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9 毫秒
1.
山东省大蒜主产区根腐病病原菌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探讨山东省大蒜主产区根腐病的病原菌及种类,于2020年从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金乡县,菏泽市巨野县,临沂市兰陵县等采集发病大蒜植株,通过组织分离法获得4株分离物,利用形态学鉴定方法,结合Blast同源性分析,利用MAGE 7.0构建系统发育树的方法对分离物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腐皮镰孢菌(F.solani)、芳香镰孢菌(F.redolens)、木贼镰孢菌(F.equiseti)是山东省大蒜主产区根腐病的致病菌.通过对比4种镰孢菌对大蒜根腐病的致病性发现,分离出尖孢镰孢菌的植株根腐病最为严重,可见尖孢镰孢菌是大蒜根腐病病害的主要致病菌.结果可为大蒜根腐病拮抗菌的筛选和防治及大蒜——根腐病互作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款冬花根腐病的发病情况与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找出引起款冬花根腐病的主要病原,对其综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通过田间调查款冬花根腐病的症状以及室内病原物的分离、培养、纯化、回接试验.结果表明:款冬花根腐病的症状主要是萎蔫和根腐,引起根腐病的病原主要是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  相似文献   

3.
从唐山地区采集大花蕙兰根腐病病株样品50份,按照柯赫氏法则对其进行了病原物的分离、纯化、致病性测定及菌株鉴定.结果表明,发病部位分离物中有2类病原菌,为镰孢属(Fusariumspp.)和枝顶孢属(Acremoni-um link=Cephalosporiumcorda).但主要优势菌群为镰孢属.分离物经致病性测定和复合接种试验发现,茄病镰刀菌(F.solani)及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致病性最强,接种后发病株率达85%以上,木贼镰刀菌(Fusariumequiseti)、串珠镰孢中间变种(F.moniliformevar.intermediumNeish et Leggetl)和占枝顶孢霉(A.strictum Gams.)致病性弱,潜伏期长,接种发病率为5%~18%.占枝顶孢霉与茄病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混合接种后的发病率均高于单独接种的发病率.证实大花蕙兰根腐病是以茄病镰刀菌及尖孢镰刀菌为主要病原菌,并由木贼镰刀菌、串珠镰孢中间变种和占枝顶孢霉复合侵染导致的一种病害.  相似文献   

4.
黄瓜枯萎病病株镰孢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集来自哈尔滨、长春、沈阳、北京、保定、银川、西宁及杭州等8个地区黄瓜大棚内的43株枯萎病病株,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共分离获得478株镰孢菌。根据形态学鉴定,确定它们属于7种镰孢菌,其中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占77.62%,锐顶镰孢菌(Fusarium acuminatum)占0.21%,木贼镰孢菌(Fusariumequiseti)占3.97%,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占15.48%,半裸镰孢菌(Fusarium semitectum)占1.46%,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占0.84%,以及层出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占0.42%。对所有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只有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具有致病性,发病率为71.43%;而其他菌株均未发病,表明其他菌株为非致病菌株。  相似文献   

5.
对分离自黑龙江省16个市县的369个水稻立枯病菌株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它们分别属于3个属9个种。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轮枝镰刀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的致病性相对较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其次;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燕麦镰刀菌(Fusarium avenaceum)、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和腐霉菌(Pythium spp.)的致病性相对较弱;Fusarium commune不具致病性,说明其只是一种腐生菌,不引起水稻的立枯病。结合分离出现频率和致病性测定结果,确定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和轮枝镰刀菌(F.verticillioides)为黑龙江省水稻立枯病的优势病原菌。  相似文献   

6.
甘薯茎线虫与镰孢菌对甘薯的复合侵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甘薯茎线虫病的薯块中分离到茄病镰孢(Fusarium solani)和尖孢镰孢(F.oxysporum)2种真菌.通过苗期和薯块接种证实,尖孢镰孢与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能共同侵染甘薯引起复合侵染病害.  相似文献   

7.
苜蓿根腐病的病原分离、鉴定与杀菌剂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解河北苜蓿根腐病病原种类,以便有目的地加以防治,对从河北采集的苜蓿根腐病样品进行了病原分离、鉴定以及致病性和室内毒力测定。根据形态学和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4和ITS5、延伸因子EF-1H和EF-2T序列作为引物鉴定,分离出的71株致病菌株均为镰孢菌属(Fusarium),其中,木贼镰孢(F.equiseti)55株,尖孢镰孢(F.oxysporum)7株,层出镰孢(F.proliferatum)6株,变红镰孢(F.incarnatum)2株,茄镰孢(F.solani)1株。尖孢镰孢菌株D19-2、层出镰孢菌株S45和茄镰孢菌株Q1的致病性最强。通过含毒介质法测定,结果表明,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WP)、50%多菌灵WP、嘧环·咯菌腈(37%嘧菌环胺和25%咯菌腈)水分散粒剂(WDG)、50%福美双WP、70%甲基硫菌灵WP和10%苯醚甲环唑WDG对这3个菌株菌丝生长均有较好抑制作用,而80%代森锰锌WP、99%恶霉灵WP、40%菌核净WP的抑制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8.
西蒙得木枯萎病在我国是一种新发现的病害。该病在云南省几个西蒙得木试种区均有发生。经病原菌分离培养、鉴定及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其致病菌有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腐皮镰刀菌(F.solani(Mart.)Sacc.)、木贼镰刀菌(F.equiseti(Corda)Sacc.)和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 sheldon)。以尖孢镰刀菌分离频率最高,致病性最强,为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9.
兰州百合枯萎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致病性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为了明确引起兰州百合枯萎病的病原菌,对兰州百合枯萎病鳞茎及病田土壤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组织分离及土壤稀释法进行病原菌分离,回接试验测定致病性,病原菌的培养性状、分生孢子的大小等形态特征鉴定菌种.【结果】从病株鳞茎上分离得F1、F2、F3、F4共4种镰刀菌,分离频率依次为25%、15%、5%、5%,从土壤中分离出1株镰刀菌F5.经过致病性分析,鳞片刺伤后接种,鳞片发病率达100%,病情指数(DI)分别为85.42、80.83、75.83、64.58、82.08;鳞片无刺伤接种,鳞片发病率分别为85.71%、47.62%、42.86%、19.05%、57.14%,病情指数分别为(DI)分别为53.57、22.62、21.43、9.52、25.00.鉴定结果为F1: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F2:茄病镰刀菌(Fusarium.solani)、F3:三线镰刀菌(Fusarium.tricinctum)、F4:烟草镰刀菌(Fusarium.tabacinum)、F5:禾谷镰刀菌(Fusarium.graminearum).【结论】尖孢镰刀菌、茄类镰刀菌和禾谷镰刀菌的致病能力较强,为兰州百合枯萎病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豌豆根腐病病原及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福建省漳洲、福州等地豌豆不同生育期的根腐病原进行调查,基本明确了福建豌豆根腐病的病原。分离鉴定结果表明,福建省豌豆根腐病主要是由茄镰刀菌[Fusarium solani(Mart.)Sacc.]、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ehlesht.)、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tihn)、终极腐霉(Pythium ultinum Trow.)、根腐丝囊霉(Aphanomyces euteiches Drechs.)、根串珠霉[Thielaviopsis basicola(Berk.et Br.)Ferr.]和一种未鉴定镰刀菌(Fusarium spp.)等复合侵染引起的;致病性试验表明,茄镰刀菌和根腐丝囊霉对豌豆具有较强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11.
从西瓜根腐病病株中分离得到镰刀菌10株,经鉴定分别为尖孢镰刀菌(7株)、串珠镰刀菌(2株)、茄病镰刀菌株(1株).其中尖孢镰刀菌的致病性较强,发病率为88.2%,其他两种菌的发病率较低,分别为28.4%和29.7%.对尖孢镰刀菌进行室内毒力试验,结果表明表明万寿菊杀菌素水乳剂与适乐时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导了云南省23个县市蚕豆苗期根病病原菌的区系组成和优势种的分析。病原区系当中以镰刀菌为主,立枯丝核菌占极少数。镰刀菌的优势种是尖孢镰刀菌,其次是燕麦镰刀菌及其专化型,再其次是串珠镰刀菌和茄镰刀菌。至于木贼镰刀菌、拟枝孢镰刀菌及禾谷镰刀菌亦只占极少数,属于次要病原。但拟枝孢镰刀菌作为蚕豆苗期根病病原菌,还是首次报道。尖孢镰刀菌、燕麦镰刀菌、串珠镰刀菌、木贼镰刀菌、禾谷镰刀菌皆引起基腐病。茄镰刀菌、拟枝孢镰刀菌和立枯丝核菌引起根腐病,还有一部份燕麦镰刀菌和少数尖孢镰刀菌引起基腐萎蔫症状。致病性测定证明各种病原菌都有致病力。致病力最强的是立枯丝核菌,尖孢镰刀菌和拟枝孢镰刀菌。茄镰刀菌和串珠镰刀菌致病力居中。禾谷镰刀菌和木贼镰刀菌致病力很弱。蚕豆根病是云南省蚕豆上极为严重的病害问题。其中尤以苗期根病造成的损失最大,成为历来保持蚕豆稳产高产的限制因素。例如,1983年东川市有4000亩蚕豆发病,占蚕豆播种而积的67%。死亡率由10~100%不等。其它蚕豆主产区如昆明、武定、楚雄、玉溪、曲靖等地也很严重。为了搞清发病的原因和发病的规律,自1982年冬季开始,我们在省内部份重病区的昆明、呈贡、嵩明、宜良、玉溪、通海、安宁、武定、楚雄、南华、大姚、禄丰、大理、弥度、巍山、宾川、永平、漾濞、永胜、鹤庆、丽江、曲靖、东川等23个县市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在同一地块通过对白术根腐病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确定白术根腐病分为湿腐和干腐2种症状,湿腐为主要症状类型,在田间所占比例达69.68%.通过对30个病株样本进行病原分离,共分离得到131个菌株,12种分离菌中有7种对白术具有致病力,其中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茄病镰刀菌(F.solani)能产生白术根腐病的典型症状.尖孢镰刀菌为根腐病主要致病菌,并能导致两种症状,致病率达90%;茄病镰刀菌危害症状为湿腐,致病率为30%.  相似文献   

14.
三个重要的药用作物镰刀菌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报导了广东省3种重要药作用物:山药,玉竹,丹参烂根或死株的主要病原菌分别为:尖孢镰孢山药专化型腐皮镰孢根生专化型及腐皮镰孢深蓝变种,均为中国新报导的对生产危害大或较大的病害,其中尖孢镰孢山药专化型为国内真菌新纪录。  相似文献   

15.
甘肃高寒阴湿地区蚕豆苗期镰刀菌根腐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临夏高寒阴湿地区蚕豆苗期镰刀菌根腐病典型病株进行分离培养,共获得34个镰刀菌单孢菌株,经鉴定分别是茄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半裸镰刀菌(Fusarium semitectum)和单隔镰刀菌(Fusarium dimerum)。采用室内盆栽接种和平皿接种法测定致病性,结果表明,茄镰刀菌、半裸镰刀菌和单隔镰刀菌对蚕豆幼苗都有较强的致病性。其中,半裸镰刀菌和单隔镰刀菌是蚕豆苗期根腐病病原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大豆根腐病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福建省大豆根腐病病原菌的种类及组成,于2007~2009年从漳州、厦门、龙岩等地大豆产区采集根腐病标样216份,从中分离到307株丝状病原真菌.根据其培养性状、形态学特征、代表性菌株的致病性测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将这些病原菌分为5种,分别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112株)、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吉林地区几个草莓种植基地草莓根腐病菌的研究,明确吉林地区引起草莓根腐病的病原物主要有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Kuhn),尖孢镰刀菌在以蔗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好,而立枯丝核菌则在以淀粉为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并明确了该病原物对温度、湿度、光照及pH值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香荚兰根腐病是影响香荚兰生产的一个制约因素,其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和茄类镰刀菌。试验应用同工酶电泳技术对引起香荚兰根腐病致病性不同的12个菌株(其中尖镰孢9株,茄镰孢3株)进行酯酶同工酶谱分析。结果发现酯酶同工酶的活性区主要集中在中间带区和快带区。对12个菌株的酯酶同工酶带的Rf值进行UPGMA聚类分析,发现在相似性0.71的水平上,能将尖孢镰刀菌和茄类镰刀菌区分;在相似性0.86的水平上,能将用传统的致病性鉴定方法鉴定出的强、中、弱致病菌株及非致病菌株分开。试验的目的在于寻找与致病性/非致病性相关的同工酶标记。  相似文献   

19.
葫芦巴根腐病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萍 《西北农业学报》2008,17(6):202-204
通过田间系统观察、调查和采样,在室内进行了病原分离、鉴定和致病性测定,对葫芦巴根腐病病原菌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宁夏葫芦巴根腐病由茄镰刀菌、尖孢镰刀菌、立枯丝核菌和终极腐霉等复合病原真菌侵染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