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运用二次曲线对林间养羊的投资得益率和年初规模两个指标之间所存在的关系进行拟合,用Y=aX2+bX+C表示它们的回归关系,分析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林间养羊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尤以年初规模在20-25只适度,投资得益率134%;规模最适点为24只,投资得益率138%。  相似文献   

2.
我县地处浙南山区,一年四季气候温和,无霜期长,草山面积广,牧草种类多,饲草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养羊生产优越的自然条件。山羊生产由于投资少、成本低、周转快,历来是我县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经营项目。近几年,规模养羊业得到较好的发展。到1999年年末,全县存栏山羊25 800只,年内出栏15 200只。但我们通过对7个乡镇16户规模养羊户的调查,发现我县的山羊规模饲养存在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3.
试验结果表明,干旱半干旱山区农户养羊适宜规模在30~50只,适龄母羊比例为65%,户均种植0.67hm2左右的紫花苜蓿,实行放牧与半舍饲相结合的生产模式,同时,加强科学饲养管理,搞好驱虫与防疫工作,养羊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4.
羔羊的成活率是影响养羊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为了提高养羊的经济效益、羔羊的成活率和羊群的总体收益率,本文总结了提高羔羊成活率的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推广“五、四、三、二”养羊模式提高养羊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饲养山羊是山区农户投资少,见效快的脱贫致富好门路。很多农户虽然养羊积极性很高,但缺乏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绝大多数是传统单一的养羊方式——放养,生产力低下,经济效益不高。“五、四、三、二”养羊模式能提高山羊的繁殖性能、生产性能和抗病力,解决了农、林、牧三者之间的矛盾,达到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养羊经济效益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6.
丹东位于辽宁省东部山区,气候湿润,饲草丰茂,养羊条件非常适宜。丹东现在绒山羊22.27万只,占全省总数的60%。多年来除对其产绒量及绒质量进行研究外,在充分挖掘自身潜力、有效地利用绒山羊的肉用性能以提高养羊经济效益方面缺乏研究。每年一到冬季枯草期,大部分羊体重下降甚至死亡(据统计死亡率13.3%),严重地束缚了养羊业的正常发展,为此我们于1996年冬季在宽甸石湖沟乡老道排村进行了羔羊冬季补饲育肥试验。  相似文献   

7.
山羊能提供肉、乳、皮等资源,是一项投资少,耗料少,见效快的畜牧生产项目。安徽省淮北地区山羊饲养量占全省饲养量的60%,这里的山羊板皮(属汉口路),在国际上有很高的信誉。肉羊一般在年底或年初不作肥育就直接上市。因此,体重小,屠宰率只有40%左右,养羊的经济效益低。本试验拟通过短期肥育,提高出栏活重,屠宰率以及胴体品质,从而提高养羊的经济收入。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羊的选择 试验在安徽省蒙城县马店试验站进行。试验羊为萨能羊的杂交后代,选12~14月龄的阉公羊48只,每组12只,平均体重14~15…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各地农业开发和茶叶、竹林、杨梅等经济林的发展,传统可放养的野生牧草资源不断减少,限制了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平阳山区具有大量的农闲田资源,包括冬闲田,边荒地,果园隙地等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为了充分利用山区自然资源,平衡养羊生产中的全年青饲料供应,提高其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特进行本试验,以便筛选出适合该县山区条件的牧草品种和轮作模式,以解决山区规模养羊牧草不足的资源瓶颈。  相似文献   

9.
饲养肉羊是宣威市的传统养殖项目,但肉羊养殖小区是现代化的肉羊生产方式。自2006年开始,政府加大对草食畜发展的扶持,全市每年100万元,连续5年,到2007年底建成饲养1000只规模的养羊小区2个,500只规模的养羊小区4个,种羊选育场2个,200只规模养羊示范户40户已投入使用。肉羊养殖小区是一个新兴事物,单纯的传统饲养管理已不适宜。为帮助饲养户尽快掌握养羊的先进科学饲养管理技术,提高经济效益,笔者提出如下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养羊效益一直是影响山羊发展的主要因素。笔者在多年的养羊生产实践中,初步总结出以下五项有助于提高养羊经济效益的措施。1提高羊群中繁殖母羊的比例羊群结构应以繁殖母羊为基础,按照适当的比例,配置其他性别、年龄和用途的羊,使其有利于组织再生产,降低成本,增加羊的出栏数。苏联学者布伊洛夫认为:以产肉为主的羊群,繁殖母羊比重在60%以下时很难盈利。在存栏数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出栏率(%)=(屠宰数+出栏数)/年初存栏数×100%=繁殖母羊百分率(%)×繁殖成活率(%)-死亡率(%)。根据武德虎的报道,…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养羊业在平原农区得到快速发展,不仅新建了一批大中规模的养羊场,而且不少农户也根据自身条件,选择了投资较少,市场较为稳定的养羊业作为一条勤劳致富之路.这些养羊农户中,普遍存在着科学养羊意识差,设施简陋,饲养技术水平低,甚至还有乱引进品种,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养羊的技术措施,以帮助农户提高养羊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肉牛养殖经济效益调查分析与养殖适度规模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次对30户的调查发现:养牛户户均存栏量7.73头,户均年收入为2063元、,平均一头牛净赚267元、平均投资收益率为34.32%。年收入随着规模的增大而增多,投资收益率随着规模的增大而降低。综合多方面因素初期肉牛养殖规模以5—6头为适宜。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一村民,引用成套的舍饲养羊技术,使传统的放牧型养羊转变为集约型舍饲育养羊,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去年11月以来,他规模舍饲养羊350只,出售肥羊及羊粪收入5.6万余元,比放牧养羊的效益翻一番多。 这个农民千方百计学习舍饲养羊的全套技术,他便经常各地了解有关饲养知识。此后,他投资9000元购回一台颗粒饲料成型机,并从县农行办、信用社贷款6万元,自筹资金7万元,在5亩责任田建起了18间砖木结构半封闭羊舍和饲  相似文献   

14.
<正>1喀左县养羊业现状1.1肉羊饲养量上升较快,经济效益显著到2015年末,全县羊饲养量达到166.4万只,其中存栏97.3万只,出栏69.12万只,养羊业实现产值4.3亿元,占畜牧业产值的34.7%。占农业总产值的16.3%,养羊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12.3%。1.2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到2015年末,全县已建成肉羊基地乡13个,饲养规模都在3000只以上;发展养羊专业村55个,饲养规模都在500只以上;  相似文献   

15.
<正>思南县地处武陵山区腹地,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县区养羊历史悠久,农民群众持有良好的养羊习惯。近年来在贵州省"1 000万只肉羊工程"和科技扶贫种草养羊项目的推动下,区域肉羊养殖步伐加快,养殖模式逐步从传统的散养向规模群养转型,养殖数量急速增长,草地逐步退化,甚至出现荒漠化和石漠化现象。近年来虽然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和种草养羊措施,但草地整体出现退化现象。因此,在推动肉羊养殖业发展的同时维持山区草原生态平衡、合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红河州围绕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发展山地牧业和把畜牧业打造成主要支柱产业的重大战略部署,快速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在养羊生产中,随着羊品种的杂交改良及生产管理综合配套技术的推广,2015年全州羊出栏80.1万只,羊存栏200只以上的农户有287户,促进了农区舍饲养羊产业规模的发展,提高了养殖经济效益。规模养羊中,由于生产中防疫基础薄弱、疫病的传播风险持续存在、羊产品  相似文献   

17.
秦巴山区养羊户适度经营规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秦巴山区陕西省西乡县15个典型陕南白山羊养殖专业户的资金投入、羊群结构、草地资源、经济效益等情况的调查,分析了养羊户的资源利用和生产经营状况,确定了与山羊生产密切相关的12个变量,即种公羊数、基础母羊数、后备母羊数、育肥羊数、羊舍面积、草地补种及施肥费用、医杂费、氨化或青贮饲料量、补饲精料量、工作日、投资额,并确定了各变量的参数值,以利润最大为目标函数,然后运用线性规划模型,计算出不同投资、不同人力及草地资源等条件下的适度经营规模。结果表明,养羊户的投资额是决定适度规模的主要因素。根据投资和羊群基础母羊数量设计的三种典型经营条件下,基础母羊全部留种的经营方式可获最大投资收益率(140.1%);基础母羊数量达到20只以上,自繁种公羊的经营方式的最大投资收益率为74.0%;资金有限,人工授精配种的经营方式的投资收益率最低,为73.1%。  相似文献   

18.
昭觉县是一个彝族聚居的半农半牧高寒山区,绵羊是广大彝族人民重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全县现有半细毛改良羊23.1万只,占绵羊总数的80.4%.农户中饲养绵羊10只以下的17 615户,占44.02%;饲养10~39只的10 472户,占26.17%;饲养40只以上的1 260户,只占总农户的3.15%.研究饲养48-50支半细毛羊适度规模,对提高农民养羊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经过三年在解放乡的调查研究,探明了半细毛羊在半农半牧区的适度饲养规模.  相似文献   

19.
陕南山区生态环境良好,生物资源极为丰富,充分利用资源发展适度规模的绿色养羊产业,以推动畜牧业内部结构优化调整,增加养殖户收入.近年来陕南山区适度规模养羊快速发展,养殖技术需要及时掌握更新,提高羊场生产效益,促进养羊产业健康发展,增加养殖户收入.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湘南地区2个养牛基地县的5个典型肉牛养殖示范场的生产情况与经济效益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第一,示范场不同养殖规模肉牛出栏率差别较大,以江华县荆州村示范场(规模为100头左右)出栏率最高迭41.2%,其投资收益率也为最高达39.2%;第二,随劳动力的增多,文化程度的提高,经济效益有增长的趋势。根据肉牛规模系数M显示,在湘南地区进行规模养殖时以100头规模较为适宜,采用适当放牧、补料,头均每年可盈利71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