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韦秀丽  高立洪  龙翰威  徐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377-19379
农业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减少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对控制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作用。充分利用农村有机废弃物发展农村沼气,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推动低碳农业有着重要意义。对重庆农村有机废弃物产沼气潜力进行定量估算,并分析了温室气体减排的效益,为重庆市发展低碳农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我国是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发展低碳经济可以降低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过度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环境,可以提升在国际经济和政治上的地位。农业是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来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低碳经济发展要求我国现阶段的农业现代化必须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结合农业发展实际和资源条件,主要从农业发展观念、制度、技术、发展模式及新能源开发五个方面,进行发展路径创新,以实现农业和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江西农村沼气物业化管理服务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农村沼气,对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低碳农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入手,探讨了适合当前江西省农村沼气发展的物业化管理服务体系,以期为服务"三农"、建设和谐秀美乡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低碳经济有助于减少农业排放温室气体,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威胁,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可从低碳农业、低碳金融、低碳工业和低碳环境四个方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低碳农业是指以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以减少碳排放、增加碳汇和适应气候变化技术为手段,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做好病虫害防治、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等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转变,实现高效率、低耗能、低排放、高碳汇的农业。低碳农业有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出发展低碳农业的目标,就是减缓温室气体的排放;二是要以减少碳排放、增加碳汇和适应气候变化技术为手段;三是所采取的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6.
《农业质量标准》2012,(2):79-79
日前,韩国农林水产食品部表示,为降低农业领域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决定自今年起实行低碳农畜产品认证.即对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减少碳排量的农户进行低碳认证。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农业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通过对文献资料和大量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得出重庆市农业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空间巨大。通过推广稻田间歇灌溉可减少稻田甲烷排放15.07万t,约为当前排放量的30%;一个户用沼气每年最大可减少温室气体2.0~4.1t二氧化碳当量;推行缓释肥、长效肥料可减少单位面积农田氧化亚氮1 744.65 t,约为当前排放量的50%。  相似文献   

8.
据《中国农业工程学报》2008年10月报道,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占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7%,但来自农业源的排放是农业生产的自然’过程,农业源的温室气体排放属于“生存排放”。研究表明,通过改善反刍动物营养、推广稻田间歇灌溉、建设沼气、推行缓释肥、长效肥料可以减缓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但急需进行技术和经济性评估。  相似文献   

9.
邓志斌  董亮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3,(33):12980-12981,12990
雾霾是人为污染排放、浮尘等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次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事件,而人类污染物排放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因。秸秆燃烧、土地的耕作、化肥的施用和畜禽的饲养都会排放温室气体,温室气体的排放是雾霾污染物产生的根源之一。低碳农业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性为特点的农业发展模式。可通过制定科学的低碳农业发展规划、培养低碳农业人才、大力推广低碳农业技术、秸秆资源化、建立低碳农业的风险防范机制等措施来推动低碳农业的发展,减少雾霾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农业生产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中占有较大比例,黑龙江省作为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其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估算分析,对实现农业低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5-2015年黑龙江农业生产数据,估算了农业生产过程中主要排放源CH_4和N_2O排放量,并提出了低碳农业发展的规划建议。结果表明:2015年,黑龙江省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已上升至117.845万t,其中养殖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达51.967万t,主要来自反刍畜禽肠胃道内发酵CH_4排放,以及畜禽粪便管理过程CH_4和N_2O的排放,分别达到了48.527万、2.058万和1.382万t;种植业温室气体排放量达65.878万t,主要来自水稻种植CH_4排放,以及农业种植土壤本底和施肥N_2O的排放,分别达到了61.949万、2.764万和1.165万t。  相似文献   

11.
国外发展低碳农业的做法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作为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除了土地自身的碳释放外,化肥施用量对农业主要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最大,而畜牧业发展与水稻种植业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农业源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_2O)的排放量。本文介绍了国外农业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的做法,分析建议通过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实施保护性耕作;推广施肥新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发展生态农业和畜牧业等手段来实现中国农业的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12.
借助农艺手段来减少稻田温室气体排放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简要介绍了品种选择、水肥管理、农药施用及动力变化等农艺措施对稻田CH4和N2O等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对黑龙江省在进行减排型稻作的农艺途径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低碳高产研究是黑龙江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农业节本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低碳高效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在于大气中碳浓度的急速升高。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以低碳为特征的新发展模式成为目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根本途径。农业生态系统作为最大的人工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碳排放源之一。农业活动与气候变暖关系密切,农业生态系统已成为温室气体的第二大来源。本文以三峡库区为例,在分析了库区农业发展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库区发展低碳循环生态农业的意义,提出了库区低碳循环生态农业发展的一般模式及减少农业生产碳排放的五种对策,即推广免耕法、稻田水旱轮作,适度排水放干、发展以沼气为核心的农村新能源系统、发展高效生态循环种养农业和培育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4.
为系统了解各种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同农艺措施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定量关系,对农业生产过程中涉及温室气体排放和固碳的环节进行了详细梳理分析,并采用量纲分析法建立了低碳农业评估数学模型。利用模型可计算得到各种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具体碳消耗量、温室气体排放量、温室气体回收利用量以及碳储存量,并可综合评估区域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水平。  相似文献   

15.
温室效应,是当今全球性问题。农业生产在全球温室气体循环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大重要来源.由于温室效应而引起的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有严重影响。那么增强对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以及探索发展低碳农业经济,走低碳农业道路。是建设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6.
农业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之一,准确分析农业温室气体的排放特征可为制定和更新低碳化政策及措施提供重要依据。根据浙江省嘉兴市相关统计资料,参照《浙江省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2017年版)》温室气体核算方法,分析了嘉兴市2010—2016年农业温室气体的排放特征。结果显示:嘉兴市农业温室气体减排工作成效显著,年均减排幅度达8.4%,2014年较2013年减排20.2%;种植业是嘉兴市农业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排放占比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源依次为化肥氮、稻田甲烷和与羊养殖相关的排放源,2016年,三者分别占嘉兴市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40.2%、36.0%和10.5%;种植业发展规模较大的桐乡市和平湖市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量位居嘉兴市前2位;种植业和畜牧业体量都不大的嘉善县,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量总体相应较小。稻田甲烷减排、合理施用化肥将是未来嘉兴市低碳农业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发展低碳农业就是使农业生产系统适应全球变暖并减少农业大量温室气体排放,走资源节约型、生产清洁型、环境友好型、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利用等多种手段,减少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理顺农业循环链条的层次,实现农业生产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朱智超  张漫 《安徽农业科学》2013,(12):5518-5520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化石燃料的消耗也越来越多,伴随而来的就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和日益严重的温室效应。发展低碳农业对温室气体减排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低碳农业的内涵,发展低碳农业的必要性、发展模式、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对策,对低碳农业的研究进行了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9.
建设农业强国,生态低碳农业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大背景下,分析了桐庐县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特征和探讨了低碳农业发展的策略,为实现农业节能减排和制定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政策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桐庐县的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总体呈下降趋势,种植业的排放量是畜禽养殖业的3.2倍,农用地N2O排放量的比重最大;其中,化学氮肥产生的N2O是第一大排放源,水稻种植产生的CH4是第二大排放源,由生猪养殖引起的CH4和N2O是第三大排放源。农林牧渔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在0.303~0.346 t CO2-eq/万元之间。县域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受节能减排政策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措施的影响较大,“肥药双减”“非粮化”“非农化”整治和生猪稳产保供等政策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桐庐县的节能减排效果。化肥减量增效、稻田施肥管理、农用地耕作制度优化、高标准规模养殖场建设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是未来桐庐县绿色低碳农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20.
宋洋 《农家致富》2010,(12):4-5
现在人们一谈到低碳,都是讲工业的多,讲农业的少,讲城市的多,讲乡村的少。事实上,耕地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超过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0%。同时,低碳循环可以抵消掉80%的因农业导致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我们更应关注的是——低碳农业已经成为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可持续发展新型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