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聚居背景—聚居活动—聚居建设"的景观"三元论"的哲学基础上,风景园林这一综合学科应对黄土高原的人居环境改善产生重要的作用。文章以黄土高原东部半干旱区环县的人居环境为研究对象,从人居角度分析影响集水造绿的各类因素,从降水、坡度、坡向、河流、泉眼等自然因素以及城镇、道路、水库等人工因素的角度评价集水造绿的适宜性;以GIS技术进行数据整理与量化分级,通过综合考量确定集水造绿的优势地带等级,即适宜度分析;识别集水造绿的"节点"与"路径";规划水绿双赢的空间网络。研究证明,在引入适当人为干预的情况下,通过"基底—节点—路径"方式构建的集水造绿优势空间网络能够适应人居环境集水造绿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绿化与生活》2012,(7):12-13
2012年7月7日,节气小暑。"绿家园乐水行"的近三十名水友相聚在一起,准备探秘尚未开放的翠湖湿地。绿家园志愿者是中国最早成立的民间环保组织之一,与自然之友、地球村并称为中国三大环保组织。绿家园志愿者旗下"绿家园乐水行"活动,以关注水资源为主,是北京最为知名的民间水资源环保活动。7月7日这一天,"乐水行"湿地之旅就带领环保爱好者一同考察一个与北京命运息息相关的湿地——翠湖湿地。湿地,是北京环境现状的一面镜子。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最高的生态系统,在抵御与调节洪水、控制污染与降解  相似文献   

3.
王强 《福建林业科技》2003,30(Z1):71-72
介绍了绿竹林地环境特点及其利用方式,分析了绿竹林地环境利用效益及存在问题,提出绿竹林地环境利用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龙琳  汝鸣 《安徽林业》2007,(3):14-14
近些年来,城市居民总希望政府多花钱买"绿",为居民创造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居环境。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政府如何来满足群众这一需求?六安市政府作出了很好的回答——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原有的荒山和采石场按现代城市发展的诉求,已纳入到城市新区、都市风景区、生态保护区的发展建设范围之中。那些历史上因破坏性开采形成的废弃采石宕口,惨然暴露在现代城市之中,成为一个个"伤疤",严重毁坏了城市的形象,影响了都市人居环境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徐州石质边坡复绿工程的设计研究与成功经验,将为我国北方地区大型石质边坡复绿工程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王炳申 《河北林业》2012,(11):15-16
省委书记张庆黎近日指出,环境建设是影响河北发展的"命门之穴"。优化发展环境,改善生态环境,是新时期做好河北工作的最佳切入点。采取有力措施,推进机制创新,提高工作效能,着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发展环境,固然重要,然而,我省、我市植被少,绿量小,生态环境差,特别是一些地方和沿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农村环境整治、清洁乡村创建、美丽村庄打造,都离不开造林绿化。为创造农民向往的绿色宜居生活环境,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各项活动,搞好农村造林绿化工作,要将造林绿化与创建清洁乡村、打造美丽乡村、整治镇村环境相结合,首要是选好"绿",重点是植好"绿",关键是护好"绿",改变只栽树不成林,全面提质扩量增效,标本兼治,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将新型"绿色"农村建设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8.
创建优美居住小区是朝阳区按照北京市居住区环境建设标准以及"精细管理、美化市容"的"双十条标准",对居民小区进行环境综合治理,实现小区生活秩序安全、环境整洁美观,绿起来、亮起来、畅通起来、和谐起来的民心工程之一。2012年初,朝阳区某小区被列为创建对象,由当地街道办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长株潭城市群"绿心区"的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构建了以昭山风景区为中心的"绿心"区域"一心、一带、多廊道、多斑块"的生态建设框架,提出了"绿心区"湘江风光带建设、大昭山和金霞山森林公园保护建设、城区产业结构调整、空间生态布局优化、加强人居环境建设、受损生态区恢复与主要污染源治理等生态重建的重点目标及与此配套的"绿心"区域建设的主要技术与保障措施,为"绿心"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山因林而秀,城因绿而美。江苏省南京市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建设按照《南京市绿化管理条例》,严格实行绿色图章制度,新建居住区(单位)实行高标准同步绿化,并积极探索居住区绿化长效管理办法。2013年以来,全市开展了园林式单位(居住区)评选、园林式学校评选活动,进一步加强单位庭院和居住区等社会绿化工作,倡导爱绿护绿风尚,提升宜居环境品质,推动"美丽南京"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