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分析了杂种藏黄公牛(黑×黄)与牦牛杂交的F1代母犏牛,二胎次5~10月183d的产奶量,比一胎次提高0.27倍,比对照1组(牦×牦)提高2.98倍.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牦牛三元杂交又一个新组合(西×黄)×牦牛的繁殖效果,结果表明,试验组的繁殖成活率比对照1组提高2.44个百分点,比对照2组提高20.15个百分点.川西北高寒牧区从半农半牧区引进含1/2西门塔尔牛血缘的西黄杂种公牛有良好的适应性,它与牦牛自然交配,繁殖成活率高,繁殖的犏牛生长发育快,生产性能高,杂种优势明显.建议在牦牛改良中推广"西×黄×牦"和"黑×黄×牦"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3.
杂种藏黄公牛与牦牛杂交的F_1产乳性能测定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揭示了杂种藏黄公牛(黑×黄)与牦牛杂交的F1代母犏牛第一胎次的产乳性能,183天产奶量65936kg±4134,比对照1组(牦×牦)提高165倍;比对照2组(土黄公牛×牦牛)提高072倍;乳脂总量3607kg,比对照1组、2组分别提高12倍、02倍,建议在川西北牧区牦牛业生产中推广这种种间杂交改良方法。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杂种藏黄公牛(黑×黄)与牦牛杂交的F1代母犏牛,二胎次5~10月183d的产奶量,比一胎次提高0.27倍,比对照1组(牦×牦)提高2.98倍.  相似文献   

5.
杂种黄公牛与牦牛自然交配繁殖效果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牦牛三元杂交又一个新组合(西×黄)♂×牦牛♀的繁殖效果,结果表明,试验组的繁殖成活率比对照1组提高2.44个百分点,比对照2组提高20.15个百分点。川西北高寒牧区从半农半牧区引进含1/2西门塔尔牛血缘的西黄杂种公牛有良好的适应性,它与牦牛自然交配,繁殖成活率高,繁殖的犏牛生长发育快,生产性能高,杂种优势明显。建议在牦牛改良中推广“西×黄×牦”和“黑×黄×牦”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6.
对牦牛三元杂交又一个组合(西×黄)♂×牦牛♂♀的研究结果表明,含1/2西门塔尔牛血缘的西黄杂种公牛从半农半牧区引进川西北高寒牧区有良好的适应性,与牦牛自然交配,繁殖成活率达43.85%,比用"冻配"技术生产犏牛提高20.15个百分点.繁殖的F1代犏牛杂种优势明显,初生重大,公、母分别为(21.74±2.49)kg、(20.83±3.62)kg,相应比牦牛高8.24 kg和7.58kg(p<0.01);生长发育快,2.5岁时,公、母体重分别为(326.75±13.61)kg、(321.29±13.35)kg,比同龄牦牛相应重142.45 kg和165.43 kg(p<0.01),杂种优势率高达40.42%;母犏牛2~3岁可初配,比母牦牛提前1~2岁投入生产,第一胎挤奶量(704.55±30.69)kg,为同胎次母牦牛的2.83倍(p<0.01).建议在牦牛改良中推广(西×黄)♂×牦牛♀和(黑×黄)♂×牦牛♀两个牦牛三元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7.
西黄杂种公牛与牦牛杂交试验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牦牛三元杂交又一个组合(西×黄)♂×牦牛♀的研究结果表明,含1/2西门塔尔牛血缘的西黄杂种公牛从 半农半牧区引进川西北高寒牧区有良好的适应性,与牦牛自然交配,繁殖成活率达43.85%,比用"冻配"技术生产犏牛 提高20.15个百分点。繁殖的F1代犏牛杂种优势明显,初生重大,公、母分别为(21.74±2.49)kg、(20.83±3.62)kg,相 应比牦牛高8.24 kg和7.58 kg(p<0.01);生长发育快,2.5岁时,公、母体重分别为(326.75±13.61)kg、(321.29±13.35)kg, 比同龄牦牛相应重142.45 kg和165.43 kg(p<0.01),杂种优势率高达40.42%;母犏牛2~3岁可初配,比母牦牛提前1-2岁 投入生产,第一胎挤奶量(704.55±30.69)kg,为同胎次母牦牛的2.83倍(p<0.01)。建议在牦牛改良中推广(西×黄) ♂×牦牛♀和(黑×黄)♂×牦牛♀两个牦牛三元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8.
对牦牛三元杂交又一个组合(西×黄)♂×牦牛♀研究结果表明,含1/2西门塔尔牛血缘的西黄杂种公牛从半农半牧区引入川西北高寒牧区有良好的适应性,与牦牛自然交配,繁殖成活率达43.85%,比用"冻配"技术生产犏牛提高20.15个百分点。繁殖的F1代犏牛杂种优势明显,初生重大,公、母分别为(21.74±2.49)kg、(20.83±3.62)kg,分别比牦牛高7.07 kg和7.88 kg(P<0.01);生长发育快,2.5岁时,公、母体重分别为(326.75±13.61)kg、(321.29±15.3)kg,分别比同龄牦牛相应重142.45 kg和165.43 kg(P<0.01),杂种优势率高达40.42%;母犏牛2~3岁可初配,比母牦牛提前1~2岁投入生产,第一胎产奶量704.55kg,为同胎次母牦牛的2.8倍(P<0.01)。建议在牦牛改良中推广(西×黄)♂×牦牛♀和(荷斯坦×黄)♂×牦牛♀两个牦牛三元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9.
对川西北高寒牧区引种(黑×黄)F1代杂种奶牛的适应性进行观察测定,结果对该区的生态环境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能正常生存、繁殖、生产;第一胎(5~10月)平均总产奶量1920.04kg,是同胎次牦母牛175.6kg的10.93倍,头平日产奶量10.44kg,相当于10余头牦母牛的产奶量;已繁5头犊牛,平均初生重31.74kg,适应性强、生长发育快,0.5岁时相当于1.5岁牦牛的体尺体重;牧区引种奶牛,杜会、经济、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对川西北高寒牧区引种 (黑×黄 )F1 代杂种奶牛的适应性进行观察测定 ,结果 :对该区的生态环境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 ,能正常生存、繁殖、生产 ;第一胎 ( 5~ 1 0月 )平均总产奶量1 92 0 0 4kg ,是同胎次牦母牛 1 75 6kg的 1 0 93倍 ,头平日产奶量 1 0 44kg ,相当于 1 0余头牦母牛的产奶量 ;已繁 5头犊牛 ,平均初生重 31 74kg,适应性强、生长发育快 ,0 5岁时相当于 1 5岁牦牛的体尺体重 ;牧区引种奶牛 ,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1.
杂种藏黄公牛与牦牛杂交的F_1乳成份分析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杂种藏黄公牛(黑×牦)与牦牛杂交的F1代母犏牛5~10月的乳成份含量,其干物质为1607%、乳脂肪541%、乳蛋白471%、乳糖507%、灰分077%,与对照1组(牦×牦)、2组(黑×牦)比较,乳脂肪极显著低于1组(P<001),其它乳成份含量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选择1日龄岭南黄肉雏鸡1000羽,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50羽(公母各半)。各处理组肉鸡日粮分别添加活性酵母菌0×107(对照)、0.5×107、1×107、2×107、4×107CFU/g。结果显示,肉鸡日粮中添加活性酵母1×107CFU/g或2×107CFU/g可显著提高肉鸡肠道淀粉酶、脂肪酶和胃蛋白酶的活性(P<0.05)。活性酵母显示出提高肉鸡平均日增重、降低耗料增重比的作用,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盲肠内容物微生物检测结果提示,日粮中添加活性酵母有改善肉鸡肠道微生态环境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揭示了(西×黄) ♂×牦牛♀和(黑×黄)♂×牦牛♀两个牦牛三元杂交组合繁殖的F1代犏牛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F1代犏牛各年龄段的体尺、体重杂种优势明显,且母犏牛提前1~2岁投入生产,建议在牦牛杂交改良中推广这两个牦牛三元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4.
皮埃蒙特、利木赞牛三元杂交组合幼牛产肉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皮埃蒙特公牛×西黄杂种母牛 (西门塔尔公牛×当地黄牛 ,下简称皮西黄 )、利木赞公牛×西黄杂种母牛 (下简称利西黄 )两组合的三元杂交种幼牛肉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两个组合肉性良好。 9月龄体重分别达 2 88.4kg和 2 5 9kg;育肥期平均日增重达 879.4g和 846.1 g。皮西黄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和熟肉率分别为 5 8.2 5 %、47.5 0 %、81 .94%和 65 .4% ,利西黄分别为 5 5 .33%、45 .67%、82 .0 9%和 67%。皮西黄肉骨比、肉脂比、胴体优质切块比例和眼肌面积分别为4.5 5、1 0 .86、35 .1 2 %和 73.70 cm2 ;利西黄分别为 4.61、1 0 .2 3、33.38%和 63.1 0 cm2 。皮西黄产肉性能强于利西黄。  相似文献   

15.
本文总结了黄牛良种化配套技术实施效果。结果表明:采用人工授精技术,用荷斯坦牛、皮埃蒙特牛细管冻精,对当地黄牛进行改良,共计授配母牛2348头,受胎2091头,受胎率为89.91%。育肥试验结果表明:皮×黄组日增重达到985±126g;黑×黄组日增重达到925±100g;黄牛组日增重为752±37.50g。18月龄时的平均宰前活重,皮×黄F1:303.85kg,黑×黄F1302.75kg,黄牛215.98kg,屠宰率分别是54.36%、52.50%、48.90%,净肉率分别是47%、45.30%、40.50%。皮×黄、黑×黄产肉量比黄牛分别提高55.344、9.68kg。经方差分析,皮黄F1组与对照组增重差异极显著(P<0.01,黑黄F1组与对照组增重差异显著(P<0.05),皮黄F1组与黑黄F1组无显著差异(P>0.05)。皮黄F1组和黑黄F1组与对照组在体高和胸围方面差异显著(P<0.05),体斜长差异不显著(P>0.05),而皮黄F1组与黑黄F1组之间体高、胸围、体斜长三者都差异不显著(P>0.05)。另外通过对项目区内及周边地区初生及6月龄犊牛的体尺、体重进行不间断的测定可以看出,杂种牛的体尺、体重较大、生长发育快,杂种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6.
高原型牦母牛初情期体重指数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131头3.5岁和4.5岁第1次发情的青年牦母牛进行体重、体况、体高等测定。结果表明:4.5岁牦母牛初情期体重为(198.32±22.45)kg,3.5岁牦母牛初情期体重为(184.0±20.29)kg,体重指数分别为0.89和0.83。未达到初情期的124头4.5岁和3.5岁牦母牛的体重分别为(182.33±30.27)kg和(165.44±20.29)kg,体重指数分别为0.77和0.67。对4.5岁和3.5岁达到初情期母牛进行体况评分,体况分别为3.93和3.75,未达到初情期母牛的体况评分为3.69和3.53。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对农户分散饲养条件下的关岭黄牛及其杂交F1代牛的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和24月龄的体尺和体重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安×关F1、西×关F1、利×关F1的体斜长、胸围、体高和十字部高等主要体尺都比关岭牛有显著提高(P<0.01);各年龄段的体重和平均日增重都有显著提高(P<0.01);各种杂交牛之间无显著差异,但以安×关F1效果最佳。为了适应农户分散饲养的粗放条件,现阶段建议以安格斯牛杂交改良为主,逐步建立关岭黄牛杂交改良技术体系,并最终筛选出适合关岭黄牛主产区不同区域的最佳杂交配套组合。  相似文献   

18.
杂种黄公牛与牦牛杂交的F_1代生长发育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揭示了(西×黄)♂×牦牛♀和(黑×黄)♂×牦牛♀两个牦牛三元杂交组合繁殖的F1代犏牛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F1代犏牛各年龄段的体尺、体重杂种优势明显,且母犏牛提前1~2岁投入生产,建议在牦牛杂交改良中推广这两个牦牛三元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9.
犏牛补饲维生素E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多元杂交不同组合犏母牛补饲维生素E,结果表明:通过补饲维生素E后,西黄牦犏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比对照组降低20%,荷黄牦犏牛的比对照组降低30%,西黄牦犏牛和荷黄牦犏牛乳房炎的发病率均比对照组降低30%。给犏母牛补饲维生索E能显著提高犊牛初生重和犊牛产后成活率,对母牛产奶量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1.母猪分娩前1周与产后2周,于每吨料中拌入以下药物:(1)80%支原净125克+强力霉素100克(或金霉素300克)。(2)80%支原净125克+磺胺异口恶唑(SIZ)500克+甲氧苄氨嘧啶(TMP)100克+碳酸氢钠(小苏打)1千克。  2.乳猪哺乳阶段:(1)于1周龄和3周龄各免疫注射1次气喘病苗(以“瑞倍适”、“迪卡”肌注2毫升较适宜)。(2)饮口服补液盐,补充多种维生素、酸化剂、消化酶制剂。(3)乳猪饮水或开口料中可添加支原净(50~150)×10-6+阿莫西林100×10-6。(4)自2周龄后料中添加80%支原净125×10-6+粘杆菌素50×10-6+杆菌肽锌250×10-6。(5)添加80%支原净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