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光明食品集团上海农场有限公司地处苏北滨海冲积平原,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生态良好。上海农场作为上海市在域外最大的农业生产基地,是光明食品集团现代农业板块的主力军。长期以来,上海农场8万座田间进、排水闸门都需要人力手工操作,农田灌溉始终离不开人工,水层管理也难以做到精准节约。为了节约人力物力成本、提高产能和质量,上海农场、盐城市沿海水利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农科院共同研发的大田智能灌溉系统应运而生,为上海农场现代化农业发展和打造殷实农场带来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为了推广应用农业灌区智能节水灌溉系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浪费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理论加案例分析法研究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节水灌溉系统设计和应用。以景电灌区条山农场灌区为例,探讨了采用传感器和设备实时感知农田环境数据,借助神经网络智能预测系统进行数据处理,设计灵活的节水系统架构等技术理论,涵盖系统架构设计,智能节水系统主程序设计,灌溉监控系统设计和实施精准化智能节水灌溉等应用路径。结果表明,在景电灌区条山农场灌区的实际应用中,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节水灌溉系统单次灌水节水率达到了15%~20%,灌溉666.67hm2土地节水7.5万~10万m3,为农民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在高效应用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的路径中,强调了做好数据采集与传输,加强智能处理与方案设计,实施精准化智能节水灌溉等关键步骤。结果表明,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节水灌溉系统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方面的作用显著,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的高效应用为农业提供了现代化的灌溉管理手段,应持续推广和优化。  相似文献   

3.
帖品 《甘肃农业》2013,(23):60-60,62
黑土洼农场是甘肃农垦集团总公司下属的农业分场之一,耕地面积大,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了农场的经济发展。本文分析了黑土洼农场在转型跨越发展的新形势下,实施高效节水灌溉的紧迫性及工程实施的有利条件,可为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立项、审批、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根据大田灌溉现状和上海农场实际情况,研发了大田智能灌溉管理系统,该系统集云平台、泵房智能控制柜、LoRa集控器、智能灌溉控制器、配套传感器及配套工程小程序、android应用客户端、公众号服务等于一体,经应用,节水效果显著。现对该大田智能灌溉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在两块试验田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总结介绍,以供类似农场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的智能灌溉系统侧重于喷灌和滴灌,但国内大部分大田种植还是运用明渠灌溉,改造成管道会出现改造投入成本高等情况。针对明渠也只是改造成电磁阀或蝶阀控制,会出现杂物堵塞造成漏水等情况,造成水资源浪费。大田智能灌溉系统由光明食品集团上海农场有限公司和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共同研发,主要包括智能扬水站、新型闸门改造、无线灌溉控制以及大田智能灌溉管理平台等。在明渠灌溉条件下,对水稻、小麦等大田粮食作物种植从扬水站泵房、干渠进水到田间进排水的智能化控制和管理,实现了人均管水面积从几百亩到几千亩的跃变,大大节约了水资源,并降低了人工。  相似文献   

6.
节水农业主要是指在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充分利用自然降水的基础上高效利用灌溉水的农业.节水农业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农业生产中水的利用率和水的利用效率,对于灌溉农业来说就是在节约大量灌溉用水的同时实现农作物的高产,对旱作农业来说就是在增加少量补充供水的情况下达到显著增产.节水农业技术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重要环节,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包括输水系统节水技术、灌溉节水技术、田间农艺节水技术、化学节水技术、高新节水技术以及集雨补灌、节水管理等.节水农业技术,重点是灌溉节水技术.灌溉节水技术包括输水系统节水技术和田间灌溉节水技术.  相似文献   

7.
把管道灌溉这一农村使用最广泛的节水灌溉技术,与其它节水灌溉技术相结合,称为“1+x”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即利用管灌输水速度快、能耗低、水利用率高(95%以上)的长处,避其田面灌水的利用率较低的短处,改用其它田面节水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8.
正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不仅是节水的需要,也是农业现代发展的需要。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对于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节约型社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节水灌溉技术含义及体系节水灌溉技术是比传统的灌溉技术明显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的灌水方法,措施和制度等的总称。灌溉用水从水源到田间,到被作物吸收、形成产量,主要包括水资源调配、输配水、田间灌水和作物吸收等四个环节。在各个环节采取相应的节水措施,组成一个完整的节水灌溉技术体系,包括水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由节水灌溉、水肥综合管理、物联网、LoRa无线通讯集成的智能水肥一体化应用技术。以黑尊雪桃种植项目为例,确定了节水灌溉设计参数、田间管网流量与压力及设备选型原则与方法;根据农业种植项目特点,运用一体化设计的传感器或控制器、LoRa无线通讯、有边缘计算功能的网关及云平台组成的物联网采集传输控制系统;以雪桃对水肥的需求规律和项目地土壤肥力为依据,设计了适合本项目的灌溉施肥制度,以期为更多农场应用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降本增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1.节水灌溉技术含义及体系节水灌溉技术是比传统的灌溉技术明显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的灌水方法,措施和制度等的总称。灌溉用水从水源到田间,到被作物吸收、形成产量,主要包括水资源调配、输配水、田间灌水和作物吸收等四个环节。在各个环节采取相应的节水措施,组成一个完整的节水灌溉技术体系,包括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和节水管理技术。节水灌溉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正>1.节水灌溉技术含义及体系节水灌溉技术是比传统的灌溉技术明显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的灌水方法,措施和制度等的总称。灌溉用水从水源到田间,到被作物吸收、形成产量,主要包括水资源调配、输配水、田间灌水和作物吸收等四个环节。在各个环节采取相应的节水措施,组成一个完整的节水灌溉技术体系,包括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和节水管理技术。节水灌溉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1+X,是把管灌这一广大农村使用最为普遍的节水灌溉技术,与其他节水灌溉技术相结合的技术。就是利用管灌输水速度快、能耗低、水利用率高(95%以上)等长处,避开其田面灌水水利用率较低的短处,改用其他田面节水灌溉的技术。可在不增加投入或投入较少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实现高效节水灌溉。  相似文献   

13.
在农业灌溉中,只凭单一的节水设备或技术很难实现高效利用灌溉水资源的目标,所以需要有机结合灌溉的水资源开发、技术装备、自然环境、土质等因素,统筹安排,动态使用灌区水资源,实现灌溉的自动供水与配水、用水。这就需要加快应用自动化技术,促进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水资源现状与发展节水灌溉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阐述了甘肃省水资源现状及节水灌溉取得的成绩,提出甘肃省发展节水灌溉的对策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改进田间灌水技术,提高水利用系数;推广田间保墒技术,提高水分生产率;大力发展雨养农业,提高雨水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论述了旱作节水农业在四平粮食主产区的目的、意义和实施方法,在多年连续干旱的情况下,建立“土壤水库”等一系列早作节水措施,提高了自然降水的利用率,高效利用灌溉用水的田间耕作制度.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传统农业灌溉用水浪费、耗人力、物力等问题,设计研发一套智能监测与控制系统。该系统基于上海农场智能灌溉项目,利用Java Script、C#、HTML5等技术作为平台开发基础,通过LORA网关+蓝牙技术,实现平台对灌溉设备的精准远程控制、数据监控、多平台交互控制等功能。结果表明,节水效果明显,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在梯田、山丘地区,在项目投资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低压管道输水+田间穴灌”和“低压管道灌溉+给水栓+地面软带”的灌溉方式,节约水资源,提高水源保证率,运行管理方便。根据庄浪县农田水利项目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方案,项目建设完成后,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经济效益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8.
根据民勤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通过有规律控制供电而降低田间灌溉定额,发展节水灌溉的一些思路,希望能给民勤县或其它类似地区在发展节水灌溉时给予一些启发或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1.节水灌溉技术含义及体系节水灌溉技术是比传统的灌溉技术明显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的灌水方法,措施和制度等的总称。灌溉用水从水源到田间,到被作物吸收、形成产量,主要包括水资源调配、输配水、田间灌水和作物吸收等四个环节。在各个环节采取相应的节水措施,组成一个完整的节水灌溉技术体系,包括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和节水管理技术。节水灌溉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目前水资源紧缺与浪费并存,难以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要求。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必须积极推广应用的新的节水灌溉技术和措施,在农业供水中,尤其是在灌溉供水过程中损失量相当大,其损失量主要由渠系输水渗漏和在田间土壤水转化为作物水的过程中组成。为了提高水的利用率,应采取防渗措施改进灌溉方式和灌溉技术,逐步形成以水利农业和经济管理等多种措施相结合的科学节水技术体系,以达到节水目的。目前,主要节水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