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明确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菱角萤叶甲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方法]于2011~2014年通过田间调查试验并结合室内观察系统研究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菱角萤叶甲的形态特征、发生消长动态、发生危害规律和综合防控措施。[结果]菱角萤叶甲属于全变态昆虫,在蔡甸区1年发生7代,春夏之交和夏秋之交出现2个发生危害高峰。在实际生产中,采取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措施,可有效控制其发生危害。[结论]试验结果为指导湖北省相关部门防治菱角萤叶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哈尔滨地区大豆田双斑长跗萤叶甲的种群动态,2021年和2022年在哈尔滨地区利用马氏网和田间扫网法调查监测哈尔滨地区大豆田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种群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在大豆田的始见期是在7月7日至7月14日之间,高峰期是在8月4日至8月11日之间,2021年双斑长跗萤叶甲始发期和高峰期比2022年提前7 d,结合2年监测发现盛发期为7月21日至8月25日,长达35 d。综合以上结果,哈尔滨地区大豆田双斑长跗萤叶甲田间始发期为7月初开始在大豆田出现,盛发期为7月下旬到8月中旬,8月初到中旬达到高峰期。因此,哈尔滨地区大豆田双斑长跗萤叶甲最佳防治时期为7月下旬(始盛期)。建议防治双斑长跗萤叶甲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榆树是哈尔滨市园林绿化中主要的树种,近年来榆紫叶甲发生与危害日趋严重,给园林绿化成果带来了严重影响。通过对榆紫叶甲在哈尔滨市的发生规律和防治的研究,得出了榆紫叶甲在哈尔滨市的生活史和防治的最佳方法,即在榆紫叶甲出土上树前,在榆树1.5m以下喷洒3%高效氯氰菊酯微胶囊制剂进行防治,此种方法即省时、省工、省药,还起到了对环境环保的作用,而且达到了防治时间长,防治效果好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颜俊  白瑞芳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8):108-108,169
为了探索艾美乐70%WG在不同用量下对双斑萤叶甲的防治效果以及持效期,于药后第1、3、7、14d分别调查防治后的残虫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对棉花双斑萤叶甲进行田间药效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艾美乐70%WG防治棉花双斑萤叶甲的田间使用剂量2g/667m2为宜。  相似文献   

5.
榆树是哈尔滨市园林绿化中主要的树种,近年来榆紫叶甲发生与危害日趋严重,给园林绿化成果带来了严重影响。通过对榆紫叶甲在哈尔滨市的发生规律和防治的研究,得出了榆紫叶甲在哈尔滨市的生活史和防治的最佳方法,即在榆紫叶甲出土上树前,在榆树1.5m以下喷洒3%高效氯氰菊酯微胶囊制剂进行防治,此种方法即省时、省工、省药,还起到了对环境环保的作用,而且达到了防治时间长,防治效果好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王昌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3):147-147,131
本文简要介绍了双斑萤叶甲在新湖垦区的分布的形态特征,2年来其发生危害特点、生活习性与消长规律.从而提出了棉田双斑萤叶甲的综合防治方法,为垦区综合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2002年以来,玉米双斑萤叶甲在宝鸡市陈仓区连年偏重发生,已从次要害虫逐步上升为主要害虫.对该区玉米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笔者在调查分析玉米双斑萤叶甲发生规律和偏重发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以化学防治为主,辅助以农业、物理防治措施的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水稻长腿水叶甲属鞘翅目、负泥甲科,别名稻食根叶甲、稻食根虫、食根蛆。在沐川县属于偶发性虫害,2008年首次在永福镇等地发现,发生面积呈扩展态势。县植保站从2008年开始对该虫进行调查和研究,并提出防治措施,指导农户进行防治。经过3年的跟踪调查和指导防治,基本掌握了该虫在我县的发生为害情况,探索出对该虫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简要报道了吉林地区 2 0 0 1年和 2 0 0 4年柳十八斑叶甲和柳二十斑叶甲发生的特点、危害时期、寄主范围及危害症状 ,并简单分析了这些害虫发生的原因和下一年的发生预测情况 ,介绍了这些害虫的常用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海南是我国槟榔生产的最大的基地,槟榔是海南省经济的一大产业,近年来,槟榔椰心叶甲发生持续,且危害的面积遂年增加,影响了海南槟榔的产业发展。对此,本文对槟榔椰心叶甲发生危害的现状、发生发展的原因、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综合防治对策,以期为槟榔椰心叶甲危害防治提供了参考,并稳定农民的种植生产。  相似文献   

11.
金柚生产中易受潜叶甲危害,近几年来已由次要害虫上升为金柚春梢期的主要害虫。本文针对潜叶甲的发生特点提出了防治要点,确保金柚生产。  相似文献   

12.
花椒潜叶甲Podagricomeiashirahatai(Chujo)是花椒的主要害虫,是影响花椒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木文报导作者对发生在山西黎城山区花椒上的花椒潜叶甲生物学特性观察和防治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葡萄沟顶叶甲在南宁市的发生规律,并进行药剂防治试验,为有效防治葡萄沟顶叶甲危害,提高葡萄品质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东盟(南宁)现代农业园区内的葡萄树为观察对象,记录2009~2011年葡萄沟顶叶甲的发生时间、发生特点及为害部位等,并选用80%敌敌畏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5%氰戊菊酯乳油、50%辛硫磷乳油、48%毒死蜱乳油、90%晶体敌百虫和2.5%功夫乳油进行葡萄沟顶叶甲药剂防治试验,统计防治效果.[结果]葡萄沟顶叶甲在南宁市1年发生1代,为害时间为3~6月,主要为害展叶期葡萄的嫩叶、嫩梢和花梗,越冬成虫主要分布在葡萄根际半径15 cm、深5 cm土层内.在成虫出土前采取根际覆土、盖膜等措施,可减少葡萄沟顶叶甲对葡萄的危害.50%辛硫磷乳油、48%毒死蜱乳油对葡萄沟顶叶甲成虫的防效达100.0%,2.5%功夫乳油、5%氰戊菊酯乳油的防效达90.0%以上,80%敌敌畏乳油、90%晶体敌百虫、2.5%溴氰菊脂乳油对葡萄沟顶叶甲的防效为79.3%~87.1%.[防治措施]采取人工振落捕杀葡萄沟顶叶甲成虫及幼虫,在成虫出土前于葡萄根际覆土、盖膜,在葡萄叶片伸展期喷洒50%辛硫磷乳油、48%毒死蜱乳油、2.5%功夫乳油和5%氰戊菊酯乳油等,均可有效轻减和控制葡萄沟顶叶甲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甲维盐等不同药剂防治白刺萤叶甲药剂防治试验,筛选出防治白刺萤叶甲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15.
2008年5月底新疆农八师121团个别地块发现双斑萤叶甲,发生量不大,集中危害。6月中旬该虫发生数量有所下降。在发生期间用艾美乐1:5000倍液进行防治.比较不同用量的防治效果,并观察持效期。  相似文献   

16.
玉米异跗莹叶甲在西安地区为害玉米生产,且发生趋势越来越重。介绍了玉米异跗莹叶甲的形态特征、为害特点、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弄清黑足厚缘肖叶甲在水晶葡萄上的发生规律,采用5点取样法,于2012-2014年对贵州省三都县水晶葡萄黑足厚缘肖叶甲的发生规律开展了系统调查,探讨了其绿色防控技术。结果表明:黑足厚缘肖叶甲在三都县水晶葡萄种植区均有发生,产量损失5%~10%。冬季田间根系幼虫密度平均为3.20头/m2。主要以成虫危害叶片、叶柄和嫩枝,其平均受害率分别为86.68%、25.12%和38.47%。全年发生1代,发生期在4-8月,成虫高峰期为6月中旬,平均虫量为9 996头/667m2。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治技术,防控效果达80.1%。  相似文献   

18.
通过调查广西梧州市大王椰子椰心叶甲的发生原因和危害特点,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方法,以有效地预防椰心叶甲在园林绿化中的发生,有利于保护棕榈科植物的绿化成果和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玉米免耕播种技术的推广,玉米病虫草害的种类和危害情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种新发害虫双斑萤叶甲在鲁西南地区发生危害玉米,且玉米被害面积逐年扩大。双斑萤叶甲作为危害鲁西南地区玉米的一种新发害虫,前期的防控经验和研究资料相对较少,给当地指导防治带来一定的困难。从双斑萤叶甲的生物学特性、发生危害特点、影响种群的因素等方面进行介绍,并对控制其危害提出相应的防控策略,以期为今后双斑萤叶甲的研究和防治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本文调查报道了2013年榆黄毛莹叶甲(Pyrrhaitama culicollis Motschulsky)在吐鲁番市的发生情况,对榆黄毛莹叶甲的危害表现、形态特征、生活史、防治措施做了介绍,希望能够带给一些有疫情地区或者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一些引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