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正值夏秋高温季节,是一年中蛀果虫发生和危害的高峰期。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虫源,减轻危害,近期必须做好以下各项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正>一、危害特点烟青虫俗称青虫,又名烟草夜蛾,以幼虫蛀食辣椒花蕾、果实,也危害茎、叶和芽。果实被蛀后腐烂落果,严重时蛀果率在30%以上。二、生活习性烟青虫一年发生4~5代,以蛹在土室内越冬。成虫昼伏夜出,对黑光灯和杨柳枝有趋性。在辣椒上,卵多散产于嫩梢和叶片正面。其产卵高峰期为20:00—21:00和23:00—24:00;卵孵化高峰期为6:00—9:00和17:00—  相似文献   

3.
蛀果虫原产于东南亚,是一种危害十分严重的水果、蔬菜害虫。近年来,大埔县西河镇的蜜柚、批杷、香蕉、番石榴、杨桃、芒果、柑桔、橙、桃、李、木瓜、番茄、辣椒等几百种植物都不同程度遭受蛀果虫的危害,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带来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明非寄主植物挥发物对井上蛀果斑螟成虫寿命和繁殖力的影响,为该虫的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选择八角、花椒、生姜、小米辣、薄荷和草果等6种井上蛀果斑螟非寄主芳香植物,采用生物测定法研究不同非寄主植物挥发物对井上蛀果斑螟成虫寿命、产卵前期、产卵期、产卵量和卵孵化率等生物学指标的影响.[结果]6种非寄主植物挥发物对井上蛀果斑螟成虫的寿命和繁殖力有显著影响(P<0.05,下同).小米辣挥发物对井上蛀果斑螟的产卵前期影响最大,产卵前期较对照(1.03 d)延长2.03 d;八角挥发物对井上蛀果斑螟的产卵期影响最大,产卵期较对照(9.20 d)缩短6.62 d;八角挥发物对井上蛀果斑螟雌、雄成虫的寿命影响最大,八角挥发物处理下雌、雄成虫寿命仅为4.79和6.02 d,较对照分别减少11.64和8.79 d.八角挥发物处理下井上蛀果斑螟成虫无产卵高峰期出现,其余处理产卵高峰期仅为1d.各处理单雌平均日产卵量均显著下降.八角挥发物处理的单雌平均产卵量和子代卵的孵化率最低,产卵抑制率达86.21%,子代卵孵化率较对照减少83.19%.[结论]八角挥发物对井上蛀果斑螟成虫寿命和繁殖力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用于针对该虫的生态控制和植物源农药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5.
棉铃虫又称番茄蛀虫,分类上属鳞翅目夜蛾科,为杂食性蛀果类害虫。近年来随着我省冬季蔬菜种植业的发展,为该虫提供了丰富的食料和生长繁殖的环境条件,其为害日趋严重。该虫主要危害番茄、辣椒、茄子、瓜类和豆类作物。以幼虫蛀食蕾、花、果为主,亦食害嫩茎、叶和芽。幼虫危害番茄果时,具转果习性,即幼虫蛀人果内咬食,形成蛀孔后又转它处危害,  相似文献   

6.
枣桃小食心虫,简称桃小,又名枣蛆,钻心虫,枣实虫,桃蛀果蛾等。为世界性害虫之一,我国大部分枣区均有发生,北方枣区发生较严重。是枣、苹果、梨、杏和山楂等多种果树主要蛀果害虫之一。在其危害严重的枣园,虫果率高达90%以上。枣桃小食心虫以幼虫蛀果为害,把虫粪留在果内,枣核周围形成"豆沙馅"。发生严重时,被害枣果提前变红,过早脱落,果内堆积虫粪,不能食用,  相似文献   

7.
柿蒂虫是柿树的主要蛀果害虫之一,以幼虫从柿蒂部蛀果危害而得名.其幼虫蛀果后,被害果般由绿变黄、变红、变软,并造成大量脱落.柿蒂虫1年发生2代,1代幼虫危害盛期在6月中旬,2代幼虫危害盛期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其繁殖力较强,1头雌蛾1年可产卵30粒左右,卵期5~7天.其幼虫还具有转果危害的习性,每头幼虫可危害果实3~5个,在多雨高温的天气,幼虫转果较多,受害程度较重.   ……  相似文献   

8.
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omensis Walsinghan)属鳞翅目蛀果蛾科,简称桃小,又名钻心虫、蛆窟窿,枣实虫等。是我国主要蛀果害虫之一,对蔷薇科、鼠李科植物果实威胁极大,尤其对枣果危害更重。新郑枣区1980年枣的虫果率高达80%。该虫在国内各大枣区均有分布。前期的被害枣早落,晒后肉少;后期的被害枣,果内堆积虫粪,不堪食用。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适防桃树梨小食心虫药剂,本研究选择8种药剂,以清水为对照,设计9个处理,分别进行蛀梢和蛀果防效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处理对梨小食心虫蛀梢(果)均有一定防治效果。其中16%阿维·茚虫威SC处理对蛀梢、蛀果防效最佳,防效分别为84.62%和88.89%;10%甲维·茚虫威SC处理对蛀梢(果)防效次之,对蛀梢、蛀果防效分别为81.53%和83.33%。16%阿维·茚虫威SC与10%甲维·茚虫威SC两种药剂防效具有显著差异性,但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可以作为首选药剂推荐使用。10%四氯虫酰胺SC处理对蛀梢、蛀果防效分别为75.38%和72.22%,防效略低于16%阿维·茚虫威SC和10%甲维·茚虫威SC处理,但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可以作为备选药剂推荐使用。20%灭幼脲SC和2.5%联苯菊酯EW处理对蛀梢防效分别为56.92%、50.76%,对蛀果防效分别为50.00%、44.44%,防效较低,不建议在生产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0.
桃小食心虫是我国北方苹果的主要蛀果害虫,该虫除危害梨、山楂、桃、李、杏、枣等多种果树。被害果似的果面上常出现针状大小,呈黑褐色凹陷的蛀果孔,四周呈浓绿色,外溢出泪珠状果胶,干涸呈白色蜡质膜。幼虫蛀入果实内后,在果皮下纵横蛀食果肉,随虫龄增大,逐渐向果心蛀食:前期蛀果的幼虫,在皮下潜食果肉,使果面凹陷不平:果实变形,形成畸形即所谓的“猴头”果;  相似文献   

11.
危害橄榄果实的杧果小齿螟以幼虫蛀食橄榄果实,受害林分虫株率达10%~100%,单株果实受害率5%~60%。该虫在福建平和1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或蛹在枯枝、朽木或树干裂缝内越冬,5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经1~3d后交配产卵,卵产于两果之间靠接处,卵期6~8d。幼虫每年5月下旬至6月下旬,7月下旬至8月下旬有2个危害高峰期;老熟幼虫爬出蛀果在枯枝或朽木中化蛹,蛹期13—21d。该虫危害下坡比上坡重,不同品种之间大红心受害较重。清除树上、园中枯枝朽木,能显著减少虫口密度,可有效降低受害率。  相似文献   

12.
一、果蝇的危害:果蝇俗称针蜂虫、蛀果虫,外型象小苍蝇,因其寄主不同也称为橘小蝇、瓜实蝇、地中海实蝇等。果蝇能叮咬新鲜水果和蔬菜,或在上面产卵,造成掉果或烂果,严重影响水果蔬菜的产量和品质。果蝇的危害大,繁殖快,寄主范围广,如桃子、李、芒果、杨梅、番石榴、葡萄、柑桔、柚子、枇杷、苦瓜、木瓜等作物。  相似文献   

13.
仁用杏蛀果害虫的发生危害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跟踪观察,田间试验并结合室内饲养,解剖研究,明确了杏虎,杏仁蜂,李小食心虫3种蛀果害虫是影响当前仁用杏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基本摸清了上述3种蛀果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危害机理,发生规律及对仁用杏树的危害程度;提出了以人工控制虫源为主,以农药防治为辅的防治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橄榄蛀果野螟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橄榄蛀果野螟是揭阳市橄榄生产上新发生的害虫。通过系统调查和观察,发现该虫在揭阳地区1年发生3代,世代重叠,以老熟幼虫或蛹在寄主枯枝上越冬,第一代幼虫于5月中下旬开始危害乌榄及早熟橄榄,第二、第三代幼虫分别在7月和9月开始蛀入榄果危害。并根据该虫的生物学特性,提出狠抓防治第一代幼虫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正>桃小食心虫又名桃蛀果蛾,属鳞翅目蛀果蛾科,是一种蛀果类害虫,广泛分布于我国的北方果区。幼虫从果面蛀入,在果内串食,虫道弯曲纵横,并留有大量虫粪,果实受害发育成凸凹的  相似文献   

16.
正荔枝蛀蒂虫又名蒂蛀虫、爻纹细蛾,是荔枝、龙眼的重要害虫。荔枝蛀蒂虫以幼虫蛀食果实,一旦蛀入果内,现有的杀虫剂均无法将其杀灭。蛀入果内的蛀蒂虫一方面直接引起小果脱落而减产,另一方面造成大果"虫粪果"使果品质量下降乃至整个果园的荔枝失去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晋中盆地夏玉米田棉铃虫发生危害的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 ,第 3代棉铃虫幼虫是夏玉米生长后期的重要害虫之一 ,该虫主要危害玉米的雄穗和雌穗 ,其危害高峰期在 8月中旬~ 9月上旬 ,通常年份蛀穗率可达 5 9.3%以上。  相似文献   

18.
危害桃果实的主要害虫有桃蛀螟、梨小食心虫、苹小卷叶蛾等。 一、桃蛀螟 桃蛀螟多以幼虫从桃果柄基部和两果相贴处蛀食桃果,蛀孔分泌黄褐色透明胶液造成流胶,蛀孔外堆有大量虫粪,果实易变色腐烂,造成严重减产。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长白山钙果蛀果害虫的主要种类和在本地区的发生规律,于花后一周开始悬挂诱捕器诱捕成虫,当诱到第一只成虫时地上部喷施药剂,以后每隔20 d喷施一次药剂,直到果实成熟前1个月为止,试验结果表明:梨小、李小是危害长白山钙果的两种主要蛀果害虫。梨小食心虫有3次羽化高峰,其中以第一、三羽化高峰期较长,第二个高峰期峰值较高但持续时间较短;李小食心虫第一、三两个羽化高峰期峰值较高,持续时间较短,第二个高峰期峰值较低,但持续时间较长。药剂防治以地上部喷施2.5%氯氟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2000倍液防治效果最佳;同期喷施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效果次之。  相似文献   

20.
1.危害症状幼虫多从果梗基部或顶部蛀入苹果,随着果实的生长,蛀入孔愈合成一针尖大的小黑点,小黑点周围的果皮略凹陷;近成熟期的果实受害,一般果形不变,但果内的虫道中充满棕褐色的虫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