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是实验室自行组织的管理体系审核,其作用是评价实验室管理体系的运行是否持续有效,评价实验室管理体系是否符合管理体系和认证认可准则的要求,并可为管理评审提供相关信息[1]。按照实验室管理体系文件规定,对管理体系运行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组织开展有计划、系统、独立的检查活动,可以为实验室持续改进、持续提高提供手段[2,3]。本文对某兽药检验实验室近5年内部审核发现的不符合项进行分析与讨论,供兽药检验实验室借鉴,  相似文献   

2.
结缕草冷处理后可溶性蛋白的变化(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缕草属(Zoysia Willd.)为重要的暖季型草坪草属之一,很多优良特性[1]。对结缕草(Z.japonica)的抗寒性研究已有不少。Beard等[2]对35种暖季型草坪草的抗寒性研究表明,结缕草的抗寒性最强。Dunn[3]研究表明结缕草属植物耐寒性存在明显的种间差异,而且与抗寒锻炼有关。李亚等[4]采用改良电导法(EL)对中国54种代表性种质的抗寒性进行了研究。Gerloff[5]证明低温下苜蓿(Medicago sativaL.)的可溶性蛋白质增多。  相似文献   

3.
正农业部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兽药监管方面的新举措。这些举措涉及兽药研发、生产、经营、使用、监管各个环节。这些举措对进一步规范兽药生产经营行为,提高兽药安全使用水平,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并将对兽药生产、经营、使用产生重要影响,直至对兽药生产特别是兽药经营格局产生根本性的变化。一、在监督管理方面(一)强化对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的日常监督管理从2012年起实行春、秋季集中监督检查与平时重点检查相结合,每年检查实现3个全覆盖,即对禽流感、口蹄疫定点生产企业每年2次覆盖;对蓝耳病、猪瘟等其他重大动物疫病疫苗生产企业每年至少1次覆盖;对非重大动物疫病疫苗生产企业每  相似文献   

4.
<正>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是人畜疫病防控、肉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环节,近10余年,我国先后制定了《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1](GB16548-2006),以下简称《规程》、《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2](农医发〔2013〕34号),以下简称《2013规范》、《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3](农医发〔2017〕25号)以下简称《2017规范》,为我国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提供了依据,大大促进了该领域工作的开展。现结合工作实践,谈谈对以上规范的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5.
<正>2010年3月1日,农业部颁布了《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农业部令[2010]003号,简称兽药GSP),标志着我国兽药GSP制度的全面实施。GSP认证是国家对药品经营企业药品质量管理进行监督检查的一种手段,推行兽药GSP的目的在于提高经营环节兽药合格率、保障动物健康和人类安全。它要求兽药经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兽药的合同、购进、验收、贮存、销售、运输及售后服务等环  相似文献   

6.
为切实加强兽药质量安全监管,不断提高兽药产品质量,有效保障养殖业生产安全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1年兽药质量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计划〉的通知》(农办牧[2021]6号)要求,结合四川省实际,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发布了2021年全省兽药质量安全监督抽查计划。  相似文献   

7.
<正>鹦鹉的前胃扩张症(Proventricular dilatation disease,PDD)最早报道于20世纪70年代,由美洲出口到欧洲的金刚鹦鹉很多出现呕吐、嗉囊迟缓、排便中存在未消化的种子等异常表现,发病动物出现消瘦,最终大量死亡。该病最早被称为金刚鹦鹉瘦病(Macaw waste dieases)[1],临床兽医和科研工作者尝试对该病的病原微生物进行分离,但始终没有成功。该病病原被怀疑是病毒,怀疑对象包括东部马脑炎病毒、副黏病毒等[1],直到2008年,Kistler等[2](美国)和Honkavuori等[3](以色列)2个团队分别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并比对基因库,确定该病的病原为鸟类博纳病毒(Avian bornavirus,ABV),与哺乳动物博纳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BDV)约有75%的同源序列。目前,已发现有8种不同的ABV亚型[4]。ABV主要影响神经细胞,造成神经节苷脂炎,影响前胃(腺胃)平滑肌收缩,导致前胃扩张...  相似文献   

8.
<正>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 AL)是由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引起的禽类多种肿瘤性疾病的统称[1-3],主要造成鸡群生长迟缓、产蛋率和受精率等生产性能降低和导致感染鸡只的免疫抑制,同时可诱发各种肿瘤从而引起成活率的降低,对养禽业危害巨大[4]。21世纪初,南方的一些地方优质鸡群中仍有AL发生,对养禽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其发病死亡率有些高达40%,疫情严重[5-6]。  相似文献   

9.
<正>四十多年前,研究发现内源性阿片肽(Endogenous opioid peptides,EOPs)为重要的疼痛神经调节器,可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近来研究发现,除了外周神经系统,在生殖系统内也存在EOPs及其受体[1-4]。Lim等[1]在绵羊卵巢中发现了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且β-EP的含量可能与发情周期有关;Petraglia等[2]在正常奶牛与超排奶牛的子宫液中发现β-EP和甲硫脑啡肽(Met-enkephalin,MENK);Li等[3,4]在猪子宫液中检测到β-EP和MENK。本课题组近期也在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中检测到阿片受体的表达。MENK和β-EP在奶牛子宫疾病中发挥一定作用[5],但目前对EOPs与家畜子宫疾病的研究较少。本文将对EOPs在家畜生殖内分泌和妊娠以及子宫炎症中的作用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0.
李天芝 《养猪》2022,(6):95-96
<正>猪伪狂犬病(PR)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RV)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1]。各品种和日龄猪均可感染,母猪和仔猪危害严重,母猪主要表现为流产、死胎、木乃伊胎等繁殖障碍性疾病[2],仔猪则表现为神经症状、呕吐、腹泻及高死亡率;肥育猪常表现为呼吸道疾病,死亡率低,但可以隐性带毒,并不定期排毒[3]。该病在我国广泛流行,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4]。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类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传染病[5]。  相似文献   

11.
<正>1957年,Issacs和Lindermann将灭活的流感病毒与鸡胚绒毛尿囊膜一起培养,发现了一种可溶性物质,该物质作用于其他鸡胚绒毛尿囊膜时,可以抑制流感病毒的复制,因此把这种物质命名为干扰素(Interferon,IFN)[1]。IFN是机体天然免疫防御系统中的一类重要的细胞因子[2],它的主要功能包括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也是目前被应用最多的3个特性[3]。根据干扰素的结构、序列、染色体上的位置和受体特异性,可以将其分为三类,即Ⅰ型干扰素、Ⅱ型干扰素和Ⅲ型干扰素[4]。Ⅰ型干扰素已发现IFN-α、IFN-β、IFN-ω、IFN-κ、IFN-δ、IFN-ε等,Ⅱ型干扰素目前只发现了IFN-γ[2],Ⅲ型干扰素目前发现了IFN-λ1、IFN-λ2、IFN-λ3,Ⅲ型干扰素的许多功能同Ⅰ型干扰素是类似的[5,6]。  相似文献   

12.
<正>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 virus,CIAV)为目前已知的指环病毒科(Anelloviridae)环病毒属(Gyrovirus)的唯一成员。CIAV直径为19~26.5 nm,无囊膜,由12个五边喇叭状的衣壳体组成二十面体结构的衣壳。CIAV对高温和化学试剂有较强抵抗力,100℃下处理15 min才能完全失活,对氯仿、乙醚和丙酮等试剂的处理也很不敏感[1]。CIAV基因组是单链共价环状DNA,全长约2.3 kb,编码3个病毒蛋白;VP1为衣壳蛋白,是病毒颗粒中唯一的蛋白质[3];VP2具有多种功能,对病毒颗粒的形成至关重要[4];VP3在体内外可引起细胞凋亡[2]。  相似文献   

13.
《中国动物保健》2013,(6):91-92
为了加强北京市兽药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监管检查和生产检查力度,做到规范化监督管理。5月28日,北京市动物卫生监督所组织“北京市动物卫生监督系统兽药生产监管培训班”学员走进北京中农劲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进行实地参观培训。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杨永嘉教授、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郭筱华处长,应邀到现场指导。  相似文献   

14.
苜蓿品种(品系)抗霜霉病能力测定初报(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克梅  张博  方芳 《草地学报》2008,16(6):667-668
因霜霉菌(Peronospora aestivalis Syd.)引致的苜蓿霜霉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在我国已遍布14个省(区),导致苜蓿的产草量、质量以及种子产量大幅度下降,成为我国苜蓿生产的主要限制性病害之一,对畜牧业有较大影响[1]。该病主要通过气流传播。选育和应用抗病品种是防治霜霉病最经济有效和简便易行的方法。目前生产上抗霜霉病的苜蓿品种不多,国外已选育成Saranac、Pacer、Thor等品种[2],国内仅育成抗霜霉病品种—中兰1号苜蓿[3]。新牧1号苜蓿品种耐病能力较强[4],此外还有新疆农业大学草业工程学院培育出的KS220-97、Landrace等苜蓿新品系。笔者对其抗霜霉病能力进行室内初步测定。  相似文献   

15.
<正>布鲁氏菌病(又称“布病”)是世界范围内流行的一种人兽共患病,每年影响全球约50万人[1],其中我国约4万人受影响[2]。该病不仅危害人类健康,而且影响畜牧业、旅游业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以及食品安全。虽然在过去几十年中,人类和动物布鲁氏菌病的预防和控制都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已有至少20个国家和地区根除了布鲁氏菌病(表1)[3,4]。然而,随着畜牧业和动物及其相关产品贸易的增加,人类与动物的接触增加,近年来布鲁氏菌病在全球范围呈不断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6.
<正>人和动物极易发生细菌性感染,目前针对这类疾病的首选用药为抗生素。然而,随着抗生素的普遍使用,耐药性病原菌感染率逐渐升高,如新生儿脑膜炎患者对β-内酰胺类药物产生耐药[1],这给有效治疗方案的实施带来了巨大挑战。在畜禽养殖业,耐药性病原菌也普遍存在。据报道,在畜禽养殖场粉尘、垫料和动物粪便中均含有耐药性细菌[2],危害人类健康。在我国奶牛养殖场中,引起乳房炎的大多数病原菌(如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停乳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已对常见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导致患乳房炎的奶牛治愈率下降,淘汰率升高,给养殖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3,4]。因此,寻求新型药物制剂替代抗生素治疗细菌性感染十分必要。噬菌体制剂安全、有效、无耐药、无残留、特异性强且不破坏机体自然菌群[5-7],可有效杀灭耐药性细菌[8],是替代抗生素疗法的最佳选择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动物医学领域噬菌体疗法的研究进展,为使用噬菌体治疗动物细菌感染性疾病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促进马蔺种子萌发的前处理方法探讨(简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马蔺(Iris lacteaPall.var.chinensis(Fisch.)Koidz)别名马莲、马兰、马兰花,是鸢尾科鸢尾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根、花、种子均可入药[1]。该种分布于内蒙古、宁夏、青海、西藏等20多个省区,生长于荒地路旁、山坡草丛、盐碱草甸中,耐盐碱,耐践踏,根系发达,可用于水土保持,盐碱地、工业废弃地改造和园林绿化等[2,3]。马蔺种子具有很深的休眠,在人工栽培过程中,存在着当年播种出苗率低的现象,次年出苗率也不足30%[4]。关于破除马蔺种子休眠的研究报道很多,但是最终发芽率均不高[5],或者虽然得到了较高萌发率,但需要时间较长[6],李苗等[5]通过物理、药剂以及低温层积处理的单一或综合处理方法处理马蔺种子,得到的最高发芽率为14%,郭瑛等[6]对马蔺自然萌发试验表明其种子播种经过10个月的发芽率才达到73%,李志武[4]等研究发现,拌雪埋藏30d可使马蔺种子的发芽率达到83%-87%,但该处理方法只在常年积雪的地区才具有实意义。为了有效地破除马蔺种子休眠,促进其迅速、整齐地萌发,本文比较了机械破除种皮、酸蚀、层积等处理效果,探索可促进马蔺种子萌发的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在畜禽养殖中,要增加畜禽产量、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饲料成本,关键技术措施是配制营养平衡和完善的饲料[1]。目前饲料配方设计软件中使用的数学方法主要是线性规划[2]。线性规划在得出饲料配方的同时,还可以获得包括影子价格、灵敏度分析结果在内的很多其他信息[3]。但是线性规划本身还具有一定的缺陷[4~7],它无法妥善解决多目标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牛传染性结膜炎是牛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可由多种病原引起[1]。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牛摩拉克氏杆菌是引起该病的主要病原体[2]。该病可通过虫媒传播,传染性极高,各品种和年龄的牛都可发病[3],一旦发病会引起牛食欲减退、消瘦,虽死亡率不高,但对养殖业危害极大[4]。现笔者对一起牛传染性结膜炎的诊治经过介绍如下。1 发病情况2022年10月中旬,某肉牛场牛眼部出现不适症状。刚开始,  相似文献   

20.
为更好地完善我国兽药质量监督抽检计划,通过对欧盟药品抽检管理工作机制的研究,本文分析了欧盟和我国兽药监督抽检管理方式的不同,从抽检责任部门、抽检目的、抽检计划内容、抽检计划制定流程、抽检品种的遴选和检测参数的确定等6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我国兽药质量监督抽检工作的管理中可以借鉴的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