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胆结石来自凝结的胆囊沉积物[1]。胆色素、黏蛋白、细菌和返流的肠道内容物可作为结石微粒生成的病灶,随后可发展为大的结石[2]。胆结石在犬较为罕见,并且患犬极少表现出临床症状[1,2],可能出现的临床症状包括厌食、呕吐、昏睡、发热、腹部疼痛、腹泻、黄疸和色素尿[2,3]。笔者于2020年11月接诊1例因巨大胆结石及细菌性胆囊炎引发间歇性发热的病例,通过胆囊切除术治疗后恢复良好,报告如下。1 病例情况5岁雄性泰迪犬,已去势,  相似文献   

2.
<正>犬新孢子虫和弓形虫是呈世界性分布的重要寄生虫[1]。犬是犬新孢子虫的主要终末宿主,可以排泄出对环境有抵抗力的卵囊。犬新孢子虫是导致牛流产的重要原因[2-3]。弓形虫病属人兽共患病,由于犬与人及猫的关系密切,因此犬弓形虫病的感染情况可以反映当地弓形虫病的流行特点。犬可以通过吞食被弓形虫卵囊污染的泥土,或采食含弓形虫包囊的生肉而感染弓形虫。犬还可以经机械传播途径将弓形虫卵囊传染给人类[4]。  相似文献   

3.
<正>肠道平滑肌肉瘤是源自于肠黏膜肌层或固有肌层平滑肌细胞的间叶性肿瘤,是犬第二大常见肠道肿瘤[1]。平滑肌肉瘤通常生长在犬的盲肠和空肠处,发病年龄平均为10.5岁。手术切除是肠道平滑肌肉瘤最常用的治疗方法[2]。犬肠道肿瘤无典型的临床症状,极易与肠道异物和肠套叠等肠道疾病混淆而造成误诊[3]。本院接诊了1例肠道平滑肌肉瘤病例,经手术切除和术后护理,患犬恢复良好,现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金毛巡回猎犬,8岁3个月,雄性未绝育,  相似文献   

4.
<正>1957年,Issacs和Lindermann将灭活的流感病毒与鸡胚绒毛尿囊膜一起培养,发现了一种可溶性物质,该物质作用于其他鸡胚绒毛尿囊膜时,可以抑制流感病毒的复制,因此把这种物质命名为干扰素(Interferon,IFN)[1]。IFN是机体天然免疫防御系统中的一类重要的细胞因子[2],它的主要功能包括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也是目前被应用最多的3个特性[3]。根据干扰素的结构、序列、染色体上的位置和受体特异性,可以将其分为三类,即Ⅰ型干扰素、Ⅱ型干扰素和Ⅲ型干扰素[4]。Ⅰ型干扰素已发现IFN-α、IFN-β、IFN-ω、IFN-κ、IFN-δ、IFN-ε等,Ⅱ型干扰素目前只发现了IFN-γ[2],Ⅲ型干扰素目前发现了IFN-λ1、IFN-λ2、IFN-λ3,Ⅲ型干扰素的许多功能同Ⅰ型干扰素是类似的[5,6]。  相似文献   

5.
多柔比星治疗犬淋巴瘤病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淋巴瘤是犬最常见的造血系统肿瘤,据Dobson(2002)统计,其发病率为134/100 000/年[1]。淋巴瘤有多种临床表现形式,包括皮肤型、纵膈型、多中心型、消化道型和结外型,除了局限良好的皮肤淋巴瘤可能通过手术切除治愈外,其他类型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化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案,可以显著的延长存活时间,有效的提高动物生活质量。我们以一例犬多中心型淋巴瘤的诊疗过程为例,介绍多柔比星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正>犬乳腺肿瘤(Canine mammary tumor,CMT)是动物临床上因乳腺细胞癌变导致的一种常见的自发性肿瘤,临床上以犬的乳腺内出现一个或多个肿瘤为特征。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犬均有发病,常见诱因是各种因素导致的性腺激素对于靶器官的反馈性调节作用失调[1]。10岁左右的老龄小型犬依然是高发群体,其中以贵宾犬最为多见[2]。  相似文献   

7.
<正>肥大细胞瘤(MCTs)是犬最常见的皮肤肿瘤,约占犬皮肤和皮下肿瘤的7%21%21%([1-2])犬皮肤MCTs的平均发病年龄约为9岁,杂种犬和拳师犬的发病率较高([1-2])犬皮肤MCTs的平均发病年龄约为9岁,杂种犬和拳师犬的发病率较高([1-3])。MCTs患犬的组织学表现和生物学行为各异,临床症状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有关([1-3])。MCTs患犬的组织学表现和生物学行为各异,临床症状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有关([1-2])。虽然犬皮肤MCTs的最佳治疗方式尚存争议,但兽医临床中,手术并辅以化疗/放疗的应用颇为广泛([1-2])。虽然犬皮肤MCTs的最佳治疗方式尚存争议,但兽医临床中,手术并辅以化疗/放疗的应用颇为广泛([1-4])。近年来,  相似文献   

8.
<正>在畜禽养殖中,要增加畜禽产量、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饲料成本,关键技术措施是配制营养平衡和完善的饲料[1]。目前饲料配方设计软件中使用的数学方法主要是线性规划[2]。线性规划在得出饲料配方的同时,还可以获得包括影子价格、灵敏度分析结果在内的很多其他信息[3]。但是线性规划本身还具有一定的缺陷[4~7],它无法妥善解决多目标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雏鹅痛风是因尿酸盐代谢障碍而在内脏、肌肉、关节广泛沉积引起的一种疾病,是近年来危害养鹅业最严重的疾病之一。鹅痛风分为内脏型和关节型两种类型[1],一般不同时发生,内脏型发病率高。内脏型痛风类似于人的尿毒症,关节型痛风类似于人的痛风[2],有时内脏型痛风关节部位也有尿酸盐沉积,但周围组织不会出现炎症,  相似文献   

10.
<正>肠杆菌科细菌是社区和医院获得性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多重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相继出现极大地增加了疾病治疗过程中的难度,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耐药性的维持通常会对细菌造成一定的适应性代价,表现为细菌生长速率、毒性和传播的减弱,而补偿性进化[1]、无适应性代价和适应性增加的耐药突变的出现[2]、耐药基因与其他基因的遗传连锁和协同选择[3]以及质粒的稳定性机制[4]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肠杆菌科细菌耐药基因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11.
<正>牛传染性结膜炎是牛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可由多种病原引起[1]。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牛摩拉克氏杆菌是引起该病的主要病原体[2]。该病可通过虫媒传播,传染性极高,各品种和年龄的牛都可发病[3],一旦发病会引起牛食欲减退、消瘦,虽死亡率不高,但对养殖业危害极大[4]。现笔者对一起牛传染性结膜炎的诊治经过介绍如下。1 发病情况2022年10月中旬,某肉牛场牛眼部出现不适症状。刚开始,  相似文献   

12.
<正>蜂花粉是蜜蜂从植物花药内采集的花粉,并在采集过程中加入蜜蜂的腺上分泌物、唾液和花蜜形成的椭圆状物[1],因蜂花粉含有丰富的护肤成分,如花粉磷脂、游离氨基酸、多种不饱和脂肪酸、活性酶和黄酮等,既含有直接美化皮肤的物质,也含有调节人体内分泌机能进而改善皮肤的物质,因而天然蜂花粉被誉为可食用的美容剂[2-6]。花粉化妆品能够有效地促进人体表皮、皮下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延缓皮肤衰老,并具有消退皱纹、老年斑、粉刺、雀斑,促进头发生长和健发、乌发的作用[7,8]。  相似文献   

13.
李天芝 《养猪》2022,(6):95-96
<正>猪伪狂犬病(PR)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RV)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1]。各品种和日龄猪均可感染,母猪和仔猪危害严重,母猪主要表现为流产、死胎、木乃伊胎等繁殖障碍性疾病[2],仔猪则表现为神经症状、呕吐、腹泻及高死亡率;肥育猪常表现为呼吸道疾病,死亡率低,但可以隐性带毒,并不定期排毒[3]。该病在我国广泛流行,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4]。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类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传染病[5]。  相似文献   

14.
<正>捕食线虫性真菌Arthrobotrys flagrans首次由Duddington于1948年从腐烂的蔬菜里发现[1],并将该菌命名为Trichothecium flagrans。Cooke于1969年重新定义后为该种建立了一个新属(Duddingtonia属)[2],称为Duddingtonia flagrans,是该属唯一的种。Scholler等于1999年通过分析捕食线虫性真菌的18S r DNA和内部转录间隔区(ITS)的基因序列,认为捕食线虫性真菌的捕食器官类型在其属的分类上有重要意义。因此将捕食线虫性真菌划分为4个属,即Arthrobotrys、Monacrosporium、Dactylella及Gamsylella属[3]。  相似文献   

15.
<正>人和动物极易发生细菌性感染,目前针对这类疾病的首选用药为抗生素。然而,随着抗生素的普遍使用,耐药性病原菌感染率逐渐升高,如新生儿脑膜炎患者对β-内酰胺类药物产生耐药[1],这给有效治疗方案的实施带来了巨大挑战。在畜禽养殖业,耐药性病原菌也普遍存在。据报道,在畜禽养殖场粉尘、垫料和动物粪便中均含有耐药性细菌[2],危害人类健康。在我国奶牛养殖场中,引起乳房炎的大多数病原菌(如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停乳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已对常见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导致患乳房炎的奶牛治愈率下降,淘汰率升高,给养殖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3,4]。因此,寻求新型药物制剂替代抗生素治疗细菌性感染十分必要。噬菌体制剂安全、有效、无耐药、无残留、特异性强且不破坏机体自然菌群[5-7],可有效杀灭耐药性细菌[8],是替代抗生素疗法的最佳选择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动物医学领域噬菌体疗法的研究进展,为使用噬菌体治疗动物细菌感染性疾病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结缕草冷处理后可溶性蛋白的变化(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缕草属(Zoysia Willd.)为重要的暖季型草坪草属之一,很多优良特性[1]。对结缕草(Z.japonica)的抗寒性研究已有不少。Beard等[2]对35种暖季型草坪草的抗寒性研究表明,结缕草的抗寒性最强。Dunn[3]研究表明结缕草属植物耐寒性存在明显的种间差异,而且与抗寒锻炼有关。李亚等[4]采用改良电导法(EL)对中国54种代表性种质的抗寒性进行了研究。Gerloff[5]证明低温下苜蓿(Medicago sativaL.)的可溶性蛋白质增多。  相似文献   

17.
Ⅰ型鸽疱疹病毒(Pigeon herpesvirus 1, PHV-1)又称哥伦比亚疱疹病毒Ⅰ型(Columbid herpesvirus 1, CoHV-1),是禽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马立克氏病毒属的一员[1-2]。鸽是该病毒的自然宿主,鸽感染Ⅰ型疱疹病毒后,主要表现为厌食、精神不振等,发病急,死亡率高,给养鸽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随着国内养鸽业的快速发展,鸽存栏量持续增加,鸽病也越来越多,且临床表现越来越复杂[3]。  相似文献   

18.
<正>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 virus,CIAV)为目前已知的指环病毒科(Anelloviridae)环病毒属(Gyrovirus)的唯一成员。CIAV直径为19~26.5 nm,无囊膜,由12个五边喇叭状的衣壳体组成二十面体结构的衣壳。CIAV对高温和化学试剂有较强抵抗力,100℃下处理15 min才能完全失活,对氯仿、乙醚和丙酮等试剂的处理也很不敏感[1]。CIAV基因组是单链共价环状DNA,全长约2.3 kb,编码3个病毒蛋白;VP1为衣壳蛋白,是病毒颗粒中唯一的蛋白质[3];VP2具有多种功能,对病毒颗粒的形成至关重要[4];VP3在体内外可引起细胞凋亡[2]。  相似文献   

19.
<正>冠状病毒(Coronavirus)是一类有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具有复杂的进化历史,属于套式病毒目,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亚科,冠状病毒属,这类病毒能广泛感染野生、家养禽类和哺乳动物[1]。冠状病毒是目前已知的RNA病毒中基因组最大的病毒,成熟的冠状病毒直径为60~220 nm,分为4个不同的属:α、β、γ和δ冠状病毒(图1)。冠状病毒粒子多呈现球形或不规则形,其基因组大小介于26 000~32 000 bp,长度约为30 kb[2],包含6~11个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第一个ORF占整个基因组约67%,编码16种非结构蛋白(Nonstructural protein)[3],其余的ORF编码辅助蛋白和结构蛋白。4种主要的结构蛋白为刺突表面糖蛋白(S)、包膜蛋白(E)、基质蛋白(M)和核衣壳蛋白(N)[4](图2A、2B)。S蛋白在结合宿主细胞上的受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决定了病毒的宿主向性[5,6]。冠状病毒可以通...  相似文献   

20.
<正>辣蓼(polgonum hydropiper)为我国传统中药,常应用在生猪养殖中,用于抗菌和保健[1]。黄酮类成分包括黄酮、异黄酮和黄酮苷等,是蓼属植物的主要代谢产物[2]。有研究表明,多数中药材和天然植物药,通过黄酮类化合物发挥其维持生理机能和修复病理状态的作用[3]。虽然辣蓼在我国各地都有生长,但是由于其生长地不同和生长时间不同,因而不同批次的辣蓼成分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