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棉酚在棉花的抗性生理中起一定作用。项时康等对陆地棉有腺体和无腺体品种幼苗中棉酚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魏守军等对棉花幼苗感染枯萎病后组织的棉酚反应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的是细胞分裂素对在正常与缺铁条件下水培的向日葵幼苗生长及叶绿体内色素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细胞分裂素能够促进向日葵幼苗的生长,即株高增加,子叶面积和叶片面积扩大,干物质积累增加,同时提高了叶绿体内各种色素的含量。此外,本文还讨论了细胞分裂素促进植株生长和提高叶绿体内色素含量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3.
我国低酚棉研究生产概况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推广种植的陆地棉,其植株、种籽均含有色素腺体,内含有棉酚(C_(56)H_(30)O_8),棉酚对人畜有毒害作用,不同品种棉酚含量不等,一般品种棉仁中棉酚含量在0.5%~1.5%,超出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卫生组织(FAO/WHO)规定食用标准的0.04%含量。有色素腺体  相似文献   

4.
大豆品种N8855种子浸种后播于消毒土的盆钵内,置于无光照的生长箱内,生长温度为29℃,于第8天发现-株突变体(M0)子叶表现互生现象,而其余植株子叶表现对生(图A)。此株子叶互生突变体(M0)的M1株系置光照培养箱是生长,同N8855一样表现子叶对生;而经暗室诱导子叶表现互生,植株其余性状同于N8855(图B)。M2代表现同M1一致。这一经暗诱导表现子叶互生现象在双子叶植物上是首例报道。   大豆正常子叶对生情况下,位于子叶节以下的茎状轴称为下胚轴,子叶节至第一对真叶节部分称为上胚轴;暗诱导的子叶互生突变体,其发育的组织结构变得复杂,正常对生子叶节拉开,两片子叶的节间可能为中胚轴,而中胚轴在禾本科植物中常见、在双子叶植物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5.
不同光照条件下大豆体内异黄酮的含量与分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HPLC检测了不同光照处理大豆组织中异黄酮的含量。结果显示:幼苗子叶异黄酮含量大大高于叶片和根中的含量;光照处理后,子叶中异黄酮的含量降低,而叶片和根中的异黄酮含量上升;异黄酮含量较低的品种,幼苗光照后子叶中异黄酮含量上升较多。幼苗子叶中的异黄酮以大豆甙和染料木甙及其丙二酰衍生物为主,叶片中主要含有染料木甙及其丙二酰衍生物,根中异黄酮组分以丙二酰大豆甙为主;异黄酮组分因品种不同显示出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6.
玉米中胚轴长度与内源激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5个春播玉米品种,分别在26℃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培养,测定中胚轴长度以及内源激素含量。结果显示,光照对玉米中胚轴长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是明显的光控调节途径。黑暗条件下5个品种玉米中胚轴长度随幼苗生长而伸长。中胚轴内源激素是调控其长度的重要物质。其中内源激素生长素(IAA)呈极显著正相关,认为IAA起主要促进作用。其中SN40×Mo17变化最显著,开始时IAA含量少、脱落酸(ABA)抑制中胚轴生长,但随着幼苗生长,IAA含量增多,促进其伸长。  相似文献   

7.
用20—25%PEG溶液处理花生种子48小时,提高活力效应较大。在渗调期间,有明显的ATP合成,为萌发初期胚根、胚轴的生长提供能源。PEG渗调还可以提高花生幼苗的异柠檬裂解酶活性、ATP酶活性以及酸性磷酸酶活性。在渗调期间,胚轴和子叶对磷素(~(32)P)的吸收能力和NRA合成水平均受到明显促进;RNA合成速率显著高于对照种子。~(32)P渗入DNA的现象也很明显,可是,对照种子在吸胀3小时内也出现~(32)P渗入,这可能与DNA的修复有关。在3—4℃中吸胀(预冷吸胀1—5天),发芽率显著下降。如预先渗调处理,在同样条件下种子的抗寒能力却会大大提高。电导测定结果,质膜透性减少,可见渗调有利于膜的修复。与此同时,渗调种子的膜脂脂肪酸不饱和指数(IUFA)比对照种子高。应用PEG渗调还可提高乙烯释放、ACC含量和ACC合成酶活性。  相似文献   

8.
温度和盐胁迫对油葵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测定不同温度和盐胁迫浓度对油葵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幼苗生理生化特性指标的影响,发现相同温度条件下,随着盐浓度的升高,油葵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呈降低趋势,发芽时间延迟,胚根的生长受到抑制,胚根长、子叶鲜重均呈现下降的趋势;油葵幼苗的叶片和根系的电解质相对外渗率,SOD、POD活性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相同浓度盐胁迫下...  相似文献   

9.
棉花腺体内含有棉酚,影响了棉子蛋白的利用。70年代以来,我国相继开展了低酚棉品种选育工作,由于起步较晚,综合性状肖不及常规(?)腺体棉的优良好品种。但是,无腺体性状对产量和纤维品质有无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989-1990年在田间栽培条件下,系统研究了花生叶面喷施DPC对荚果和种子中乙烯、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1、DPC可增加花生荚果发育过程中的乙烯释放量。2.在花生种子发育前期。DPC提高了种子中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的含量。3.在花生种子发育中后期,DPC处理的胚芽、胚轴和胚根中具有较高的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含量,而子叶中二乾的含量则均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1.
紫罗兰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紫罗兰幼苗子叶、子叶柄、下胚轴作外植体接种MS附加不同激素的培养基诱导愈伤组织,并进一步诱导分化出芽及再生植株。子叶和下胚轴外植体在MS+0.1mg/LNAA培养基上愈伤组织发生率达100%,下胚轴愈伤组织转移MS 0.1mg/L 6-BA培养基上易诱导分化出小苗,分化频率达67%,再生小苗在1/2MSA+0.2mg/L IBA培养基上生根率达86%。  相似文献   

12.
预处理对冬油菜遗传转化外植体褐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甘蓝型冬油菜下胚轴和子叶为外植体,研究4℃低温处理幼苗、分化培养基添加MES以及预培养等对遗传转化中外植体褐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幼苗在冰箱中4℃处理12h,下胚轴的褐化频率较低,但延长处理时间反而加重外植体的褐化.对于子叶来说,预培养可以明显降低子叶的褐化,提高外植体的幼苗再生率.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来自得克萨斯州1974和1975年两个生长季节四个种植地点的三个花生品种种子的发芽率及乙烯产生。由于乙烯是花生种子萌发的一种重要调节剂,所以作者试图研究初期幼苗生长上的差异与乙烯产生间的相关性。作者找出了三种生长分布与乙烯产生曲线:1、群体内的多数种子具有高度活力时(发芽70小时,78±8%的幼苗下胚轴胚根>20mm),它们也有一个特有的在发芽21小时时乙烯产生的最大值;2、群体内多数种子活力低时(只有30%幼苗下胚轴胚根>20mm),发芽21小时时乙烯的产生量是低的,而其最大值出现于发芽45小时;3、当群体内的多数种子介于上述(1)(2)两者之间幼苗呈中等生长时,乙烯产生量高的品种“星”和“塔纳特74”,在发芽21小时时,乙烯产生减少了50%,但乙烯产生比较低的品种“佛州蔓生”则无明显改变。对于“星”和“塔纳特74”两个品种而言,幼苗活力的降低,与发芽21小时时乙烯产生量减少显著相关,但“佛州蔓生”品种则不然。幼苗生长量与乙烯产生量以生长季节与种植地区而变化,但不管怎样,当乙烯产生速率超过临界最低水平时,群体内多数种子的幼苗表现出旺盛生长。 业已证明,在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乙烯具有自然调节的功能。其中包括这样一些论证:花生的胚是乙烯产生的主要部位;完整无损的,吸涨的和具有休眠性  相似文献   

14.
以黑暗培养为对照,以白光、红光、蓝光、黄光、UV-A和UV-B为处理,研究了不同光质对大豆芽苗菜生长和抗坏血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光照处理显著降低了大豆芽苗菜下胚轴的长度(白光除外),且显著提高了下胚轴和子叶中抗坏血酸含量。与其它光质处理相比,UV-A连续光照36 h后,下胚轴和子叶中抗坏血酸含量提高最显著。进一步着重研究了UV-A的调节机理,与对照相比,UV-A连续光照36 h后,大豆芽苗菜子叶中谷胱甘肽含量显著升高,下胚轴和子叶中DHAR、GR酶活性及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提高。综上所述,光照有利于大豆芽苗菜中抗坏血酸含量的积累;UV-A可能是通过提高DHAR、GR酶活性及基因的表达量显著提高抗坏血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大豆根腐病菌对大豆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垂直板发芽试验研究了大豆于幼苗期被大豆根腐病菌(Fusarium oxysporum)侵染后幼苗形态建成、总糖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 (MDA) 含量以及胚根细胞膜透性的动态变化,并对其致病机制和寄主的抗病机理进行了相应的分析.结果表明:大豆根腐病菌(Fusarium oxysporum)在侵染过程中会使大豆侧根原基的产生进程出现滞缓,子叶的营养物质输出受阻,胚根的生长速度减慢,根冠比的动态平衡被破坏,胚根中的总糖含量与对照相比下降,可溶性糖含量、MDA含量升高,细胞膜透性增大.通过分析,认为可溶性糖含量、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可作为抗病育种和药剂调控与保护的研究靶标.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植棉史上人类一直都栽培有腺体棉花品种,1954年美国麦克米琪尔(Mc-Michal)获得了无腺体棉株,1965年育成了第一个陆地棉无腺体品种“23B”,以后世界各国相继开展棉花育种的新内容——无腺体育种,我国亦在1972年取得种质资源后开始转育工作,起步虽晚,进展不慢。鉴于无腺体棉的基本特点是棉株体内(包括棉籽)的游离棉酚含量较低,1985年我国首先提出“低酚棉”名称。据统计,我国先后已有低酚棉育种单位及  相似文献   

17.
在室内培养试验条件下, 研究了不同剂量苄嘧磺隆(0~750 g/hm[sup]2[/sup])对淹水稻田土壤中微生物活性和生物化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处理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脂含量)随培养期延长而缓慢减少,与对照相比,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脂含量)随苄嘧磺隆增加而有所减少。所有处理中异养型细菌(富营养菌和贫营养菌)随培养期延长持续减少,与对照相比土壤中异养型细菌随苄嘧磺隆剂量增加而快速减少,尤其是苄嘧磺隆剂量较大(375和750 g/hm[sup]2[/sup])的土壤中异养型细菌显著减少。土壤电子运输系统/脱氢酶活度在第1周内随培养时间延长持续下降,之后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强。与对照相比,土壤电子运输系统活度也随除草剂苄嘧磺隆施用剂量的升高而下降。第1周内土壤酚含量随培养时间延长持续增加,之后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减少。 与对照相比,土壤酚含量随苄嘧磺隆施用剂量的增加而快速增加,尤其是苄嘧磺隆剂量较大(375和750 g/hm[sup]2[/sup])的土壤中酚含量显著增加。在所有处理中,土壤中蛋白质含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缓慢减少,但不显著。土壤蛋白质含量随除草剂苄嘧磺隆剂量增加而略微增加,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金路路 《中国棉花》2014,(1):12-13,16
采用两品种、不同成熟度的棉花种子,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研究了成熟度对棉花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得出:两品种随着铃期延长、成熟度的增加,发芽势、发芽率先逐渐升高,92d处理略有下降,田间试验和室内试验都得到了相似的结论。实验室测量已发芽7d的种子的胚根+胚轴长和贮藏物质运转速率,2个品种各处理无明显规律。田间试验得出,出苗后5d胚芽长、幼苗总干物质质量无明显规律,出苗后10d、15d胚根+胚轴长、胚芽长、真叶数和幼苗总干物质质量随着铃期延长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9.
棉花种子成熟度对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两品种、不同成熟度的棉花种子,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研究了成熟度对棉花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得出:两品种随着铃期延长、成熟度的增加,发芽势、发芽率先逐渐升高,92 d处理略有下降,田间试验和室内试验都得到了相似的结论。实验室测量已发芽7 d的种子的胚根+胚轴长和贮藏物质运转速率,2个品种各处理无明显规律。田间试验得出,出苗后5 d胚芽长、幼苗总干物质质量无明显规律,出苗后10 d、15 d胚根+胚轴长、胚芽长、真叶数和幼苗总干物质质量随着铃期延长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花生子叶对其幼苗生长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以便给生产和科学实验选用种子培育壮苗提供依据,我们采用室内外砂培法。供试品种为早熟中粒种伏花生和晚熟大粒种宫家庄半蔓。定期取样测定,重复四次,每重复随机取样20株 (粒),砂床始终保持适宜湿度,砂含氮量为0.019615%。现将结果整理如下:一、花生子叶有无对幼苗生长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花生子叶有无对其幼苗生长和干物质的积累是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