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牛结节性皮肤病(Lumpy skin disease,LSD)是由痘病毒科羊痘病毒属的牛结节性皮肤病毒(LSDV)引起牛的一种病毒性疾病。预防该病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因为受感染的牛通常会导致慢性衰弱、产奶量减少、生长不良、不孕、流产,有时甚至导致死亡。2019年8月该病传入中国,并在多省份、多地区暴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旨在总结LSD流行病学的最新进展,以帮助采取适当的防控措施,预防该疾病在我国的进一步传播。  相似文献   

2.
牛结节性皮肤病(LSD)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SDV)引起的以发热、消瘦、皮肤水肿、局部形成坚硬的结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等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亚急性传染病。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疫苗接种是当前主要的防控措施,但我国目前并没有针对该病的疫苗,因此建立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该病的病毒分离和鉴定、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对LSDV的最新实验室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LSD的诊断和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牛结节性皮肤病(LSD)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SDV)引起的一种牛急性、亚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皮肤出现结节,母牛流产、产奶量下降,公牛不育。文章对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诊断、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较全而的阐述,以期为该病的诊断和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牛结节性皮肤病(LSD)是由山羊痘病毒属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动物疫病.感染该病的牛会出现高热、皮肤结节等症状.该病的致死率较高,感染后可造成奶牛产奶量下降、母牛流产,对养牛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归纳总结了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病因、临床症状、流行特点、诊断治疗及防控措施,以期更好的预控牛结节性皮肤病,减少我国养殖业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牛结节性皮肤病(LSD)又称牛结节疹,是一种由牛结节性皮肤病毒(LSDV)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慢性的传染病,是由媒介传播的家牛和亚洲水牛的痘病,临床主要特征为皮肤出现结节。目前,牛结节性皮肤病没有特效药物治疗,接种痘病毒疫苗是预防牛结节性皮肤病的主要措施,国内尚未研发出该病预防疫苗。本文主要介绍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病原特点、临床症状、流行特点、实验室诊断及防控措施,旨在为养牛业中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郭芳 《兽医导刊》2022,(3):10-11
牛结节性皮肤病(LSD)是由痘病毒科山羊痘病毒属的牛结节性皮肤病毒引起的一种牛全身性感染疫病,临床以皮肤出现结节或者溃疡为特征,并伴有发热或者水肿等情况,可导致患牛产奶量下降,或者公牛不育,母牛流产死胎等繁殖性疾病,给养殖场带来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科学的防控措施对降低该病的危害十分重要,本文主要从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发生原...  相似文献   

7.
牛结节性皮肤病(LSD)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虫媒病,对牛产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本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临床现场观察等方法,对铜仁市LSD的流行情况进行了解。结果显示,本地区LSD总体发病率在0.6%~5.5%之间,死亡率较低。临床表现上,LSD主要会造成牛皮肤出现典型的结节性损伤,同时也会伤及到乳房、睾丸、口腔等部位。同时,结合实际情况,我们对LSD的科学防控提出4条合理化的防控措施,对于降低LSD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牛结节性皮肤病(LSD)是一种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SDV)引起的牛全身性感染疾病,临床上以皮肤出现结节为显著特征.该病的易感动物为各品种牛,严重影响牛的正常生产发育.2020年7月百色市乐业县和田林县相继发生LSD疫情,本文梳理了这两起疫情的发病原因、流行状况及疫情处置经验,提出通过采取监测排查、扑杀无害化处理、消毒灭虫及紧急免疫接种等综合防控措施,阻止疫情蔓延扩散.  相似文献   

9.
牛结节性皮肤病(Lumpyskindisease,LSD)又称牛结节疹、牛疙瘩皮肤病和牛结节性皮炎,是一种由痘病毒科山羊痘病毒属的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umpyskindiseasevirus,LSDV)引起的疫病,以全身皮肤出现结节性病变为显著特征[1].该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为必须通报的动物疫病,我国...  相似文献   

10.
牛结节性皮肤病(LSD),俗称牛皮肤疙瘩病,是由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SDV)引起的一种牛的亚急性、热性、接触性的虫媒性传染病。OIE规定的须通报的疫病,《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573号公布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中,牛结节性皮肤病新增为二类动物疫病。本文从综合防控的紧急覆盖排查、严把产地检疫关口、加强调运监管、宣传培训指导、驱虫灭疥及消毒灭源到紧急免疫接种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工作成效等多方面入手,简述紫云县牛结节性皮肤病综合防控工作措施及取得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11.
牛结节性皮肤病(lumpy skin disease,LSD)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umpy skin disease virus,LSDV)引起的急性、亚急性传染病。我国于2019年8月在新疆伊犁地区首次确诊该病。快速准确检测是防控该病的关键。目前,应用常规PCR、实时荧光定量PCR、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环介导等温扩增等分子检测方法,已实现了LSDV与其同属不同种病毒的通用检测和鉴别检测以及LSDV野毒株与疫苗株的区分;应用病毒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ELISA)和蛋白印迹试验(WB)等免疫学方法,可进行羊痘病毒属的特异性抗原与抗体检测,而对于LSDV特异性抗体检测方法尚有待研究。LSD作为一种新传入我国的外来动物疫病,有必要运用快速准确的分子或免疫学检测方法加强监测。本文概述了LSD诊断方法研究进展,为我国LSD诊断技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牛结节性皮肤病(LSD)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SD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该病起源于非洲,在撒哈拉和马达加斯加呈地方流行,欧美国家鲜有发生,我国境内尚无牛结节性皮肤病.在疫病流行的非洲等地区和国家,该病的检测技术主要有病原分离鉴定、常规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对于没有该病发生的地区和国家,有学者应用有交叉反应的同...  相似文献   

13.
牛结节性皮肤病(LSD)又称牛疙瘩皮肤病,是由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SDV)引起的一种牛的亚急性、热性、接触性的虫媒性传染病[1]。近年来,该病多发生于牛引种过程中,治疗多用抗生素类药,但往往收不到很好的效果。2022年9月,我们对某牛场8例确诊病例采取抗菌药同清热解毒的中草药配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并辅以加强养殖环境消杀、改善牛群饲养管理条件等综合措施,除1头犊牛未能治愈死亡外,其余7头患牛基本治愈,症状明显好转,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4.
2013~2016年,全球共有60个国家报告发生牛结节性皮肤病(Lumpy skin disease,LSD)疫情。其中,非洲多数国家仍呈地方流行性,在中东地区进一步蔓延,传入伊拉克、伊朗等国家,并再次出现跨湖传播,传入部分亚欧交界国家和欧洲国家~([1])。2014~2018年,共12个欧洲国家和7个亚洲国家向OIE报告了6 106起牛结节性皮肤病疫情。2018年,疫情已经扩散至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进一步向东移动,接近我国新疆地区,传入我国的风险不断加大,有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传入我国,从而对我国的养牛行业带来严重威胁~([2])。文章对牛结节性皮肤病进行了简要介绍,并阐述了目前针对该病的风险控制方法,为LSD的防控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5.
结节性皮肤病(LSD),是一种新兴的跨界病毒性痘病,影响所有年龄和品种的牛。是由山羊痘病毒属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umpy Skin Disease Virus,LSDV)引起的传染病,牛和亚洲水牛均可感染,是牲畜的病毒性疾病,可引起皮肤和内部损害,影响牛奶产量,生皮质量,并可导致被感染动物死亡。采血液,使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PCR)在实验室对死亡和怀疑感染的动物和牛的内脏或病变进行测试。对其可采取包括行动限制,病媒控制和疫苗接种在内的预防措施,以减缓疾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6.
牛结节性皮肤病可对病畜皮肤造成永久性损害,并会导致产奶量下降、生长发育迟缓、公畜不育和孕畜流产等严重后果,对经济生产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尚无治疗该病的特效药,使用安全有效的疫苗是防控该病传播的重要手段。牛结节性皮肤病弱毒活疫苗在许多国家已被成功用于该病的防控,除此之外,由于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与山羊痘病毒及绵羊痘病毒在基因组序列上的高度相似性,山羊痘病毒弱毒活疫苗和绵羊痘病毒弱毒活疫苗在许多地区也被用于该病的防控。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编码基因较多,目前尚未发现基因缺失疫苗和亚单位疫苗具有好的保护效果。近年来灭活疫苗在实验室研究中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需进一步大规模临床试验以证明其有效性。此外,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作为一种痘病毒,已被证明是表达多种病原微生物抗原的有效载体之一。笔者主要总结了当前牛结节性皮肤病疫苗的研究进展,对弱毒疫苗、灭活疫苗、基因缺失疫苗和亚单位疫苗的使用情况、保护效果及研究方向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牛结节性皮肤病疫苗的研发和疫病的防控提供新的思路和见解。  相似文献   

17.
2019年8月,我国首次在新疆地区确诊牛结节性皮肤病(lumpy skin disease,LSD)。为加强对LSD的认知,继而及早制定监测与防控措施,本文概述了该病的病原学、临床症状、免疫应答等,分析了近些年该病的检测方法,提出尽早建立标准诊断技术,对防疫人员及养殖者开展培训和宣传,建立疫苗储备等建议,以期为我国防控LSD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牛结节性皮肤病(LSD)已扩散至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有可能在数月或数年内传入中国,从而对中国牛群带来严重威胁。本文阐述了LSD在全球扩散情况、预警信息、流行特征、诊断方法,以及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分析了保加利亚LSD防控经验,包括:政府和科学界高度重视,基于传播风险调整防控措施,抓好感染牛群的快速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大规模开展疫苗免疫,限制活牛运输等。  相似文献   

19.
牛结节性皮肤病(LSD)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物检疫疫病名录》中的一类传染病,在新疆出现之后迅速在全国范围扩散,对我国的奶牛和肉牛养殖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LSD主要通过在边境地区的动物贸易或虫媒活动传入未发生疫情的国家,疫苗接种被认为是防控 LSD疫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各国根据本土疫情的传播情况,制定了不同的疫苗接种计划,目前用来预防LSD的疫苗主要为针对不同病原的减毒活疫苗。但是,在防控LSD的同时也造成了生物安全风险,导致重组疫苗样毒株引发的疫情从中亚向东亚迅速蔓延。只有将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和管控生物安全相结合,才能有效预防LSD疫情爆发,促进养殖业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20.
牛结节性皮肤病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SDV)而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2019年在我国新疆伊犁州首次确诊。近几年我国也偶有暴发,对养牛业危害较大。该病是OIE要求通报的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本文对牛结节性皮肤病的流行特点、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和诊断措施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分享了有效的综合性防控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