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红菇的生长环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正红菇生态环境各因子调查研究表明,具有食、药用价值的正红菇是一种主要与壳斗科林木共生的外生菌根野生真菌,其子实体产生的生态条件为:1~3cm厚枯枝落叶层,林木郁密度0 7以上,土壤富含腐殖质、疏松、通气、保水性好以及40%以上含水量,80%~100%的空气湿度,25~27℃的气温;正红菇每年发生2茬,其菌丝可与直径0 05~0 8cm的活树根结成共生体,干旱、森林火灾、采伐林木严重影响正红菇出菇量。并对其共生体与形态特征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落叶松落叶病的生态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吉林省近千块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病情与10个林分因子关系的标准地调查分析,推导出长白落叶松落叶病病情指数与其相关的林分生态因子──林分类型、密度、林龄、枝下高、土壤、地形的数学模型:y=15+21C11+6C12+9C13-23C21-15C22-C23+3C31+19C32+19C41+9C42+8C51-10C61(磐石模型);y=21.0+16.5C11+2.9C12+4.9C13-22.6C21-15.0C22-1.7C23+0.4C31+15.8C32+16.9C41+7.4C42+7.9C51-9.5C61(吉林模型);其偏相关系数分别为:磐石模型:0.605、0.723、0.634、0.627、0.323、0.426,复相关系数0.919;吉林模型:0.657、0.75、0.69、0.64、0.42、0.49,复相关系数0.931。用此两公式对应判对。对磐五县1987~1991年141块标准地判对率为72.3%,对1987~1992年全省823块标准地的应用判对率为67.4%。提出该病林分病情生态预测预报技术和造林营林措施为主的生态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3.
通过八年调查分析得知,刺槐烂皮病的发生与雨季高温、多雨、大风、光照不良等气象因素有关,降雨量是主导因子;萌生林、纯林、郁闭度0.8以上及受害虫危害的林分发病严重;不同立地条件的林分发病情况明显不同,以土壤通透性差、易积水的山坡及阴坡风口处发病较重。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磴口河套地区4a灌溉试验表明:(1)采用目前生产上的15000-22500m^3/(hm^2.a)灌溉量,使土壤表层的含盐量由灌溉前的0.5g/kg上升到1.0g/kg以上。(2)按合理灌水定额公式计算,年灌溉量以7500m^3/hm^2为宜;最佳含水率下限19.99%;在灌水期地下水位为1.97-3.02m,变幅1m左右(3)年灌水次数应控制在8-12次。  相似文献   

5.
通过八年调查分析得知,刺槐烂皮病的发生与雨季高温,多雨,大风,光照不良等气象因素有关,降雨量是主导因子;萌生林,纯林,郁闭度0.8以上及受害虫危害的林分发病严重;不同立地条件的林分发病情况明显不同,以土壤通透性差,易积水的山坡及阴坡风口处发病较重。  相似文献   

6.
采用座标综合评定法,R型因子分析和数量化模型Ⅲ等方法对水培和盆栽等3次试验所观测的各项耐盐指标值进行了综合的评定和分析。综合评定结果把供试的10个无性系划分为3种耐盐类型:(1)耐盐能力强类型。包括95,121和69无性系,能忍受0.2%-0.3%的土壤含盐量;(2)耐盐能力中等类型,包括105,106和351等3个无性系,能在0.1%-0.2%含盐量的土壤中生长;(3)耐盐能力差类型。包括138  相似文献   

7.
辽西低山丘陵荒坡营造水保林工程整地措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提高辽西半干旱地区营造水土保持林的成活率与质量,进行了工程整地措施试验。认为,造林前一年采取工程整地措施.能拦截坡面径充、拦蓄泥土、积存枯草(枝)落叶。较荒坡土壤含水量提高,土层厚0~15cm为4.2%~7.5%,15~30cm为4.6%~8.5%;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0.03%~1.37%;全氮增加 0.016%~0.031%,全磷提高0.006%~0.014%;阳离子代换量高5.30~ 8.24mg/100g土。土壤机械组成较荒坡粗沙比例降低,粘粒比例增高,物理性沙粒比例减少,物理性粘粒比例升高。给树木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造林成活率提高10%~25%,树木径粗增加0.10~0.28cm,树高增加15.3%~92.1%,树木长势显著好于荒坡造林。  相似文献   

8.
苏力精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毒力效价为32000DPIU/mg含菌数为2000-3000亿/g的苏力精原粉、微胶囊的粉,以1:40-80(轻质碳酸钙):0.16-0.32(苯甲酸钠)的配方防治马尾松毛虫,每公顷施药量为2.25kg防治后第10天虫口 率为70.9-91.1%,防治后第25天虫口减退率为83.6-98.3%;平均达94.0%,校正防治效果为68.9-96.8%,平均达88.6%。苏力精防治以毛虫个有用量少,  相似文献   

9.
四省八个杉木种子园施肥技术和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迟健  胡德活 《林业科学》1995,31(4):319-327
浙粤湘闽4省8个杉木种子园1983年-1992年施肥结果是,在盆瘠土壤上施肥效果最显著,施肥种类和配方应根据当地土壤对症下红:肥力中等以上土壤以磷钾肥为主,过于瘠薄土壤则酌情加入氮肥;施肥时间应配合种子发育节律和发芽分化期,以6-7月最关键,次为秋季和春季4月;每年施2次较好,并提无机肥与农家肥相结合;施肥最依树龄和树体大小而异,一般结实中期每次株施氮肥0.1-0.375kg(N40-170g)、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长江三峡花岗岩地区林地土壤流失特性.结果表明由鳞片状面蚀导致的土壤流失量月分布与月降雨量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二者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植物盖度≥0.70的林地土壤流失多集中发生在6~9月份,土壤流失量在5000t·km-2·a-1以下.盖度<0.7的林地土壤流失年内分布时间多在3~10月份,土壤流失量为500~6000t·km-2·a-1.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南京市生态环境政策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从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体系、工作责任制度、生态红线管理制度、环境经济政策等方面,梳理了南京市生态环境政策制度存在的问题,总结了改善的相关措施,从加强环境法治的应用、推进“多规合一”、加强流域环境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国内外改善生态环境政策制度对于南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在史料论述历史时期湘江沿岸植被变迁过程的基础上,探讨了植被变迁对水土保持和水环境的影响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湘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史为鉴,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生态环境建设,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健康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初,贵州省作出“生态立省”的重大战略举措,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发展生态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为主要内容,全面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在“生态立省”建设中要注重和培养新发展意识的文明观——生态文明观,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态文化体系,包括生态环境、生态意识和生态制度。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史上的一种新的文明形式,是当代环境与发展形势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生态化形式。  相似文献   

14.
恶劣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该文分析了竹林良好的生态功能和生态环境所能满足的社会需求,指出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充分发挥竹林的生态功能,对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从西藏参与西部大开发实际出发,对西藏的生态环境形势进行了分析,对西藏在顺利实施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几点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森林游憩的生态冲击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游憩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冲击主要来源于开发建设、企业经营和游憩活动三方面;冲击的对象主要表现在植物和土壤、野生动物、水体、大气和种群结构等方面。在全面分析森林游憩对生态环境的冲击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规划、生态化建设和生态化管理等减少生态冲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高速公路建设中生态恢复理论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速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本文结合近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综述了高速公路建设中对生态环境破坏的表现形式,及其生态恢复理论的发展历程、原则和主要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18.
林业在海南建设生态省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海南热带森林是保存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基因库,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屏障,林业既是一项经济产业又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它对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发挥着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发展林业是海南建设生态省的关键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为核心技术,探讨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系统的三个子系统——生态环境动态监测子系统、生态环境数据库子系统、生态环境管理子系统的设计。该系统具有查询、统计、叠加、显示、打印等一般功能,也具有监测分析等特殊功能。其中.生态环境动态监测子系统包括遥感动态监测系统、地面动态监测系统。通过对这个系统的设计,可为生态环境的保护、治理、监测、规划等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土地资源、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利用服务。  相似文献   

20.
森林游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正、负两个方面。正面效应是对森林生态环境有所保护和改善, 而负面效应是使游憩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其冲击主要来源于开发建设、企业经营和游憩活动; 冲击的对象主要是植物、野生动物、土壤、水体、大气和种群结构等。在全面分析森林游憩对生态环境冲击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科学规划, 进行生态化建设和执行生态化管理等减少对游憩区生态冲击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