所有胎次中,BB型个体的TNB显著高于AA型个体(P<0.05),NBA极显著高于AA型个体(P<0.01),TNB和NBA的遗传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的影响;对于长白猪,在4个阶段中3种基因型个体的TNB和NBA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E7位点:对于大白猪,在3~8胎和所有胎次中,AA型个体的TNB均显著高于BB型个体(P<0.05),TNB的遗传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的影响;对于长白猪,在3~8胎和所有胎次中,AB型个体的NBA均显著高于BB型个体。【结论】对于大白猪,E5位点BB基因型可作为在TNB和NBA性状上的标记基因型,E7位点BB基因型可以作为TNB性状的标记基因型。  相似文献   

19.
ESR基因型与青年母猪外周血液激素浓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放免法测定了不同ESR基因型青年母猪 (各 3头 )外周血液激素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 :4种激素浓度随着生理状况不同出现明显波动 ;3种ESR基因型雌二醇变化曲线一致 ,在发情同一时期 ,雌二醇浓度差异不显著 ;AA型和AB型孕酮变化曲线一致 ,在发情后第 7天 ,AA和AB基因型远高于BB型 (P <0 .0 5 ) ;在发情初期BB基因型FSH浓度显著比AA型高 (P =0 .0 5 ) ,但是在发情后第 14天AA型与AB基因型FSH浓度比BB型高 (P =0 .0 7)。没有检测到 3种基因型青年母猪LH浓度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以太湖鹅、四川白鹅为研究对象,利用PCR-SSCP方法,检测MSTN基因与鹅肉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太湖鹅剪切力低于四川白鹅,肌肉脂肪含量高于四川白鹅,差异显著,说明太湖鹅脂肪沉积能力较强,肌肉嫩度较好。MSTN基因P11引物检测到2种基因型AA、AB,且AB基因型个体肌肉脂肪含量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说明B基因与脂肪沉积有正相关关系。MSTN基因P4引物检测到3种基因型AA、AB、BB,且BB基因型个体肌肉脂肪含量显著高于AA、AB基因型个体,说明B基因与脂肪沉积有正相关关系。四川白鹅较太湖鹅生长速度快,90日龄四川白鹅平均体重3 154 g、太湖鹅平均体重2 925 g;但四川白鹅脂肪沉积能力与太湖鹅比相对较弱,四川白鹅肌肉脂肪含量为1.79%,太湖鹅肌肉脂肪含量为2.20%。说明MSTN基因对鹅肌肉脂肪含量具有一定的影响。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析MSTN基因的遗传变异及其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以及将该分子标记应用于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