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月令体裁的农书源远流长,在整个农书中又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谓月令体裁的农书在这里是泛指用月令,时令以及岁时记等以时系事的一应有关体例写成的农书,除了全书整个结构,并对其中主要部分采用了这种体例的农书也兼所论及。分析这些农书先后之间的继承关系,比较这些农书的内容,找出各该农书所具的特点,不仅有助对加深对这些农书的理解,还可进而从中看到我国传统农业发展的一些侧影。  相似文献   

2.
徐福举 《农业考古》2020,(1):183-188
《四民月令》是中国第一部月令体农书,然而书中却并无具体的农业技术说明,主要是由于汉代已经广泛流传着《氾胜之书》这样一部优秀的农书,《四民月令》的任务就是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各种事务,实现田庄在自给自足基础上的生产收获最大化。《四民月令》中的农业商品贸易,并不是单纯的追逐暴利,而是自给自足经济的一种补充,也是崔寔务本思想的反映。从这两个问题中,我们都可以加深对《四民月令》性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董晨 《古今农业》2023,(2):112-119+111
月令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岁时文献,按内容特点可以分为综合性月令与农业月令。自东汉《四民月令》起,综合性月令《唐月令》、农业月令《四时纂要》《养余月令》《农圃便览》等一系列月令文献吸纳了二十四节气系统,并将之作为每月重要的时间节点。二十四节气在与月令文献的结合中起到安排祭祀仪式、预测气象丰歉、指导农事生产等作用,具有实用化与经验化的特点。二十四节气在历代月令文献中呈现出由关注庄园农事,转向服务祭祀占候,又转向回注重农业生产生活技术的衍变趋势。  相似文献   

4.
包艳杰 《农业考古》2016,(1):153-158
农业生态系统是一种人工生态系统,人类的生产活动影响着该系统的稳定。先民们从事农业生产所凭借的经验知识和操作方法,在达到生态、经济及社会综合效益最大化方面,无疑是极其有益的。这种经验和方法,以口耳相传(谚语)或者农书的形式,在传统社会代代相传并得以留存。《四民月令》记录了汉代华北平原丰富的物候信息,为农民从事土壤耕作、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农事活动提供了具体指导;所倡导的因时耕作思想和方法,有效地达到了改善土壤结构、防旱保墒、保持土壤肥力、促使作物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汉代悬泉壁书《四时月令五十条》是迄今所发现的最早最系统的关注人类生产生活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法律文书 ,考察了该文书与《月令》的密切关系 ,探讨了《月令》在汉代的地位及其对秦汉法律的影响 ,指出《月令》不违农时和重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思想对今天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月令》是一篇重要的先秦文献,以往学者大都注意于从经学、礼制、民俗、文化等角度进行研究,而忽视了语言研究。文章即尝试对《月令》中的两个词语“总至”与“鲜落”进行考释,纠正前人的词义误释和文献误校。  相似文献   

7.
张楠 《农业考古》2019,(4):51-58
《四民月令》中“收薪炭”“收弊絮”“收布帛”和“收缣縳”的“收”不是传统理解中的购买,而是农庄收取自身的生产成果和旧物。将《四民月令》和传统《月令》类文献中的商品交易对比可知,崔寔的农业商品交易立足于民间和现实需求,二者在立场、目的和指导思想上大相径庭。崔寔在《四民月令》农业商品交易中体现的逐利思想与其在《政论》中的爱农思想存在一定的矛盾,反映出在东汉后期混乱的局势下,崔寔本人和其所代表的世家大族在国与家问题上的矛盾心态。  相似文献   

8.
《沈氏农书》和《补农书》是反映浙江嘉兴、湖州地区明末清初地主经营情况,总结前人和当时农业生产技术、经验的综合性农学著作。《沈氏农书》为浙江归安(今属吴兴)侠名的沈氏所撰,成书于明代崇祯之末(从书中记载的灾情、物价、生产情况并与沈氏《奇荒纪事》相印证,推定约在公元1640年或稍前),经张履祥的录辑及其弟子的刊印而得以保存至今。全书为:一、“逐月事宜”,相当一篇农家月令提纲,详列各月“天晴”、“阴雨”的农务和“杂作”、“置备”事项。对农业生产经营、家庭副业和生活日用安排得井井有条,张履祥说它是“首列月令,深得授时、赴功之义”。二、“运  相似文献   

9.
对东汉崔寔 《四民月令》的农业教育思想进行探究 ,论述了崔寔在中国古代农业教育方面的重要思想 ,特别是其关于广义的农业教育、庄园与家政管理教育、本富教育、家庭理财与济贫救困教育、农隙蒙训教育等内容。该书对指导农业生产和改善农业经营管理 ,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中国古代农业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四时纂要》是我国古代著名农书,唐韩鄂撰,月令体。原书在我国早已散佚。1960年,在日本发现了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朝鲜重刻的《四时纂要》。1981年农业出版社出版了由著名农史专家缪启愉整理的《四时纂要校释》。《四时纂要》是作者韩鄂“编阅农书,搜罗杂诀”编撰而成,其内容十分丰富,有所谓的“事出千门”之说(1)。此书既是唐五代农业科技的真实记录,也是唐五代农人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是普通农人的“农家历”(2),是农家的“实用全书”(3)。《四时纂要》的农业科技史史料价值已得到了充分重视,但它的农村社会史史料价值还没有引起学术界…  相似文献   

11.
农业类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索新形势下农业类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农业类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绿色农业的高速发展,让我国生态化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随着“缩范 围、控定额、促敞开”工作任务的不断落实,我国农业结构也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真正施行 “一控两减三基本”的发展策略,全国各地都在竭尽全力的探究绿色农机的发展方向。笔者结合我国 现阶段绿色农机发展的现状,提出未来绿色农机的发展方向,希望能对同行工作者有所助益,希望能 对绿色农机发展做出微薄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农业智能专家系统是把专家系统知识应用于农业领域的一项计算机技术。为了更好的对农业智能专家系统进行开发和应用,进一步发挥其在农业科技的推广和科技成果的转换中的重要的积极作用,采用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对农业智能专家系统的开发方法、技术和工具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目前采用基于农业智能专家系统开发工具基础之上的二次开发方法已经成为主流。重点介绍基于PAID5.0的农业智能专家系统进行二次开发的流程、知识规则库的建立及功能模块设计,为农业智能专家系统提供建设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人们认识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利弊关系,把握影响粮食生产主要气象因子,适时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趋利避害,达到粮食高产稳产的目的,依据石羊河流域5个气象站1970-2009年的资料,将资料分为2个阶段1970-1989年,1990-2009年,然后分别统计年、月、春(3-5月)、夏(6-8月)、秋(9-11月)、冬(11-次年2月)四季平均气温、降水、积温、无霜期日数等相关资料进行前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990-2009年较1970-1989年,年平均气温升高了1.0℃,升温春季 > 冬季 > 夏秋季;年降水增加了5.7 mm,在月季分布上6月减少了7.1 mm,7月增加了4.4 mm,且时空分布不均;同时农耕期的有效积温明显增多,无霜期日数增加,使农业种植结构发生了变化,玉米、葡萄、棉花等喜温作物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春小麦、春油菜等喜凉作物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小麦收获后剩余积温增加,热量对套种、复种品种的限制作用大幅降低,使当地农业生产由过去一年一熟朝着一年两熟的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业智能专家系统是把专家系统知识应用于农业领域的一项计算机技术。为了更好的对农业智能专家系统进行开发和应用,进一步发挥其在农业科技的推广和科技成果的转换中的重要的积极作用,采用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对农业智能专家系统的开发方法、技术和工具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目前采用基于农业智能专家系统开发工具基础之上的二次开发方法已经成为主流。重点介绍基于PAID5.0的农业智能专家系统进行二次开发的流程、知识规则库的建立及功能模块设计,为农业智能专家系统提供建设依据。  相似文献   

16.
农业高校是服务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安徽农大立足人才科技优势,紧贴乡村振兴需要,搭建了区域性农业综合试验站、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现代农业技术合作推广服务中心的“一站一盟一中心”大学农业推广服务平台,构建了研发主体、行政主体、推广主体、经营主体“四体融合”的大学农业推广模式,促进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这一探索,为地方农业高校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推动校地高质量协同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7.
红黄壤地区农业区域治理与发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黄壤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农区之一,其资源经济区位优势明显,同时资源环境总理2也很突出,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新要求,必须树立市场经济、持续发展、资源转换、产业发展等新观念,理清区域治理研究中技术、模式和理论发展三个层次的关系,主攻区域重点,才能促进农业区域治理和发展再上台阶。  相似文献   

18.
为优化农作物品种布局和种植结构调整,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利用自动气象观测站记录齐齐哈尔市2011~2013年生长季农业气象资料,通过对比分析3a生长季的气温、地温、降雨量和风速等气象因子的变化情况,揭示齐齐哈尔市近3年农业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齐齐哈尔市近3年生长季气温变化幅度较小,活动积温受始霜期影响较大;降雨量高于往年平均水平,各月份降雨量分布不均匀,易发生春旱、夏涝现象;生长季的强风天气出现频率高,达到40d以上,是造成春旱、农作物倒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我国设施农业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设施农业是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为种植业、养殖业及其产品的贮藏保鲜等提供最佳的环境条件,以期将农业生物的遗传潜力变为现实的巨大生产力,获得速生、高产、优质和高效的农畜产品。因其科技含量高而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大力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设施农业发展的程度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综述了我国设施农业现状和目前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业传感器是农业全产业链体系中用于感知和传输相关信息的器件,是智慧农业发展的关键和基础,近年来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成为农业科技研究热点之一。本研究以农业传感器相关SCI论文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计量法、内容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等,对农业传感器的国际研究态势与研究前沿进行了分析,旨在把握该领域的国家竞争态势、研究前沿方向和未来科技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