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杭州市龙井群体种夏秋季鲜叶为原料,采用工夫红茶加工工艺,通过不同的干燥方式,结合茯茶不同的"发花"技术,完成红茯茶产品.感官评审结果表明,接种市面上购买的茯砖茶提纯扩繁的菌液优于茯砖原茶接种方式,晒青红毛茶接种得到的红茯茶产品优于烘青红毛茶接种产品,且均可实现具有红茶及金花菌特有的香气特征的红茯茶产品的预期目标.常规...  相似文献   

2.
<正>问号粉碎机:茶起源于我国,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近几年安化茯茶凭借其独有的"金花"及保健功能异军突起,那茯茶里的"金花"到底是什么?有什么功效呢?与致癌的毒黄曲霉素又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先来大概了解一下茯茶。茯茶,属六大茶类中的黑茶的特色产品,是后发酵茶,也是全发酵茶。茯茶作为黑茶中的"贵子",最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其具有的"金花"成分。所谓"金花",就是在原料的加工过程中通过发花  相似文献   

3.
分别以杜仲叶毛茶和黑毛茶为原料,将其按照不同的质量分数进行拼配,随后汽蒸渥堆、压制定型、发花干燥,加工成复合型茯茶。通过单因素试验、内含成分分析和感官评价,综合得到最优工艺参数:将杜仲黑毛茶和纯茶叶黑毛茶以15∶85(即D-3)复配,含梗量w=10%,汽蒸15min,渥堆发酵16h,蒸茶20s,发花期(前12d)环境温湿度分别为25±1℃/70%RH,发花后进行干燥除湿,每天升温2℃~3℃,升温历时7d左右,一直升到45℃为止,直至达到出烘水分标准(≤14%)。依此方法可制成砖面平整,松紧适中,金花茂盛,汤色橙红明亮,滋味醇和回甘的杜仲茯茶。  相似文献   

4.
不同原料及生长因子对冠突散囊菌固体培养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聪  刘素纯  达海韬  石月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178-9179,9243
[目的]为茯砖茶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对茯砖茶发花过程中的优势菌—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的特征、生长条件、对营养成分的利用及发花过程中茯砖茶主要成分变化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结果]大部分冠突散囊菌菌株在CZG、PDA培养基上生长速度较快,其生长适温为25~35℃,最适生长pH值为5。有机氮对菌落生长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无机态氮、酰胺态氮、氨态氮有利于孢子荫发;有关碳源对菌落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不一致。冠突散囊菌可提高茯砖茶的含氮量,减少其可可碱和茶碱的含量,增加脱镁叶绿酸酯a、b及叶黄素、β-胡萝卜素的含量。[结论]有关冠突散囊菌的生理特性、功能特性及其与茯砖茶品质形成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5.
现代医学研究报道,灵芝是滋补强壮、扶正固本的珍贵药物,尤其在预防衰老和老年性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灵芝的有效成分非常丰富,达150种之多,因此,灵芝产品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茯砖茶与普通黑茶相比有其独到之处,茯砖茶中有一种独特的成分,即茶中有金花,金花是茯砖茶特有。金花学名叫:冠突散囊菌,茯砖茶必须有"金花"。除了茯砖茶,在自然界只有在千年灵芝中曾发现过它。因此,把茯砖茶和灵芝按比例有机地融合到一起生产一种极品黑茶-灵芝茯砖茶。灵芝茯砖茶,它融合了灵芝与茯茶的特点,"金花"数量增加,茶的品质提高。茶色橙红透亮,气味芳香醇正。以全民健康为理念,倡导广大消费者常饮用灵芝茯砖茶。  相似文献   

6.
储藏陈化过程中,六堡茶中的生化成分在湿热及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剧烈变化,从而影响了茶叶的品质及口感。为研究六堡茶储藏时间与品质的关系,以2012、2009和2006年生产的六堡茶为材料,对其感官品质和生化成分进行分析。感官审评结果表明,经过一定时间的储藏,六堡茶的品质及口感得到较大的改善和提高。理化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六堡茶随存放时间的延长,水分、茶多酚和灰分含量呈减少趋势;咖啡碱、水浸出物含量成上升趋势。因此,可以通过这两种途径对六堡茶贮存时间进行初步判定,为科学评判六堡茶的价值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加工工艺对不同茶类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为探明加工工艺对不同茶类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采用相同鲜叶原料,同时加工成六类茶样,分别测定其主要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水浸出物、茶多酚和儿茶素总量以绿茶中最高,红茶中最低。氨基酸、黄酮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则以白茶中含量最多,红茶中最少,这些差异与加工过程中影响生化成分变化的机制有关。认为以茶多酚的氯化程度作为中国茶叶分类的依据比较合理。为有效利用茶叶中的营养、保健成分,饮用白茶和绿茶最好,红茶不及青茶(乌龙茶)和黄茶;若加工液体茶饮料,采用各类茶的在制品为原料最佳。  相似文献   

8.
不同年份茯砖茶的挥发性成分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9份茯砖茶(分别于1975、1985、1991、1994、1996、1999、2004、2009和2012年生产)为试材,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别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检测结果表明:9份茯砖茶中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105种,其中共有成分62种,不同年份茶样中挥发性成分种类分别为93、91、88、78、77、72、88、87和83种,以1975年生产的茯砖茶样品中的挥发性化合物数量最多,总含量最高(62.202%);挥发性成分以酸、醛、酮类为主;棕榈酸、壬酸、植酮、邻苯二甲酸二乙酯、正己醛是多个样品的主要化合物。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显示,9份样品茯砖茶归为5组,1975年和2012年的茶样各成1组;1985和1991年的茶样为1组,1996、1999和1994年的茶样为1组;2004和2009年的茶样为1组。  相似文献   

9.
冠突散囊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是茯砖茶“发花”过程中的优势菌,在特定的温、湿度条件下,其可在茯砖茶中形成黄色闭囊壳,俗称“金花”,是表征茯砖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文章从冠突散囊菌的鉴定命名、生理特性、功能及其对茯砖茶品质的影响与应用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10.
泾阳茯茶是陕西省泾阳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它是利用最低等级的毛茶,在陕西泾阳经二次加工后,销往草原地区的一种黑茶,还有探讨的余地。笔者利用早年在泾阳地区调查的契机,通过询问当地老人关于泾阳茯茶的史迹,在梳理文献资料与实地调查的前提下,对泾阳茯茶产生的时间、制作的工艺和运输的路线进行了探析研究。为还原泾阳茯茶的发展史,弘扬陕西优秀文化做出了一定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不同产地陈香茶主要理化成分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1种包括不同产地、不同生熟度的陈香茶为研究材料,比较分析了主要理化成分的差异及原因。结果表明,沱茶、普洱茶、六堡茶咖啡碱含量高于藏茶和茯砖茶,生熟茶咖啡碱含量差异不显著;生茶氨基酸总量高于熟茶,最高为2008年普洱生茶,茯砖茶含量最低;沱茶和普洱生茶茶多酚含量达28%以上,最低为2008年茯砖茶;可溶性糖含量藏茶最少,普洱散茶最高,熟茶高于生茶;茯砖水浸出物含量最高,最低为藏茶,总体上滋味比较醇厚;熟茶的茶色素含量明显是生茶的2倍多,茯茶、六堡茶和藏茶色素含量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茶树生长过程中自然环境(旱害、涝害、冻害、病害和虫害)变化对茶树生理生化成分的影响,并尝试从生态角度探讨了生态环境对茶树生长的作用,为构建优质生态茶园、选育优良茶树品种以及生产绿色无污染的茶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普洱茶是云南独有的特产茶,特殊的原料、环境、工艺和贮藏条件赋予了普洱茶独特的品质。迄今,国内外对普洱茶复合成分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研究报道甚少。研究以云南普洱生茶、熟茶为样本,进行90d亚慢性毒性试验。试验得出2个茶样各剂量组的各项血常规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除各剂量组的甘油三酯值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外,其他各组的各项生化指标均在正常值范围内。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普洱茶对SD大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无不良影响,同时可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含量,饮用适宜浓度的普洱茶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六堡茶是广西具有悠久历史的特有黑茶,历年来制作六堡茶的主要原材料相比无性系缺陷大.采用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自主知识产权桂红3号、桂红4号、桂绿1号3个无性系国家级红、绿茶品种为材料,以氧化基质丰富的云南大叶种做对照,进行发酵六堡茶研究,并对发酵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和色素成分进行分析,探讨了这几个新品种进行人工后发酵生化成分和色素成分的变化规律,为开发适制六堡茶的无性系茶树品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贵州4个县域豹皮樟老鹰茶的理化品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贵州4个县域豹皮樟老鹰茶的理化品质,对来自贵州4个县域的用传统铁锅杀青、慢火烘干工艺加工的豹皮樟老鹰茶成品进行生化成分和矿质元素测定.结果表明:江口老鹰茶的各生化成分含量都较高,总黄酮含量最高,品质较好;但其重金属铅含量超标,不符合规定.息烽样品的各生化成分含量也都较高,总黄酮含量仅次于江口样品,且茶多酚和水浸出...  相似文献   

16.
以罗布麻茶、罗布麻花和茯砖茶为主要原料,研制复合功能性茶饮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及感官评价,明确复合饮料的最佳工艺参数及配方:罗布麻茯茶最佳的浸提条件为罗布麻花与罗布麻茶质量比3.25∶1,茶水质量比1∶81.53,浸提温度81.34℃,浸提时间16.19 min;其产品最佳的风味配比为柠檬酸0.04%,白砂糖4%。罗布麻茯茶复合饮料的糖度3.8%、p H4.09、茶多酚含量354.9 mg/kg,其感官评价分数最高,色泽、风味和香气最佳,其饮品口味清香可口,茶汁呈橙黄色,带有茯砖茶、罗布麻茶和花特有复合茶清甜感和茶香味。  相似文献   

17.
清香型乌龙茶品质形成过程主要生化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选用铁观音、黄棪、金观音和黄观音春茶新梢为供试材料,对其新梢不同生育阶段及清香型乌龙茶制作过程中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等与茶叶滋味品质密切相关的主要生化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低"酚氨比"和高咖啡碱为茶树品种幼嫩新梢的主要特征;当其萌长至中、小开面2~4叶时,除可溶性糖有明显增加外,其他生化成分均呈下降趋势。在茶树新梢生育过程中各主要(或主体)生化成分的动态变化较清香型乌龙茶制作工艺的影响更为明显。各品种茶样滋味品质相关成分测定结果经数据标准化预处理后,再行相似度分析(夹角余弦)、聚类分析(欧氏距离-近邻法)和主成分分析均可获得较为一致的可视化模式识别结果。在茶树新梢生育过程中,各茶样主要生化成分的化学模式存在较大差异,而清香型乌龙茶在制品则可按品种相互区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名优祁红初制中的主要生化成分变化,促进其外形塑造与生化品质形成的协同性发展。[方法]以卷曲型名优祁红"祁门槠叶种"一级鲜叶为研究对象,测定并比较其初制各道工序样品的主要生化成分含量。[结果]从鲜叶到成品茶,水分、水浸出物、咖啡碱、可溶性糖、茶多酚含量分别降低72.14、8.15、0.21、0.26、13.50个百分点,而氨基酸含量升高0.12个百分点,并产生了茶鲜叶所没有的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等成分,不同成分含量在不同工序中则表现为有升有降,随初制工序的推进逐步加深,呈现连续性和渐进性特征。[结论]理解名优祁红初制各道工序的工艺目的,掌握茶坯水分含量、色泽变化等感官性状与内含生化成分变化之间对应关系,并据此适时调整初制工艺参数,是高品质名优祁红初制的必备技能。  相似文献   

19.
黑茶是我国特有的后发酵茶叶总类,包括普洱茶、六堡茶、康砖茶、茯砖茶、青砖茶等。茶叶香气是评价茶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香气成分的检测分析对于黑茶品质的评价非常重要。目前黑茶香气成分检测主要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GC-MS)、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GC×GC-TOFMS)、气相色谱-嗅闻仪(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GC-O)、电子鼻(Electronic nose,e-nose)等技术。本文对近5年黑茶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和检测分析技术进行梳理,追踪了普洱茶、茯砖茶、青砖茶、六堡茶、康砖茶等5种黑茶香气成分研究进展,为黑茶香气成分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在北宋神宗熙宁年茯茶在泾阳问世,起初为散茶。明洪武元年茯砖茶在泾阳问世。清代和民国年间,茯砖茶在陕西盛行。1950年中茶公司按照中央政府政策精神就"红星"牌茯砖茶向全国发出通告说:"人民茯茶"品质优良,滋味醇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