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明化肥减施配施木霉菌有机肥对辣椒产量、品质及根际土壤的影响.[方法]利用小区试验,以不施肥(CK)为对照,研究了减量15%、30%、50%化肥配施木霉菌有机肥对辣椒产量、品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与CK处理相比,各施肥处理均明显提高了单株辣椒生物量、单株产量以及小区产量;与100%化肥处理(A)相比较,...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鲁西南蒜—椒轮作种植模式下,辣椒定植后增施微生物肥料在减量追肥中的应用效果,以大蒜收获后的三樱椒为试验试材,研究不追肥处理、常规追肥处理、微生物肥料+100%化肥、微生物肥料+85%化肥处理、微生物肥料+70%化肥处理对土壤养分和辣椒炭疽病病情指数、辣椒产量和品质等的影响。总结出在鲁西南蒜—椒轮作种植模式下,在辣椒定植后配施微生物菌剂的基础上,适度减量追肥,提高土壤养分含量、降低辣椒炭疽病病情指数、提高辣椒产量、改善辣椒品质等效果更为显著。在增施液体微生物菌剂20 kg/亩的基础上,减少15%追肥量,辣椒产量和品质表现最优;减少30%追肥量,与常规追肥处理辣椒产量持平,辣椒素含量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3.
生防菌苗床接种对辣椒根域微生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苗床拌土接种生防菌制剂对辣椒根域微生态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真菌F、放线菌Act 2和Act 8为供试生防菌,采用苗床拌土法接种辣椒,平皿涂抹法测定各处理辣椒根区、根表土壤和根内微生物数量,小区试验研究接种生防菌对辣椒产量的影响。【结果】苗床拌土接种2株生防放线菌和1株生防真菌制剂:(1)可明显增加辣椒根域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减少真菌数量,改变根域土壤中微生物组成,促使辣椒根域土壤微生物类型由真菌型向细菌型转变。其中接种生防真菌F后,小区辣椒根区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66.7%和46.2%,细菌、放线菌与真菌的数量比B/F、A/F分别较对照增加了207.7%和72.2%。(2)显著增加辣椒根表土壤芽孢杆菌数量,减少根区土壤芽孢杆菌数量,根表芽孢杆菌数量增幅和根区土壤芽孢杆菌数量降幅分别为7.5%~246.8%和11.9%~74.5%。(3)显著增加了辣椒根内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其中芽孢杆菌数量增加明显;接种生防放线菌Act 2后,细菌、芽孢杆菌和放线菌数分别增加314.8%,409.1%和77.3%。(4)显著提高了小区辣椒产量,其中接种生防放线菌Act 8后,鲜椒总产量较对照增加了48.8%。苗床接种生防菌后,在辣椒收获期,小区辣椒根区、根表土壤中仍有大量生防放线菌检出(105~106g-1),表明接入的生防菌可在辣椒根区土壤中长时间定殖、存活,持续发挥生防作用。【结论】苗床拌土接种生防菌可显著改变辣椒根域微生物组成和数量,具有明显的促生、增产作用;苗床拌土接种育苗是一种可用于土传病害生物防治的、值得深入研究的接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毕节线椒是贵州省毕节地区经济作物工作站在毕节市撒拉溪镇辣椒种植地通过优良单株选育而成的辣椒品种,也是毕节市的特色农作物.毕节市是毕节辣椒的主要种植区,该地区海拔较高,属季风性气候,土壤和气候非常适合辣椒栽培,是我国辣椒的优质种植区.近年来,随着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毕节线椒品质和产量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迫切需要提高种植管理技术.现将毕节线椒种植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以黄花棘豆为原材料提取植物源表面活性剂OOR,并研究了其对农药的增效作用。初步研究表明,黄花棘豆粗取物的最佳提取溶剂为甲醇,粗提物产出率为5.94%。OOR在农药中的最佳添加量为3 mL/L,在此用量下,20%杀虫双水剂300倍液药后1~10 d对桃蚜的防效提高8.39~12.31百分点,对菜青虫的防效提高11.49~14.25百分点;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对番茄早疫病的防效提高10.30百分点,对叶霉病的防效提高12.10百分点;在确保10%草甘膦水剂对藜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0.00%以上的条件下,用药量可降至9 L/hm2,对水量可降至450 kg/hm2。  相似文献   

6.
36%广灭灵微囊悬浮剂防除辣椒地杂草效果及安全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广灭灵防除辣椒地杂草试验。结果表明:900-1500mL/hm^2的36%广灭灵微悬浮剂对禾本科杂草的株防和鲜重防效均达99.2%以上,对阔叶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为65.9%-86.5%,对莎草的防效在37.2%以下;该农药会造成辣椒叶片的白化现象,但不影响辣椒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7.
试验结果表明,直播水稻试验除草剂配方:灵斯科公顷用量900mL处理对直播水稻安全,无药害现象发生,且单株防效、鲜重防效均大于95%以上,单株防效为95.6%,鲜重防效为96.7%,分别比75%二氯喹啉酸公顷用量600~900g的处理高9.1、11.5个百分点。灵斯科公顷用量900mL处理产量最高,为8083.5kg/hm~2,较空白对照高1206kg/hm~2。  相似文献   

8.
河西地区干制辣椒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张掖节水农业试验站对4个干制辣椒品种进行了引种试验。结果表明,以天椒13号鲜重折合产量最高,为36 264.7 kg/hm~2,较对照品种线三增产42.38%;天椒15号次之,鲜重折合产量为33 600.00 kg/hm~2,较对照品种线三增产31.92%;凯旋8号居第3位,鲜重折合产量为33 264.7 kg/hm~2,较对照品种线三增产30.60%。制干率以凯旋8号最高,达到15.30%,较对照品种线三增加0.98百分点;天椒15号次之,为14.60%,较对照品种线三增加0.28百分点;天椒16号制干率略低,为14.22%,较对照品种线三减少0.10百分点。综合考虑,天椒13号长势强,果实商品性好,坐果最多,折合产量最高,增产幅度最大,可作为河西地区干制辣椒主栽品种。天椒15号和凯旋8号产量较高,增产幅度大,制干率也高,可作为配套品种。  相似文献   

9.
从辣椒根际土壤中筛选出对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trpsici)有拮抗作用的6株细菌和10株放线菌.其中,拮抗细菌B4和放线菌A10对辣椒有较好的促生作用,对辣椒疫病有较高的控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菌落生长法抑菌作用最佳的是B4和A10,抑制率分别为79.5%和74.5%;孢子囊萌发抑制率试验最佳的是B4和A10,它们对孢子囊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92.8%和89.3%.在温室试验中,防效作用最佳的是B4与A10的混合使用,防效为72.5%;促生作用最佳的是B4,辣椒鲜重增加44.1%,干重增加36.2%.在田间试验中,防效作用最佳的是B4与A10混合使用,在接种11d后,防效为76.2%;促生作用最佳的是B4,接种20d辣椒鲜重增加81.5%,干重增加69.6%,果重增加74.1%,其中B4与A10的混合使用能使辣椒根重增加47.9%.  相似文献   

10.
等养分复合肥对高氮土壤线椒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氮土壤覆盖地膜种植线椒时,可以充分利用土壤供氮能力,施用高浓度等养分复合肥(15-15-15),采取多次少施、对水打孔灌施方法,使线椒能及时补充养分,避免浪费,提高了肥料利用率。施肥量在825~1 050 kg/hm2,可增加株高、株幅、单株果数、单果鲜重等,增产显著,鲜果个头大、鲜亮,商品性较好。连续种植多年蔬菜的菜田土壤有机质和氮素水平较高,可施用氮磷钾三元素相等含量的复合肥,减少氮素投入,提高磷钾素效能和辣椒(线椒)产量。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6%抗坏血酸水剂对根用韭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开展了田间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根用韭菜全生育期应用6%抗坏血酸水剂,对韭菜灰霉病、锈病、白粉病的防效分别为62.65%、66.67%和61.46%;产量高达26592kg/hm~2,较对照增产17.56%;肉质根鲜重比重达91.8%,高出对照5个百分点,不仅增加了产量,而且提高了品质。  相似文献   

12.
以辣椒(Capsicum annuum L.)品种苏椒14为试验材料,进行专用生物菌剂宁盾和有机冲施肥真根的苗期喷施处理,测定其生物量、根系和土壤微生物的变化。结果表明,有机冲施肥处理显著提高了辣椒幼苗的株高、茎粗和叶面积;专用生物菌剂和有机冲施肥都显著提高了辣椒幼苗的地上部和地下部的鲜重和干重。从对根系的影响来看,宁盾、真根处理根表面积和分叉数与对照差异显著。与原始土样相比,宁盾处理后辣椒根际土壤中的细菌、放线菌、真菌的数量均明显增加。由此可见,施用有机冲施肥对辣椒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促进作用更明显,施用专用生物菌剂可以改善植物根际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药剂对辣椒疫霉菌的生长抑制作用以及对辣椒疫病的田间防效和对辣椒的增产作用,旨在筛选出可有效防控辣椒疫病并对辣椒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较小或有益的防控药剂,为辣椒疫病防控提供指导。【方法】以辣椒疫霉菌Ph2为试验材料,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对15种药剂进行初筛;以生长抑制率为100.00%的药剂为候选药剂,辣椒疫病高发田块为试验地,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灌根法为主要施药方式,统计施药后不同时段辣椒疫病发病率、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收获期测定不同药剂处理辣椒生长及产量指标,计算增产率;采集辣椒根际土壤,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菌落数量,计算细菌/真菌比,探索不同药剂对辣椒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的影响。【结果】对辣椒疫霉菌生长抑制率为100.00%的药剂有6种,分别为33.5%喹啉铜SC、80%烯酰吗啉WG、72%霜脲·锰锌WP、687.5 g/L氟菌·霜霉威SC、23.4%双炔酰菌胺SC和64%噁霜·锰锌WP;田间防效试验结果显示,第3次药后33 d防效最好的是氟菌·霜霉威(93.86%),其次为噁霜·锰锌(71.78%);各药剂处理对辣椒生长指标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鲜椒推测产量最高的是噁霜·锰锌处理(22.74 t/ha),氟菌·霜霉威处理次之(21.29 t/ha),较CK分别增产29.52%和21.22%;各药剂处理下的细菌/真菌比表现为霜脲·锰锌>氟菌·霜霉威>噁霜·锰锌>喹啉铜>双炔酰菌胺>烯酰吗啉,以霜脲·锰锌处理最高,为13.85,极显著高于其他药剂处理(P<0.01)。【结论】氟菌·霜霉威和噁霜·锰锌对辣椒疫病有较好的防效且增产作用明显,对土壤细菌生物量影响较小,可作为辣椒疫病的防治药剂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4.
以山东寿光辣椒大棚的连作土壤为基质,以无机肥料作对照,向辣椒连作土壤中基施5种不同配方的有机肥,调节土壤N、P、K至相同水平,研究其对辣椒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同时采用RAPD和平板稀释计数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不同肥料处理组中辣椒根际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与多样性的变化.结果显示:大部分种类的有机肥均能增加辣椒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其中,以蚕沙和酵母发酵废液复配的有机肥(SYM)处理的根际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与多样性最高,且在促进辣椒生长、抗猝倒病、提高辣椒品质(维生素C和辣椒素含量)方面都明显优于其他处理组.结果表明:以发酵废料为基础的配方有机肥应用于连作土壤中,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与品质,改善土壤的微生态结构.  相似文献   

15.
为了深入了解施用不同浓度的有机肥对辣椒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的影响,进而总结有机辣椒的种植体系,提高有机辣椒的产量和质量,本研究通过施用不同浓度梯度的有机肥,持续3年跟踪分析辣椒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的变化。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对辣椒根际土壤微生物有一定的影响,表现为微生物(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的总数量随着有机肥浓度的增加而增多,并且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多。  相似文献   

16.
在辣椒疫病为害较严重田块采集健康植株,从其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出具有抗疫霉菌活性的细菌菌株Pa608。通过菌落形态特征以及分子水平同源性鉴定,测定其生理生化指标和胞外产酶特性,确定该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采用平板对峙法测试其抗菌谱,盆栽试验确定防效后应用于温室辣椒田测试温室防效,发现该菌株对灰霉菌、稻梨孢菌、疫霉菌、炭疽杆菌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当菌液浓度为1.0×109 cfu/mL、盆施3 mL对辣椒疫病的盆栽防效达88.00%;菌液稀释10倍、株施50 mL的温室防效达74.96%。  相似文献   

17.
以灌漠土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用量(0、15、30、45、60 t/hm2,FW)及不同类型畜禽粪便(鸡粪和猪粪)有机肥施用对辣椒(陇椒3号)产量的影响,以及不同生长发育时期根际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鸡粪和猪粪均能显著提高辣椒株高、根长、根系生物量、茎叶生物量、单果重、辣椒的产量,在施用量为30 t/hm2时辣椒产量达到最大。低量有机肥的施用就可以显著提高土壤酶活性。随着辣椒的生长发育,其根际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逐渐下降,而过氧化氢酶活性则先增加后下降。在辣椒的整个生长发育时期,施用猪粪相对鸡粪,对于土壤脲酶、蔗糖酶的活性提高作用更为明显,而对于过氧化氢酶活性则较弱。结合鸡粪和猪粪有机肥施用对辣椒产量和酶活性的总体情况,在灌漠土土壤类型条件下,种植陇椒3号时,施用30 t/hm2猪粪更能提高土壤酶活性,促进辣椒生长,提高辣椒产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辣椒健康植株和患枯萎病植株根际土壤中细菌群落多样性,为辣椒枯萎病生态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漳州3个辣椒种植基地枯萎病典型患病样地的健康植株根际土壤(JK)和患病植株根际土壤(KW),对土样中的细菌群落进行基于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的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明确健康辣椒植株与枯萎病患病植株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结果】患枯萎病植株根际土壤细菌的优质序列比健康植株少14 376条,OTUs少1 239个。在门水平上,健康植株和患病植株根际土壤微生物组成相似,但相对丰度存在差异。在属水平上,健康植株根际的鞘氨醇单孢菌属Sphingomonas相对丰度比患病植株增加了5.05百分点;而金属细菌属Metallibacterium相对丰度比患病植株减少了6.09百分点。部分物种丰度分析表明患病辣椒土壤根际中壤红杆菌属Solirubrobacter、小双孢菌属Microbispora、短链球孢囊菌属Catelliglobosispora和假双头斧形菌属Pseudolabrys等4个属的物种丰度低于健康辣椒。【结论】辣椒患病植株根际土壤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发生改变及物种丰度降低是辣椒枯萎病患病的重要特征,提示早期添加优势益生菌是防控辣椒枯萎病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通过应用纳米农药水性制剂,比较其与同种农药成份制剂及霍邱县当地传统水稻病虫害防治用药的区别,从而进一步明确纳米农药水性制剂在农药减量化行动中的应用前景。试验设置了纳米农药处理、对照药剂处理、农户自防、空白对照4个处理,统计分析了试验过程中对水稻不同时期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以及农药使用量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纳米农药处理对二化螟防效达86.25%,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达85.57%,对稻飞虱药后14 d防效为97.09%,对纹枯病的防效为78.42%,对稻曲病的防效为79.44%,纳米农药处理对病虫害的防效均高于其他处理区;纳米农药处理在全程3次施药过程中比对照药剂处理农药制剂使用量减少了8.54%,与农户自防区相比减少了16.28%。综合来看,纳米农药处理解决了多种药剂间的混配问题,提高了药效,在保障病虫害防效的同时还可以减少农药制剂使用量,在农药减量化行动中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通过试验和小面积示范,结果表明辣椒应用BN-1、BN-2调节剂,具有促进辣椒生长发育,红果期提早1~2d,增加对椒长度0.91~1.68cm,椒直径增粗0.14~0.27cm.优化了产量结构,增加单株角果数0.2~1.8个,单角鲜重增加0.1~1.9g,干椒率提高0.1~0.9个百分点,增产干椒220.5~711.0kg/hm2,在生产应用中,BN-1的浓度为4~6mg/kg,BN-2的浓度为2~3mg/kg,增产效果显著.初花期喷施效果优于盛花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