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阆中地处川北,属国家级贫困农业县级市,农业耕地58万亩,田、地各半。旱地种植以麦//玉//苕、麦//玉//豆为主。近年来随着我市生姜产业的发展(到2012年全市规划发展生姜面积10万亩),我们逐渐探索出了"麦//姜//花"种植模式,并在姜区已推广上万  相似文献   

2.
旱地新三熟麦-玉-豆模式的推广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旱地新三熟麦-玉-豆种植模式在阆中市全面推广应用,改变了原旱三熟麦-玉-苕种植模式以大豆代替红苕而进行套种轮作的多熟种植制度。经过2005~2008年连续4年的多点大面积种植示范,该模式经济效益明显,生态效益显著,社会效益突出,有利于我市旱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2008年初被四川省列为全省4个大豆核心示范开发的县市之一,农业部10月23日在我市召开了大豆测产现场会。2008年麦-玉-豆种植新模式的推广及技术措施的应用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为了探索川中丘陵地区旱地高产、节本、高效的种植模式,推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大英县积极与四川农业大学开展校县合作,因地制宜在我县示范推广了"麦/玉/豆"新种植模式。这一成功模式得到了全国、全省农业部门和科技部  相似文献   

4.
旱地"麦/玉+豇/豆+蒜"是在"麦/玉/豆"旱地新3熟复种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轮作、套作与混作于一体的,一年5熟制粮经复合型种植模式。其操作简便且经济效益高。是从事种植业的农村劳动力日趋不足现状下较优种植的模式。只要改进覆盖、蔬菜采摘与商品化处理技术,就能得到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5.
旱地新三熟“麦/玉/豆”模式(以下简称新模式)是四川农业大学杨文钰副校长在传统“麦/玉/苕”模式的基础上,研究集成的旱地新型种植模式,其核心内容是在免耕、秸秆覆盖、作物直播条件下以冬大豆代替“麦/玉/苕”模式中的红苕。  相似文献   

6.
旱地套作磊豆是在过去麦——玉——苕种植模式的基础上改进而来。自贡市沿滩区是在川南几个地方中推广旱地套作较早的区县之一,随着贡选1号等冬大豆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阆中市旱地作物多熟种植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我市农科人员将以粮为主的旱地三熟制创新发展为多种新的种植模式,如将“麦/玉/苕”三熟改为四熟至六熟制,作物也以原粮食型改为“麦/玉/豆”型、粮经型、粮油型、粮菜型、粮药型等多种模式,开创了我市20万亩旱地作物多熟种植新局面,适应了市场需求,实现了助农增收,并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阆中市旱地作物多熟种植新模式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8.
文章根据荣县近年来旱地改制试验研究结果与示范应用效果,研制提出旱地"麦/玉/豆"三熟综合配套技术。该技术操作简便,节本高效,农民易学会干,适宜在荣县及相似生态条件和耕作制度区域应用,其推广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9.
旱地套作大豆是在过去麦--玉--苕种植模式的基础上改进而来.自贡市沿滩区是在川南几个地市中推广旱地套作较早的区县之一,随着贡选1号等冬大豆的推广使用,旱地套作大豆已被农户普遍接受.随着生猪集中养殖的增加,麦--玉--豆和油--玉--豆种植模式的面积逐年加大.  相似文献   

10.
阆中市玉米常年种植面积28万亩,主要种植方式是麦/玉/薯、麦/玉/豆,玉米收获后至小春播种前尚有90天左右的空闲时间。为充分利用秋季光热资源,阆中市农技站从2011年起在南充农科院大豆研究所的指导下,在彭城镇、二龙镇大力实施麦/玉/豆/豆旱地新四熟模式:即在小麦收后种夏大豆,玉米收后种秋大豆。2012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大豆的价格进一步上升(目前已达到4.50元/kg),充分利用川南地区晚秋光热资源,将传统的"双三○"麦/玉/苕旱地种植模式改变为新型的麦/玉/豆(冬大豆)种植模式,一可提高土地复种指教,提高土地经济效益;二可改变种植模式,调整市场结构,增加经济收入;三可培肥地力,利于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四可省工省费,适宜目前农村劳动力匮乏的现状.  相似文献   

12.
广元市玉米间种竹荪栽培模式应用效果及发展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市地处川北山区,近年来,因退耕还林导致耕地锐减,加之农户大多沿袭麦(油)--稻、麦(油)--玉、麦(油)--玉--(苕、豆)等传统生产模式,种植效益普遍欠佳.  相似文献   

13.
文章根据荣县近年来旱地改制试验研究结果与示范应用效果,研制提出旱地“麦/ 玉/ 豆”三熟综合配套技术。该技术操作简便,节本高效,农民易学会干,适宜在荣县及相似生态条件和耕作制度区域应用,其推广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4.
杂交玉米制种套种二季玉米(夏玉米),是近两年在我市玉米制种基地上种植非常成功的麦--玉(制种)--玉--苕旱地多熟制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5.
旱地新三熟“麦∥玉∥豆”模式是在有机集成免耕、秸秆覆盖、作物直播技术的条件下,以冬大豆代替“麦∥玉∥薯”模式中的甘薯,而进行的连年套种轮作多熟种植制度,经济、生态效益十分明显,并具有较强的抗旱减灾效应,是四川省粮食生产抗旱夺丰收的新经验、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我市常年有麦、玉、苕三熟带状种植春玉米地200多万亩(1亩=1/15公顷,下同),根据光温条件,在麦、玉、苕三熟基础上,利用春玉米收后到播种小麦的3个月间隙时间,增种增收一季秋大豆(干豆),并筛选出适宜连作的秋大豆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我所从1996年起进行了春玉米连作秋大豆试验和示范,结果平均亩产秋大豆100公斤左右,亩增纯收入300元以上,实现了旱地用养结合,生态效益好的麦、玉、苕、豆一年四熟高产高效种植新模式,为发展我省大豆生产开辟了新的种植途径.其关键技术是:  相似文献   

17.
我市常年有麦、玉、苕三熟带状种植春玉米地200多万亩(1亩=1/15公顷,下同),根据光温条件,在麦、玉、苕三熟基础上,利用春玉米收后到播种小麦的3个月间隙时间,增种增收一季秋大豆(干豆),并筛选出适宜连作的秋大豆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我所从1996年起进行了春玉米连作秋大豆试验和示范,结果平均亩产秋大豆100公斤左右,亩增纯收入300元以上,实现了旱地用养结合,生态效益好的麦、玉、苕、豆一年四熟高产高效种植新模式,为发展我省大豆生产开辟了新的种植途径.其关键技术是:……  相似文献   

18.
"麦//玉//豆"套作模式,在间中发展推广已经有30多年,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形成了适合不同时代的模式特点。本文要谈的该种植模式为"五0:七0"套作模式,其特点为:省工、高产、适宜于小型机械化。笔者系统介绍了该种植模式的特点,提出了套作模式中小麦、玉米、大豆高产种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9.
我市地处川北山区,近年来,因退耕还林导致耕地锐减,加之农户大多沿袭麦(油)——稻、麦(油)——玉、麦(油)——玉——(苕、豆)等传统生产模式,种植效益普遍欠佳。为了有效破解粮经争地、稳粮增收难题,本市根据玉米与竹荪生育期基本相同,玉米植株高大繁茂,能为竹荪子实体生长提供适宜的空气湿度与荫蔽度的特点,探索和推广了“玉米间种竹荪”高产高效模式,累计推广面积达到2.81万亩,取得了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  相似文献   

20.
粮药间套,是近年来阆中市旱地高效种植模式的一大成功特色,从“麦//玉//苕”,发展成为“麦//玉//豆”,再发展成为“川明参//小麦//玉米//大豆”,其特点是,在确保粮食生产的情况下,增加了经济作物的种植,从而提高了旱地单位面积产值,使全年亩产量过吨、亩产值上万元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