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东升红南瓜为小型早熟红皮优质杂交一代南瓜品种,全生育期为80天左右,果实发育28~30天。座果力强,第一朵雌花在4—6节,后每隔2—4节便出现1—2朵雌花,座果整齐。果实厚扁圆形,果色金黄,果面光滑,果脐小,丰满圆整。果肉橙黄色,肉质紧细,粉质度高,水分少,既可作嫩果炒食,又可作  相似文献   

2.
20个中国南瓜地方品种农艺性状与果实性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20个中国南瓜地方品种的田间农艺性状、果实性状,并对其进行分析与评价,以期为南瓜地方品种引种和栽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榛盆瓜叶柄短,更适合架式栽培;萍乡大南瓜无论是生长势还是果实外观性状、果肉品质都表现出较强优势,可进行推广试验;常熟饲料单瓜重最高,是提高南瓜产量很好的亲本材料,但其外观性状和果肉品质表现较差;平利增棚果肉肉色为橙黄色,较适合加工南瓜饮料;平利增棚、萍乡大南瓜、和顺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甜度和面度较高,是食用品质很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3.
<正>青酥为薄皮甜瓜杂交一代新品种,适宜在我国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华南瓜区保护地和露地种植,于2013年通过了安徽省鉴定登记。青酥甜瓜果实发育期30天左右。植株长势强健、茎蔓健壮,易坐果,子蔓、孙蔓均可坐果。果实梨形,果皮绿色有隐绿条带,果面光滑,果肉绿色,剖面好,果肉厚两厘米左右。果实中  相似文献   

4.
1.红宝石南瓜属印度南瓜种.早熟品种。生长稳健,极易坐瓜。果实发育期40~50天。收获后可复播小秋作物及蔬菜,亦可与玉米等作物间作套种。果实扁圆球形,果皮桔红色。果肉深桔黄,肉质紧密坚实。单瓜重1.5~2公斤,667平方米产1000~1500公斤。  相似文献   

5.
加工型南瓜一般要求产量较高的中晚熟品种,并要求果皮木栓化程度低、果实表面沟棱少或光滑、果肉桔黄或深桔黄色、固形物含量高,如:日本南瓜等为可选择的品种。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4个印度南瓜和2个中国南瓜品种(材料)为试验材料,分春秋二季进行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淀粉含量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印度南瓜的淀粉含量高于中国南瓜,更适宜加工南瓜粉;南瓜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淀粉含量有1个由低到高,再下降的过程,40天左右的南瓜果实淀粉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1.适时采收。苹果的采收期对贮藏质量影响很大,采收太早,果实外观色泽风味都不好,而且容易发生虎皮病、苦痘病、褐心病、二氧化碳伤害和失水萎蔫等;采收太晚,在贮藏中果实容易衰老,果肉发绵、褐变,发生斑点病、水心病、果肉湿褐病和腐烂。碘化淀粉指数在80%左右为最佳采收时期。一般而言,早熟品种在盛花期后100天左右采收,中熟品种101~140天,晚熟品种141~175天。  相似文献   

8.
东升红南瓜为小型早熟红皮优质杂交一代南瓜品种,全生育期为80天左右,果实发育28~30天.座果力强,第一朵雌花在4~6节,后每隔2~4节便出现1~2朵雌花,座果整齐.果实厚扁圆形,果色金黄,果面光滑,果脐小,丰满圆整.果肉橙黄色,肉质紧细,粉质度高,水分少,既可作嫩果炒食,又可作老熟果食用,具有板栗风味,品质佳.一般单果重2kg左右,亩产达1000~1500kg.  相似文献   

9.
超级南瓜——黄油蜜 该品种属中熟品种,70天可采嫩果上市,生长势强,结实力强,每株座果3~5个,单瓜重3~5公斤,亩产5000-7000公斤,肉质细密甘甜,一头大一头小,上半条实心,下半条种腔特小,可食率极高,青瓜做菜,老瓜做饭,也可加工南瓜片、南瓜粉、南瓜脯,或做饲料。其成熟瓜皮色金黄油亮,果形如黄狼,果肉桔红色,富含糖类、胡萝卜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是老幼皆宜的健康食品。果实成熟后可贮放数月。栽培株距1米,行距2~3米,亩栽200~300株。亩用种800粒左右。全生育期90-100天。  相似文献   

10.
摘要:为筛选出适宜新疆乌昌地区露地栽培的西洋南瓜新品种,对6个西洋南瓜品种进行随机区组品种对比实验。以“短蔓红栗”为对照,重点调查各品种生育期、果实品质、果实商品性状和产量。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中品质性状表现最好的为“银栗”,其果肉较厚,产量为3 4377.9 kg/hm2,生育期比CK长15天。因此该品种可抓住晚熟市场,以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具有较大经济价值,可作为昌吉州露地西洋南瓜栽培推广的主要品种。  相似文献   

11.
丰仁杏是由辽宁省果树研究所推出的优质、高产、多抗仁用杏新品种。该品种树冠为自然圆头形,树势较强,树姿半开张。主干粗糙,灰褐色。7月下旬果实成熟,果实发育期90天左右。11月中旬叶片脱落,树体营养生长期约为210天。果实扁圆形,果顶圆而平,缝合线浅而宽,单果重13.2克。果肉薄。果汁少。果肉与果核易分离。  相似文献   

12.
南瓜新品种红栗的选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选育优质红皮西洋南瓜良种,以引进南瓜的分离后代中选育的自交系AK73为母本、18-562为父本进行杂交,于1998年育成优质、早熟、丰产南瓜新组合,经品比试验,多点中间试验和生产示范试验,结果表明:该组合全生育期92d,春季栽培果实发育期约32d,平均单瓜重1.2kg,产量27.t/hm^2左右;果实扁圆形,果皮深红色,果肉橙红色,平均肉厚3.1cm,质粉味甜;耐低温、高温,抗逆性较强,适应性广,2001年2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红栗”。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邮编:730070,电话:0931—7614949)选育的南瓜新品种“甘红栗”.前不久通过了甘肃省品种认定. 该品种全生育期92天.果实扁圆形.皮深橘红色.果肉厚3.1厘米.深橘黄色,肉质致密,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适宜昌吉州露地栽培的西洋南瓜新品种,对6个西洋南瓜品种开展了随机区组品种比较试验,以当地常规栽培西洋南瓜品种短蔓红栗为对照,重点调查各品种的生育期、果实性状和产量。结果表明:在各参试品种中,综合表现最好的为银栗,其果肉较厚,产量达到34 377.40 kg/hm2,生育期比短蔓红栗长15 d。该品种可抓住晚熟市场,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可作为昌吉州露地西洋南瓜栽培推广的主要品种。  相似文献   

15.
<正> 一、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一代杂交早中熟南瓜品种。其株型紧凑,叶片较小,易坐果。果实呈扁球形,果皮青黑色,花脐部显放射状淡绿色条带,单瓜重2千克左右,肉厚3.6厘米,果肉橙黄、亮丽、粉质、味甜,风味佳,品质极优,亩产高达2000千克左右。 二、适时育苗 大暑至立秋选疏松的肥土,每  相似文献   

16.
红栗南瓜是目前正在推广的优质南瓜新品种,其外形美观,果实橙红,果形扁圆,该品种可食用,可观赏,耐贮运。从开花到成熟35天左右,属于早熟品种。由于其外观鲜艳、品质好,在市场上价格较高。红栗南瓜果实小,单果重1.5~2.0千克,特别适于城镇小家庭购买和食用。其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7.
1.华蜜无籽2号 属中熟品种。全生育期95天左右,果实发育期35天左右。植株生长强健,耐湿,抗病,容易栽培,结果性能好,瓜大,高产,亩产一般在3000千克以上。果实高圆形,丰满圆整,果皮浓绿上覆暗条纹,单瓜重5千克以上。果肉大红色,质脆、多汁、味甜,中心糖  相似文献   

18.
不同南瓜品种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果胶物质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选用 4个南瓜品种 (12 4、12 5属印度南瓜品种 ;黄狼、大粒裸仁属中国南瓜品种 ) ,研究其果实发育过程中果胶物质的组成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在南瓜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 ,南瓜果胶的主要组成成分为酸溶性果胶 (ASP) ,其含量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占总果胶 (TP)含量的 72 .8%~ 91.3%,水溶性果胶 (WSP)与草酸溶性果胶 (OSP)含量较少。在果实发育过程中 ,就WSP与OSP的变化规律而言 ,品种 12 4与 12 5表现基本一致 ,而黄狼与大粒裸仁表现基本一致 ;4个品种的ASP与TP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在第 30天含量达到最高 ,随后随着果实的成熟逐渐下降。不同南瓜品种在同一生长期果胶含量有差异 ,12 4与 12 5的果胶含量均高于黄狼与大粒裸仁。 4个品种中 ,12 5的果胶含量最高 ,大粒裸仁南瓜含量最少 ,12 5在第 30天TP含量占果实鲜重的 2 .43%。  相似文献   

19.
东升红南瓜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广西区种子公司于2000年从台湾引进的东升红南瓜属早熟、优质南瓜品种。春种生育期一般105天左右,秋种95天左右,果实发育40天左右。植株叶片中小、叶色浓绿,坐果力强且整齐,一般单果重1.5-2公斤,果实厚扁圆形,外观秀丽,皮色橘红、光滑,果脐小,肉色橙黄、质地紧细,粉质度极高,具有板栗风味,清甜爽口,品质极佳。经南宁、北海、百色、河池等地多年种植推广,深受种植户和收购商的欢迎。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播种育苗广西适宜在1月-2月中下旬播  相似文献   

20.
迷你南瓜 该品种系苏州蔬策研究所选育的微型南瓜一代杂种。生长势中等,易形成雌花,单株结实率高,能连续结果,单瓜重200-300克,蜡质感强,具观赏性,耐储藏,果实肉质致密,口感细腻、甜、糯,品质佳。授粉后30天嫩瓜即可采收,老熟瓜45天左右采收,每667平方米(1亩)产量2000公斤左右,是春秋保护地栽培专用品种。长江流域,春季栽培2月上中旬播种育苗,3月上旬定植;秋季栽培8月下旬播种育苗,亦可催芽直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