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在顺昌县杉木人工林中,分别在不同坡度、坡位、坡向选取18块林分设置圆形样地,分别测定树高、胸径、枝下高、冠径等,运用二元材积表法计算其材积,测算树冠体积、树冠率、树冠圆满度等因子,以比较分析不同地形因子对杉木树冠与材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斜坡(相对)、下坡、阳坡处的杉木人工林生长优于陡坡(相对)、上坡、阴坡。  相似文献   

2.
依据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落叶松白桦混交林的树高、胸径、活枝高以及树冠的东、南、西、北冠幅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了两树种树高与胸径、树高与活枝高之间的数学模型,并利用线性分位数回归方法建立了不同分位点(τ=0.10、0.25、0.50、0.75、0.90)两树种树高与胸径、树高与活枝高之间的数学模型,分析τ∈(0,1)间距相同的19个分位数点的两树种树高与胸径、树高与活枝高之间的数学模型,得出不同分位数点处胸径、活枝高与树高之间的关系,比较了对照组与间伐组数据所建立模型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利用均值类非完备型竞争指标分析林木竞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典型选样法在青山湖地区设置样地进行调查,利用4类对象木比样地均值竞争指标对样地优势木进行竞争分析,分别是一维测树指标:相对胸径、相对树高和相对冠幅;二维测树指标:相对生长立面、相对树冠投影;三维测树指标:相对树干材积、相对树冠体积;四维测树指标:相对树冠生态空间;其中二维、三维、四维测树指标是根据各测树因子的生物学意义提出的新的均值类非完备型测树指标。利用4类指标分析调查地林木竞争状况,并对各竞争指标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相对胸径、相对树高、相对冠幅3个指标对林木的竞争反映能力不强,相对树冠生态空间、相对树冠体积、相对树冠投影等指标可随林分密度变化表现出明显差异,能较好的反映林木的竞争状况,其中以相对树冠生态空间最适合反映林木的综合竞争状况。  相似文献   

4.
以福建省来舟国有林场31年生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峦大杉和杉木生长性状指标。结果表明:峦大杉的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林分蓄积等生长性状指标显著高于杉木;树种间分级木比例无显著差异,但峦大杉分化略大;峦大杉胸高形数显著高于杉木,枝下高比例显著低于杉木,但树种间的枝下高无显著差异;应用改进可变指数削度方程可以很好地拟合两个树种的干形曲线与干形形状,峦大杉比杉木有着更小的削度、更优的干形和更好的干材品质;峦大杉的平均冠幅、冠长、冠长率、树冠体积、树冠表面积、生长空间指数和竞争指数等显著大于杉木,但峦大杉的树冠圆满度显著小于杉木,树冠更狭长。  相似文献   

5.
姚晓彬 《安徽农学通报》2013,(11):91-92,105
马尾松采伐迹地改造,营造木麻黄台湾相思纯林、混交林试验,经过13a的经营管理,对林木生长状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表明:木麻黄台湾相思混交林比纯林生长良好,平均郁闭度、树高、胸径、树冠、枝下高、单株材积、蓄积量,分别比木麻黄、台湾相思纯林的郁闭度大11.11%、5.26%,树高大14.29%、9.47%,胸径增粗15.93%、18.02%,树冠大3.23%、18.52%,枝下高大11.11%、25.00%,单株材积大16.67、33.33%,蓄积量多11.20%、23.23%。枯枝落叶物多,能改良林地土壤,防风固沙,保卫海防,保护农田,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针对常规角规测树较为粗放的现状,为了满足精准林业的需要,实现单木和林分精准测量,该文以电子经纬仪和掌上电脑为硬件,经PDA编程开发,形成电子角规测树系统,充分发挥了电子经纬仪精密的测角功能和PDA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存贮功能.利用电子角规可获得树木树干的胸径、树高、任意处直径和材积,树冠部分的表面积和体积,林分的胸高断面积、林分平均高、平均株数、蓄积量和生长量等数据.经过分析,电子角规测树精度为1/7 000,而比特利希角规测树精度总误差达1/32,电子角规的测树精度比普通角规高出200倍以上,其速度也较快.  相似文献   

7.
富士苹果3种树形的树冠生态因子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树冠生态因子的研究对果树树形评价和优质丰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利用冠层分格测定的方法对短枝红富士苹果低干开心形、小冠疏层形和自由纺锤形树型的冠层主要生态因子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低干开心形树生长季枝量最小,为153万条/hm2,冠层无效光区最小,为20.21﹪,相对湿度和风速较大,果实品质好;小冠疏层对形生长季枝量为158万条/hm2,冠层无效光区为24.32﹪,相对湿度小,风速大,果实品质较好;自由纺锤树形生长季枝量最大,为185万条/hm2,冠层无效光区最大,为32.50﹪,相对湿度最大,风速最小,果实品质较差.低干开心树形和小冠疏层树形树冠通风透光条件好,利于生产优质果.自由纺锤树形须进行改形修剪,减少枝量.  相似文献   

8.
油松树冠枝生长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生长比的概念探讨了油松枝的延长生长量随着枝龄和着枝深度而变化的规律。并利用枝解析方法研究了枝的材积生长与枝龄、着枝深度和树木所处的竞争状态间的关系,最后确定出各样木总枝材积的生长及枝、干材积生长的比例。研究结果表明:树冠内枝的年延长生长在树冠顶端第二轮或第三轮枝处达到最大值;而枝材积生长的最大值则在较下部的轮枝上出现,具体位置与树冠的大小和所承受的竞争压力有关;不同样木的枝、干材积生长比例相差很大,孤立木可达1:1,而被压木却只有1:10左右,从中说明树木间的竞争对枝材积生长的影响比对干材积生长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9.
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用于森林固定样地测树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该文以普通的光学或数字相机为工具,借助计算机建立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系统. 系统通过普通相机对固定样地摄影,建立以内、外方位元素(x0,y0,f;XS,YS,ZS,ω,k,φ)为未知数摄影测量共线方程,通过DLT变换,求得待定参数,进而把像方空间和物方空间联系起来,借助计算机系统,就可确定像方任一点坐标(x,y)对应的物方坐标(X,Y,Z),从而恢复物方空间立体,计算胸径、任一处直径、树高、树冠体积等测树指标. 这种系统不需要像控点就能建立待测目标的数字模型.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此摄影测量系统可测量树高、胸径、树冠体积等,树高测量的相对误差为2%,胸径测量的外符合误差为1%,树冠体积的内复合误差为3%. 因而证明此方法可望用于森林固定样地测树.  相似文献   

10.
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用于森林固定样地测树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该文以普通的光学或数字相机为工具 ,借助计算机建立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系统 .系统通过普通相机对固定样地摄影 ,建立以内、外方位元素 (x0 ,y0 ,f;XS,YS,ZS,ω ,k ,φ) 为未知数摄影测量共线方程 ,通过DLT变换 ,求得待定参数 ,进而把像方空间和物方空间联系起来 ,借助计算机系统 ,就可确定像方任一点坐标 (x,y)对应的物方坐标 (X ,Y ,Z) ,从而恢复物方空间立体 ,计算胸径、任一处直径、树高、树冠体积等测树指标 .这种系统不需要像控点就能建立待测目标的数字模型 .实验结果表明 ,通过此摄影测量系统可测量树高、胸径、树冠体积等 ,树高测量的相对误差为 2 % ,胸径测量的外符合误差为 1% ,树冠体积的内复合误差为 3% .因而证明此方法可望用于森林固定样地测树  相似文献   

11.
桂东南地区柳杉人工林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桂东南地区31 a柳杉人工林的生长规律,为该树种的科学营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树干解析法研究柳杉人工林的树高(H)、胸径(D)、材积(V)3个测树因子与树龄(T)间的关系,并拟合其生长回归模型.[结果]柳杉人工林的树高、胸径的连年生长曲线和平均生长曲线多次相交,变动幅度较大.树高连年生长量曲线在生长初期和调查期均出现了生长高峰期;胸径连年生长曲线在第10年达到了最高值,之后均处于下降趋势;而材积的连年生长曲线变动幅度相对较小,单株材积的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的曲线没有交点.所拟合的生长预测模型相关指数R2均在0998以上,其中树高、胸径和材积的最优生长模型均是二次函数方程.[结论]柳杉的树高、胸径生长量在31a的过程中保持较快的生长速度,连年生长量随着树龄的增加大致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材积生长未达到数量上的成熟.柳杉生长初期旺盛,在31 a后仍有生长趋势,拟合的模型可适用于实际生产中.  相似文献   

12.
油松个体林木生长的数学模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运用与距离有关的树木生长模型,根据油松人工林内林木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树高生长量,引用生长比和郁闭比等概念对树木的枝长生长,树冠扩展过程和林分郁闭过程进行了数学模拟。模型中将树冠内各轮枝的着生状态描绘成状态矩阵的形式。通过状态矩阵结合枝长及着枝深度与叶量的关系确定出各轮枝的叶量和整株树冠的有效叶量。最后通过叶量确定林木的材积生长。  相似文献   

13.
泡桐树冠结构对主干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泡桐冠幅、冠长、叶面积等方面研究了泡桐的树冠生育规律,分析了树冠结构对胸径、主干高度和材积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泡桐胸径连年生长量的主导因子是冠幅连年生长量;影响主干高度连年生长量的主导因子是冠长连年生长量;影响材积连年生长量的主导因子是单株总叶面积。造林密度和人工接干能影响泡桐树冠的生长发育,从而可相应地影响主干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13种常见乔木树种的木质部密度、胸径生长速率和树高、冠幅等形态指标,探讨种内种间水平上各性状的变异程度,以及在物种和个体水平上各性状与生长速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木质部密度与生长速率种内变异大于种间变异;(2)在种间水平上树高、胸径、冠幅以及木质部密度与生长速率显著相关,水平木质部密度与生长速率显著负相关,仅分别有2个树种的树高和胸径与生长速率显著相关,冠幅在个体水平上与生长速率没有显著相关性;(3)在种内、种间水平上木质部密度与生长速率均有显著相关性,且两者的相关性不受个体大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从国内外引进黑杨派29个无性系,进行造林试验,测定各个无性系第3年至第6年的胸径、树高及第7年的胸径、树高、材积、冠幅、胸高形数、胸高形率、树干圆满度、枝下高、冠表面积、分枝粗度和分枝角度等19个性状,各个性状在无性系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方差分析表明,除胸高形数和分枝角度外,其他17个性状在无性系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各性状遗传变异系数为3.46%~44.97%,材积的遗传变异系数最大,达44.97%;树高、胸径、材积、冠幅、圆满度和冠表面积的广义遗传力在0.615 4~0.937 7,属于高遗传力,表明这些性状受强遗传控制,受环境影响较弱;胸高形数、分枝粗度、形率和枝下高的遗传力在0.349 2~0.463 4,属于中等遗传力。遗传相关分析表明,各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多为正相关,胸径、树高、材积和冠幅两两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均达极显著水平,这4个性状分别与枝下高、冠表面积、分枝粗度、分枝角度的遗传相关也均达极显著水平。应用7年生试验林的9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第1主成分值对无性系进行排序,排在前2位的无性系是分别为21和卡帕茨。对无性系单株材积进行多重比较,结果显示无性系21和...  相似文献   

16.
泡桐主干与树冠生长相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对74株10年生泡桐主干与树冠生长相关关系进行了调查,并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主干与树冠生长的数学模型,经实例分析检验表明,培养10年生主干高6.0m,胸径30.62cm的泡桐树需要8.16m和7.60m的冠幅和冠高,泡酮的合理干冠比值为0.79,该模型切合生产实际,为泡桐高干定向培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黑龙江省林口县青山林场长白落叶松自由授粉子代林资料,分析和探讨了优势木、精选树的选择效果及遗传增益,并提出了合理的落叶松育种策略。优势木、中等木、劣等木3个等级的自由授粉子代林树高、胸径和材积等10个性状家系间差异都未达显著水平,亲本与子代性状相关也不显著,说明表型选择效果一般。优势木自由授粉子代树高、材积、冠型、干型等性状遗传力虽处于中低等水平,但优势木材积、树高等性状值仍具有一定优势,在早期缺少结实等数据情况下,还应重视优树选择。15年生时,精选树与优势木相比优势十分明显,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大4.8%、9.9%和23.2%。由于落叶松生长性状早晚相关显著,应采取能够获得遗传增益较高的1.5代无性系种子园的营建策略来大量生产优良种子。  相似文献   

18.
立体视觉技术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立体视觉应用于森林资源调查是一种全新的手段 ,能高效地对样地进行调查 ,并且为高分辨率遥感图像提供一种获取林分调查因子的技术 .该文从林业环境的实际情况出发 ,探索立体视觉技术应用于森林资源调查的可行技术路线 .针对树干边缘的特点 ,提出了Canny算子检测的树干边缘和外极线约束下、交互式的区域相关立体匹配策略 .采用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内树林中FUJIFILMFinePix 6 90 0Zoom数码相机拍摄的立体图像对 ,实现了立体视觉技术测量树木点位和胸径 ,并估计了在实验条件下的量测精度 .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人工杉木立木材积方程研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森林蓄积是森林生物量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各类森林资源监测的重要指标,森林蓄积的计量标准是立木材积表或材积方程。本文利用贵州省1 840株人工杉木的立木材积实测数据,通过采用度量误差模型方法,研究建立了中心区和一般区的相容性一元和二元立木材积方程及树高曲线方程。结果表明:中心区和一般区的一元立木材积方程和树高曲线方程有显著差异,而二元立木材积方程则相差很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全省通用的二元立木材积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