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翘嘴鲌及翘嘴鲌“全雌1号”在氨氮胁迫下的生理应答反应及耐受性,为新品种选育和健康养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在预试验确定96 h氨氮半致死浓度(96 h LC50)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浓度(0、8、16 mg/L)氨氮对翘嘴鲌及翘嘴鲌“全雌1号”存活指标、肝脏组织学、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1)翘嘴鲌及翘嘴鲌“全雌1号”的死亡率随氨氮浓度与胁迫时间的增加而升高,在8和16 mg/L浓度下,翘嘴鲌“全雌1号”的死亡率更低;(2)组织学观察显示,随着氨氮浓度与胁迫时间的增加,肝血窦逐渐增大,局部破损增加,出现肝细胞融合,细胞轮廓与空泡界限模糊的现象增多。低浓度胁迫96 h与高浓度胁迫48 h和96 h均造成肝脏出现较大的病理学组织损伤。(3) SOD活性检测显示,对照组SOD活性稳定,而高、低浓度组则均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且高浓度组高于低浓度组。同时,翘嘴鲌“全雌1号”增幅更大,降幅更小,其在相同氨氮浓度与胁迫时间下SOD活性较翘嘴鲌高。【结论】翘嘴鲌“全雌1号”较普通翘嘴鲌具有更强的氨氮抗逆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酶活性和基因表达水平分析低氧胁迫对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应激的生理响应过程,为其健康养殖及耐低氧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体表无损伤、体重450±20 g/尾、体长24.0±0.7 cm的健康翘嘴鳜进行低氧(溶解氧含量2.8±0.2 mg/L)胁迫,设常氧(溶解氧含量6.5±0.2 mg/L)为对照组,分别在低氧胁迫0、6、12、24、48和96 h时采集翘嘴鳜的肝脏和鳃组织样品,进行抗氧化酶、呼吸相关酶活性及低氧诱导反应相关基因表达测定.[结果]在整个急性低氧胁迫过程中,翘嘴鳜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及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GSH含量从低氧胁迫6 h起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下同),CAT和GPT活性从低氧胁迫12 h起显著高于对照组.鳃组织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在胁迫6 h时达最高值(849.67 U/mg),显著高于对照组;超微量总ATP酶(ATPase)活性呈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且显著低于对照组.低氧胁迫组翘嘴鳜肝脏HIF-1α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胁迫48 h后显著上调;EPO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先升高后降低,在胁迫12 h时显著上调;HSP90α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胁迫6和48 h分别出现峰值,其他时间点与对照组持平.[结论]急性低氧胁迫对翘嘴鳜肝脏抗氧化酶、鳃组织呼吸相关酶及低氧诱导反应相关基因表达均产生显著影响.虽然翘嘴鳜能通过自我调节抗氧化酶和呼吸相关酶活性及上调低氧诱导反应相关基因表达,促使机体适应低氧环境,但溶解氧降至2.8 mg/L以下即对其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实际养殖过程中须密切关注养殖水体溶解氧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抗氧化酶活性和炎症反应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揭示氨氮胁迫对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幼鱼机体的毒性效应机制,为其健康养殖与水质调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挑选规格整齐、体表无损伤的翘嘴鳜幼鱼进行96 h急性氨氮胁迫试验,在获得半致死浓度(LC50)的基础上,将翘嘴鳜幼鱼暴露于48.65 mg/L的水体氨氮下,以完全曝气的自来水(氨氮实测值为0.05 mg/L)为对照组,分别于胁迫0、6、12、24、48和96 h后测定抗氧化酶活性及炎症反应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翘嘴鳜幼鱼的96 h-LC50为48.65 mg/L(非离子氨0.47 mg/L).翘嘴鳜幼鱼在96 h的急性氨氮胁迫过程中,其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脂质过氧化物(LPO)在肝脏中的累积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至胁迫96 h时达最高值(0.50μmol/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下同).与对照组翘嘴鳜幼鱼相比,经氨氮胁迫后翘嘴鳜幼鱼肝脏IL-1β和IL-8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呈升高—降低—升高的变化趋势,于胁迫6 h起显著上调,分别于胁迫12和96 h时达最高值;TNF-α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整体上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在胁迫6 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但至胁迫96 h时其相对表达量达最高值;IL-1β、IL-8和TNF-α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胁迫96 h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HSP90α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至胁迫96 h时,其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氨氮胁迫初期,翘嘴鳜幼鱼抗氧化系统被诱导激活,炎症反应相关基因表达上调;至胁迫后期,翘嘴鳜幼鱼抗氧化功能受抑制,而炎症反应相关基因表达持续上调.说明持续炎症反应及抗氧化系统功能受抑制是翘嘴鳜氨氮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抗氧化酶和消化酶活性及热休克蛋白基因表达层面明确高温胁迫对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幼鱼生长及应激生理响应的影响,为实际生产中翘嘴鳜幼鱼培育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对2月龄翘嘴鳜幼鱼进行96 h的急性高温胁迫,通过预试验测试高起始致死温度(96 h-UILT50),采用突变升温方法设常温对照组(26.0℃)和急性高温胁迫组(36.0℃),分别于胁迫0、6、12、24、48和96 h后取样,使用生化试剂盒测定抗氧化酶和消化酶活性,并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热休克蛋白基因(HSP70α和HSP90α)的表达情况。【结果】翘嘴鳜幼鱼死亡率随水温的升高不断上升,其96 h-UILT50为36.22℃。在96 h的急性高温胁迫过程中,翘嘴鳜幼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则表现出升高-降低-升高的变化趋势;在消化酶方面,翘嘴鳜幼鱼胃蛋白酶和肠道淀粉酶(AMS)活性呈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而肠道脂肪酶(LPS)活性呈升高-降低-升高的变化趋势。在急性高温胁迫过程中,翘嘴鳜幼鱼HSP70α基因相对表达量呈升高-下降的波动式变化趋势,于胁迫12 h时达最高值,在胁迫48 h时出现第2个峰值;HSP90α基因表达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于胁迫24 h时上调至最高值;但至胁迫96 h时HSP70α和HSP90α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仍显著高于对照组翘嘴鳜幼鱼(P<0.05)。【结论】急性高温胁迫对翘嘴鳜幼鱼抗氧化酶和消化酶活性及热休克蛋白基因表达产生显著影响。其中,热休克蛋白基因HSP70α和HSP90α参与高温胁迫应答过程的生理调节,以应对高温胁迫对肝脏细胞的损伤,故可作为高温胁迫应答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兴凯湖翘嘴鲌消化道指数及消化酶活性分布的年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形态测量和生物化学方法,研究不同年龄(1龄、2龄、3龄及4龄)兴凯湖翘嘴鲌(Culter alburnus in Khanka Lake)消化道指数及各消化组织的消化酶活力。结果表明,兴凯湖翘嘴鲌4个年龄组的脏体指数和肠体指数1龄鱼最低,2龄至4龄呈下降趋势,肝体指数随着年龄增长呈现出下降趋势,肠长指数随着年龄增长表现出上升趋势。整体可见前肠和中肠的蛋白酶活性大小相当,后肠次之,肝胰脏最小,各消化组织的蛋白酶活性2龄至4龄鱼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兴凯湖翘嘴鲌肠道是淀粉酶生成的主要器官,整体而言,各消化组织的淀粉酶活性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各年龄组的脂肪酶活性大小依次为中肠、后肠、前肠和肝胰脏,各消化组织的脂肪酶活性随着年龄增长呈现出逐渐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6.
将长丰鲢置于质量浓度为(2.0±0.5) mg/L的低溶解氧环境中,分析低氧处理后不同时间(0、3、6、12、24、36、48、60、72、84 h)长丰鲢的血液指标、脑和肝脏的抗氧化酶活指标及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持续低氧胁迫48 h,导致长丰鲢血液中血红蛋白质量浓度和白细胞数显著增加;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显著上升;低氧胁迫下,长丰鲢肝脏中GSH–PX活性除36和48 h外均显著降低,且脑中GSH–PX活性在24~60 h内显著低于对照组的;长丰鲢肝脏中CAT活性从36 h开始显著上升,而脑中CAT活性从6 h时开始上升,60 h及之后又显著下降;长丰鲢肝脏中SOD活性在低氧胁迫后3 h内迅速下降至最低值,之后呈缓慢上升趋势,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的,而脑中SOD活性从3 h时开始上升,除72 h时外,均与对照组的持平或显著高于对照组的;HIF–1α和phd3在长丰鲢脑和肝脏中均有较高的表达,低氧胁迫下其表达量存在波动,但除个别时间点外,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可见,在持续低氧胁迫下,长丰鲢通过增加血红蛋白质量浓度提高氧气运输能力,而这一生理响应可能受到HIF–1α及phds基因表达的调控,长丰鲢脑和肝脏组织中的抗氧化酶系统被激活,用来抵御持续低氧胁迫诱发的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7.
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e)是全球性的入侵物种,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业生产、人居环境及人体健康造成了重大危害,温度、盐度、溶解氧等环境因子影响福寿螺的生存、生长与繁殖。本文研究广州、上海、成都三地的福寿螺在不同温度、不同盐度、不同溶解氧环境胁迫下,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情况,阐明环境胁迫对福寿螺生理的影响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溶解氧、盐度单因子胁迫下,福寿螺肝胰脏的SOD活性、MDA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在24 h~48 h达到最大值,在72 h时恢复到初始水平。在温度-盐度复合胁迫下,福寿螺肝胰脏SOD活性及MDA含量高于单因素胁迫,温度和盐度表现出协同作用。单因素或复合胁迫下,福寿螺肝胰脏SOD活性及MDA含量存在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8.
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干旱胁迫处理对密花莲翘(Forsythia europaea‘Fiesta’)和矮溲疏(Deatzia‘hybrida Boule')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对新梢生长量、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两种植物的新梢生长量均减小,密花莲翘的新梢相对生长量高于矮溲疏;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重,两种植物叶片中的MDA含量逐渐上升,SOD活性则逐渐下降,P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均表现为矮溲疏的变化幅度大于密花莲翘。综合各项指标及田间表现认为,密花莲翘的耐旱性较矮溲疏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对高温的耐受性及其体内抗氧化系统对高温胁迫的响应机制。【方法】以25℃为对照,灰茶尺蠖雌、雄成虫经高温30、35、38℃和41℃处理1 h,44℃处理3 min后,测定其寿命、产卵量、卵孵化率及其体内总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的活性和总抗氧化(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能力的变化。【结果】随着胁迫温度的增加,灰茶尺蠖雌、雄成虫的寿命缩短,雌成虫的产卵量逐渐下降,卵孵化率降低。41℃和44℃时,卵孵化率为0。灰茶尺蠖雌、雄成虫总蛋白含量分别在35℃和38℃时达最高值,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雌、雄间差异显著。雌成虫SOD活性呈“低-高-低”的趋势,雄成虫SOD活性41℃处理较低。雌成虫在44℃时CAT活性最高,T-AOC含量随温度的增加逐渐降低,雌成虫的POD活性随温度升高逐渐增加,雄成虫呈“低-高-低”的趋势。【结论】灰茶尺蠖体内保护酶活性在...  相似文献   

10.
环境胁迫对河蚬溶菌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温度、溶氧、放养密度胁迫对河蚬溶菌酶(LSZ)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36℃组的河蚬成活率明显低于其他4个温度组(13、20、25、30℃)(P<0.01);溶氧和拥挤胁迫组的河蚬均随着胁迫时间的增长而成活率不断降低,以低氧组和高密度组的降幅最大(P<0.01).河蚬LSZ和SOD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上升,但变化幅度不大;溶氧对LSZ和SOD活性的影响都是先升后降,在第7 d时,富氧组的LSZ活性最高,此时,对照组的LSZ活性最低而低氧组的SOD活性最高,之后,低氧组的SOD活性大幅度下降(P<0.01),到第21 d时达到最低,对照组的LSZ和SOD活性均变幅不大;受密度胁迫的河蚬,LSZ和SOD活性在试验7 d内均有上升现象,高密度组自第7 d达到峰值后即大幅下降,到第21 d已显著低于同期另外两组(P<0.01),中、低密度组也有降低,但降幅较小.结果表明,经过环境胁迫后,河蚬LSZ和SOD水平均发生了变化,短期内,两者成正相关,而长期胁迫则表现为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低氧胁迫下西瓜接穗与葫芦砧木形态及生理特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培法,研究低氧胁迫对西瓜和葫芦砧木抗氧化酶及代谢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氧胁迫下,西瓜和葫芦砧木根系活力显著下降,两者的乙醇脱氢酶(A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和脯氨酸(Pro)含量先升高后下降,葫芦砧木的酶活性变化幅度大于西瓜,丙二醛(MDA)含量高于西瓜,并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而上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不受低氧胁迫影响。  相似文献   

12.
高温和低温条件下琥珀蚕血淋巴SOD及CAT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琥珀蚕在高温和低温胁迫条件下,血淋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变化规律。对5龄琥珀蚕第3天幼虫分别进行38℃高温和4℃低温胁迫处理3 h,以室温26℃饲养作对照,在处理停止后0、3、6、9、12 h取血淋巴,测定SOD和CAT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38℃高温处理,引起琥珀蚕血淋巴SOD和CAT活性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处理停止后3 h分别达到1个峰值86.30 U/m L和108.15 U/m L,随后逐渐减弱,最终与对照组持平。4℃低温胁迫,SOD活性也是在处理停止后3 h出现1个峰值59.30 U/m L,随即开始逐渐减弱,在12 h接近对照组;而CAT酶活性先下降,并低于对照,在3 h出现1个最低值11.09 U/m L,随后开始升高,在6 h达到1个峰值88.68 U/m L,随后再逐渐下降并接近对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中蔗系列新品种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并对其进行抗旱性评价,为后续抗旱性分子机理研究打下基础,也为抗旱甘蔗品种选育和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来自同一亲本(ROC25×云蔗89-7)的中蔗系列新品种(中蔗1号、中蔗6号、中蔗9号)和新台糖22号(ROC22)为试验材料,采用桶栽法,待甘蔗幼苗长至4~5叶时,浇灌20%聚乙二醇6000(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设清水对照和3个干旱处理(分别干旱胁迫1、3和5 d),比较分析不同处理甘蔗叶片的气孔特性、相对水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及丙二醛(MDA)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差异,结合隶属函数分析法对这些指标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经干旱胁迫5 d后,参试甘蔗品种的气孔闭合率增加,气孔长宽比值增大,气孔密度整体下降.其中,中蔗9号的气孔闭合率最低(14.44%),气孔密度在干旱胁迫前后均相对较高.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各参试甘蔗品种的相对水含量均逐渐下降,SOD活性整体增加,POD活性整体下降,可溶性糖含量先上升后下降,脯氨酸含量变化明显,MDA含量逐渐升高.其中,中蔗1号的相对水含量在干旱胁迫后下降最明显,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16.5%(P<0.05);中蔗6号和中蔗9号的SOD活性相对较高;不同干旱胁迫处理下均以中蔗1号的POD活性最低;中蔗9号可溶性糖的初始含量和干旱胁迫5 d后的含量均高于其他品种;ROC22的MDA含量高于3个中蔗系列品种,中蔗9号的MDA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且含量最低.依据平均隶属函数值的甘蔗品种的抗旱性排序为:中蔗9号>中蔗6号>中蔗1号>ROC22,与大田表型观测结果一致.[结论]与ROC22相比,中蔗系列新品种的抗旱性相对较强.其中,中蔗9号在干旱胁迫下的气孔特性表现较好,S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较高,MDA含量最低,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最优.  相似文献   

14.
采用营养液水培方法,研究低氧胁迫下外源GABA对甜瓜幼苗抗氧化酶(SOD、POD、CAT和APX)活性和同工酶表达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幼苗根系抗氧化酶的基因表达特性。结果表明,低氧胁迫处理下,幼苗根系和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和同工酶表达均高于对照,且根系CmSOD、CmPOD1、CmPOD2、CmCAT、CmAPX基因均上调表达;低氧胁迫下外源GABA处理显著提高幼苗根系和叶片SOD、CAT和APX活性以及同工酶表达,且根系CmSOD、CmCAT、CmAPX基因相对表达量在0.5~1 d迅速提高并达到最大值,且增加幅度高于低氧胁迫处理。由此可知,GABA通过促进根系抗氧化酶基因快速大量表达,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同工酶的表达量,从而缓解低氧胁迫对甜瓜幼苗的伤害。  相似文献   

15.
低温胁迫对不同抗寒性甘蔗品种节间几种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耐冷型品种桂糖28号(GT28)和冷敏感型品种新台糖22号(ROC22)为材料,利用人工气候模拟低温逆境,研究了低温胁迫对甘蔗节间可溶性蛋白质含量(S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Mg2+-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低温胁迫条件下,两个甘蔗品种的节间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先升高后下降;低温与正常条件下相比,SOD和POD活性均上升,且GT28活性要显著高于ROC22,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酶活性持续下降;而Mg2+-ATP酶活性逐渐下降,GT28能保持比ROC22更高水平的ATP酶活性.低温逆境下GT28保持较高酶活性,可能是其抗寒力强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高温胁迫对柑橘全爪螨存活及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高温胁迫对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存活及生殖的影响,揭示该螨在高温条件下的种群动态规律。【方法】柑橘全爪螨采自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橘研究所,在人工气候室饲养10代后用于试验,饲养条件为温度(25±1)℃,相对湿度75%-80%,光周期14 h﹕10 h(L﹕D),寄主植物为盆栽柑橘苗。挑取雌成螨于离体柑橘叶片上,让其产卵12 h,然后移除雌成螨,收集的卵继续饲养至后若螨时,采用叶蝶法单头饲养到成螨。将雌成螨单头分别置于32、35、38及41℃恒温培养箱中热激一定时间,然后再放回上述人工气候室条件下,每个叶碟上再放1头雄成螨,每个处理至少设30个重复,以25℃为对照。每24 h观察、计数产卵情况,直至雌成螨死亡,测定高温及作用时间对柑橘全爪螨雌成螨寿命及生殖的影响。利用SPSS 10.0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平均数的多重比较采用Duncan multiple range test(DMRT,P<0.05)。【结果】高温35及41℃分别胁迫柑橘全爪螨雌成螨1 h,其寿命显著缩短至10.1及8.2 d(P<0.001)。且随胁迫时间延长,影响加剧。38℃胁迫雌成螨3 h,其寿命显著缩短至9.6 d(P<0.01);41℃胁迫雌成螨3 h,其寿命显著缩短至5.0 d(P<0.001)。高温胁迫对雌成螨的生殖力也有明显影响,32、35、38及41℃分别胁迫雌成螨1 h,每雌产卵量显著下降为38.4、37.5、43.5和40.2粒(P<0.05);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产卵量继续下降,38℃胁迫雌成螨3 h,产卵量为23.1粒(P<0.001),41℃胁迫雌成螨3 h,产卵量显著下降至7.8粒(P<0.001)。雌成螨分别在32、35、38及41℃下胁迫1 h,特定年龄存活率(lx)曲线均出现“平台期”,但38及41℃分别胁迫雌成螨3 h,lx曲线“平台期”消失;且随着温度升高及胁迫时间的延长,lx曲线坡度变陡。特定年龄生殖力(mx)曲线显示,高温胁迫促使产卵高峰期提前,mx下降;高温38及41℃分别胁迫雌成螨3 h,mx下降尤为明显。【结论】高温胁迫下,柑橘全爪螨雌成螨寿命缩短、lx下降、产卵数量减少及mx下降,且随着胁迫温度的升高和胁迫时间的延长,影响程度加剧,短时高温对雌成螨的存活和生殖有不利影响。夏季高温条件对柑橘全爪螨种群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2个小麦基因型鉴-864(耐性)和扬麦5号(敏感)为材料,在水培条件下研究铝胁迫下根系伸长,根尖铝含量,根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过氧化氢酶(CAT)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APX)活性,丙二醛(MDA)和根尖过氧化氢含量随着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在30 μmol·L-1 AlCl3胁迫下,随着铝处理时间的增加,小麦根系伸长受到显著抑制,且扬麦5号受抑制程度更为明显.根尖铝含量随着铝处理时间的增加而上升,且扬麦5号显著高于鉴-864.在铝胁迫下,2个小麦基因型根尖SOD、CAT 和APX活性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铝处理3 h 时,2个小麦基因型根尖酶活性无显著差异;铝处理6 h后,扬麦5号根尖SOD 活性显著高于鉴-864 ,而鉴-864 根尖CAT 和APX 活性显著高于扬麦5号.2个小麦基因型根尖MDA 含量随着铝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升高,在铝处理3 h 时,2个小麦基因型无显著差异;铝处理6 h 后,扬麦5号显著高于鉴-864 .H2O2 含量随着铝处理时间的延长而上升,以敏感基因型积累较多.可见,与小麦耐性基因型相比,在铝胁迫下小麦敏感基因型根尖SOD 活性较高而CAT、APX活性较低,从而引起H2O2过量积累而导致氧化胁迫,使细胞的脂质过氧化程度加剧,最终严重抑制根系伸长.  相似文献   

18.
以实验室培养的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为测试生物,采用28d沉积物生物毒性测试研究了Cd、Pb单一及复合污染沉积物对铜锈环棱螺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金属硫蛋白(MT)含量的影响,并分析了Cd和Pb对SOD和MT的联合作用特征。结果表明,Cd、Pb单一污染沉积物均对肝胰脏SOD活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SOD活性随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中、高浓度Pb胁迫下的SOD活性显著高于相应浓度的Cd胁迫。低浓度Cd、Pb单一胁迫对MT没有影响,中、高浓度Cd胁迫引起MT水平显著升高,而中、高浓度Pb胁迫导致MT水平显著下降。低、中和高浓度Cd-Pb复合胁迫均对肝胰脏SOD活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SOD活性随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但低于Cd、Pb单一胁迫下的SOD活性。低浓度Cd-Pb联合胁迫对MT没有影响,中、高浓度Cd-Pb联合胁迫导致MT含量显著升高。SOD对Cd-Pb联合胁迫的敏感性高于MT。析因分析表明,Cd-Pb对SOD的联合作用表现为拮抗作用;中、高浓度Cd-Pb对MT的联合作用表现为相加作用,其交互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黑嘴病病原菌感染对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吞噬作用相关免疫指标的影响,选用壳径约2 cm的中间球海胆108只,用注射器针头刺入海胆体腔,再用浓度102 CFU/mL的黑嘴病病原菌液浸泡,经病原菌胁迫后0、1、6、12、24、48 h时测定各体腔细胞密度、细胞凋亡率、细胞坏死率、吞噬作用相关免疫指标(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活性氧(ROS)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吞噬相关免疫基因表达量,并利用有效吞噬细胞比例计算几种免疫指标的单细胞贡献值。结果表明:中间球海胆体腔液中变形吞噬细胞密度在黑嘴病病原菌胁迫1 h后下降约80%,同时吞噬细胞凋亡率上升至60.92%;体腔细胞中ACP、ROS和T-AOC在胁迫后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趋势,计算为单个吞噬细胞平均贡献值后,这些指标及C3-pre和Clec4g基因相对表达量均一致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且均在胁迫1 h时达到最高,分别较胁迫前升高3、6、7、4、7倍;在胁迫后6~24 h,虽然吞噬细胞密度逐渐恢复,但其凋亡率呈下降趋势,坏死率逐渐上升至63.98%,C3-pre和Clec4g基因相对表达量,以及ACP、ROS和T-AOC的单个吞噬细胞平均贡献值均出现下降趋势;在胁迫后48 h,Caspase-8基因相对表达量上调至最高值,约为0 h的2倍。研究表明,中间球海胆在病原菌入侵前期,通过提高ACP活性、ROS含量和T-AOC及吞噬相关免疫基因表达等方式增强吞噬作用,并通过细胞凋亡和再生保持细胞数量,在病原菌入侵后期,由于不能清除病原菌,上述指标均下降,吞噬作用逐渐减退,细胞坏死率大幅上升,导致海胆发病。  相似文献   

20.
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高粱幼苗SOD、POD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对5个高粱品种进行了苗期盐胁迫处理,测定了不同浓度盐胁迫下,不同品种幼苗叶片SOD、POD两种保护酶的活性。结果表明:随着盐胁迫的加剧,21A×R208、晋杂17 SOD活性变化为先升高而后下降;晋杂12则随盐胁迫的加剧活性逐渐上升;6A×R308、7A×R301两个品种的SOD活性逐渐下降。POD活性变化趋势较大。在盐胁迫过程中,21A×R208、6A×R308随盐胁迫的加剧POD活性先升高而后下降;7A×R301、晋杂12则随盐胁迫的加剧POD活性逐渐下降;晋杂17 POD活性则表现为先下降而后升高。由实验得出:21A×R208较其他品种耐盐性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