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对急性胰腺炎患犬治疗效果的影响。选取了患犬29例,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含量。根据C-反应蛋白水平将上述29例患犬分成2组:CRP升高组(n=19)和CRP正常组(n=10)。通过治疗后发现:伴有CRP升高的急性胰腺炎患犬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低于CRP正常的急性胰腺炎患犬,病情恢复较慢;CRP水平与治疗疗程呈正相关关系。结果表明,CRP水平对急性胰腺炎患犬的治疗效果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大黄素对慢性肾衰竭(CRF)宠物犬氧化应激和微炎症状态的影响,选取47例犬慢性肾衰竭临床病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UT组,n=8)、低剂量大黄素治疗组(LRT组,n=12)、中剂量大黄素治疗组(MRT组,n=12)和高剂量大黄素治疗组(HRT组,n=15),同时选择10例健康犬作为对照组(CG组)。UT组患犬治疗方案为口服复方α-酮酸片(1片/次,2次/d)+自由采食肾脏处方粮,LRT组、MRT组和HRT组分别在UT组治疗基础上按25、50 mg/(kg·bw·d)和100 mg/(kg·bw·d)口服大黄素。试验前后分别采集血液、尿液,测定肾功能指标、氧化应激指标和炎症指标。结果显示:各治疗组的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和尿肾脏损伤因子-1(KIM-1)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HRT组Scr、BUN和KIM-1均低于MRT组、LRT组和UT组(P<0.05);与UT组比较,HRT组丙二醛(MDA)、尿8-羟基脱氧鸟苷(8-OH-dG)、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显著降低(P<...  相似文献   

3.
试验研究L-精氨酸(L-Arg)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断奶仔猪肠道黏膜屏障损伤的缓解作用.选择21日龄断奶的杜×长×大断奶仔猪18头,平均体重(7.52±0.92)kg,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分为3个组:基础日粮(对照组)、基础日粮+LPS(LPS组)和基础日粮+LPS+0.5%Arg组(0.5%Arg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期为18 d.试验第18天,LPS组和0.5%Arg组腹腔注射100μg/kg BW LPS,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注射LPS后4 h前腔静脉采血,屠宰,刮取小肠黏膜.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LPS刺激显著降低十二指肠黏膜中二胺氧化酶(DAO)活性(P<0.05),与LPS组相比,0.5%Arg显著增加了十二指肠和回肠黏膜中DAO活性(P<0.05);2)与对照组相比,LPS对血浆D-乳酸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而与LPS组相比,0.5%Arg显著降低了血浆中D-乳酸的含量(P<0.05);3)与对照组相比,LPS刺激显著增加了十二指肠黏膜中内皮素-1(ET-1)的含量(P<0.05).而与LPS组相比,0.5%Arg显著缓解了十二指肠黏膜中ET-1含量的上升(P<0.05);4)与对照组相比,LPS刺激显著增加了回肠黏膜中丙二醛(MDA)和空肠黏膜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以及空肠黏膜中GSH与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的比值(GSH/GSSG)(P<0.05),而与LPS组相比,0.5%Arg显著缓解了LPS导致的回肠黏膜MDA和空肠黏膜GSH含量的上升(P<0.05).这表明,L-Arg可通过降低肠黏膜中ET-1含量、降低机体的过氧化水平来缓解LPS导致的肠道黏膜屏障损伤.  相似文献   

4.
慢性肾病(CKD)是犬最常见的肾脏疾病,为了探究国内犬CKD的流行特征,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61例在中国农业大学教学动物医院确诊为CKD的患犬资料。结果显示CKD的患病率约为0.9%,发病中位年龄为12岁,雌雄患病比为1∶1.5,小型犬患病率高于中、大型犬,常见的患病品种包括杂交犬、贵宾犬、博美犬和雪纳瑞犬等;常见的临床症状是胃肠道不适(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和多饮多尿;常见的临床病理学变化是非再生性贫血、氮质血症、高磷血症和低白蛋白血症,且随着CKD分期增加,血液学指标异常逐渐加重;常见的超声异常征象是皮质回声增强、轮廓不平滑/不规则和皮质内囊肿。CKD1期~CKD4期的患犬均可能出现蛋白尿和高血压。因此,建议大于7岁的犬进行CKD的筛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检查计划应包括血常规、生化分析、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SDMA)、尿常规、尿蛋白肌酐比(UPC)、超声和血压检查。  相似文献   

5.
抗生素杀死细菌释放的内毒素常对动物消化道造成损伤,为筛选能有效净化肠道内毒素从而减轻肠道损伤的中草药,本研究对小鼠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建立肠黏膜屏障损伤模型,随后将小鼠分为蒲公英处理组(P组,80 mg/kg,n=7),板蓝根处理组(B组,210 mg/kg,n=7)和PBS处理组(G组,0.01 mol/L PBS,n=7),分别于处理后0、3 d和7 d收集各组小鼠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组织,利用小鼠LPS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小鼠各个时间点肠道组织中的LPS,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蒲公英治疗3 d和7 d小鼠的十二指肠、回肠和结肠组织中LPS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板蓝根治疗7 d小鼠的十二指肠、回肠和空肠LPS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采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小鼠各肠道组织中分泌型IgA (sIgA)抗体水平各时间点的变化,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 d和7 d蒲公英和板蓝根组小鼠空肠和回肠组织s IgA抗体的水平显著升高(P<0.05)。采集治疗0、3 d和7 d各组小鼠肠道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对照组LPS诱导小鼠主...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聚半乳糖(GOS)对脂多糖(LPS)刺激的哺乳仔猪盲肠微生物区系、肠道炎症和屏障功能的影响.选取18头初始体重[(1.57±0.05)kg]相近的新生哺乳仔猪,随机分为对照组、LPS刺激组和GOS添加组,每组6头.GOS添加组的仔猪每天灌喂1 g/kg BW的GOS溶液,对照组和LPS刺激组的仔猪灌喂等...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21日龄断奶对仔猪肠道形态、肠道通透性及肠黏膜屏障的影响。采用2×3双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组别(哺乳组、断奶组)和日龄(22、24和28日龄)为2个主效应。选取6窝体况相近的健康大白仔猪,每窝选取6头平均体重为(6.1±0.2)kg的仔猪,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断奶组和哺乳组,每组18头,分别于22、24和28日龄时屠宰,测定其生长性能、肠道形态、肠道通透性及肠黏膜屏障。结果表明:1)28日龄时,断奶组仔猪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均极显著低于哺乳组(P0.01)。2)组别和日龄对仔猪的空肠隐窝深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回肠绒毛高度有极显著交互作用(P0.01);断奶组的空肠、回肠隐窝深度极显著高于哺乳组(P0.01),空肠、回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极显著低于哺乳组(P0.01);哺乳组28日龄时的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极显著高于22和24日龄时(P0.01),24日龄时的回肠绒毛高度极显著高于22日龄时(P0.01)。3)组别和日龄对仔猪的空肠黏膜二胺氧化酶(DAO)活性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断奶组的空肠、回肠黏膜DAO活性显著低于哺乳组(P0.05)。4)组别和日龄对仔猪空肠黏膜闭锁蛋白(occludin)的mRNA表达量有极显著交互作用(P0.01);空肠黏膜闭锁小带蛋白1(ZO-1)和哺乳组空肠黏膜occludin的mRNA表达量随着日龄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P0.05);与哺乳组相比,断奶组回肠黏膜ZO-1、occludin和24日龄时空肠黏膜occludin的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24日龄时回肠黏膜ZO-1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22日龄时(P0.05)。5)组别和日龄对仔猪空肠黏膜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表达量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断奶组24和28日龄时空肠黏膜TNF-α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哺乳组(P0.05),空肠黏膜白细胞介素10(IL-10)的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哺乳组(P0.05)。回肠黏膜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mRNA表达量随着日龄的增加而降低(P0.05)。综上所述,哺乳仔猪22~28日龄时肠道发育趋于成熟,而断奶会破坏仔猪肠道上皮细胞的结构和紧密连接蛋白的mRNA表达,引起肠道绒毛变短和脱落、肠道通透性增加和炎症反应,降低平均日增重。  相似文献   

8.
L-精氨酸对脂多糖刺激断奶仔猪肠黏膜免疫屏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L-精氨酸(L-Arg)对脂多糖(LPS)刺激仔猪肠黏膜免疫的影响。选用24头21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个处理,即对照组(基础日粮)、LPS组(基础日粮+LPS)、0.5%Arg组(基础日粮添加0.5%Arg+LPS)、1.0%Arg组(基础日粮添加1.0%Arg+LPS)。结果表明:LPS刺激损伤小肠黏膜结构;Arg则有效阻止LPS应激导致的肠道损伤,维持肠黏膜结构的完整性;LPS刺激显著增加仔猪小肠肥大细胞数(P<0.01);1.0%Arg则减少肥大细胞数(P<0.05);LPS刺激降低回肠IgA分泌细胞、CD4+、CD8+阳性细胞数(P<0.05),而0.5%Arg则增加IgA分泌细胞、CD4+、CD8+阳性细胞数(P<0.05)。这表明LPS刺激可导致仔猪小肠黏膜结构受损,免疫屏障功能降低,而日粮添加精氨酸可有效阻止LPS对肠黏膜屏障的损伤,促进及改善肠黏膜结构及免疫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9.
α-酮戊二酸对LPS慢性应激仔猪小肠黏膜形态与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了探讨α-酮戊二酸(AKG)能否缓解LPS慢性应激导致的仔猪小肠黏膜损伤及其机理,本试验研究了AKG对LPS慢性应激仔猪的小肠黏膜形态、血浆D-木糖的含量、血浆和小肠黏膜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及小肠黏膜mTOR及磷酸化的mTOR表达量的影响.18头(24±1)日龄健康断奶仔猪随机分成3个处理组(空白对照组、应激对照组、AKG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各组基础日粮一致,空白对照组和应激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1%淀粉,AKG组饲喂基础日粮+1%AKG.试验期为16 d.应激对照组和AKG组仔猪分别于第10、12、14和16天腹膜注射80μg·kg~(-1)BW的LPS,空白对照组注射相应剂量的灭菌生理盐水.第16天注射LPS 2 h后,按0.1g·kg~(-1)BW的剂量给仔猪灌服D-木糖溶液,注射LPS 3 h后,前腔静脉采血.第17天屠宰取小肠组织样,刮取肠黏膜及制作组织切片.结果表明:(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应激对照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黏膜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空肠和回肠磷酸化mTOR/mTOR(P-mTOR/mTOR)显著降低(P<0.05),血浆DAO活性显著升高(P<0.05).(2)与应激对照组相比,AKG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黏膜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空肠黏膜DAO活性、血浆D-木糖及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黏膜P-mTOR/mTOR显著升高(P<0.05).结果显示,日粮中添加1%AKG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仔猪的小肠组织学形态和吸收功能,缓解LPS慢性应激导致的仔猪小肠黏膜损伤,这与mTOR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9N2 AIV)继发细菌感染的作用机制,以BALB/c小鼠为模型,研究呼吸道感染H9N2 AIV后,宿主肠道菌群结构、黏膜屏障、黏膜炎症反应等情况。结果显示:H9N2 AIV经呼吸道感染BALB/c小鼠后,小鼠肠道菌群紊乱。攻毒后小鼠体内的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和棒状杆菌属极显著增加(P0.01),而有益菌为主的乳杆菌属等极显著降低(P0.01);H9N2 AIV感染小鼠后,肠道黏膜屏障被破坏,促炎因子IFN-γ、IFN-β等极显著高表达(P0.01),上皮细胞中的ZO-1等紧密连接蛋白则明显下调(P0.05),造成肠壁通透性增强。研究表明小鼠感染H9N2 AIV后,其肠道微生物菌群失衡、黏膜屏障功能被破坏、出现炎症反应等。  相似文献   

11.
高嘌呤饮食可引起肠道微生物区系紊乱,而且与高尿酸血症(HUA)的发生密切相关。同时,HUA的发生往往伴有肾功能损害。菊苣是一种天然药物,对降低尿酸有显著作用。然而,其具体机制是否与肠道微生物区系和肾脏损伤的调节有关尚不清楚。采用高嘌呤饲料诱导鹌鹑高尿酸血症模型,将鹌鹑分为对照组(CON)、模型组(MOD)和模型加高、中、低剂量菊苣组。通过检测血清和粪便中尿酸水平来评价效果。同时,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肠、肾组织形态学改变,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肠屏障连接蛋白Occludin、Claudin-1的表达。此外,通过分析肠道微生物区系的16S rR NA扩增产物,并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肾脏LPS/TLR4轴炎症反应的变化,进一步阐明其潜在的作用机制。菊苣干预后血清尿酸水平显著降低,粪便尿酸水平显著升高。菊苣还能修复肠粘膜损伤,提高肠屏障通透性。16S rR NA测序分析发现,菊苣通过增加益生菌群(双歧杆菌,Erysipelotrichaceae)和减少病原菌群(螺杆菌科, Helicobacteraceae)来恢复肠道微生物区系。此外,菊苣还通过下调血清LPS和肾组织TLR4/NF-κB炎症通路,降低LPS/TLR4轴炎症反应,从而促进肾脏尿酸排泄。菊苣干预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区系失衡,抑制LPS/TLR4轴炎症反应,改善鹌鹑HUA,有望成为高尿酸血症治疗的候选药物。  相似文献   

12.
[摘要]肠上皮最重要的作用之一是消化摄入的饲料,吸收营养,同时上皮细胞为病原体、毒素和变应原从腔体扩散到黏膜组织提供了生化-物理屏障。屏障完整性的缺陷会强烈激活免疫细胞,导致肠道组织慢性炎症,而当屏障受损时,内毒素等炎症分子可通过循环到达不同器官,在非肠道疾病如酒糖尿病、肥胖、慢性肾病等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紧密连接在肠道屏障功能中起重要作用,其中肠上皮细胞中的紧密连接由不同的连接分子组成,它们调控相邻细胞中水、离子和大分子的细胞旁通透性。为了进一步了解肠道屏障的作用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本文综述了饲料中营养物质因素对肠道功能和健康的调节作用。 [关键词]营养物质|肠道功能|肠道健康|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三丁酸甘油酯(TB)对乙酸(ACA)刺激仔猪小肠黏膜生长和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试验选用18头体重接近、健康的28日龄断奶仔猪(杜×长×大),随机分为3个处理:对照组、乙酸组和TB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期为21d。试验期内对照组和乙酸组饲喂基础日粮,TB组饲喂基础日粮+0.1%TB。于试验第15天清晨,乙酸组和TB组仔猪直肠灌注10mL 10%乙酸,对照组直肠灌注相应剂量的灭菌生理盐水。于试验第18、21天清晨前腔静脉采血,测定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力;第21天屠宰取样,取空肠、回肠等组织样品,测定仔猪肠道形态结构、肠道黏膜损伤相关基因mRNA水平等指标。结果表明:(1)未用乙酸刺激前,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0.1%TB对仔猪平均日增重有一定程度提高(P=0.089),且显著降低了仔猪料重比(P0.05);(2)与对照组相比,乙酸组显著降低了空肠黏膜绒毛高度、回肠黏膜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及空肠绒毛表面积(P0.05);(3)与乙酸组相比,TB组显著降低了血浆DAO活力(P0.05),极显著降低了回肠AREG基因的相对表达量(P0.01)。综合上述结果,日粮中添加0.1%TB能缓解乙酸诱导的仔猪肠黏膜生长及肠道屏障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地衣芽孢杆菌对脂多糖(LPS)应激仔猪肠道形态、肠黏膜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的影响。试验选用35日龄、平均体重为(10.0±0.5)kg的苏山猪90头,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LPS组和BL+LPS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仔猪。其中,对照组和LPS组仔猪均饲喂基础饲粮;BL+LPS组仔猪饲喂添加500 mg/kg地衣芽孢杆菌的基础饲粮。预试期3 d,正试期21 d,于正试期第21天从每个重复中选2头仔猪腹腔注射LPS(LPS组和BL+LPS组)或等量的灭菌生理盐水(对照组),注射24 h后屠宰取样。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LPS应激显著降低了仔猪十二指肠二胺氧化酶(DAO)、空肠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及空肠一氧化氮(NO)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血浆中NO含量和NOS活性(P<0.05);显著降低了空肠绒毛高度和绒隐比、回肠绒隐比(P<0.05);显著降低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十二指肠和回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5);显著降低了空肠上皮细胞中淋巴细胞、空肠和回肠上皮细胞中杯状细胞数量(P<0.05);显著降低了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提高了回肠黏膜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P<0.05)。2)与LPS组相比,饲粮添加地衣芽孢杆菌显著提高了LPS应激仔猪回肠DAO和NOS活性(P<0.05);显著提高了空肠黏膜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5),显著降低了十二指肠黏膜丙二醛(MDA)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血清IgG含量(P<0.05)。由此可见,LPS应激导致仔猪肠黏膜损伤,在饲粮中添加地衣芽孢杆菌可提高LPS应激仔猪的肠黏膜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一定程度上促进肠道形态的修复,减缓LPS应激导致的肠道损伤。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短链果寡糖(scFOS)对断奶仔猪肠道氧化还原状态和黏膜完整性的影响。试验选用12头初始体重为(7.02±0.04)kg的24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配到对照组(n=6)和scFOS组(n=6)。对照组仔猪饲喂基础饲粮,scFOS组仔猪饲喂基础饲粮且每天每头饲喂1.2 g scFOS。试验期14 d。结果表明:1)scFOS摄入可显著提高仔猪平均日增重(ADG)并显著降低料重比(F/G)(P<0.05);scFOS摄入可显著降低仔猪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和D-乳酸含量(P<0.05)。2)scFOS摄入可显著提高仔猪空肠黏膜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并降低丙二醛(MDA)含量(P<0.05)。3)scFOS摄入可显著上调空肠黏膜G SH-Px和核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NRF2)mRNA表达量(P<0.05),有增加空肠黏膜Kele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mRNA表达量的趋势(P=0.08)。4)scFOS摄入可显著上调空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2(ZO2)和封闭蛋白2(CLDN2)mRNA表达量(P<0.05),有增加闭合蛋白(OCLD)mRNA表达量的趋势(P=0.05)。综上所述,短期摄入scFOS可通过缓解肠道氧化应激和改善肠道屏障功能的途径改善断奶仔猪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包膜丁酸钠(CSB)对脂多糖(LPS)刺激下断奶羔羊血清炎性细胞因子、肠道通透性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试验选取(42±1)日龄、平均体重为(11.79±0.54)kg的断奶羔羊24只,按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CON组)、LPS组、CSB2L组、CSB3L组,其中CON和LPS组饲喂基础饲粮,CSB2L和CSB3L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2和3 g/kg CSB,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在试验第28天每组选取3只羔羊进行屠宰,LPS、CSB2L和CSB3L组在屠宰前3 h腹腔注射100μg/kg BW LPS,CON组腹腔注射等量无菌生理盐水。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饲粮中添加CSB可显著提高断奶羔羊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P<0.05),CSB3L组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高于CON和LPS组(P<0.05)。2)与CON组相比,LPS组断奶羔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显著升高(P<0.05)。CSB2L和CSB3L组血清TNF-α和IL-1β含量均低于LPS组(P<0.05),血清TNF-α含量显著高于CON组(P<0.05)。CSB3L组血清IL-8含量显著低于LPS组(P<0.05)。CSB2L和CSB3L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显著高于LPS组(P<0.05)。3)断奶羔羊血清中D-乳酸(DLA)含量和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在LPS刺激下显著升高(P<0.05)。CSB2L和CSB3L组可显著降低LPS注射后的血清DLA含量和DAO活性(P<0.05)。4)CON组肠黏膜形态结构完整且绒毛排列整齐。注射LPS后,空肠和回肠绒毛排列紊乱,高矮不一,绒毛肿胀脱落。CSB2L和CSB3L组空肠和回肠绒毛形态较完整且排列整齐,肿胀程度降低,上皮轻度脱落。LPS组盲肠部分肠绒毛上皮脱落,腺体排列紊乱,结肠绒毛略微脱落。CSB2L组盲肠和结肠有轻微水肿,CSB3L组盲肠和结肠绒毛上皮未见明显脱落和水肿。LPS刺激显著降低了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P<0.05)。CSB2L和CSB3L组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降低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降低均得到缓解。CSB2L和CSB3L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CON和LPS组(P<0.05),CSB3L组回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高于CON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CSB可以提高断奶羔羊的生长性能并能缓解LPS刺激引起的断奶羔羊应激,抑制血清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升高和肠道通透性增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肠道组织形态,维护肠道健康。  相似文献   

17.
为了建立猫血浆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SDMA)的参考范围,并探索SDMA对猫慢性肾病(CKD)的诊断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本试验从中国农业大学教学动物医院采集健康成年猫和慢性肾病(CKD)、心脏病(HD)、肿瘤、糖尿病(DM)、脂肪肝(FHL)和猫传染性腹膜炎(FIP)患猫的血浆样本,应用ELISA检测SDMA水平,建立健康成年猫的SDMA参考范围,并分析不同疾病对SDMA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健康成年猫血浆SDMA的参考范围为0~13.09μg/dL,且不受年龄、性别和品种的影响(P>0.05)。CKD患猫血浆SDMA水平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升高,且与肌酐(CREA)呈强相关性(r=0.890,P<0.001),可反映肾功能的损伤程度。与健康成年对照组相比,FHL组和FIP组患猫血浆SDMA水平差异极显著(P<0.01),HD组差异显著(P<0.05),肿瘤组和DM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血浆SDMA水平对猫CKD早期诊断具有一定意义,猫脂肪肝和传染性腹膜炎可能会影响SDMA水平。  相似文献   

18.
犬瘟热患犬中性粒细胞cAMP-PDE活性变化及中药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犬瘟热患犬中性粒细胞(PMN)中环磷酸腺苷-磷酸二酯酶(cAMP-PDE)的活性变化及中药对其活性的体外调节作用,为抗炎药研究和病毒性炎症的中药治疗积累资料。提取犬瘟热患犬(n=9)和正常犬(n=6)的中性粒细胞制备cAMP-PDE样品,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其活性及中药对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犬瘟热患犬组中性粒细胞cAMP-PDE活性(18.55%±2.66%)显著(P<0.05)高于正常组(11.54%±5.16%)。解表药等5类114味中药中芦根(77.27%)、胡黄连(70.41%)、女贞子(65.50%)、香薷(65.16%)、贝母(61.43%)、黄芩(60.67%)、淫羊藿(60.34%)、黄芪(59.13%)、青蒿(56.93%)、秦皮(55.55%)、辛夷(55.03%)、甘草(54.67%)、牛蒡子(53.40%)、麻黄(53.32%)14味对cAMP-PDE活性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中性粒细胞cAMP-PDE活性在犬瘟热患犬炎症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对cAMP-PDE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的中药对其炎症可能具有疗效,同时,中药抑制中性粒细胞中cAMP-PDE活性可能是其抗炎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谷氨酸(Glu)对脂多糖(LPS)刺激断奶仔猪肠道能量代谢的影响。选择24头断奶仔猪分为4个组,分别为对照组、LPS组、LPS+1.0%Glu组和LPS+2.0%Glu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于试验第28天,试验组猪注射100μg/kg BW LPS,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4 h后屠宰,取肠道样品待测。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LPS刺激导致断奶仔猪空肠三磷酸腺苷(ATP)、腺苷酸池(TAN)含量和能荷(EC)显著降低(P0.05),一磷酸腺苷(AMP)/ATP值显著升高(P0.05);与LPS组相比,LPS+2.0%Glu组显著提高了空肠ATP、二磷酸腺苷(ADP)和TAN含量(P0.05)。2)与对照组相比,LPS刺激导致断奶仔猪回肠柠檬酸合成酶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空肠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活性有降低趋势(P=0.092);与LPS组相比,除LPS+1.0%Glu组回肠柠檬酸合成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外,Glu对空肠和回肠三羧酸循环关键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3)与对照组相比,LPS刺激导致空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及回肠沉默信号调控因子1(Sirt1)和PGC1α的mRNA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与LPS组相比,LPS+2.0%Glu组有提高空肠PGC1α(P=0.067)和回肠Sirt1(P=0.053)mRNA表达量的趋势,LPS+1.0%Glu组有提高回肠Sirt1 mRNA表达量的趋势(P=0.070)。由此可见,Glu可以改善LPS刺激导致的肠道能量损耗状态。  相似文献   

20.
研究犬瘟热患犬中性粒细胞(PMN)中环磷酸腺苷-磷酸二酯酶(cAMP-PDE)的活性变化及中药对其活性的体外调节作用,为抗炎药研究和病毒性炎症的中药治疗积累资料。提取犬瘟热患犬(n=9)和正常犬(n=6)的中性粒细胞制备cAMP-PDE样品,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其活性及中药对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犬瘟热患犬组中性粒细〖JP2〗胞cAMP-PDE活性(18.55%±2.66%)显著(P<0.05)高于正常组(11.54%±5.16%)。解表药等5类114味中药中芦根(77.27%)、胡黄连(70.41%)、女贞子(65.50%)、香薷(65.16%)、贝母(61.43%)、黄芩(60.67%)、淫羊藿(60.34%)、黄芪(59.13%)、青蒿(56.93%)、秦皮(55.55%)、辛夷(55.03%)、甘草(54.67%)、牛蒡子(53.40%)、麻黄(53.32%)14味对cAMP-PDE活性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中性粒细胞cAMP-PDE活性在犬瘟热患犬炎症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对cAMP-PDE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的中药对其炎症可能具有疗效,同时,中药抑制中性粒细胞中cAMP-PDE活性可能是其抗炎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