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验结果表明:60%吡.单可湿性粉剂对稻飞虱高效,每667m240 g、80 g对水喷雾处理,药后1 d的防效分别为62.4%、66.7%,药后20 d防效分别为84.3%、89.7%.与对照药剂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相当,持效期20 d以上.在生产上,60%吡·单可湿性粉剂防治稻飞虱,经济有效的剂量是每667 m240~80 g.  相似文献   

2.
36%草甘·氯磺可溶性粉剂防除水域水葫芦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田间试验表明,36%草甘·氨磺SP4500~5250g/hm2剂量能有效防除水葫芦,药后28d,其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在93%以上。且在此剂量下,对鱼类生长安全,成本低。是目前防除水域水葫芦的较好药剂。  相似文献   

3.
对印楝素A和印楝素B的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在3μg/mL的剂量下处理后24 h,印楝素A和印楝素B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拒食率分别为85.3%和80.4%;在5μg/mL的剂量下处理后24 h,对棉铃虫3龄幼虫的拒食率分别为94.9%和80.2%。处理后72 h,印楝素A和印楝素B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LC50分别为1.0μg/mL和3.3μg/mL。印楝素A和印楝素B在3μg/mL的剂量下处理后72 h,小菜蛾3龄幼虫的死亡率分别为90.42%和84.11%;在5μg/mL的剂量下处理后72 h,棉铃虫3龄幼虫的死亡率分别为99.1%和100.0%;在0.5μg/mL的剂量下处理后72 h,斜纹夜蛾4龄幼虫体重降低率分别为57.5%和72.73%;在0.8μg/mL的剂量下处理后72 h,棉铃虫3龄幼虫体重降低率分别为84.1%和80.9%。  相似文献   

4.
九种农药对稻田蜘蛛的影响及其对飞虱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护稻田蜘蛛,高效防治飞虱,对9种农药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药后2 d,阿维菌素高剂量(750 ml/hm2)和低剂量(375 ml/hm2)处理均对稻田蜘蛛的杀伤力大,处理区蜘蛛比对照区减少89%;药后7 d,阿维菌素2种剂量处理和毒死蜱高剂量处理对稻田蜘蛛的杀伤力大,处理区蜘蛛均比对照区减少58.8%以上;药后13 d,阿维菌素2种剂量处理和氯氰菊酯处理对稻田蜘蛛的杀伤力大,处理区蜘蛛均比对照区减少57.6%以上;药后28 d,农药对稻田蜘蛛的杀伤力不明显。药后2 d,毒死蜱高剂量处理区对飞虱的防效最好,达87.9%;药后7d、13d、28d,吡蚜酮处理区对飞虱的防效最高,分别达89.7%、90.8%、72.4%。综合表明:吡蚜酮为稻田防治飞虱最优品种,不但防效高,而且对蜘蛛安全。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咪唑乙烟酸的除草效果及对豆科作物生长的影响,采用1500ml/hm2和2000ml/hm2两个剂量的5%咪唑乙烟酸AS对黄豆、绿豆、黄芪间作田进行了播后苗前土壤处理及苗后早期茎叶处理。结果表明,两个剂量播后苗前土壤处理的总杂草株防效分别为90.2%和92.6%;苗后早期茎叶处理的总杂草株防效分别为94.0%和95.2%,尤其是对马齿苋、藜等杂草防除效果显著,土壤处理防效达100%,但对多年生杂草问荆防除效果较差。不同处理方法两个剂量咪唑乙烟酸对3种豆科作物均无明显药害。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高温火焰在果园除草中的应用前景,利用1台自制的火焰设备,比较分析不同液化石油气(LPG)剂量下火焰处理对果园常见一年生杂草的防除效果。结果表明,牛筋草对火焰的敏感性低于阔叶杂草皱果苋和苦蘵;随着杂草叶龄的增加,火焰处理对杂草的防除效果总体降低;处理后7 d,LPG剂量为52.5~87.5 kg/hm~2时,火焰处理对6叶期之前的杂草株防效达80.6%~96.1%,对10叶期之后的杂草株防效为41.5%~79.4%,LPG剂量为122.5~175.0 kg/hm~2时,火焰处理对各类杂草株防效在77.6%~100.0%之间,鲜重防效在80.5%~100.0%之间。  相似文献   

7.
保护地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0%菌毒·霜霉水剂在130、160mL/667m2剂量下,药后7d防效分别为74.04%、79.64%,药后14d防效为82.28%~87.16%,在相同的用量下效果与霜霉威单用相当,且持效期较长,对黄瓜安全,是防治黄瓜霜霉病的较好药剂。  相似文献   

8.
室内测定了嗜菌异小杆线虫沧州品系在不同侵染剂量、不同环境温度及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对暗黑鳃金龟幼虫的致病力。结果表明,幼虫的死亡率随线虫施用剂量和处理时间的增长而升高,其中侵染期线虫剂量为400、250、200条/mL时,幼虫死亡率分别在处理后72、96 h和120 h达到100%;30℃和25℃是该线虫侵染的最佳温度,幼虫死亡率分别在处理后48 h和96 h达到100%;土壤湿度为14%和17%时,幼虫死亡率分别在96 h和120 h达到100%。  相似文献   

9.
淡紫拟青霉E7菌株对香蕉根结线虫的致病性和生防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淡紫拟青霉E7菌株对香蕉根结线虫致病性和生防效果,各处理间差异显著.结果表明,利用不同浓度E7孢子悬浮液侵染香蕉根结线虫卵,处理18 d后含孢子109个/mL的E7孢子悬浮液对卵的相对寄生率为96.5%:利用不同稀释倍数的E7发酵滤液处理2龄幼虫,稀释1.5倍液处理6 d后相对死亡率为98.2%.在温室盆栽试验中.用剂量为20、10和5g/株固体菌剂处理,90 d后香蕉根围土壤中香蕉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群体密度比对照分别降低84.5%、71.1%和66.7%,香蕉根重分别增加27.7%、20.6%和8.4%,株高分别增加17.2%、49.6%和16.9,地上部鲜重分别增加31.9%、23.9%和21.1%.3 g/株阿维地线净处理的虫口减退率为70.7%,与10g/株和5g/株固体菌剂处理效果接近.高剂量的E7菌剂防病和促生效果均高于剂量为3/株阿维地线净处理.  相似文献   

10.
在室内采用培养基混药法测定氯虫苯甲酰胺亚致死剂量(LC10、LC25和LC50)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和体内3种解毒酶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剂量处理3龄幼虫48h后饲养,各处理组当代(F0)3~6龄幼虫历期均比对照组延长0.2~3.8d,但成虫平均历期比对照组缩短0.8~2.5d,子代(F1)1~6龄幼虫历期均比对照组延长0.2~2.6d,成虫平均历期比对照组缩短0.1~0.5d;各剂量处理后,各处理组F0代3~6龄幼虫和蛹的体重、F1代4~6龄幼虫和蛹的体重均比对照组减轻,且剂量越大,体重减轻越显著;各处理组F0代种群趋势指数分别比对照组下降了16.27%、58.51%和71.17%,F1代分别下降了13.66%、52.61%和66.63%;各处理组F0代3~6龄幼虫体内的羧酸酯酶(CarE)和细胞色素P450O-脱乙基酶(P450-ECOD)比活力均高于对照组,其中6龄幼虫这两种酶比活力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5%~16%和23%~66%,但各处理组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比活力均低于对照组,其中6龄幼虫GSTs比活力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16.23%、58.51%和71.17%。表明在LC10~LC50剂量范围内,氯虫苯甲酰胺处理棉铃虫3龄幼虫的亚致死剂量越高,其生长发育受抑制越显著,P450-ECOD和CarE比活力上升越高,GSTs比活力下降也越大。  相似文献   

11.
采用浸虫法测定了氯虫苯甲酰胺、毒死蜱对甜菜夜蛾4龄幼虫的毒力,并比较了亚致死剂量对甜菜夜蛾生长发育和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对甜菜夜蛾4龄幼虫毒力明显高于毒死蜱,其毒力为毒死蜱的665.61倍(LC50);两药剂亚致死剂量处理甜菜夜蛾4龄幼虫后,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其化蛹率、蛹重、羽化率逐渐下降,氯虫苯甲酰胺LC10、LC30、LC50剂量处理后甜菜夜蛾化蛹率、蛹重和羽化率均低于毒死蜱LC10、LC30、LC50处理,其中氯虫苯甲酰胺LC10、LC50剂量处理后蛹重显著低于毒死蜱LC10、LC50处理,氯虫苯甲酰胺LC50处理羽化率显著低于毒死蜱LC50处理;两药剂处理后,甜菜夜蛾单雌产卵量随处理浓度的上升而下降,除LC50处理氯虫苯甲酰胺单雌产卵量较毒死蜱高外,其余均低于毒死蜱处理,但差异均不显著,幼虫孵化率和成活率分别为89.56%~91.62%和69.06%~73.38%,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4种杀虫剂对棉铃虫抗药性种群幼虫呼吸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 L D50 及 L D95剂量的氰戊菊酯、灭多威、甲基对硫磷和硫丹 4种杀虫剂 ,分别处理棉铃虫 H elicoverp a armigra Hübner敏感和抗药性种群的 5龄幼虫 ,测定各药剂对幼虫呼吸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 L D50 计 ,氰戊菊酯和灭多威对抗药性种群的处理剂量分别是敏感种群的 15.8和 14.1倍 ,但其呼吸抑制率却显著降低 ;用甲基对硫磷、硫丹处理 30 0~144 0 min对抗药性种群的呼吸抑制率也低于对敏感种群。在 L D95剂量下 ,用氰戊菊酯、甲基对硫磷处理 10~ 6 0 min对抗性种群呼吸抑制率分别为 14.7%~ 2 7.3%和 2 7.2 %~ 15.5% ,而对敏感种群则分别达 4 2 .0 %~ 4 8.6 %和 4 5.8%~ 50 .4 %。  相似文献   

13.
对0.06%噻虫胺药肥混剂进行甘蔗蓟马防治试验,结果显示:0.06%噻虫胺药肥混剂使用剂量与防治效果之间存在正相关,即防治效果随使用剂量的增加而提高,处理剂量ai 180 g/ha、270 g/ha和360 g/ha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58.33%~74.49%、81.38%~90.17%和86.22%~94.58%,优于常规药剂。  相似文献   

14.
嘧菌酯·戊唑醇50%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防控水稻纹枯病,开展了嘧菌酯·戊唑醇50%悬浮剂田间试验研究。采用38、75、112g(a.i.)/hm23个浓度兑水后进行田间喷雾,施药3次后第7d对水稻纹枯病平均防效分别为75.94%、85.69%、95.47%。经方差分析,供试药剂不同剂量处理间防效相比,差异显著,中剂量处理与对照药剂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各药剂处理与空白对照相比差异均呈极显著。试验证明嘧菌酯.戊唑醇50%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药后对水稻安全,在发病前施药效果更好,使用剂量以75~112g(a.i.)/hm2为宜。  相似文献   

15.
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对花生地上及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对花生地下害虫及地上刺吸式口器害虫的防治效果,筛选出合适的田间用药剂量,通过室内盆栽接虫试验和田间试验研究氯虫苯甲酰胺对花生地下害虫沟金针虫Pleonomus canaliculatus(Faldermann)、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以及地上害虫花生蚜Aphis craccivora Koch的综合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盆栽药剂拌种处理后15 d,氯虫苯甲酰胺有效成分用量为2.40、3.20 g/kg种子处理对沟金针虫的防治效果为77.42%和82.58%,对铜绿丽金龟的防治效果为77.12%和85.62%;田间拌种处理收获时,2.40、3.20 g/kg种子剂量的氯虫苯甲酰胺对花生田沟金针虫的防治效果为68.12%和76.33%,对铜绿丽金龟的防治效果为71.38%和80.71%;3.20 g/kg种子剂量处理对花生蚜的防治效果最高,为36.39%;该药剂拌种处理后对花生种子无不良影响,对出苗和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40、3.20 g/kg种子剂量处理后增产率为16.16%和18.44%。表明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对花生地下害虫沟金针虫和铜绿丽金龟具有很高的防治效果和持效性,同时对花生蚜也有一定的兼治效果,有明显的防虫增产作用,可推广应用于防治花生田地下害虫。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法研75%嗪草酮水分散粒剂对大豆田阔叶草的除草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表明,在夏大豆播后苗前喷施土壤处理75%嗪草酮水分散粒剂506.26、562.50、618.75 g/hm2,对杂草的鲜重总防效分别为89.2%、93.3%、94.7%,对马齿苋的鲜重防效分别为89.1%、91.3%、95.0%,对反枝苋的鲜重防效分别为98.1%、98.9%、95.4%,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对酸浆的鲜重防效分别为46.4%、80.6%、88.6%,562.50 g/hm2与618.75 g/hm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均与506.26 g/hm2处理差异显著。75%嗪草酮水分散粒剂处理后,夏大豆出苗正常,苗后表现出轻微的药害症状,测产结果显示,各剂量处理与人工除草处理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空白对照。75%嗪草酮水分散粒剂在夏大豆田中的推荐使用剂量为562.50~618.75 g/hm2,该剂量下药后45 d对阔叶草的鲜重防效为93.3%~94.7%,且对夏大豆安全。  相似文献   

17.
使用9MeV高能X射线对松墨天牛的老熟幼虫、蛹和成虫辐照处理的结果表明,辐照能明显影响其生长发育及繁殖能力。导致幼虫发育迟缓,幼虫期延长。对于老熟幼虫,100%阻止化蛹和出现成虫的剂量为50Gy,经机率值分析,死亡率达到99.9968%的检疫辐照剂量为61.4Gy(55.5~72.6);对于9日龄以下蛹,100%阻止繁殖F1代幼虫的不育剂量为120Gy。辐照也导致雌虫和雄虫的存活时间缩短,100%阻止11日龄以下雌虫和雄虫的不育剂量为140Gy。由此说明,辐照耐受性随发育的完善而增强。建议使用60~80Gy作为松墨天牛幼虫的检疫辐照剂量,140Gy作为蛹和初期成虫的检疫辐照剂量,用于原木和木质包装的检疫处理。  相似文献   

18.
采用0.3%印楝素乳油不同剂量喷施处理,对甘蓝小菜蛾开展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0.3%印楝素乳油对甘蓝小菜蛾具有明显的防效。使用剂量13.5、18、22.5 g/hm2在田间害虫始发期喷施1次,药后3d平均防效分别为88.54%、94.62%、95.54%,药后7 d平均防效分别为91.93%、96.28%、98.16%,22.5 g/hm2处理的防效最高。使用剂量在18~22.5 g/hm2范围内,0.3%印楝素乳油防效高于对照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且持效期较长,作为一种植物源农药是理想的防治小菜蛾产品。  相似文献   

19.
以登记药剂40%哒螨·乙螨唑乳油为对照药剂,研究了多种杀螨剂对枸杞瘿螨的田间药效。结果表明,两次用药后,各供试药剂在其低、中、高剂量下对枸杞瘿螨均表现出一定防效。其中,高剂量处理第2次施药后7 d防效在72%以上,以阿维菌素防效最高,为90.70%,显著高于其他药剂。药后14 d,各药剂高剂量处理防效有升有降,总体变幅不大,均在73%以上。各药剂低剂量处理在第2次药后7d对枸杞瘿螨的防效达53%以上,14 d防效达63%以上。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如何提高稻田除草剂使用效率, 实现除草剂减量使用, 本试验以30%苄嘧·丙草胺乳油为供试药剂, 以‘甬优1540’为供试水稻, 保持除草剂总量一致的前提下, 利用大田试验和温室盆栽试验, 通过设置插秧前?插秧时?插秧后单次施用100%推荐剂量, 插秧前和插秧后各施用50%推荐剂量, 插秧前及苗期各施用50%推荐剂量, 以及不施用除草剂的6种处理, 研究不同施药次数及施药时间对稻田禾本科?阔叶类?莎草科三类杂草及其总草防除效果的影响?温室盆栽试验表明, 与其他处理相比, 采用30%苄嘧·丙草胺乳油于移秧后3 d施药50%推荐剂量及苗期再施50%推荐剂量的处理, 可使水稻移栽后24 d时的稗草?千金子和耳叶水苋发生量明显少于其他施药方式, 说明该施药方式对稻田杂草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此外, 大田试验表明, 采用上述同样的施药方式, 可使水稻在移栽后36 d时的分蘖在各处理中达到最大量, 为16.90万/667m2, 且杂草总发生量最少, 为17.00株/m2, 杂草株防效最高, 为84.17%?本研究表明, 30%苄嘧·丙草胺乳油在移秧后3 d施用50%推荐剂量, 及苗期再施50%推荐剂量, 对稻田杂草防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