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陆洁琰 《河南农业》2023,(27):25-26
高职院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促进高职院校文化育人。高职院校在传统文化育人过程中存在重视程度不高、课程建设有待完善、传统文化教育与专业教育匹配度不高、师资力量有待提升、校园人文氛围不足等问题。通过深化传统文化育人理念、打造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夯实校园文化底蕴等措施,能加强育人效果,培养传统文化接班人和传承人。  相似文献   

2.
针对水产养殖学专业饲料学课程在教学内容、教材选用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并在改革实践中通过改革教学计划、优化教学内容、探索多种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改革考核方式等措施,切实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有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践表明,水产养殖学专业的饲料学教学改革内容与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值得在水产养殖学相关课程中进行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根据水产养殖专业微生物学教学的特点,分析了水产专业微生物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根据水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特点,提出了完善水产专业高等院校微生物学教学的措施,即改革教学内容,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改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微生物学的主动性,加强实验与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及理论理解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广东作为水产渔业大省,水产品市场供应充足,运行平稳,有效地刺激了渔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渔业上市品种结构调整速度加快,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升,渔业效益和渔民收入明显充分发挥了其产业经济效应,其中珠三角地区和粤东、粤西两翼沿海和近江河地区对我省的水产养殖的贡献功不可没.本着服务“三农”、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宗旨,以便更好地把广东各地水产养殖地区的水产养殖经验推而广之,借他山之石,补自身不足,本刊将会连续对珠三角、粤东、粤西等水产养殖地区作系列报道,推广各地的水产养殖技术、管理、发展等方面的经验和方法、思路、对策等,以期为广大渔业生产部门及水产养殖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加快打造“南繁硅谷”、建设和保障“蓝色粮仓”的背景下,水产类院校及专业担负着为祖国培养并输出知水产、爱水产的新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助力水产业的科技化和可持续化发展。虾蟹增养殖学作为我国高等院校水产养殖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不仅记录讲述了我国虾蟹类传统养殖到现代化养殖模式和技术的伟大变迁史,还蕴含了脱贫攻坚、“三农”情怀、科学发展观、大国“工匠”精神、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观在内的诸多思政元素,能够为在专业课程中开展教育思政提供充分保障。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是深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引领主流价值、提升专业认同感、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水产养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选择和有效途径。课程理论和思想政治理论的协同前行,能够最大化发挥教育价值,提升水产专业学生的职业和社会责任感及使命感。  相似文献   

6.
高校图书馆是文化育人的重要渠道,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活动中,文化自觉是审视和加强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的新向度。同时,大学生文化自觉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个体发展的状况和方向。通过分析文化自觉对于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的重大意义,强调了以文化自觉为新向度、提升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实效性的举措。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在高校实现“三全育人”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当前高教改革研究的热点之一。以海南大学水产养殖学专业水产饲料加工工艺学课程为例,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一核心,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素材挖掘,切实将其贯穿教学全过程,赋予专业选修课思政教育功能,以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隐性育人作用,进而构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提升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成效。  相似文献   

8.
针对水产养殖活动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日益严重这一事实,创新性地将绿色环保理念有机融入到高校水产专业核心课程——养殖水化学相关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旨在扩大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对养殖水化学知识的掌握,同时提升学生对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绿色理念的理解能力,使其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能自觉地将绿色环保理念融入其中,形成科学的生产意识,将生态养殖新生产模式付诸行动,寻求水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推动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基于水产养殖行业特点,采取将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进行有效整合、延长实习时间、全方位开放校内实践教学资源、构筑"双师型"实践教学队伍、转变实践教学基地角色等一系列措施,提出水产养殖专业学生全程参与"繁—养"过程的全周期实践教学模式并实施,经过实践学生动手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读研率和就业学生的被认可度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三全育人"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也是它的科学方法和现实途径。宿舍是学校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场所,是学生修身立志的精神家园。宿舍文化是大学生在宿舍内经过日常互动形成的集体文化,具有较强的归属感、凝聚力和认同感,其育人功能愈加重要。加强宿舍文化建设,打通思想政治教育最后一公里,可以实现公共场所和相对私密场所的有效对接,实现学生日常管理服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自我监督管理等方面的有效融合,通过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的公共精神、集体归属感和荣誉感,有效提升"三全育人"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文化引领"要求,为农业高校指明了大学文化的前进方向;抓住"思想品德"这个大学文化之魂,提升精神文化育人的德育水平;实施产学研管协同培养高等农业人才战略,提升学术文化育人的专业水平;发挥制度文化育人的保障功能,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和专业水平相长;大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实现了"立德树人"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2.
在水产养殖中,加强有机肥的应用,能有效地维持水产物养殖所需的各种生产力和动力,利用有机肥为之补充有机物,能有效地促进养殖效益的提升。因此,本文从水产养殖中的有机肥应用原理、应用现状和应用对策等方面分析了其应用要点,以更好地促进水产养殖效益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水产养殖废水污染危害及处理技术,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立足水产养殖废水污染物的组成,分析了水产养殖废水的来源和危害,并提出常用的处理技术.结果表明,在水产养殖中,如果废水处理不当,会对水产品的安全性、品质、生态环境等造成严重危害.结合水产养殖废水的来源,从物理、化学、生物3个方面同时入手,可大幅度提升水产养殖废...  相似文献   

14.
在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思想阵地的争夺日趋激烈,仅靠传统的文化育人方式无法满足当代青年学生多层次文化需求。高职院校作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思想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树立大国文化自信的崇高使命,更应该积极探索出一条实现文化育人的可行道路。立足于蓝墨云班课平台,以读书作为高职院校实现文化育人的基本途径,力求构建线上与线下互动,读书与分享互通的"五个一"读书长效机制,进而实现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养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5.
微生物与水产养殖的关系比较密切,将微生物应用在水产养殖中,不仅可以提升水产品的质量与产量,还可以对水质进行改善,对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从饲养水产动物、改良水质、防治有害藻类、附着变态诱导以及工程菌应用等方面对水产养殖中微生物的应用进行了深刻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及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安徽农业科学》2020,(1):281-282
专业实践教学是水产养殖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水生生物学是水产养殖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通过研究性教学方法将水生生物学课程的相关内容应用到水产养殖专业基础课程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中,采用科研项目设计的方式,将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凸显了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意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和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水产养殖业持续发展过程中,人们开始将益生菌运用到水产养殖领域,并同步衍生出很多 新型养殖方法。在水产养殖当中合理运用益生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水环境污染问题,在水体生 态环境中进行菌群调节,促进水产养殖生产能力和产量的全面提升。为了进一步发挥水产养殖中益 生菌的重要作用,本文着重研究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为相关养殖研究领域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现代农业科技》2016,(12):336-337
通过分析目前高校的水产养殖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对水产养殖专业人才的需求,研究对比了水产养殖专业培养目标与学生面临的现实环境的差异。提出了苗种繁育、营养保障和病害防治3个方面的实践教学在水产养殖专业上的重要意义,为培养更适宜于社会需要的水产养殖人才提出了一定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工业化水产养殖生产的技术难点是养殖废水的净化和高效利用,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溶解有机物是水质污染的重要来源,及时、高效地清除水中溶解有机物能够显著提升净化效率。本文对工业化水产养殖系统中溶解有机物的种类特性、清除设备方法与清除效果、技术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初步的比较分析,旨在对优化工业化水产养殖的水质净化处理技术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管理工作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更应该重视此项工作,辅导员在文化育人的过程中应当有统一战线高度,把民族团结作为出发点,科学分析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找出管理机制与方式方法中的不足,在尊重少数民族文化习惯的前提下,促进民族融合教育,将民族学生特性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创新方式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和日常引导。就少数民族团结教育中如何提升辅导员辅导员文化育人能力提出了"五有,两要素"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