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我国山区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我国山区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它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理论界与学术界提出新论点。 一是林农牧渔副新排列次序论。复旦大学教授兼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张薰华在所著《生产力与经济规律》一书中提出一个新的论点,认为“农,林,牧,副,渔”应改为“林、农、牧,渔、副”。理由是:“由于农业应是生态农业才有发展前途,森林是生态系统的支柱,没有“林”,生态系统就会崩溃,就没有农、牧、渔的发展。“林”是人类生存问题,“农”是人们吃饭问题。因此“林”应放在首位。所以,比较科学的次序应是:林、农、牧,渔、副”。这是经济学家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生产力着眼提出的新论点,它反映了这样几个问题:①反映了人们生态意识的增强;②反映了人类对森林的依赖程度大大增强;③反映了对农业认识的深化。这个新提法促使我们重新考虑农业发展战略问题,再不能就种植业抓种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农垦改革的深入推进,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视察时的重要讲话,让北大荒集团承载了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开启了建设“三大一航母”的新征程。面对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期,当好新时代的中国粮农,建设新型粮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北大荒集团初心不改,勇担使命。集团党委审时度势,科学布局,“1213”高质量发展工程体系和“32366”任务体系应运而生。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经营销售水平为核心定位的“双控一服务”和“三库一中心”两大战略,是实现粮食“种得好、控得住、销得优、创利润”的指导路径,  相似文献   

3.
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实施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保障,通过双创教育,培养知农爱农新 型人才是“新农科”建设重要方向,并以此推动乡村振兴、美丽中国、生态中国建设。本文首先探索“新农科”背景下涉 农类大学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其次揭示涉农类大学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中遇到的困境,最后有针对性地提 出建议,以期对“新农科”建设下的涉农类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深入调研南通“农(渔)家乐”开发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发展“农(渔)家乐”的意义,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南通发展“农(渔)家乐”的优、劣势,并提出了南通“农(渔)家乐”的建设性意见、项目、宣传策划和口号。  相似文献   

5.
曹冰雪  李瑾 《浙江农业科学》2023,64(4):1018-1024
数字化时代下,推动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创新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通过理论分析与江西省典型案例凝练,从理论与实证两个层面剖析数字化时代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创新发展的作用机制与实施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在理论维度,数字化时代下,现代技术交叉融合能推动农业产业信息共享、模式创新、技术赋能,对农业全产业链进行“生态融合”和“基因重组”,催生现代种业、智慧农业、农产品电商、智慧农文旅等数字化新产业新业态。在实证维度证实数字化有助于促进现代种业育繁推一体化、智慧农业生产管理精细化、农产品电商运行高效化、智慧农文旅体验便捷化,且均建立起政产学研结合、公司+农户契合、多重业态融合3个维度的保障机制。据此,针对现代种业、智慧农业、农产品电商、智慧农文旅提出相应实施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6.
关注e农     
2001年3月11至15日,在北京农业展览馆召开的“首届中国种植业大会”上,参展厂商和参会人士不约而同将目光集中到一家从事“e农”服务的公司身上。乍一听,“e农”感觉是一家从事农业电子商务的商业网站,可仔细一了解原来“e农”是个服务理念。这倒有点新意,那么,“e农”服务的含义又是什么呢?本刊采编特意走访了推出“e农”服务的北京中农博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中农博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由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一批博士、硕士共同发起创办的高科技企业,隶属于中关村科技园区。公司常年聘请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  相似文献   

7.
与时俱进,改革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分析了现代农业发展对农学专业教育的新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种、养、加工相结合,农、工、商、管一体化”的“厚基础,宽专业,强技能,重应用,高素质”的农学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北大荒集团作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国家队”“示范区”“排头兵”“稳定器”,始终坚持发挥传统优势,以“二次创业”为契机,以“1241”(“1”为党建引领,“2”为统分结合,“4”为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家庭经济、合作经济,“1”为全产业链经营)北大荒农服模式为支撑,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示范带动作用和社会化服务的组织引领作用,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9.
开展耕读教育是农业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肩负强农兴农时代新人的重要途径。四川农业大学以兴天下之农事为己任,研究提出高校耕读教育的三个发展阶段:生产劳动阶段,劳动教育阶段,耕读教育阶段。确立新时代耕读教育指导思想,以新农科内涵建设为引领,对接乡村振兴战略人才需求,创新构建了“蜀韵耕读”教育育人体系:一是组建“三育”师资队伍支撑体系;二是创建“三读”课程育人体系;三是创构“三耕”实践育人体系;四是架构耕读教育全方位保障体系。该体系的创新与实践,助力培养了一批“学农为农”情怀深厚、“强农兴农”能力突出和“知农爱农”服务乡村振兴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0.
本分析了广东省农业发展及毕业生就业趋势对农学专业教育的新要求,提出了要与时俱进,将传统单一的培养农作物栽培人才的农学专业“专才”教育,改造整合提升为培养“种、养、加工相结合,农、工、商、管一体化”的“现代大农学专业”“通才”教育的教学改革举措。  相似文献   

11.
<正>广东农垦是农业农村部和广东省“部省共管、以省为主”的垦区,70多年来,广东农垦“为农而生、助农而兴”,已成为国家和广东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是广东农垦主办的高职院校,建校70年来,学校始终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为国家培养了15万多知农爱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2022年,在广东农垦的大力支持下,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从众多参与竞争的高校中脱颖而出,被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乡村振兴局授予广东唯一的省级“乡村振兴培训学院”建设资格。  相似文献   

12.
<正>河南农业大学日前举办“情思农韵相约履行”校友“返校周”系列活动,旨在欢迎校友重回母校怀抱,畅叙师生同学情谊,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和时空平台。“校友圆桌对话”高端论坛上,校友们热情高涨、积极踊跃,围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农业强省建设”这一主题,分享探讨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农业强省建设的新思路、新理念、新做法。大家畅所欲言,既充分抒发感情,又提出真知灼见,争相为乡村振兴、农业强省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13.
在教育部《关于加快新农科建设推进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农业强国”精神引领下,文章提出以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加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索构建新农科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农学专业核心课程“作物栽培学”为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与时俱进增加思政元素,培养专业自信和“知农爱农”情怀;将课程讲授内容纵向重构为“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模块;建立“学生创新/创业研究+课堂研讨”的知识提升教学模式;联合试验站,构建“教学内容+田间实物”相结合的虚拟实物化课堂;基于OBE理念,组建“校内专业教师+校外企业导师”双师培养团队。以上课程改革,为培养高素质农学复合型创新人才提供了实践经验,提升了地方农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水平。  相似文献   

14.
张丽 《现代农业研究》2023,(11):102-105
后脱贫时代乡村教育工作面对新背景、新任务、新方法,要求乡村教育价值理念要从“扶教育之贫”转向“以教育扶贫”,从“读书无用”转向“读书有用”,从“输血式扶贫”转向“造血式扶贫”,从“离农思想”转向“为农思想”,要求乡村教育从因人施教,回归教育本质;因地施教,厚植乡村文化;因时施教,观照时代发展方面开展实践。探赜后脱贫时代乡村教育价值转向与实践进路,是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抑制返贫路径的深入探索,也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之于相对贫困治理的适时观照。  相似文献   

15.
为挖掘中国羊文化所蕴含的思政育人元素,探讨了将羊文化的思政育人功能融入羊生产学课程教学和实践中的有效途径,利用羊文化深刻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自信心以及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为构建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新农科背景下“三全育人”格局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农村宅基地即将"入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力度的加大,城乡人13目前已逐步形成了“农到城”,”农到农”,”城到农”、”边远地区到经济发达地区”的多向流动的格局,造成了农村中存在大量的闲置(空置)可利用房屋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新农科建设已在全国涉农高校启动,新农科建设的目标在于改革农林教育模式,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从反映人才培养质量的大学生就业情况看,农林高校学生面临着获取高质量就业的机会相对较弱、在升学中优质生源“流失”严重、在留学深造中难获优势、自主创业难度大等“出口困境”。农林高校应以新农科的理念,培养好学生“新”的特质、“农”的特质、“科”的特质,体现出农林高校的人才培养优势,改变农林高校学生的传统面貌,使学生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8.
2000年农村职业中学招生形势总的来讲是喜中有忧,省级以上“农”字重点职中通过采取各种措施一般均招收了500人以上,好的也有达到700人的。但是这些学校“农”字专业的招生形势严重下滑。据笔者所了解的几所国家级重点职中的情况看,最多的招收了80名,一般均在15~20名,最少的为零,学校的“农”字招牌因此褪色。对于这些学校本身而言,通过转“农”为“工”、化“农”为“服”等途径,其生存或许不成问题。但从我国农业发展大计来看,农科人才培养出现这种局面,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笔者曾多次作为农职中的招生工作人员,到乡镇…  相似文献   

19.
政法要览     
《农家致富》2005,(1):45-45
“以工哺农”成为“三农”基本策略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这将终结长期以来各级政府客观上存在的“决策的城市倾向”,以更加自觉和积极的行动,支持“三农”的发展,加快缩小城乡差距。  相似文献   

20.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既要体现共性又要张扬个性。共性就是要发挥思政课在思想、政治领域的引领和导向功能,积极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个性是在新农科背景下,思政课助力农业院校办学目标所应承担的使命。可见,农业院校思政课必然要融合体现思政课共性和农业院校个性的双重使命,但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由个性来体现。因此,农业院校思政课应培养学生“知农爱农”的认知与情感、提升学生“学农为农”的观念与意识、增强学生“强农兴农”的责任与担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