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草地枣园模式超密枣园,株行距0.5~0.8m×1.0m,每666 7m2(亩)栽840~1334株,选用梨枣等矮化早果品种.每年平茬,利用当年植株结果. 2 密植栽培模式选冠小、早果、早丰的品种如梨枣、冬枣等,在肥水条件较好的地块栽植,株行距以2m×3m为宜,树形可采用主干疏层形或自由纺锤形.  相似文献   

2.
苹果建园定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生产建园要本着“因地制宜,节约用地,合理安排,便于管理,园貌整齐,面向长远”的原则,安排好田间道路、排灌和其他辅助设施。苗木选择的基本要求是:品种纯正,砧木一致,砧穗协调,枝条健壮,充分成熟,具有一定的高度和粗度,芽子饱满,根系发达。在选定主栽品种的基础上,适当选配一定数量的授粉品种。乔化苹果苗木的栽植密度:株行距3m×4.5m或3m×4m;矮化苹果苗木的栽植密度:株行距2m×4m或2m×5m。春季为苹果树常规定植期,但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而定。  相似文献   

3.
正凤翔县苹果栽植以矮化中间砧、双矮栽培为主。这两种类型的苹果栽培形式,都采用矮化密植方式,一般株行距在(1.0~2.0)米×(3.5~4.0)米,亩栽植83~190株。现在苹果密植园大多采用高纺锤形树形,有的从栽植后定干就开始培养,也有一部分是从老树形(小冠疏层形、自由纺锤形、细长纺锤形等)改造而来。高纺锤形树形对密  相似文献   

4.
藤牧 1号苹果为美国育成品种。该品种在吴桥县于 7月下旬成熟 ,单果重 150~ 2 0 0 g;果面大部有红霞和红色宽条纹 ,充分着色的果实能达全红 ;风味酸甜 ,品质上等。嫁接苗栽后 2~ 3年结果 ,较丰产。近年来生产上发展较快。我们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体会到 ,该品种应注意下述栽培管理问题。1 合理密植 ,整好树形  藤牧 1号幼树生长旺盛 ,稍直立 ,萌芽率高 ,成枝力中等。随着树龄与产量的增长 ,生长势转为中庸偏弱 ,树冠较小 ,适于密植。通常行株距宜为 4 m× 2~3 m ,每 667m 2栽植 55~ 83株。行株距 4 m× 2 m时 ,宜选用细长纺锤形 ;行株…  相似文献   

5.
该园始建于2001年春,地点在官屯镇何家村,园主何忠田。果园面积3333m2,平地,沙壤土,株行距2m×2m×4m,每666.7m2栽植111株,树形为纺锤形,  相似文献   

6.
苹果纺锤形树形包括自由纺锤形和细长纺锤形两种树形 ,自由纺锤形适于行株距 4~ 6m× 3~ 4 m的栽植密度 ,细长纺锤形适于行株距 3~ 4 m× 1.5~ 2 m的栽植密度。因两种树形结构简单、骨干枝级次少、树冠容易控制、便于更新等而适宜密植。随着苹果密植栽培的普及 ,生产上应用纺锤形越来越普遍 ,但由于对纺锤形整形的关键技术掌握不够 ,造成树冠高大、全园郁闭 ,从而影响了苹果产量与品质的提高。有关纺锤形整形的技术曾有过较多的论述 ,我们根据 10多年来对纺锤形整形的实践调查和总结 ,现提出苹果纺锤形整形的关键技术如下。1 保持中心…  相似文献   

7.
正1栽植密度栽植株行距1.5 m×4 m,2 m×3 m,或2 m×4 m,大规模机械化农场可采用1.5 m×6 m,667 m~2栽77~111株。667 m~2产量控制在4 000~5 000 kg。2树形培养2.1第1年梨树苗(1年生)定植后栽植定干,根据  相似文献   

8.
正凤翔县苹果栽植以矮化中间砧、双矮栽培形式为主。这两种类型的苹果栽培形式,都采用矮化密植形式,一般株行距在(1.0~2.0米)×(3.5~4.0米),亩栽树83~190株。现在苹果密植园大多采用高纺锤树形,有的从栽植后定干就开始培养,也有一部分是从老树形(小冠疏层形、自由纺锤形、细长纺锤形等)改造而来的。高纺锤形树形对密植果园来说,能防止和减缓郁闭、促进早果丰产、简化管理。但高纺锤形在  相似文献   

9.
一看树形.培养和调整树形是苹果冬剪的一项主要任务.不同的栽培方法(乔化、半矮化、矮化等)、不同的栽植密度要选择不同的树形.乔化密植667 m2(亩)栽33~35株的宜选择简化小冠疏层形;矮化密植667 m2(亩)栽66~83株的宜选自由纺锤形,栽83~111株的宜选细长纺锤形.如果疏于管理,树形紊乱,那就需要进行树形改造,冬剪就要重一些,修剪量较大一些;如果树形比较规范,没有完成树形培养目标的继续进行树形培养,树形完成的按规范要求进行适当调整,冬剪量可适当轻一些.  相似文献   

10.
当前许多苹果幼树密植园片,由于头几年仍采用低定干、重“轰条”、冬季短截为主的稀植大冠整形方法,按主干疏层形的结构模式培养,造成了许多树大枝过密、级次过多、枝条旺长、树冠交接、晚产少果的局面;另一部分树枝干粗大、树头较小、枝条密挤细弱、有花也难结果的现象。因此,必须下决心,对密度较大(亩栽55株以上),并已按主干疏层形整枝的园片进行树形改造。现将株行距2~4m的长方形栽植园片向纺锤形改造的基本方法简述如下。 自由纺锤形的结构特点: 对于矮化砧和短枝型的苹果树,株行距在2~4m的密植果园,宜改造成自由纺锤形。自由纺锤形的…  相似文献   

11.
1 栽植密度 改过去的高密栽植(矮化园株行距2米×3米,乔化园2.5—3米×4米)为现在的宽行稀密栽植,矮化园株行距2.5-3米×4-3.5米,667平方米栽56—67株,乔化园株行距3-4米×5—6米,667平方米栽28-44株。  相似文献   

12.
喀左县在20世纪90年代栽植苹果约800万株,部分园由于管理不善而树冠郁闭,不结果或结果很少.我们于1998~2001年对平房子山湾果园采用了促花措施.该园面积2hm2,山地,土层深厚.1996年春定植寒富、宁丰等品种,株行距3m×4m,按纺锤形整枝.  相似文献   

13.
现代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阐述了我国苹果栽培历史阶段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借鉴欧洲苹果栽培的经验,在山东省胶东地区进行现代化苹果矮化砧苹果苗密植栽培模式试验研究。采用优质2年生带分枝的矮化自根砧M9T337苹果苗建园,株行距1m×3.5m;根据土壤养分分析改良土壤;施用配制的有机质肥;结合叶分析进行追肥;行间生草;微灌设施灌水;高纺锤形整形修剪。栽植第2、3年666.7m2产量,嘎拉分别超过686kg和2146kg;富士分别超过1040kg和2853kg;澳洲青苹分别是593.3kg和2660kg;红将军较低,分别是290kg和920kg;而基砧海棠、矮化中间砧SH上的烟富3号尚未有产量。条件相同相似地区可参考进行现代苹果矮化模式栽培。  相似文献   

14.
苹果矮化密植栽培中,合理的树体结构和群体结构是早果、长期稳产、高产,优质的基础。现将细长纺锤形树体结构及修剪方法简介如下,供参考。一、适宜的栽植密度和树体结构在果园的建设中,根据自己选择的树形去确定栽植密度是重要的。建立细长纺锤形树体的矮化苹果园,亩栽株数以80株以为宜。即株  相似文献   

15.
<正>陕西省凤翔县绿宝果业有限责任公司栽植苹果10hm2,品种为礼富一号(80%)、丽嘎拉(20%),采用矮化栽培模式,矮化中间砧为M26,株行距2m×3.5m,667m2栽植95株。从2006年起,667m2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苹果生产的标准化和果园机械化,栽植八棱海棠作基砧、SH6作中间砧的苹果独干大苗,进行高纺锤形快速整形。栽植株行距1m×4m,采用水泥柱钢丝绳支架,起垄栽培。定植后不定干,整株套塑料膜筒促发新梢,选留新梢开角整形。定植第3年达到设计的树体结构指标。定植第2年开始结果,第3年进入初果期,第4年每666.7m~2产量达到3000kg。  相似文献   

17.
苹果建园时要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配好授粉树一是要选择与主栽品种开花期相同、亲和力高、经济价值高的品种作授粉树,如富士配秦冠,秦冠配金冠,新红星配短枝富士或嘎拉等;二是授粉树的量要足,一般要求5∶1或4∶1;三是配植方式要合理,5∶1的每隔4行主栽品种栽1行授粉树,4∶1的每3行主栽品种栽1行授粉树。2确定合理的栽植密度根据品种特性、水肥条件和管理技术水平3个方面综合考虑栽植密度,山地果树生长较弱,株行距以(2~3)m×4m为宜,667m2栽株,树形宜选用主干形或细长纺锤形。  相似文献   

18.
正长武县位于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属于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缺乏,果树生长所需要的水分来自于自然降水,栽植果树以乔砧栽植为主,栽植密度以株行距2 m×4 m或3 m×4 m较为适宜,树形以自由纺锤形和小冠疏层形整形为主,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总结出了渭北旱塬乔砧苹果树整形修剪技术,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1园地选择选择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的中性或微酸性壤土及砂壤土建园,要求地下水位低、不积水。2砧木与品种选择选择矮化、抗逆性强与适应性强的吉塞拉6号作砧木。选择树冠矮小、早果、丰产、需冷量短的早熟和中早熟品种,如早大果、红灯、美早、短枝斯特拉、拉宾斯、萨米脱等品种。3栽植密度和授粉树配置采用吉塞拉矮化砧小苗定植,采用丛状形树形,栽植株行距2 m×3 m为宜。大树移栽可适当增大株  相似文献   

20.
1试验园基本情况 试验于1999年在本区进行,树龄为8~10年生,品种有新红星、金冠、乔纳金等,行株距为4m×3m,高接品种为宫藤富士.原树形结构主要是纺锤形和小冠疏层形.树形改造时应隔1株,改造1株,待相邻树体郁闭后间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