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9 毫秒
1.
由上海市水产研究所负责对虾育苗工艺和育苗、国家水产总局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负责设计组装式对虾育苗室及其设备,经过生产性试验,于1982年5月22日在奉贤县召开现场验收会议。  相似文献   

2.
1982年以来,省水产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就开始了对虾工厂化人工育苗的技术推广工作。82年我所派出技术人员在滦南县柳赞和海兴县等两个对虾育苗场进行技术服务。从此,我省开始了工厂化对虾人工育苗生产,为我省的工厂化人工育苗开了个好头,当年就育出虾苗800多万尾,产值2.4万元,1983年继续在这两个点上进行技术服务,育苗水  相似文献   

3.
全国对虾人工育苗座谈会于1981年10月下旬在山东省烟台市召开。参加这次座谈会的有沿海10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共69人。国家水产总局副局长张昭同志及中国水产养殖公司的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会议认真总结了三年来对虾人工育苗的经验。对虾人工商苗的研究课题,三年来取得了重大进展,突破了东方对虾、长毛对虾和墨吉对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兴城县水产研究所在对虾人工育苗试验过程中,为解决对虾的饵料问题,试用生豆浆培育轮虫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5.
《水产科技情报》1974,(12):4-7,38
遵循伟大领袖毛主席“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的教导,为了进一步探索对虾人工育苗的规律、提高人工育苗的成活率,以满足开展人工养殖对虾生产的需要,今年,我们这里的对虾人工育苗试验工作,在去年人工培育虾苗4,509尾的基础上,继续由河北省水产研究所、昌黎县水产局和昌黎县水产局七里海养殖场三个单位合作,在昌黎县七里海海域进行。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继1982年对从日本引进的虾夷扇贝在我国首次人工育苗试验成功以来,1984年又采用本所人工育苗养成的第一代二龄贝做亲贝釆苗成功,从而证明虾夷扇贝在我国延续后代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王喜福 《水产科学》1984,(1):F002-F002
辽宁省水产学会、大连市水产学会海水养殖专业组,于一九八三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至三十日在大连市庄河县召开了辽宁养殖对虾学术讨论会。省水产局、省养殖公司、大连水产学院、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大连水产养殖公司、大连水产学校、皮化盐场、双山盐场和沿海丹东、大连、营口、锦州四个市十个县区水产局、养殖公司、研究所的从事对虾养殖的生产、科技工作者,及部分领导同志共六十人参加了讨论会。会议宣读了关于对虾育苗、对虾养成、配合饵料等十八篇论文报告,  相似文献   

8.
刀额新对虾育苗试验在浙江获得成功为了解决刀额新对虾这一新的养殖品种的苗种问题,今年5~6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与三门湾联合开发总公司牛头门对虾育苗厂在牛头门联合进行刀额新时虾人工育苗试验,并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9.
渔业动态     
<正> 全国对虾养殖工作座谈会在胶南县召开国家水产总局于今年8月4日在胶南县召开了为期7天的“全国对虾养殖工作座谈会”.有沿海各省市水产局、院校、研究所等71个单位的120多人参加.总局丛子明副总局长亲临主持并作了总结发言. 会上交流了对虾人工育苗和饲养管理的经验.文登、赣榆、日照等县和浙江海洋水产研究所等单位均超额完成了国家交给的人工育苗任务,并都摸  相似文献   

10.
<正> 对虾工厂化育苗,最近一二年进展比较快,特别是山东,干劲足,气魄大,成绩显著,也积累了许多经验。我省对虾工厂化育苗刚刚起步,为学习外省对虾工厂化育苗的经验,于1981年8月26日~9月11日,由吴业纲副所长率领对虾组的同志,就对虾工厂化育苗的设施和工艺,育苗水平和进展,考察学习了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国家水产总局黄海水产研究所、中科院海洋所、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以及山东省乳山县对虾育苗场、荣成县俚岛和石岛对虾育苗场等单位。由于各单位的热情接待,大力支持,学得了许多宝富的经验,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1.
光合细菌在对虾、扇贝人工育苗中应用研究通过鉴定光合细菌在对虾、扇贝人工育苗中应用研究,是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1989年承担山东省科委下达的科研项目,课题组经过3年的努力,圆满完成了研究内容和技术指标。并通过山东省科委委托山东省水产局主持的技术鉴定。该课题通过研究和生产试验表明:光合细菌在扇贝育苗中作为单胞藻的添加饵料,在亲贝育肥和幼体  相似文献   

12.
(一) 1982年秋天,日照市水产研究所还是个无资金、无技术,一穷二白早就“断奶”的“弱病儿”。 宋全山,这个刚刚毕业于青岛海洋大学的高材生,怀着报效家乡、报效大海的满腔热血迈进了水产研究所的大门。 当时日照的水产育苗绝大部分是自然育苗,经济效益低下。宋全山决心寻求一条人工育苗的新路子。 道路从调查沿海理化生态开始。1986年冬天,他起早贪黑,有时全天24小时观察冰下对虾的生活习性,测量出两万多组数据。人跑瘦了,手冻肿了,而当他经过分析后发现,中国对虾有在冰下越冬的可能时,他心里却异常的热乎。于是,他又开始研究对虾室外越冬技术。 1987年9月,宋全山又大胆地将具有广阔养殖开发前景的真鲷鱼人工工厂化育苗技术作为自己的攻关课题。冬去春来,整整3年,每一个环节都写出10万字的笔记。功夫不负有心人。1991年,他的实验成功了,培育出真鲷鱼苗种480多万尾,并顺利通过了专家鉴定。他的实验单位育苗量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1983年农牧渔业科技成果技术改进奖已于去年11月7日经农牧渔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评定,获奖项目共219项。水产方面的有42项,其中一等奖9项,二等项32项,河蟹人工半咸水工业化育苗技术项目达到了国际水平。水产一等奖项目为:河蟹人工半咸水工业化育苗技术(安徽省滁州市水产研究所),草鱼吻端组织细胞株ZC—7901的建立及其对草鱼出血病病毒敏感性的研究(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海蜇生活史的研究及其育苗技术(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对虾渔  相似文献   

14.
赵乃刚 《淡水渔业》1977,(11):27-27
今年8月,安徽省科技局和农村局在滁县联合主持召开了河蟹人工育苗小试成果鉴定会。参加会议的有全省各地、市水产站,有关地、县的科技局、农林局、水产公司、渔场和省水产研究所、安徽大学、南京大学的代表。江苏省水产研究所,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上海市水产研究所、  相似文献   

15.
<正> 受农牧渔业部委派,我们于1985年9月1日~10月31日在菲律宾怡郎市参加了由世界粮农组织亚洲水产养殖中心联络网和东南亚水产开发中心联合举办的对虾育苗培训班。课程内容包括对对虾育苗场位置的选择,育苗场设计。斑节对虾育苗的操作和管理、班节对虾人工催熟、生物饵料的培养,以及人工配合饵料的制作等。后又参观了三个对虾育苗场和两个养殖场。现将学习和参观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李志诚 《海洋渔业》1988,10(5):230-230
<正> 编辑同志:我看了贵刊1988年第1期报道“普陀渔民捕获人工放流中国对虾近20吨”这一则消息,既高兴,也感不安。高兴的是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在1984年摸索出一整套中国对虾全人工工厂化育苗科学方法,并和宁波市水产研究所、普陀区渔业技术推广站等单位,先后在象山港、普陀樟州港湾等海域投放了上亿尾的中国对虾苗  相似文献   

17.
获悉,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于1980—1982年先后4次从日本引进虾夷扇贝亲贝,进行人工育苗获得成功。最近几年经过科学试验,突破了虾夷扇贝人工育苗和增养殖的一系列技术关键。育苗和养殖试验结果表明,每立方水体培育稚贝为70万个,壳高600微米,每台筏挂养9,00个饲养一年,  相似文献   

18.
漳浦县水产开发中心与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协力攻关,将捕白海区性腺半成熟的长毛对虾,放在室内越冬池里催熟,培育出虾苗8千2百万尾。海捕长毛对虾亲虾暂养育苗在国内首次获得成功,为保护和充分利用海区亲虾资源、扩大对虾育苗开拓了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19.
温州水产研究所利用清江实验场对虾育苗设备,于4月23日对29只怀卵蟹,进行了室内水池人工育苗,产出溞状幼体300万只。历20多  相似文献   

20.
在闽东水产研究所1990年突破大黄鱼人工育苗百万尾的基础上,宁德地、市进一步开发这项技术成果,继去年取得人工批量育苗成功之后,今年闽东所和宁德市育苗基地利用网箱培育的亲鱼,开展批量育苗生产,获得人工苗70多万尾,7月上、中旬先后在东吾洋、三都湾放流大黄鱼苗40万尾,其中闽东所大黄鱼基地供苗12.5万尾,宁德市鱼虾育苗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