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舒晓燕  余马  侯大斌  郑仁林  李凤 《安徽农业科学》2014,(30):10519-10520,10522
[目的]比较不同栽培区附子生物碱的含量.[方法]采用冷浸法测定水浸出物和醇浸出物含量,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附子总生物碱含量,RP-HPLC测定双酯型生物碱含量.[结果]6个栽培区附子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为10.272%~11.681%,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为1.621%~3.195%,总生物碱含量为0.987%~1.346%,中乌头碱含量为0.349~3.268 mg/g,乌头碱含量为0.406~0.841 mg/g,次乌头碱含量为1.284~3.134 mg/g.[结论]不同栽培区附子浸出物、总生物碱和双酯型生物碱含量差异较大,其结果为附子药材质量评价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袁小红  杨婷  刘卓  徐春霞  索志荣  侯大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6):2385-2386,2390
[目的]探索生附子总生物碱及其水解产物中双酯型和单酯型二萜生物碱的含量与附子道地性的关系。[方法]采用HPLC分析方法,测定四川江油、云南和湖北等地生附子总生物碱及其水解产物中的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等双酯型二萜生物碱和苯甲酰乌头碱、苯甲酰中乌头碱、苯甲酰次乌头碱等单酯型二萜生物碱的含量。[结果]四川江油道地产地栽培的生附子总生物碱中双酯型二萜生物碱含量为0.556%,远高于云南和湖北附子,其中的乌头碱、中乌头碱和次乌头碱含量分别为0.081%、0.161%和0.314%;其总生物碱高温水解产物中的双酯型二萜生物碱含量为0.004%,单酯型二萜生物碱的含量为0.146%,其中苯甲酰乌头碱、苯甲酰中乌头碱、苯甲酰次乌头碱的含量分别为0.016%、0.080%和0.050%。[结论]四川江油生附子双酯型二萜生物碱的含量高,其总生物碱高温水解后双酯型二萜生物碱的含量低,单酯型二萜生物碱的含量高,符合2010版药典规定。  相似文献   

3.
对不同采收时期所得乌头附子的产量、附子及相应附片的总生物碱和毒性成分乌头碱含量进行了测定,初步研究了附子的最佳采收时期。结果表明,在8月15日附子产量最高,为109.10 g/m2.n,附子和附片的总生物碱含量为10.680 mg/g和4.422 mg/g,附子和附片有毒生物碱乌头碱含量为0.041 mg/g和0.0021 mg/g,即8月15日前后为附子的最佳采收时期。  相似文献   

4.
生附子中二萜生物碱化学成分及其杀虫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生附子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并研究其杀虫活性。[方法]从生附子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二萜生物碱,根据波谱学测试和与标准品对照的方法确定其结构,同时分别对生附子总二萜生物碱、中乌头碱、宋果灵和附子灵进行杀虫活性测试。[结果]生附子乙醇提取物获得5个晶体,分别为中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宋果灵和附子灵。杀虫活性测试表明,生附子总二萜生物碱、中乌头碱、宋果灵和附子灵对稻飞虱与苜蓿蚜均具有明显的杀灭活性。[结论]生附子乙醇提取物抗虫具有广谱性,其中的二萜生物碱成分可作为植物源杀虫剂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5.
RP-HPLC法测定附子中酯型生物碱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同时测定陕西汉中产附子中酯型生物碱含量的方法.使用Hypersil ODS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05%三乙胺(体积比65∶3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40nm,结果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可以完全分离,准确测定.该方法准确度高,可应用于附子中生物碱的含量测定,对附子质量评价及建立指纹图谱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依据药典中浸出物含量测定的方法,分别对刺五加叶的水提浸出物和醇提浸出物中多糖与黄酮含量进行测定。刺五加叶中醇提浸出物含量明显高于水提浸出物含量,水浸出物中,9月11日采收的仿生栽培刺五加叶水浸出物中可溶性多糖的含量最高,5月25日采收的野生刺五加叶浸出物中可溶性多糖的含量最低。醇浸出物中,7月25日采收的野生刺五加叶浸出物中总黄酮的含量最高,5月25日采收的野生刺五加叶浸出物中总黄酮的含量最低。本方法简便可靠、快速、重现性好,适用于刺五加叶浸出物中多糖与黄酮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7.
向刚  谭川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233-11235
[目的]优选露蕊乌头药材中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提取物得率和乌头碱的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探讨温度、浸润时间和超声波提取时间等因素对总生物碱提取的影响,并利用中和法测定总生物碱的含量。[结果]影响露蕊乌头总生物碱提取含量的各因素主次顺序为超声波提取时间(C)>浸润时间(B)>温度(A);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A3B3C2,即温度80℃,浸润时间36 h,超声波处理30 min;在此条件下,乌头碱的含量最高。[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稳定性好,提取工艺有一定的特异性,且在操作流程中减少了乌头碱有效成分的损失。该方法优化了露蕊乌头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为露蕊乌头总生物碱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乌头总碱的纯化工艺及中乌头碱的纯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选出乌头总碱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分离纯化中乌头碱,为新药研制奠定基础。[方法]以总生物碱提取率为指标考察提取工艺。通过硅胶柱层析和结晶纯化获得纯度在95%以上的中乌头碱。[结果]附子中乌头总碱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以3倍药材量的95%乙醇溶液为溶剂,浸提3次,第1次5 d,第2次3 d,第3次1 d。调提取液pH值为3.0~4.0后静置12 h,回收乙醇并浓缩至一定体积,确定D-101的最佳吸附率、洗脱率分别为87.5%和95.3%。纯化时,D-101大孔吸附树脂的上样浓度为6 g/L,pH值为4.5,室温为18℃,以蒸馏水除杂,流速为1 ml/min的95%乙醇洗脱,浓缩洗脱液,完全蒸干,测得其附子总生物碱的平均含量高于48%。[结论]D-101大孔吸附树脂可用于工业化乌头总碱的提取,以及后续各种生物碱的纯化。  相似文献   

9.
不同催陈方法对柿子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柿子酒为对象,采用高压静电、微波和冷热处理3种方法对柿子酒进行快速陈酿试验,研究3种催陈方法对柿子酒各理化指标(总酸、总糖、总酚、吸光度)、挥发性香气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3种方式催陈,柿子酒的生涩味逐渐减少,刺激性减小,变得柔和饱满,感官分值增加.经过高压静电、微波和冷热处理,柿子酒的总酸、总糖含量均有所下降,总酚含量有所增加,吸光度基本不变;经高压静电、微波和冷热处理催陈后柿子酒中挥发性总醇及总酯相对含量均有所增加,挥发性总酸含量减少.说明3种催陈方法对柿子酒的品质有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中药材附子炮制过程产生的大量废液中的乌头类生物碱进行害虫防治研究,用酸碱滴定法(药典法)测定附子浸渍液总生物碱含量为68.32 mg/L。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附子浸渍液对五龄期卫矛尺蠖具有较强的触杀作用和毒杀作用,触杀中浓度LC50为6.1235 mg/L,毒杀中浓度LC50为22.4905 mg/L,无拒食作用和熏蒸作用。田间药效试验表明,用附子浸渍液原液和稀释3倍的药液防治卫矛尺蠖,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药后7 d校正虫口死亡率分别达到92.34%和88.78%。  相似文献   

11.
为了从31种中草药中筛选出对蓖麻粗毒蛋白具有较好解毒效果的中草药提取物,采用5种不同提取方法提取中草药有效成分,以小白鼠为试验对象,就31种中草药乙醇提取物对蓖麻毒蛋白中毒小鼠的解毒效果进行了粗筛,并就5种不同提取方法提取中草药提取液对蓖麻毒蛋白中毒小鼠的解毒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31种中草药乙醇提取物中,筛选出解毒效果较好的大黄、连翘、板蓝根、防风、白芍、附子、龙血竭、升麻(广东)和升麻(西安)等9种中草药;又从这9种中草药乙醇提取物中进一步筛选出解毒效果好且效果稳定的板蓝根、白芍、龙血竭和升麻(西  相似文献   

12.
抗氧化中药复方浸提液对PC12细胞铅中毒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由茯苓、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及麦饭石组成的复方(PRMFM)的浸提液对PC12细胞铅中毒的防护作用。结果表明:PC12细胞暴露在500 mmol/L的醋酸铅环境中时,细胞的膜脂过氧化程度增大,活性氧(O-2,H2O2)含量增多,抗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Peroxidase, POD; Catalase, CAT)活性降低。若在细胞遭受铅中毒之前用PRMFM浸提液预处理,可抑制由铅引起的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的增大、活性氧(O-2,H2O2)含量的增多及抗氧化酶(SOD, POD, CAT)活性的降低。表明该中药复方对铅中毒的细胞有明显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附子中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方法,并用该方法测定不同秸杆覆盖处理的附于中3种生物碱成分.以PolarisC18-A(50 mm×2.0 mm,5.0 μm)为色谱柱;甲醇和水(体积比为80∶20)为流动相,流速为0.2 mL/min,检测波长为240 nm,柱温为30℃.结果表明,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分别在0.70~35.00 ng(r=0.999 6)、0.50~25.00 ng (r=0.999 6)、1.06~53.00 ng (r=0.9980)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7%、99.2%和98.9%.该方法结果准确可靠,是一种快速灵敏、专属性强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表现类型平贝母的有效成分总生物碱的含量差别,为育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超声法提取法提取平贝母中的总生物碱,并采用比色法测定其含量。[结果]平贝母常见的绿茎绿叶品系的总生物碱含量为0.170 3%,紫茎紫叶和紫茎绿叶分别为0.180 7%和0.183 0%。[结论]不同表现类型平贝母在总生物碱含量上没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不同产地百尾参挥发性成分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产地百尾参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有机溶剂-水蒸气蒸馏法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提取并比较分析不同产地百尾参的挥发性成分。[结果]从贵州安顺和凯里百尾参中分别鉴定出68和40种挥发性成分,分别占总峰面积的99.01%和98.96%;两个不同产地的百尾参挥发性成分中,含27种共有成分,但各成分的含量不同。[结论]两个产地百尾参的挥发性成分在数量及含量上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中药材附子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研究附子的遗传多样性、种质鉴定和指纹图谱的构建提供基本保证。[方法]以中药材附子药源植物的幼嫩叶片和块根为试材,分别采用SDS法、CTAB法和改良CTAB法从中药材附子药源植物中提取基因组DNA,比较不同方法的提取效果。[结果]对于新鲜叶子,采用SDS法提取DNA的A260/A280值最接近1.80,其次为改良CTAB。采用改良CTAB法从新鲜附子提取DNA的A260/A280值最接近1.80,表明改良CTAB法的除杂效果优于SDS法。SDS法适于杂质含量较低的试材。采用SDS法提取的DNA浓度最高,改良CTAB法次之,CTAB法最低;从鲜材料提取基因组DNA浓度比干材料高。[结论]3种方法均能提取到中药材附子药源植物的基因组DNA,SDS法对新鲜叶子提取的基因组DNA效果最佳,改良CTAB法对新鲜附子进行DNA提取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