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明混养密度对中华绒螯蟹与红螯螯虾生长特性及养殖效益的影响,为提高中华绒螯蟹养殖池塘空间利用率及增加单位面积产出提供参考。【方法】在密度为1 000只/667m2的中华绒螯蟹养殖塘中混养不同密度(低密度600只/667m2、中密度900只/667m2、高密度1 200只/667m2)红螯螯虾,分析混养状态下红螯螯虾和中华绒螯蟹的生长特性及经济效益。【结果】红螯螯虾混养密度600只/667m2、900只/667m2、1 200只/667m2的回捕率分别为83.58%、81.17%和73.04%,高密度组显著低于其他2组;红螯螯虾平均体质量随混养密度增大呈减小趋势,低中高3个混养密度组红螯螯虾体质量分别为55.27 g/只、45.47 g/只和31.82 g/只,各密度组间差异显著;红螯螯虾平均产量分别为27.72 kg/667m2、33.22 kg/667m2和27.89 kg/667...  相似文献   

2.
开展水稻-红螯螯虾综合种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低密度养殖情况下,每667 m2效益近1 500元,较水稻单种模式效益明显提高,且水稻产量也能保证。在试验基础上,结合嘉兴地区其他养殖主体经验,对水稻-红螯螯虾综合种养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水稻-红螯鳌虾共作模式对水环境的影响,对水稻-红螯螯虾共作和红螯螯虾传统池塘养殖2种模式进行水环境监测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水稻种植水体溶解氧(DO)含量和pH值均高于传统养殖池;在相近虾苗放养模式下,水稻种植水体氮、磷含量以及沉积物总磷(TP)、有机质(OM)含量等指标均低于传统养殖池。各监测点浮游生物种类数相近,浮游植物以绿藻门、硅藻门和蓝藻门占优势(占总种数的78%~83%),浮游动物以轮虫类占优势(占总种数的50%~60%);浮游生物种类、密度和生物量随着时间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夏、秋季高于冬、春季;在相近虾苗放养模式下,水稻种植水体浮游生物密度和生物量略高于传统养殖池。  相似文献   

4.
在江苏扬州地区池塘养殖条件下,虾苗平均初体重为2.01 g/尾,放养密度为6190尾/667 m2,经过130 d的养殖,平均体重达到52.91 g/尾。克氏原螯虾的体重增长呈典型"S型"曲线,符合Boltzmann模型,根据养殖时间和虾体重拟合其生长方程为:W=(-1.80-52.91)/[1+e(t-40.48)/14.90]+52.91,其生长拐点为在养殖40.48 d时,体重为25.56 g,养殖60 d时,体重可达40 g/尾以上。大规格克氏原螯虾生态养殖的成本投入为1652元/667 m2,产量可达96 kg/667 m2,净效益达3303元/667 m2。适当降低克氏原螯虾苗种放养密度,提高养成规格,可以降低成本投入和养殖风险,大规格成虾生态养殖是未来克氏原螯虾规模化养殖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在江苏扬州地区池塘养殖条件下,虾苗平均初体重为2.01 g/尾,放养密度为6190尾/667 m2,经过130 d的养殖,平均体重达到52.91 g/尾。克氏原螯虾的体重增长呈典型"S型"曲线,符合Boltzmann模型,根据养殖时间和虾体重拟合其生长方程为:W=(-1.80-52.91)/[1+e(t-40.48)/14.90]+52.91,其生长拐点为在养殖40.48 d时,体重为25.56 g,养殖60 d时,体重可达40 g/尾以上。大规格克氏原螯虾生态养殖的成本投入为1652元/667 m2,产量可达96 kg/667 m2,净效益达3303元/667 m2。适当降低克氏原螯虾苗种放养密度,提高养成规格,可以降低成本投入和养殖风险,大规格成虾生态养殖是未来克氏原螯虾规模化养殖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
探明稻田养殖模式下投饵与不投饵鲤鱼的生长指标及经济效益,为稻田综合种养提供科学依据,在凯里市碧波镇白秧坪村以水稻品种宜香优2115、本地自繁鲤鱼苗为试验对象,开展稻田养殖鲤鱼投饵与不投饵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种植密度9 000株/667m2、投放鱼苗15 kg/667m2条件下,投饵稻田水稻产量为622.38 kg/667m2,比不投饵增产13.54 kg/667m2;鲤鱼生长指标明显高于不投饵稻田,产出鲤鱼67.31 kg/667m2,比不投饵增加37.78 kg/667m2;投饵稻田的纯收入比不投饵稻田增加1 337元/667m2。稻田养殖鲤鱼投饵能增加水稻产量、促进鲤鱼生长,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从养殖设施、放养前准备、放养模式、虾苗放养注意事项、饲料投喂、日常管理及科学捕捞等方面介绍了克氏原螯虾池塘养殖技术,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开展了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鳜鱼(Siniperca chuatsi)轮养模式的试验。池塘1~2月种植水草,2~3月投放虾苗,3~4月克氏原螯虾投饵喂养,5~6月克氏原螯虾养成起捕上市,随后投放大规格鳜鱼苗种和饵料鱼,7~12月鳜鱼通过摄食池中原有野杂鱼及增投的饵料鱼,快速长成商品鱼。通过强化管理、错季轮养,增加了池塘的有效利用时间,提高了池塘养殖经济收益。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每667 m~2纯利润4 877.3元,鳜鱼每667 m~2纯利润2 385.6元,合计每667 m~2总利润7 262.9元。该模式是以池塘养殖克氏原螯虾为主,充分利用养殖品种生长周期的差异性进行轮养试验。该模式将不同养殖品种放在同一池塘错季轮养,实现了一水两用、一池双收,达到生态环保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9.
<正>一、养殖设施池塘面积以2670~6670平方米为宜,水深1~1.5米,坡比1∶2.5。池底平坦,底质以壤土为好,池坡土质较硬,池塘保水性好,水位易调控。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按照高灌低排的格局,建好进排水渠。克氏螯虾逃逸能力较强,通常用塑料薄膜或钙塑板,沿池埂四周用竹桩或木桩支撑围起防逃。二、放养前准备1.彻底清池消毒虾苗虾种放养前20~30天排干池水,清除过多淤泥。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75公斤或漂白粉、漂白粉精等药物,彻底清池消毒。  相似文献   

10.
克氏原螯虾池塘生态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田深水  王国良 《现代农业科技》2009,(18):270-270,272
介绍了克氏原螯虾的池塘养殖技术,包括池塘准备、虾苗选择与放养、饲料投喂、日常管理等,以期为龙虾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围绕“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的总目标,以杭州仁益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渔稻共生综合种养模式为例,介绍其构建实例与综合效益。结果表明,在日本沼虾养殖池塘进行约50%面积的渔稻种植,可有效提高日本沼虾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综合种养的总收益。与仅养殖日本沼虾的对照组相比,采用稻虾共生体系的试验组,相同采样日期日本沼虾的体长和体重显著增加。试验组的日本沼虾总产量较对照组下降6.82%,但得益于个体大小和群体整齐度,总产值反而高于对照组3.53%。同时,试验组每667 m2额外产出稻谷152.10 kg,按出米率68.00%、原生态米售价20.00元·kg-1计,平均每667 m2可额外增加产值2 068.60元。综合测算,试验组每667 m2比对照组增收1 716.00元,效益增加32.48%。该模式操作方便,技术容易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2.
克氏原螯虾套养卡拉白鱼的试验结果表明,以放养克氏螯虾苗15万尾/hm2、卡拉白鱼苗7.5万尾/hm2的塘口效益最好,达61 530元/hm2,卡拉白鱼规格较大,养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红螯螯虾的生物学特征和生活习性,并从池塘准备、虾苗投放、日常管理、病害防御及成品虾捕捞等方面总结了其池塘生态养殖技术,以供水产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贵州省施秉县水稻产业发展,实现水稻增产增收,并为水稻种植科学施肥提供依据,通过对施秉县北部区域低等肥力水稻土进行肥效试验,对比不同施肥处理水稻的产量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N2P2K2施肥水平下水稻的产量最高,为486.43 kg/667m2,较对照增产214.96 kg/667m2,增幅为79.18%。经济效益最高,为1 459.29元/667m2。纯收益最高,为1 293.91元/667m2,较对照增加收益479.50元/667m2。推荐施秉县北部区域施肥量为纯N 8 kg/667m2、P2O56 kg/667m2、K2O 8 kg/667m2。  相似文献   

15.
克氏原螯虾的稻田种养结合是当今朝阳发展产业,也是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主导产业,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发挥了较大作用.克氏原螯虾主要养殖方式已由池塘养殖转变为稻田综合养殖,约占克氏原螯虾产量85%.本研究通过对南京江宁和东台两地稻田克氏原螯虾的实践调查,对水稻-克氏原螯虾共生的种养规模、减肥减药和产量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种养结合农户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面积宜在3.33~13.33 hm2,单个田块在1.33~3.33 hm2间易于管理;稻田克氏原螯虾的水稻产量7 650~7 950 kg/hm2,克氏原螯虾产量3 500~4 200 kg/hm2,稻田的克氏原螯虾净效益2.0万~5.4万元/hm2;稻田克氏原螯虾化学氮肥投入节省30%左右,化学农药节省60%以上;并对稻田克氏原螯虾受疫情影响、产业存在问题及关键技术需求进行展望,以期为稻田克氏原螯虾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柳富荣 《农家顾问》2008,(12):42-43
克氏原螯虾俗称淡水小龙虾,食性杂,适应性强,市场火爆,价格攀升,养殖前景广。近年来,湖南沅江市一些农户进行池塘和稻田养殖,取得较好效益。一般池塘养螯虾,每667平方米产量400千克、利润2000元左右。现将其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环境中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适宜的养殖密度,在伊乐藻覆盖率约为60%的环境中,采用不同养殖密度(10、15、20、25、30尾/m2)养殖初始体质量为(4.35±0.95)g的克氏原螯虾45 d,比较了各密度组的克氏原螯虾的生长性能、食源贡献度及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结果显示:10尾/m2密度组的克氏原螯虾的终末体质量、终末体长及增重率最高,其余各组间无显著差异,当养殖密度高于15尾/m2时小规格虾(10~15 g)的占比明显增多;伊乐藻对克氏原螯虾的平均食源贡献度范围为12.8%~26.9%,且对大规格虾(20~25 g)的食源贡献度高于小规格虾;各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溶菌酶(LZM)的活性均无明显差异,仅10尾/m2密度组的克氏原螯虾丙二醛(MDA)的含量显著低于其他4组,说明保障一定的伊乐藻覆盖度能有效降低密度带来的胁迫,并且摄食伊乐藻对克氏原螯虾的非特异性免疫具有积极作用。综上表明,伊乐藻(约60%的覆盖率)...  相似文献   

18.
涂冬宝 《农技服务》2011,28(7):1024-1024
从建造稻田养虾条件、虾苗虾种放养、饲养管理、捕捞与运输几个方面总结了稻田养殖克氏螯虾技术。  相似文献   

19.
克氏原螯虾池塘高产养殖试验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于2007年在盱眙县河桥镇进行了克氏原螯虾池塘高产养殖试验。试验池面积为0.27hm2的小池15个,分别编号为1~15号;面积0.67hm2的中池2个,分别编号为16、17号;面积0.6hm2的中池1个,编号为18号(苗种繁育池)。总体池塘面积5.93hm2;全年共销售商品克氏原螯虾31807kg,平均规格26.9尾/kg,平均单产5964kg/hm2,最高单产8265kg/hm2,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0.
对同一苗种来源、同样饵料投喂的红螯螯虾,分别采用池塘和稻虾综合种养2种模式进行养殖,对其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和评定。结果表明:池塘组红螯螯虾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稻虾共作组,池塘养殖红螯螯虾异亮氨酸和组氨酸、精氨酸均显著高于稻虾共作组红螯螯虾,池塘组红螯螯虾肌肉中二十二碳五烯酸(D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均显著高于稻虾共作组,而二十碳五烯酸(EPA)含量显著低于稻虾共作组,总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显著高于稻虾共作组,2种养殖模式的红螯螯虾均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池塘组红螯螯虾肌肉中K、Zn和Fe的含量均显著高于稻虾共作组,Mg、Se和Cu矿物元素含量,池塘组红螯螯虾均显著低于稻虾共作组。2种模式养殖的红螯螯虾肌肉营养成分存在上述差异的原因,可能主要是由池塘养殖和稻虾共作环境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