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验证几个单季常规粳稻品种在贵池区的种植表现,特开展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南粳5055成穗率高,有效穗数多,虽然抗倒、抗病性一般,但产量高,适合当地高效栽培,只是需注意稻瘟病防治;连粳7号多穗高产,抗倒、抗病性突出,适应当地栽培;南粳46、南粳40产量中等,可选择种植;南粳44产量低,不提倡种植或作进一步种植观察。  相似文献   

2.
泰州地区粳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改变泰州地区单一品种种植现象,进行优质水稻的引种示范。[方法]以南粳9108为对照,选取长江中下游7种主栽品种进行同田对比试验。根据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在泰州地区的农艺性状及产量,选择适宜当地栽培环境的株型好、抗病性强、适应性广、产量高、米质优的水稻品种。[结果]不同基因型品种间农艺性状和产量差异较大,农艺性状与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和外观品质指标间呈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南粳52、宁3818、宁3908等品种产量较高、经济性状突出,因此建议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结论]该研究为筛选出适宜泰州地区推广的水稻品种资源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辽粳系列水稻品种产量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芬  邵国军  韩勇  王铮 《吉林农业科学》2006,31(5):11-13,18
辽粳系列品种是指辽宁省稻作研究所选育的系列常规水稻品种。辽粳系列水稻品种具有产量高、稳产性好、米质优良和抗病性强等优点。本文选用已审定并在生产上应用面积较大、有代表性的18个辽粳系列水稻新品种,对其产量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产量构成因素中,每穗成粒数的可塑性最大,千粒重的可塑性最小;偏大穗型品种其穗粒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大,密切程度高,高生物产量是获得高产的物质基础;多穗型品种其穗数与产量的密切程度相对更高一些;在产量构成因素中,其他因素通过总粒数对产量发挥的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4.
为选育优质高产水稻品种,将寒地水稻种质资源按照不同的栽培方式,分为直播时期水稻品种、育苗移栽时期水稻品种和旱育稀植时期水稻品种三个群体,并对其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个时期的寒地水稻种质资源中,旱育稀植时期的水稻品种的各产量构成因素均在合适的数值范围,对其产量均有贡献。同时研究提出在旱育稀植的栽培条件下,水稻新品种的育种目标是适高抗倒,少蘖、大穗、密穗,抗病虫,耐冷,出米率高,优质,根系活力强,叶片上举,活秆成熟等。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尤溪联合梯田水稻种质资源的变化。结果表明:尤溪联合梯田保留了15份传统栽培的水稻种质资源,其中糯稻3个、籼稻7个和粳稻5个。这些传统栽培的水稻平均生育期150.4 d,结实率80.2%、穗粒数132.4粒、千粒重26.1 g。近90年来,联合梯田先后推广种植了30个水稻品种,其中常规稻6个、杂交稻24个。与传统水稻相比,后期种植的水稻生育期显著变短、穗粒数显著增加,但千粒重和结实率无显著差异。水稻种质资源具有明显向短生育期、大穗、重穗型转化的趋势。并针对联合梯田稻作系统与传统水稻资源保护所面临的困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国杂交水稻品种在柬埔寨马德望省的种植长势和产量表现,为中国杂交水稻在柬埔寨马德望省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2012年旱季(1~4月),将3个中国杂交水稻品种(早优362、特优362和桂源优362)与当地水稻品种(Senpidao)种植于柬埔寨马德望省,测定比较不同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结果】不同水稻品种株高间差异显著。中国杂交水稻品种株高均显著高于当地对照品种(Senpidao),但分蘖数较低。中国杂交水稻品种的每穗粒数和穗长也显著高于当地对照品种,其中特优362的每穗粒数最多,桂源优362的穗最长。早优362的千粒重均高于其他3个品种,而特优362和桂源优362的产量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品种。此外,每穗粒数、穗长和产量间表现出极显著的相关性。【结论】中国杂交水稻适合在柬埔寨种植,旱季在马德望省的Toul Samrong土壤种植可比当地品种增产23%~38%。  相似文献   

7.
以65份来自种质资源库的水稻品种为材料,根据品种的产量性状进行统计分析、多样性指数分析以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在产量性状上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多样性指数介于1.607~2.000之间,单株产量与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及穗着粒数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46、0.586和0.508;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5个水稻材料可聚为22个类群,说明供试材料的遗传距离较远,种质资源分化程度较高;通过主成分分析,获得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85.212%,并通过对应的特征向量获得3个主成分因子,分别为粒数因子、结实率因子及有效穗数因子,可以作为种质资源综合评价指标。通过每个品种的各主成分排名及综合排名对各品种进行综合评价,排前5名的水稻材料分别为奥野占6号、R995、油粘8号、丝苗12和R998。在水稻育种中应注意利用具有丰富遗传多样性的种质资源,并在亲本选配时选择遗传距离较远且综合性状表现差异较大的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8.
为选择适合郓城县种植的早熟、产量高、抗病性和抗倒伏能力强的小麦品种,对12个小麦品种进行1年种植对比试验.结果发现,12个小麦品种出苗率为83.3%~90.3%,株高为69~81 cm,穗数为31.7万~48.2万/667 m2,穗粒数为32.3~44.1粒,千粒重为34.5~45.1 g,产量为417.3~612.8...  相似文献   

9.
为收集北五味子种质资源以建立种质资源库,以8个不同地区的五味子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以左家地区的五味子种质资源为对照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桓仁地区的五味子种质资源在雌雄花比例、穗长、穗粒数和总穗数等产量因素中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单株产量更是几种种质资源中最高的。证明桓仁地区的五味子种质资源适宜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0.
采用2个水稻大粒种质和2个常规品种进行单株产量与穗部性状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大粒种质粒数、一次枝梗数以及二次枝梗粒数极显著低于常规品种。相关分析表明,大粒种质单株产量与穗部10个性状呈显著正相关,常规品种单株产量仅与穗部6个性状呈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二次枝梗实粒数对水稻单株产量具有正向影响;大粒种质影响单株产量的穗部性状为二次枝梗实粒数和一次枝梗数正向影响,二次枝梗粒数为负向影响;常规品种影响单株产量的穗部性状仅为二次枝梗实粒数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农艺性状相关性研究是种质资源和遗传育种研究中普遍采用的分析方法,明确各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可为谷子品种选育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对新育成的4个早熟杂交谷子品种在冀西北坝上地区的种植表现进行评价,结果表明,4个品种抗逆性均好,但不同品种的经济性状和产量存在较大差异;对其株高、穗长、单穗重、穗粒重、千粒重、出谷率和产量7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穗粒重与单穗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产量与单穗重呈显著正相关、与穗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重和单穗重是影响冀西北地区早熟杂交谷子产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丰富本地优新香稻品种的种质资源,推广适应本地种植的优新香稻品种有利于满足消费者需求,促进水稻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引进了5个优新香稻品种进行比较试验,从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和抗性等方面对供试品种进行分析,为其进一步推广种植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9香、莉香占、南晶香占、香雪丝苗等优新香稻品种生育期适中,株高、穗长和每穗总粒数等显著高于美香占2号(CK),抗病性好,产量比美香占2号(CK)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适宜在肇庆市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水稻新品种松辽6号在不同生态区域、异地多点示范种植,表现生育期适宜,丰产性好,抗逆性强,品种优良,适应性较广等综合性状。松辽6号品种示范试验过程中,对穗数、穗结实粒数、千粒重三个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并为种植松辽6号获得理想产量总结出相应参考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丰富糯玉米种质资源,筛选适合上海地区种植的鲜食糯玉米品种,对7个鲜食糯玉米新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分析测定其生育期、田间植株性状、抗病性、果穗性状、果穗营养成分含量和鲜穗产量。结果表明:‘荆恒一号’产量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但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均高于对照,小斑病抗性也优于对照。参试糯玉米品种‘荆恒一号’综合性状表现较好,适宜在上海奉贤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为了给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稻品种审定和推广应用提 供科学依据,将黑龙江省垦区6个水稻品种(系) 种植在6个不同生态点,利用AMMI 模型对水 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每穴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 进行了稳定性分析。结果表 明:基因型(G)×环境(E)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明显;本试验中的各水稻品 种(系)在不同地点种植,产量和产量构成要素的稳定性存在差异,垦稻08-924产量最稳定 ;850农场和军川农场较适合水稻进行区试试验;二次枝梗数和穗长除与结实率、产量相关 性不显著外,与其他指标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产量除与穗数达显著正相关外, 与其它性状均未达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适合宜兴地区种植的丰产、优质、抗病的黄瓜品种,选择当地市场在售的7个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领先者的综合性状最好,前期产量高,总产量较高,具有结瓜数多、商品性好、食用性佳、抗病性好的特点,可作为宜兴地区春季大棚早熟栽培的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作为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较早地开展了水稻新品种选育研究。浙江省种植的品种基本涵盖了各种水稻类型,其中粳稻是主要的种植类型,尤其是晚粳稻。虽然自杂交水稻出现后,常规水稻面积占比日益减小,但由于晚粳稻兼顾产量和品质,在生产上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对晚粳稻产量影响最大的4个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可以通过增加穗粒数和有效穗数以及千粒重来提高产量。除了产量的提高之外,稻米品质也成为了晚粳稻育种的主要目标,因此,现在的育种工作已经将米质作为重要育种目标。本文主要通过对浙江省近20 a通过审定的晚粳稻品种进行生育期、产量、品质、抗病性等方面的分析,总结浙江省粳稻品种的性状变化,以期为浙江省的粳稻育种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利用云南高秆大穗大粒品种"毫糯干相"与"IR29"品种杂交育成了两个中矮秆、优质、大粒的水稻新品系—"云香糯一号"和"云香糯25号"。在云南、广西、四川等省的一些地区示范种植表观株型好、产量高、米质好、抗病力强。这两个新品系的育成,表明中矮秆、中穗大粒、优质、抗病性强等性状可以结合在一个品系中;并证实了云南高秆大穗大粒稻种资源在水稻高产育种中具有重要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小麦作为平凉市主栽粮食饲作物之一,筛选优良种质资源,是提高我市小麦生产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在崆峒区草峰镇夏寨村旱塬地设计小麦品比试验,旨在筛选出适宜我市种植的优良小麦品种,对我市小麦生产提质增效。【方法】本试验为单因素试验,以7个小麦品种为参试对象,每个品种设置三个重复,观察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结果】陇鉴116适宜本地区种植,产量最高,为370.04Kg/亩,西平1号不适宜种植。陇鉴116千粒重、穗粒数最高,陇鉴116千粒重较陇鉴111高23.2%,陇鉴116较陇麦479穗粒数高61.5%。【结论】本研究中穗数、千粒重直接影响小麦产量,本地区适宜种植陇鉴116品种,陇鉴108、陇育12产量可待选。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出适合大丰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通过对搜集到的几个水稻品种进行农艺性状和产量、品质调查,研究分析了不同水稻品种产量和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苏秀8 6 7"是高产、优质兼顾型品种,不仅产量高、品质优,而且抗病性、适应性较强,可作为大丰地区优质水稻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