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产多花黄精最适采收期及初加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浙产多花黄精的最佳采收期和初加工方法,采集浙江11个多花黄精分布区的种源,测定其不同生长年限和不同采收月份的折干率、水分、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多糖及总糖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地及不同采收时间均显著影响多花黄精的品质。浙产多花黄精多糖质量分数为7.48%~12.85%,浸出物质量分数为42.74%~70.87%,且以丽水庆元种源品质最优。二年生和三年生龄节折干率及醇溶性浸出物显著高于其他年份龄节,且以3年生龄节多糖和总糖含量最高,分别达到8.78%和66.4%。不同月份浙产多花黄精的折干率及多糖含量差异较大,以9月收获茎节多糖含量最高,达8.20%,总糖含量以11月茎节最高,折干率以11—1月茎节最高。经九蒸九晒后,多花黄精总糖含量由56.8%降至37.2%,多糖含量由7.93%降至4.82%。因此,浙产多花黄精最适采收期在9月至翌年1月,根茎繁殖最佳采收年限以3年生为宜。  相似文献   

2.
选用3种林源药材铁皮石斛、黄精、三叶青进行林下复合种植,并与大棚栽培的3种药材进行产量、品质及效益比较。结果显示,大棚种植药材的产量显著高于林下栽培药材,其中大棚铁皮石斛的产量约为林下种植的6倍,大棚多花黄精的产量是林下黄精产量的1.5倍。而林下栽培药材的品质显著高于大棚种植药材,铁皮石斛多糖和黄精多糖分别达39.54%和9.80%。3种药材复合经营的667 m2年均效益达39 228元,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的是安顺不同地区所产多花黄精在品质上的差异。通过收集安顺不同地区所产的多花黄精,运用相应的理化手段对黄精药材折干率、多糖含量以及总皂苷含量进行品质评价。折干率:通过烘干恒重法测定;总多糖含量测定:使用无水葡萄糖作为对照品,使用蒽酮-硫酸方法显色,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总皂苷测定:以薯蓣皂苷元作为对照品,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结合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综合评价得出结论:不同产地多花黄精的主要药用成分含量有差异,其中,品质最好的产自紫云县和西秀区东关街道。  相似文献   

4.
研究滇黄精不同组织部位折干率、灰分、浸出物、多糖、皂苷、黄酮、酚类含量差异,以期为滇黄精不同部位充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将滇黄精样品分为8个部位,用电子天平测定折干率,马弗炉测总灰分含量,醇溶性热浸法测浸出物含量,采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对黄精多糖、总皂苷、总黄酮、酚类进行测定,对测定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滇黄精叶片中黄酮、酚类含量较高,分别为1.06、3.46 mg/g;老根茎、新生根茎中多糖含量、皂苷、浸出物含量较高,多糖含量分别为8.18%、7.83%,皂苷含量分别为1.31%、1.85%,浸出物含量分别为63.88%、82.23%。主成分和聚类分析表明,新生根茎、老根茎聚为一类,其他6个部位聚为一类,其中,叶片、茎尖无果茎杆分别单独聚为一小类。黄精不同部位的成分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对8个产地收集的多花黄精中多糖、黄酮、多酚、浸出物、Cu、Se、Pb、Cd的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江西宜春的多花黄精多糖含量最高,为14.77%;湖南张家界的多花黄精黄酮及浸出物含量最高,分别为(1.09±0.04)mg/g、74.51%;四川广安的多花黄精多酚含量最高,为(1.45±0.02)mg/g;Cu、Se含量最高的分别为广东清远的多花黄精(1.785 9μg/g)、江西宜春的多花黄精(77.99 ng/g);Pb、Cd含量最高的分别为广东清远的多花黄精(2.469 4μg/g)、广西桂林的多花黄精(0.263 7μg/g),但均低于国家的限量标准,不存在重金属超标问题。表明不同产地的多花黄精化学成分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探讨不同碳源及6-BA浓度对多花黄精不定芽生长及多糖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比葡萄糖、麦芽糖更适合用于多花黄精不定芽的培养;高浓度6-BA不利于黄精不定芽生长和多糖累积,6-BA浓度应低于1.0mg·L-1;随着蔗糖浓度的增加,折干率和多糖含量也随之增加,结合不定芽的生长速率,认为最适宜多花黄精不定芽培养的蔗糖浓度为80g·L-1。  相似文献   

7.
多花黄精不同龄节药材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多花黄精不同龄节药材质量,为其产地采收初加工、分级分类和临床合理用药量的配伍提供依据。【方法】按照2015版《中国药典》(一部和四部)测定贵州省六枝特区多花黄精不同龄节的水分、浸出物、灰分和多糖含量,利用比色法测定黄酮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其不同龄节的质量变化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灰分以2年龄节最低,为1.38%;醇溶性浸出物以2年龄节最高,为78.04%;多糖以1年龄节最高,为14.65%,1~3年龄节的多糖含量符合药典标准,而4年和5年龄节的多糖含量低于药典标准;黄酮以2年龄节中最高,为1.91%;灰分与药用成分均呈负相关。主成分分析,多花黄精不同龄节的质量排名依次为2、1、3、4、5年。【结论】在多花黄精产地初加工时可将不同龄节进行分级,其中2年龄节为1级,1年龄节为2级,3年龄节为3级。在临床中,可根据多花黄精药材的不同质量进行合理用药量的配伍。  相似文献   

8.
为六盘水市当地野生黄精的驯化及资源利用提供参考,探索六盘水市地区野生黄精多糖含量,以在钟山区、盘州市、水城区等地收集到的12份3年以上野生黄精为样品,测定六盘水市不同地区野生黄精中的多糖含量。结果表明:六盘水市不同地区野生黄精多糖含量不同,其黄精多糖含量为7.22%~20.60%,均值为13.91%,均高于2020年药典7.0%要求,多花黄精的多糖含量均值为14.82%,滇黄精的多糖含量均值为13.01%,多花黄精多糖含量略高于滇黄精。黄精多糖含量与叶长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765,叶宽与着叶间距为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10。  相似文献   

9.
氮磷钾配施对多花黄精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氮、磷、钾肥配施对多花黄精产量、有效成分含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揭示多花黄精的需肥规律,为多花黄精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8-2019年,采用“3414”试验方案,设置氮、磷、钾3个因子,每个因子4个水平,共计14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多花黄精的产量、根茎多糖和皂苷含量以及地上部、地下部的N、P、K含量;采用回归分析法拟合氮、磷、钾肥施用量与多花黄精产量、根茎多糖间的肥料效应模型,使用频率分析法确定多花黄精的最佳推荐施肥量。【结果】氮、磷、钾肥配施能明显提高多花黄精的产量、根茎多糖和皂苷含量,在一定施肥区间内,多花黄精产量、根茎多糖和皂苷含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均在N2P2K2处理(N、P2O5和K2O施用量分别为160,160,80 kg/hm2)时达到最大值。氮、磷、钾肥对多花黄精产量、根茎多糖含量的影响表现为氮肥>磷肥>钾肥,氮、磷、钾肥对多花黄精根茎皂苷含量的影响表现为氮肥>钾肥>磷肥。氮、磷、钾肥配施对多花黄精地上部和地下部的N、P、K含量有明显影响,不论是地上部还是地下部,同一处理中植株N、K含量均高于P含量。拟合的氮、磷、钾肥施用量与多花黄精产量、根茎多糖间的肥料效应模型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可知模型拟合成功。使用频率分析法,确定了本研究土壤肥力条件下多花黄精产量达14 000 kg/hm2以上及根茎多糖含量达100 mg/g以上时的氮、磷、钾肥施用量。【结论】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2年生多花黄精的高产优质施肥方案为N 145~167 kg/hm2,P2O5 129~158 kg/hm2,K2O 59~80 kg/hm2,m(N)∶m(P2O5)∶m(K2O)为1∶0.92∶0.45。  相似文献   

10.
淳安县林下中药材复合种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选用铁皮石斛、金线莲、黄精3种药材进行林下套种,以期为淳安县林下中药材复合种植模式提供科学参考依据。将铁皮石斛附生栽培于树上,金线莲和黄精种植于林地,同时开展与大棚栽培方式的对比,观察比较成活率、生长状况及产量效益。结果显示,与大棚栽培方式相比,林下铁皮石斛出芽率无显著差异,而茎杆增长量是大棚栽培的68.0%;林下金线莲成活率比大棚种植金线莲成活率低10.9%,但折干率显著高于大棚种植。林下种植药材与大棚栽培相比产量偏低,但病虫害发生少,投入产出比高于大棚栽培。开展林下中药材复合栽培,可将林地资源充分利用,实现林、农复合经营体系,"铁皮石斛+金线莲+黄精"的林下中药材立体套种模式,可对淳安县林药经济发展提供借鉴和示范。  相似文献   

11.
在浙西南山区进行药食同源植物黄精林下套种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林下套种多花黄精的产量与品质最佳。栽培上以选择栽培环境与种茎为要,同时加强林间管理,科学肥水供给,综合防治病虫,多花黄精才可得到优质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2.
铁皮石斛不同产地的品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个不同产地铁皮石斛的形态学指标及化学成分进行测定比较,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铁皮石斛的茎粗、叶长宽比、折干率及多糖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以Y1产地的折干率和多糖含量最高,分别为30.5%和31.36%。  相似文献   

13.
金线莲是一种名贵的中草药,人工栽培具有较大经济效益,为探索提高金线莲产量和品质的栽培方式, 设置了2种大棚栽培方式和4种林下栽培方式对金线莲成活率、生长量及总黄酮和多糖含量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棚栽培(T5和T6)的金线莲成活率(分别为92.33%和90.79%)和植株鲜重产量(分别为1.33 g和1.31 g)较高,但其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1.23 mg/g和12.06 mg/g)和多糖含量(分别为76.97 mg/g和80.43 mg/g)低于林下栽培的。在4种林下栽培方式中,使用控根容器栽培金线莲(T1)成活率较高,达到89.00%,并且其根系生长最好(根数达3.88条,根长达51.40 mm);但是地面栽培方式可以获得最高的植株折干率,地面栽培(T4)的折干率最高,达到12.12%,其次是T3,其折干率为12.04%。上述结果为金线莲的栽培方式选择提供良好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为确定多花黄精最适宜的采收年限,本研究采用庆元本地野生多花黄精建立毛竹林下套种多花黄精试验基地,开展了对植株高度、叶片数量、地茎粗度、根茎增重、根茎增重率、新芽数量等主要农艺性状的4 a实地跟踪调查。结果表明,多花黄精植株不同种植龄级地下根茎增重等重要指标基本呈现“慢—快—慢”的增长规律。一般在种植第3年生长量达到高峰,种植前期第1~2年和后期第3~4年生长幅度较小。根茎增长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第3年>第2年>第1年>第4年;后N年增重率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第3年>第2年>第1年>第4年;地上茎增粗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第3年>第2年>第4年。株高、叶片、新芽数等增长量指标虽然没有呈现以上规律,但也表现出相似的规律,从大到小顺序为第2年>第3年>第4年,表现为“快—慢”稳步增长规律。试验结果结合姜武等对丽水庆元多花黄精不同龄节质控参数检测结果,种植第2、3年多花黄精多糖、总糖、折干率等均优于其他年份。因此,确定浙江庆元地区采用根茎繁殖种苗毛竹林下种植的多花黄精最佳采收周期为3 a。毛竹林套种多花黄精第3~4年采收根茎鲜品667 m2产量可达800~900 kg、年纯收益2 164元,是单一毛竹生产收益的4.8倍。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九蒸九制对不同龄节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品质的影响.采用九蒸九制对不同龄节多花黄精进行炮制,测定其黄精多糖、浸出物、总黄酮、总皂苷、灰分和水分等含量.结果 表明,1龄节和2龄节一蒸一制后黄精多糖含量最高,分别为21.98%和23.71%;3龄节和混合龄节三蒸三制后黄精多...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选择4种不同透光率的皂角林地构造不同的遮阴处理,并设置全光照处理作为对照,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多花黄精生长指标、有效成分含量及光合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生育时期的多花黄精在透光率为32.3%、52.6%、71.7%的皂角林下种植时,植株的生长指标、有效成分含量及光合参数表现较好,尤以32.3%透光率处理的最好。表明透光率为32.3%~71.7%的皂角林下环境比较适宜栽培多花黄精,有利于提高其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7.
为考察多花黄精产地加工工艺的具体参数,以其外观、口感、干燥时间、多糖含量、醇浸物及水浸物含量作为指标,运用综合评分法考察烫制和蒸制两种方法、不同处理时间及干燥温度对黄精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精产地加工适宜工艺是将黄精去须根,清洗,烫制4 min后,70℃干燥,所得样品的外观、口感评分为5分,多糖含量为9.96%,醇浸物含量为84.75%,水浸物含量为85.02%,综合得分为0.93。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氮肥运筹对党参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渭党1号为试验材料进行大田试验,测定氮肥不同基追比下党参产量及品质。结果表明:在相同氮肥施用量下,适当提高氮肥追施比例可有效提升党参的产量及品质;在不同氮肥基追比中,30%基肥+70%追肥时党参产量较全部基施处理提高了22.87%,同时党参多糖含量、总灰分含量、浸出物含量、折干率也明显高于其余处理,是甘肃省岷县党参种植最适宜的氮肥基追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揭示肥料减施对多花黄精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探究减量施肥的可行性及减施潜力,为多花黄精合理施肥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单因素多水平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不施肥(CK)、常量施肥(农民习惯氮、磷、钾施肥量分别为180,180,90 kg/hm2)和减量施肥(氮、磷、钾单量减施分别为常量施肥的33%,67%,100%)11个施肥处理,于采收期(10月下旬)进行采样,测定不同施肥处理多花黄精地上部分生理指标(株高、地径、叶片数、叶面积、茎叶干质量)、根茎质量及根茎多糖、皂苷含量的变化,不同生长时期的根茎产量研究分别在开花期(6月上旬)、果实期(8月中旬)和采收期(10月下旬)采样,测定根茎干(鲜)质量。【结果】施肥能促进各时期多花黄精根茎生长,多花黄精根茎鲜质量和干质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大,减量33%施氮对多花黄精根茎鲜质量无显著影响,但会导致根茎干质量明显降低;施磷量与产量间无明显的量效关系,减量67%施磷时各时期多花黄精根茎鲜质量和干质量最大;采收期根茎鲜质量随施钾量的提高而增加,且与常量施肥间无显著差异,各时期常量施肥的根茎干质量明显大于其他施肥处理。磷、钾肥减量33%时多花黄精的株高、地径、叶片数、叶面积、茎叶干质量均与常量施肥间无显著差异;除茎叶干质量外,氮肥减施33%时其余指标与常量施肥间也无显著差异。施肥均能增加多花黄精根茎中多糖和皂苷含量,随氮、磷肥施肥量增加多糖含量呈上升趋势,随钾肥施用量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磷、钾减施33%时根茎中多糖含量与常量施肥间无显著差异,但皂苷含量显著高于常量施肥。【结论】氮、磷、钾单量减施(与农民习惯施肥量相比)33%时对多花黄精根茎产量无显著影响,减施33%磷肥还可提高干物质在根茎中的分配比例,磷钾肥适量减施有利于提高多花黄精品质,促进多糖和皂苷的累积;基于成本投入及环境效益等综合分析,在重庆地区常量施肥的基础上,氮、磷、钾单量减施33%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20.
不同产地多花黄精生物活性成分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南永州地区、湘西地区、张家界地区、娄底地区及四川甘孜地区这5个不同产地的多花黄精为试验材料,采用比色法对其多糖、总皂苷、总黄酮3种生物活性成分的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多花黄精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含量因产地不同而存在着较大差异,多糖含量在8.09%~11.78%范围内变化,以娄底地区的最高;总皂苷含量范围为2.73%~5.01%,以永州地区的最高;总黄酮含量范围为0.21%~0.71%,以张家界地区及四川甘孜地区的较高。总体来看,不同产地多花黄精中多糖含量均较高,总皂苷含量居中,总黄酮含量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