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淮阴县实行蚕桑生产基地化经营,可以充分地利用先进的蚕桑生产综合配套技术,有效地改变目前我县蚕桑生产因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而造成的生产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浪费大、成本高、效益差的粗放式经营,提高我县蚕桑生产经营水平,促进我县蚕桑生产产业化发展。1我县实行蚕桑生产基地化经营的可行性我县是工业小县、农业大县,种桑养蚕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曾为推动我县的经济发展作出较大贡献。1995年蚕桑生产达到我县历史上最高峰:桑园面积13.5万亩,年养蚕发种31万张,年创产值1.5亿元之多。但是在上几年低潮冲击下,也…  相似文献   

2.
王雪楠 《四川蚕业》2008,36(4):55-56
<正>近几年来,随着我县蚕桑业的发展,小蚕共育在我县的蚕桑生产较发达或蚕桑生产有一定规模的地区已被普遍采用。但在生产中也暴露了一些弊端。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共育  相似文献   

3.
童晖  吴红云 《四川蚕业》2011,39(3):48-49
<正>蚕桑产业是我县特色产业之一,在助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税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主要以栽桑、养蚕、缫丝为一体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茧价的高低对我县蚕桑产业的发展能否做大、做强起着决定性作用。1蚕茧价格波动对我县蚕桑产业发展影响的回顾  相似文献   

4.
<正> 蚕桑生产是我县发达的丝绸工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有着悠久的历史,对发展我县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当前深化改革,进一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中,如何尊重客观规律,坚持走三业协调之路,尽最大努力发挥本地传统优势,立足于“三攻一提高”的原则大力发展蚕桑生产,提出一些探讨意见。  相似文献   

5.
宿豫县蚕桑生产合作社试点工作的效果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晟  苗道平 《江苏蚕业》2001,23(1):49-50
为了挖掘我县蚕桑生产潜力,探索我县蚕叠高产、优质、高效的生产经营模式,推进我县茧丝绸事业健康、协调、稳步发展,2000年春,我们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在爷化镇涧河村、侍岭镇岭西村搞蚕桑生产合作社的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6.
李九云 《蚕学通讯》2001,21(4):55-55
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是改造传统农业的现实选择 ,是增加农民收入和解决农村稳定的重要途径 ,是适应市场和增加财政收入的迫切需要。县委、县政府农业产业结构调整“3+ 2”战略中把蚕桑作为我县的特色主导产业。何为特色产业 ?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1 特色产业要具备“三个结合”即一是农民、财政、职工增收结合 ;二是农业、工业、商贸结合 ;三是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相结合。我县有较好的蚕桑生产及丝绸工业基础 ,蚕桑产业又具备以上条件 ,因此它是我县特色主导产业。2 我国入世以后 ,各项产业均要参予国际竞争狼来了…  相似文献   

7.
钱保  徐德元 《蚕桑通报》2009,40(2):55-56
1射阳县专业蚕桑村的现状 射阳县现有桑园面积3667hm^2,2008年发蚕种14.8万张,产茧5718t,实现产值10229万元,而重点乡镇专业村桑园面积就达到2667hm^2,主要分布在特庸的王村、盘湾的林场、兴桥的新庄等专业村,其中特庸的面积就达2000hm^2,占全县桑园面积的60%以上.目前己成为我县蚕桑生产的中坚力量。正是由于它们的支撑,在我县蚕桑生产遭遇重大挫折的1996年,我县蚕桑生产并没有被市场经济所冲垮。  相似文献   

8.
黄兴美 《四川蚕业》2002,30(4):43-44
我县是全省优质蚕茧基地县之一 ,蚕桑收入已成为多数农户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从 1 994年到 1 999年 ,蚕茧产量一直在5万担左右 ,如何使高县蚕桑生产实现新的突破 ,已成为一个客观而现实的问题。“一步成园”正是顺应我县蚕桑生产发展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集约化要求的一种较好栽桑形式 ,也是我县快速壮大和稳定发展蚕桑生产基础的有效途径。1 “一步成园”实施情况1 1 基本情况2 0 0 0年公司先后组织技术人员外出参观考察 ,多次召开专题座谈会 ,最后决定在罗场、庆符等 7个镇乡的 1 5个村进行试点 ,集中成片发展一步成园 2 0 0 0亩 …  相似文献   

9.
淳安县蚕桑生产真正上规模发展只不过2 0年时间 ,这期间蚕桑生产几经起伏 ,有过辉煌 ,步过低谷。近年来 ,县茧丝绸总公司认真总结了淳安蚕桑生产发展经验教训 ,并在调研的基础上客观地分析了蚕桑发展趋势 ,进一步明确了我县今后蚕桑生产发展指导思想 ,即按照“稳定提高 ,调整发展”思路和“区域化、规模化、效益化”的要求 ,以市场为导向 ,以科技为依托 ,以产业化建设为载体 ,充分调动蚕农生产积极性 ,因地制宜 ,加快效益蚕业发展步伐。积极推进“千岛湖”品牌茧建设进程 ,提高蚕茧质量 ,提高劳动生产率 ,努力使蚕桑生产成为我县农村经济与…  相似文献   

10.
蚕桑生产如何应对市场经济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由于受国际国内市场的影响和蚕桑产业内部存在问题的制约,我县蚕桑产业呈不断下滑趋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为低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我县蚕桑生产又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正确贯彻和执行“巩固提高稳步发展”的蚕桑生产方针,重创蚕桑生产新的辉煌?笔现就生产中的有关问题浅谈看法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 蚕桑是我县的传统副业项目,也是我县出口创汇的大宗产品,1987年茧丝绸外贸收购额2624万元,占全县外贸收购总额的32.5%。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县1987年不同层次的蚕桑经济效益评价,为进一步优化蚕桑规划、布局和经营规模提供必要的依据。一、蚕桑承包户经营规模效益分析目前,我县蚕桑生产基本上属于“兼业型”,其原因一是联产承包初期,大部分生  相似文献   

12.
李从波 《蚕学通讯》2006,26(1):28-29
蚕桑生产是我县农村八大支柱产业之一,也是我县传统农业的优势项目,曾为开县创造过辉煌业绩,为农村的经济发展做出过卓越贡献。目前,国际丝绸行情不断上涨,我县的蚕桑生产却不容乐观。从近几年来,虽然蚕茧价格在不断上升,但发种量在逐年下滑,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笔者经过农村  相似文献   

13.
《江苏蚕业》2016,(3):41-44
文章分析了目前国内蚕桑生产政策导向和机遇,尤其是在"一带一路"战略给蚕桑丝绸行业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下,论述了海安县蚕桑丝绸行业的发展演变,全面分析了海安县蚕种生产面临的困难问题,阐述了海安县近年来的重点应对措施和具体做法,特别提出了我县蚕桑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的任务是发展生产.只有发展生产,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当前,发展农业生产的重点是建设现代农业.蚕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也是我县农村经济的传统优势产业,是县工业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发挥我县蚕桑生产的区域优势,适时扩大生产规模,着力拉长茧丝绸行业产业链"的基础保障.改革开放以来,蚕桑生产得到迅猛发展,占农业经济的份额越来越大,淳安是省蚕桑西进工程建设8个重点县之一,以淳安为重点建设浙江优质茧丝基地,在淳安建立中国蚕桑良种繁育中心,是市委、市政府决策弘扬"丝绸之府"、打造"女装之都","杭州市丝绸与女装'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重点建设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5.
<正>在当前应对金融危机和"保增提速,爬坡上行"的特殊时期,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来认真研究解决我县蚕桑生产中的突出问题,促进蚕桑支柱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坚  相似文献   

16.
<正> 蚕桑生产是我县多种经营的骨干项目,也是我县农村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家庭副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全县蚕桑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为了加快实现我县第二个战略目标,我们决心以兴桑养蚕作为振兴略阳农村经济突破口,进一步加快蚕桑生产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7.
单步明 《北方蚕业》2011,32(2):64-65
<正>我县具有多年的栽桑养蚕历史,高峰时期桑园面积达到8000 hm2,蚕桑生产成为发展全县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但近年来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全县蚕桑生产总体水平持续下降,整体效  相似文献   

18.
陈晟  苗道平 《北方蚕业》2000,21(4):44-44
为探索我县蚕桑生产经营模式,今春,我们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在仰化镇涧河村、侍岭镇岭西村进行了蚕桑生产合作社的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试点结果 表1 合作社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9.
赖宗玉  赵小康 《四川蚕业》2013,(4):39-40,45
<正>蚕桑是我县传统的优势产业,曾为我县的经济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其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深受我县农民的喜爱。近年来,丝绸市场持续升温,蚕茧价格连连上涨,栽桑养蚕的经济效益凸显。要想获高产、优质的蚕茧,使养蚕得到更高的效益,根据我县的蚕桑生产实际情况,应做好以下工作。1严格消毒  相似文献   

20.
万成功  谢同建 《四川蚕业》2003,31(3):37-37,58
蚕桑生产是我县传统的副业项目 ,极盛时期 ,全县桑园发展到 680 0公顷 ,年产茧量 790万kg ,是全县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富民、兴村、振兴全县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基础不牢 ,加之近几年形势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对全县蚕桑业冲击较大 ,致使生产严重滑坡。到 2 0 0 2年底 ,全县仅保留桑园 42 0公顷 ,蚕茧产量不足 50万kg ,蚕桑生产一步跌入谷底。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蚕桑业务部门的正确引导下 ,我县蚕桑下滑的局势有所遏制 ,但生产中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依然制约着蚕桑生产的巩固与发展。若不正视存在的问题 ,狠抓关键措施落实 ,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