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京地区犬巴贝斯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年来,笔者在宠物门诊工作过程中,通过对161例犬巴贝斯虫病的诊治与跟踪调查(治愈148只,死亡13只,治愈率达91.93%),总结出发病规律和治疗方案,发现本地区犬巴贝斯虫病主要是由吉氏巴贝斯虫和犬贝斯虫感染所致。其中由吉氏贝斯虫感染的病例为106例,由犬巴贝斯虫感染的病例为55例,未发现韦巴贝斯虫感染的病例。针对犬巴贝斯虫病的发病特点,提出了预防新措施。  相似文献   

2.
犬巴贝斯虫病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犬巴贝斯虫病是由犬巴贝斯虫(Babesia canis)、吉氏巴贝斯虫(B.gibsoni)和韦氏巴贝斯虫(B.vitalli)寄生于犬的红细胞内所引起的血源性原虫病。临床表现为发热、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病程短,死亡率高。目前该病在国内广泛分布,有蜱滋生的地方,春、夏、秋季均可发病,近年有流行和暴发的趋势。家养宠物犬常由于到草地牵遛或爬山而感染。2003年8月17日,南京农业大学兽医院动物门诊收治了1例京巴公犬犬巴贝斯虫病。现将该病的诊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国兽医学报》2017,(4):668-670
选用健康本地杂种犬,分为2组,一组手术切除脾脏,另一组未经任何处理,然后2组犬人工静脉接种含犬吉氏巴贝斯虫的病犬血液,接种后观察临床症状、进行实验室检查(血涂片、血常规、病原的PCR检测),检测2组犬人工感染犬吉氏巴贝斯虫后的发病情况。结果显示,人工感染后2组犬均表现出自然感染犬吉氏巴贝斯虫后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血涂片中检测到犬吉氏巴贝斯虫虫体,血常规表现出严重的贫血,PCR能扩增出犬吉氏巴贝斯虫的基因片段。2组犬比较显示,切脾组的红细胞感染率和贫血程度均高于未切脾犬。本试验成功建立了犬吉氏巴贝斯虫人工感染方法,且脾切除后感染效果优于直接静脉感染。  相似文献   

4.
1 犬吉氏巴贝斯虫病的诊断 1.1 临床症状 犬吉氏巴贝斯虫病是一种血源性原虫病,这种病症主要是由犬巴贝斯虫、吉氏巴贝斯虫和韦氏巴贝斯虫三种虫类引起的,这些虫能够在犬的红细胞当中寄生,患有这种病症的犬类会呈现出贫血、血红蛋白尿等方面的特征,而当病症较为严重时,则会导致犬类出现贫血、呕吐、腹泻等情况.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吉氏巴贝斯虫感染后犬脾脏的病理学变化,本试验采用静脉接种的方法感染健康犬,每只犬接种含吉氏巴贝斯虫的血液5 mL(红细胞染虫率约2%),接种后每3天采集1次血液,通过血涂片、血常规、PCR等方法监测吉氏巴贝斯虫是否感染成功;每7天采用B超检查脾脏的大小;对发病死亡犬进行病理剖检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脾脏病理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人工接种吉氏巴贝斯虫3 d后PCR可检测到虫体DNA,6 d后血涂片可见虫体,15 d后血常规指标(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压积)开始降低。B超检查结果显示,犬感染吉氏巴贝斯虫后其脾门、脾尾厚度随病程延长逐渐增大。于感染后第31、36天和第42天试验犬分别死亡1只,死亡率为50%,剖检死亡犬可见其皮下黏膜黄染,脾脏肿大,被膜紧张,边缘钝圆,脾梗死。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脾脏充血,白髓、红髓界限不清,大量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浸润,结缔组织增生,脾小梁增粗,梗死灶内大面积坏死,淋巴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浸润。由此可见,在吉氏巴贝斯虫感染过程中脾脏首先发生急性炎性脾肿,随着病程延长逐渐演变成坏死性脾炎和慢性脾炎。  相似文献   

6.
3岁雄性贵宾犬,体重3.20 kg,免疫完全,未绝育,从未进行过体内外驱虫,院内散养。主诉最近2周发现犬的精神状态渐差,进食量逐渐减少。为了对其进行诊治,采用体格检查、血液学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的方法进行诊断,并根据诊断结果进行治疗,结果表明,该犬感染吉氏巴贝斯虫且并发肝脏损伤,通过采取输血、驱虫等治疗措施,患犬的临床症状消失,镜检外周血虫体消失,治疗后未见复发。说明临床上可通过血液学检测对犬的吉氏巴贝斯虫感染进行确诊,且输血结合驱虫治疗可有效治疗该病。  相似文献   

7.
一只8岁雌犬出现食欲不振、精神不佳、呕吐、呼吸急促等症状,采取临床一般检查、犬c反应蛋白检查、ELISA检查后,初诊为犬胰腺炎;后经抗生素滴注后无明显效果,追加血液原虫PCR检查和血涂片检查后确诊为犬吉氏巴贝斯虫感染。根据发病经过及血液学检查,推测该犬是由犬吉氏巴贝斯虫感染继发胰腺炎。经灭虫治疗、对症治疗、支持治疗及输血治疗后,病情得到明显改善。患犬出院后持续口服阿托伐醌配合阿奇霉素,定期复诊结果显示预后良好,最终痊愈。  相似文献   

8.
犬巴贝斯虫病是一种对犬危害较重的虫媒性血液原虫病,是由巴贝斯科巴贝斯属的原虫寄生于犬的红细胞内引起的[1],主要病原为犬巴贝斯虫(B.ca-nis)、吉氏巴贝斯虫(B.gibsoni)和韦氏巴贝斯虫(B.vitlli)[2]。在我国已发现犬巴贝斯虫和犬吉氏巴贝斯  相似文献   

9.
犬巴贝斯虫病是一种经蜱传播,巴贝斯虫寄生于犬红细胞内引起的一种犬血液寄生虫病,目前呈全球性分布。犬巴贝斯虫病的病原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犬巴贝斯虫、吉氏巴贝斯虫、韦氏巴贝斯虫。  相似文献   

10.
犬巴贝斯虫病是经蜱传播的血液寄生虫病,其临床症状是高热、贫血、血红蛋白尿和脾肿大。通过血涂片检验,血常规检验并结合临床特征,对西安市103只宠物犬进行了巴贝斯虫的感染情况检测。结果显示,犬血液中巴贝斯虫的感染数为16例,占总数的15.53%,其中5月份的感染犬最多,为13例,占感染数的81.25%(13/16)。  相似文献   

11.
犬巴贝斯虫病是由巴贝斯虫感染而引起的人畜共患血液原虫病,蜱虫是其主要的传播媒介,在全世界均有分布,该病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易反复发作,本文从该病的病原、传播途径、实验室诊断及治疗对该病进行探讨,以期为该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犬巴贝斯虫病是一种蜱传性血液原虫病,由犬巴贝斯虫(Babesia canis)和吉氏巴贝斯虫(B.gibsoni)引起[1],其中犬巴贝斯虫可根据抗原性质、交叉免疫等将其分为3个亚种[2],即犬巴贝斯虫亚种(B.canis canis)、韦氏巴贝斯虫亚种(B.canis vogeli)和罗氏巴贝斯虫亚种(B.canis rossi)。患犬常表现为贫血、发热、黄疸、血红蛋白尿等症状。现将1例警犬韦氏巴  相似文献   

13.
用基于重组的犬吉氏巴贝斯虫P50蛋白作为ELISA诊断抗原,对来自青海省西宁地区的5个藏獒养殖基地的118份藏獒血清,进行犬巴贝斯虫病的血清学诊断,共检出阳性血清12份,阳性率为10.17%。结果初步表明西宁地区部分藏獒养殖基地中存在犬吉氏巴贝斯虫的感染。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秦皇岛某犬养殖中心的50只犬出现红尿、厌食、发烧、精神欠佳等症状,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实验室检查,在其血涂片检查中发现红细胞内有染成淡蓝色的小梨籽形虫体,有圆形、环形和逗点形等,虫体的染色质团呈紫红色,清晰可见,1个红细胞内寄生虫体1~3个不等,红细胞染虫率为5%~15%,确诊为犬吉氏巴贝斯虫病。应用伯氨喹啉(0.8~1.0 mg/kg)和乙胺嘧啶(0.8 mg/kg)配合治疗,连用5 d。用药后贫血症状基本缓解,食欲恢复,红细胞染虫率下降到了1%左右,病犬痊愈。表明伯氨喹啉和乙胺嘧啶对犬吉氏巴贝斯虫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犬巴贝斯虫病是由巴贝斯虫(原称焦虫)引起,经蜱传播,寄生于犬血液红细胞内的寄生虫病.犬巴贝斯虫病的病原主要有3种,即犬巴贝斯虫、吉氏巴贝斯虫、韦氏巴贝斯虫.1 流行病学巴贝斯虫是通过中间宿主蜱感染的.蜱叮咬患巴贝斯虫的病犬,巴贝斯虫就随血液红细胞进入蜱的消化道,在蜱消化道内虫体从红细胞内逸出,侵入蜱肠上皮细胞进行多数分裂,形成很多细长虫体,进入蜱的成熟卵内发育.分类号:S858.29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7307(2013)06-0038-002  相似文献   

16.
犬巴贝斯虫病是由犬巴贝斯虫、吉氏犬巴贝斯虫、韦氏犬巴贝斯虫寄生于犬的红细胞内的血源性原虫病,临床表现多以发热、贫血、黄疸为主要症状,病程短,病死率高。一些兽医院工作人员对该病认识不足,常导致误诊误治。2005年8月,我们收治一起病例,经确诊为犬巴贝斯虫病,经合理治疗,控制了病情。现将该病的诊疗经过报告如下。1病史调查及发病情况2005年8月10日,我市郊区一养犬户带2只4月龄大的斗犬来我校动物门诊诊治。据犬主介绍,在自家院内饲养了8只斗犬,2只为成年犬,6只为4月龄幼犬,八只犬共同住在院内搭建的简易窝棚内。主人平时喜欢带成年犬…  相似文献   

17.
犬巴贝斯虫病是由犬巴斯虫、吉氏巴贝斯虫和韦氏巴贝斯虫3种病原引起的一种在临床上表现高热、严重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和脾肿大的传染病,此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多发生在5~9月,经蜱虫传播的血液寄生虫病。现将笔者所诊治的犬巴贝斯虫病的病例介绍如下,以求与广大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18.
陈金泉  余机旺 《警犬》2013,(8):21-23
犬巴贝斯虫病是以蜱虫为传播媒介,由犬巴贝斯虫或吉氏巴贝斯虫所引起的一种血液原虫病,临床上以高热、贫血、黄疸和血红蛋白尿为主要特征。2005年以来,由于气候变化等因素,福建地区犬蜱虫病传播严重,以此为传播媒介的巴贝斯虫病也随之多发。笔者共参与诊治36例,治愈32例,死亡4例,治愈率为89%。  相似文献   

19.
<正>犬巴贝斯虫病是以蜱虫为传播媒介,引起溶血性疾病的一种血液原虫病,呈世界性分布[1]。该病的主要临床特征是患犬发热、贫血、黄疸和血红蛋白尿[2]。寄生于犬的巴贝斯虫主要是犬巴贝斯虫和吉氏巴贝斯虫,我国主要以吉氏巴贝斯虫为主,呈地方流行性,对犬特别是警犬危害严重[3]。巴贝斯虫病属于人兽共患病,其主要的致病机理是破坏宿主红细胞,导致贫血、黄疸及红细胞的携氧功能受损,从而引起机体器官衰竭甚至死亡[4]。  相似文献   

20.
为调查北京地区犬吉氏巴贝斯虫病的感染与治疗情况,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期间,本试验对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院就诊的25例犬吉氏巴贝斯虫感染病例进行调查统计,记录其临床症状,分析全血细胞计数(Complete Blood Count,CBC)、生化检测结果和三氮脒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25例患犬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73.3%(11/15)的患犬出现了免疫介导性溶血性贫血(Immune mediated hemolytic anemia,IMHA),使用三氮脒和输血疗法治疗后,71.2%(10/14)的患犬取得良好的疗效,但目前跟踪的病例中,21.4%(3/14)的患犬已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