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玉米杂交制种的主要问题不外乎质量和产量。纯度不好,种子部门受损失,植株抗病性差,产量低,效益差。为了解决这一突出问题,过去人们多注意隔离安全,去杂去劣彻底,抽雄及时,脱粒清选认真。现在从另一个角度提出玉米制种保证质量、产量的几项新措施。1玉米制种避免播种重茬地重茬  相似文献   

2.
正凉山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降雨少、土质肥沃、排灌方便,杂交玉米制种产量较高。近年来,凉山州的西昌市、德昌县、冕宁县、会东县等地区受到制种企业的青睐,成为四川省重要的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但是,由于制种玉米亲本自交系长势较弱,抗病虫害能力相对较差;制种田多年连作,难以倒茬;制种玉米田间种植密度大,通风透光性差;加上制种企业防控措施不到位等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西北旱区制种玉米最佳灌溉定额和节水效果,进行了覆膜畦灌条件下制种玉米需水规律及优化灌溉制度试验,研究了相同灌水定额(900m3/hm~2)、不同灌水次数(2、3、4次)条件下,制种玉米生育期土壤水分变化情况、需水规律及产量变化。结果表明,灌水次数对制种玉米拔节期0~100cm土壤水分含量影响显著。相同灌溉定额条件下,灌水时间影响制种玉米的穗行数、行粒数产量特征值。制种玉米耗水强度呈"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峰值出现在抽穗期。制种玉米耗水量、产量及WUE呈二次抛物线关系,耗水量与WUE、产量二者呈正相关,(R~2=0.827 3,0.570 9)。畦灌条件下,制种玉米产量与耗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2=0.82)。产量与各产量特征值均呈正相关关系。西北旱区制种玉米在拔节期、抽雄期、灌浆期灌水3次,灌水定额为900m~3/hm~2,灌溉定额为2 700m~3/hm~2的灌溉制度具有明显的经济产量效益和节水效益。  相似文献   

4.
制种玉米与普通玉米相比单位产量更高,品质更好,抗病虫害能力更强。针对制种玉米机械化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张家口市多年推广机械化种植技术积累的经验为借鉴,指出了全程机械化种植的技术要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推广策略,以期为制种玉米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的推广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膜上调亏灌溉对制种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膜上不同水分亏缺灌溉对制种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制种玉米在抽穗—灌浆期适度水分亏缺灌溉有利于提高籽粒产量,并能满足制种玉米对水分的需求。膜上适度调亏灌溉有利于增产,提高水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石羊河流域因种植结构不合理而引起的水资源供需矛盾问题,探索选用了制种油葵/复种冬油菜和制种西瓜/复种油葵2种种植模式,和常规的单作小麦和单做玉米从产量、经济效益、耗水量和灌水效益等多方面进行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制种油葵/复种冬油菜和制种西瓜/复种油葵在灌水量分别与单做玉米和单作小麦一致的情况下,前者与小麦和玉...  相似文献   

7.
不同灌溉制度对制种玉米产量和阶段耗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相同灌水定额(900 m3/hm2)条件下,不同灌水次数(0,2,3,4次)对制种玉米生育期土壤水分分布特征、耗水规律以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溉制度主要影响作物拔节后0~100 cm土壤水分分布.相同灌溉定额条件下,灌水时间影响制种玉米的穗行数、行粒数产量特征值.各处理耗水强度均呈“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峰值主要出现在制种玉米抽雄期-灌浆期.制种玉米各生育阶段对缺水的敏感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灌浆期、拔节期、苗期、乳熟期、抽雄期.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制种玉米苗期-拔节期、拔节期-抽雄期、抽雄期-灌浆期进行3次灌水,灌水定额为900 m3/hm2,灌溉定额为2 700 m3/hm2的灌溉制度具有明显的经济产量效益和节水效益.  相似文献   

8.
随着制种玉米行业的发展,制种玉米全程机械化必将成为一种趋势。在栽培管理上为了防杂保纯,提高杂交种的质量,要求母本授完粉后,必须砍除父本行。这项措施对提高制种玉米的品质和产量起了很大的作用。因此我们对大田玉米秸秆还田机进行了改进,研制了整机幅宽只有75 cm的制种玉米父本秸秆还田机。  相似文献   

9.
制种也叫种子生产,制种产量高低关系到企业的种子生产成本,玉米高产制种技术是杂交种子生中的关键技术,通过一定系列措施的应用,达到制种产量高、种子质量好的目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农民的用种需求。文章主要在选地、隔离、播种、去杂、去雄等方面对玉米杂交种西辽的高产制种技术做了详细介绍,以达到降低种子生产成本、提高种子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玉米制种过程中,花期不遇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会造成玉米母本雌穗缺粒.甚至出现空穗.降低种子的产量.影响农民制种的积极性。为帮助农民解决制种过程的花期不遇,做到早发现、早补救、保证制种玉米的高产稳产.现将有关花期不遇的原因、判断方法以及补救措施作一介绍.供制种农户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和玉米种子价格不断升高,我县玉米制种面积逐年增加,产量、效益稳步提高,根据几年的生产实践,我们详细总结了辽西半干旱区玉米制种技术操作规程,共同类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制种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以及目前推广制种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应用制种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提出了推广制种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探求西北内陆干旱地区制种玉米合理的灌溉制度,在石羊河流域设置了灌水定额、灌水次数、次追肥量和追肥次数的L9(34)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制种玉米生育期表层土壤水分变化大,随制种玉米播后天数的增加呈降低趋势。相同灌水定额条件下,随灌水次数增加深层土壤水分含量出现多次峰值。制种玉米经济产量介于2 704.14~4 877.57 kg/hm~2,水分利用效率介于0.737~1.053 kg/m~3。制种玉米产量与耗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2=0.84)。产量与穗粗、穗长、秃尖长、穗行数及行粒数各产量特征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垄膜沟灌条件下,制种玉米全生育期灌水6次(播后灌水定额500 m~3/hm~2,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穗期、灌浆前期、灌浆后期灌水定额均为400m~3/hm~2),总灌溉定额为2500 m~3/hm~2,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分别追施N肥1次(追肥量150 kg/hm~2)的水肥调控措施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优。  相似文献   

14.
不同栽培模式下制种玉米的产量及水分生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河西走廊是中国最大的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干旱、缺水是制约该区玉米制种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对6种不同栽培模式下制种玉米的产量表现和水分利用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全膜覆盖、垄植和沟播栽培模式均有利于提高制种玉米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其中,全膜覆盖沟播栽培模式节水增产效果最为显著,比对照半膜平作增产1730.8kg/hm^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0.412kg/m^2。  相似文献   

15.
种植密度对制种玉米根冠生长及耗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究密度调控下制种玉米的生长和耗水状况,于2012和2013年3-9月进行了种植密度试验研究.2012年共设置5种种植密度,分别为6.75,8.25,9.75,11.25和12.75万株/hm2,因2012年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逐渐增加,确定最优种植密度的说服力不足,故2013年增加14.25万株/hm2的种植密度.试验对不同种植密度下制种玉米的根冠形态指标、生物量形成及耗水量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制种玉米株高受种植密度影响较小.单株叶面积与种植密度呈负相关关系;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制种玉米的群体生物量、深层土壤(71~100 cm)的根干质量和耗水量增加;而单株生物量、单株根长、根表面积及底部透光率降低;水分利用率和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综合考虑农业成本和耗水情况后,建议当地制种玉米在11.25万株/hm2的密度下种植.  相似文献   

16.
不同灌溉方式对制种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畦灌、常规沟灌、隔沟交替灌3种灌溉方式对制种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方式下,制种玉米产量为8.73~10.87 t/hm~2,耗水量为349.7~625.0 mm,WUE为1.40~3.01kg/m~3。隔沟交替灌溉方式耗水量最低,畦灌方式最高,常规沟灌居中。相同灌溉定额条件下,隔沟交替灌制种玉米产量较常规沟灌增减幅度在-2.43%~10.24%。常规沟灌方式若能保证作物需水关键期的灌溉,适度减少灌水不会造成制种玉米减产。产量构成要素结果表明,行粒数、出籽率、穗长、穗粗、秃尖长、千粒重产量构成要素对产量的累积贡献率达85.54%。在甘肃河西地区,制种玉米全生育期灌水8次(苗期1次,拔节期2次,抽穗期1次,灌浆期2次,乳熟期2次),灌溉定额2 250 m~3/hm~2的隔沟交替灌溉方式(T6处理)能稳定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7.
<正>甘肃省酒泉市是我国重要的玉米制种基地之一,近年来,全市制种玉米种植面积一直保持在1.2万hm~2左右。在玉米抽雄期,为了保证较高的杂交率和种子纯度,一项关键工作就是人工去雄,而玉米抽雄机可提高玉米去雄的工作效率,提高玉米产量,克服人工摘雄,温汤杀雄和化学杀雄的缺点。  相似文献   

18.
<正>甘肃是我国最大的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甘州区是玉米制种大区,制种玉米占全区耕地面积的45%~55%,年产玉米种子20万吨以上,是甘州区的主导产业,但是在机械化生产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甘州区制种玉米生产过程机械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发展的建议,为甘州区制种玉米快速、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一、甘州区制种玉米机械化现状至2013年底,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71.4万k W,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玉米新品种九新631的选育过程及亲本来源,阐述了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品种适种区域、栽培技术要点、制种技术要点等.  相似文献   

20.
玉米是甘肃的第二大作物,其种植面积一般占全省粮食种植面积的32.5%,产量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41%.据统计,甘肃2012年全省玉米总种植面积1387万亩,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2.65%,其中制种玉米面积167万亩、全膜双垄沟播玉米面积1000万亩、大田常规种植玉米面积220万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