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双孢蘑菇栽培覆土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栽培双孢蘑菇必须通过覆土才能形成子实体,但是目前关于覆土刺激双孢蘑菇原基形成的机制还不是非常清楚。从覆土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微生物的作用3个方面阐述了覆土对双孢蘑菇子实体形成的作用,着重介绍了覆土层中微生物与双孢蘑菇子实体形成的关系、不同覆土材料的特性及其对双孢蘑菇产量的影响,以期对双孢蘑菇覆土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结合金山区生产实际,从双孢蘑菇栽培品种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培养料堆制发酵、播种及管理、覆土、出菇管理等方面,介绍了金山区双孢蘑菇标准化生产技术,以期用于指导双孢蘑菇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3.
 4种类型的椰子纤维分别与不同来源和用量的碳酸钙混合后被作为双孢蘑菇栽培的覆土材料以决定它们是否可以替代泥炭土成为新型的蘑菇覆土材料。研究表明:椰子纤维可以替代泥炭土作为双孢蘑菇栽培的新型覆土材料,椰子纤维覆土的双孢蘑菇产量与泥炭土的基本一致;用椰子纤维覆土的双孢蘑菇产量和净洁度不受碳酸钙的来源和用量(10%或20%)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研究不同泥炭土添加比例覆土栽培双孢蘑菇对其产量的影响,并首次对泥炭土覆土栽培双孢蘑菇子实体的主要营养成分和功能氨基酸含量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用泥炭土覆土栽培双孢蘑菇可以提高其产量及相对净收益.增加子实体中的粗蛋白、总糖含量,提高其氨基酸、必需氨基酸、甜味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含量.用1份泥炭土、2份红壤土进行覆土栽培,对提高双孢蘑菇的产量、品质和生产效益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5.
以双孢蘑菇产量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D-最优设计对双孢蘑菇A15泥炭覆土制作时的含水量(A)、搅拌时间(B)以及泥炭覆土厚度(C)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3个因素中,B对双孢蘑菇产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A和C。AB之间的交互作用强于AC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BC之间的交互作用。双孢蘑菇泥炭覆土制作时最佳条件为含水量62.4%、搅拌时间11 min、覆土厚度5 cm。在该条件下,双孢蘑菇两潮菇产量为1 584 g/筐。  相似文献   

6.
王永锋  高琪 《陕西农业科学》2010,56(4):228-228,237
从堆料、翻料、播种及发菌管理、覆土消毒、出菇管理、采收等六个方面介绍了双孢蘑菇的生产技术,对进一步指导双孢蘑菇的生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质量与产量不够稳定的现状,为改善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的覆土性能,开展了国产泥炭中添加不同比例进口泥炭的混合覆土对双孢蘑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生长环境条件下,增加覆土中进口泥炭的含量,有利于双孢蘑菇生长和产量增加,同时对产品品质也有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证明蚓粪可以作为泥炭替代材料应用于双孢蘑菇覆土中,并提高蘑菇产量,以蚓粪与珍珠岩体积比分别为1∶0、3∶1、1∶1、1∶3配伍作为双孢蘑菇覆土材料,使用纯泥炭作为对照,测定不同覆土处理的理化性质并统计蘑菇产量。当蚓粪和珍珠岩比例为1∶3,其持水率、容重、孔隙度和泥炭相当,与泥炭作为覆土材料相比双孢蘑菇提前4 d收获,产量提高24%。研究结果表明,蚓粪作为蘑菇覆土材料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双孢蘑菇覆盖草炭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民  王尚堃  李可凡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7):1215-1215,1250
以草炭土和壤土为覆土材料,研究了5个不同覆土处理对双孢蘑菇栽培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孢蘑菇菌丝、子实体生长发育情况随草炭土含量的增加而变好;冬前双孢蘑菇栽培各处理间差异显著,价格较高,产值相差很大;春季双孢蘑菇栽培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价格较低,产值相差不大;总产量和效益以草炭土含量75%左右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覆土含水量与双孢蘑菇生长发育的关系,采用不同含水量的覆土(60%、65%、70%、75%)栽培双孢蘑菇,研究双孢蘑菇的产量、质量以及采收期间覆土层、培养料层的失水量和用于子实体生长、蒸发作用的水分比例。结果表明:覆土含水量与双孢蘑菇产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 998;提高覆土含水量,可增加一潮菇子实体的单重,以及二潮菇和三潮菇子实体含水量;覆土层提供了采收期间21%—49%的水分,培养料层提供了51%—79%的水分,提高覆土含水量可以增加覆土层提供的水分比例;提高覆土含水量所导致的蘑菇产量增加不仅是因为覆土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培养料的水分及养分利用。覆土层和培养料层提供的水分,除了用于子实体生长,还有约50%的水分蒸发。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蘑菇栽培的搭建菇棚、培养料配方及堆制发酵、插种、覆土及覆土后的管理、秋菇管理、冬季管理、春菇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的介绍,为无公害双孢蘑菇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双孢蘑菇栽培中有时会发生褐斑病,导致双孢蘑菇的质量和产量降低. 双孢蘑菇褐斑是由托兰斯假单孢杆菌引起的,因此又称作双孢蘑菇细菌性褐斑病.该病原菌存在于双孢蘑菇的覆土材料中,其含量极少.用常规方法很难检测出来,但它却能使双孢蘑菇严重感染病,进而降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覆土与管理是促进蘑菇子实体形成和获取优质高产的重要生产技术环节之一。本文立足生产实际,围绕如何构建有利土层使菌丝生长、控制好结菇位置及提高成菇率等技术问题,提出以“覆土选择、菌丝复壮、分次覆盖、慎防病虫、适时补土、控吊结合、灵活用水”为具体措施,进行综合配套管理,以期达到双孢蘑菇的优质高产。实践证明,通过上述管理方法,使双孢蘑菇单产达10-12kg/m2或更高,经济效益显著,对双孢蘑菇的生产起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双孢蘑菇栽培质量安全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孢蘑菇是一种美味的营养保健食品,其食用安全问题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本文对邹城市双孢蘑菇的生产原料和产品的有害重金属和农药残留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双孢蘑菇子实体中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都未超过国家标准,产品质量比较安全。栽培原料中秸秆和水的重金属含量少,牛粪和覆土重金属含量较高,是重金属的主要来源。双孢蘑菇原料中农残极少,只在覆土中检测到部分杀虫农药,出菇管理过程中农药的选用和使用方法是控制农药残留的关键控制点。  相似文献   

15.
双孢蘑菇是一类草腐类食用菌,种植面积较为广泛.覆土对生产双孢蘑菇至关重要,但关于双孢蘑菇覆土后土壤酶活性和基质酶活性的研究仍相对较少.该研究采集覆土后发菌期、出菇初期、采收期3个时期的双孢蘑菇的基质和土样,检测土壤和基质的过氧化氢酶、转化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结果表明,双孢蘑菇覆土后发菌期,土壤和基质的转化酶活性最高,磷酸酶活性最低,脲酶活性适中,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最低,基质中过氧化氢酶活性适中;出菇初期,土壤和基质的转化酶活性最低,磷酸酶活性适中,土壤中脲酶活性最高,过氧化氢酶适中,基质中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最低;采收期,土壤和基质中磷酸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最高,转化酶活性适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新型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Lange)Sing.]覆土材料,以节约泥炭土资源。[方法]将泥炭土与红壤土按不同比例混合后作为覆土材料栽培双孢蘑菇,调查覆土后蘑菇菌丝生长情况、产量及经济效益。[结果]添加泥炭土的处理菌丝上土时间早、覆土层菌丝量增加、出菇时间提前、产量增加。其中泥炭土与红壤土使用比例为1∶2作为覆土材料表现最好,产量比对照高出19.6%,相对纯收入提高了18.0%。[结论]闽南地区应用泥炭土作为覆土材料栽培双孢蘑菇是可行的,并有良好效果的。  相似文献   

17.
双孢蘑菇草炭覆土与砻糠河泥覆土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双孢蘑菇草炭覆土与砻糠河泥覆土进行蘑菇菌丝生长、产量、外观形态及效益比较,结果表明,采用草炭覆土蘑菇出菇早,菌丝徒长少,菇形好,效益提高明显。  相似文献   

18.
以100%泥炭、95%稻田土+5%稻壳(质量分数)砻糠土、50%稻田土+25%珍珠岩+25%蚯蚓堆肥的材料、75%蚯蚓堆肥+25%珍珠岩(体积分数)的材料等处理作为覆土材料进行双孢蘑菇栽培试验,研究不同覆土材料的物理性质及其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产量与生产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用体积分数配比为75%蚯蚓堆肥+25%珍珠岩的材料进行覆土的双孢蘑菇菌丝生长最快、产量最高、生产效益最好,适宜的蚯蚓堆肥配比能够促进蘑菇子实体提早产生,提高双孢蘑菇的栽培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9.
李民王尚堃  李可凡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7):1215-1215,1250
以草炭土和壤土为覆土材料,研究了5个不同覆土处理对双孢蘑菇栽培的影响。结暴表明:双孢蘑菇菌丝、子实体生长发育情况随草炭土含量的增加而变好;冬前双孢蘑菇栽培各处理间差异显著。价格较高,产值相差很大;春季双孢蘑菇栽培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价格较低,产值相差不大;总产量和效益以草炭土含量75%左右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0.
从培养料配制与堆制、二次发酵、播种、覆土、子实体发育阶段管理、采收等方面介绍了双孢蘑菇栽培技术,以期为蘑菇的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