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是果树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方针。作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能保证李树健壮、丰产。对于所有的病害,首先要以预防为主,弄清致病菌的种类、发病规律,适时喷药,才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李子红点病是李树主要的病害,下面就其为例。 1李子红点病症状   李子红点病属于真菌病害,危害李树及李属植物的叶片和果实。发病初期,侵染叶片,在叶面上产生橙黄色、稍稍隆起的圆形小斑点,边缘较清晰,随着病斑的扩大,颜色变深,病部叶肉也随之加厚,其上密生深红色小粒点。后期叶正面凹陷,背面凸起,上面产生许多黑色小粒点…  相似文献   

2.
浙江竹秆锈病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竹秆锈病(Stereostratum corticioides (Berk et Br.)Magnus)又称竹褥病。七十年代以来,江、浙一带的竹秆锈病有所蔓延,病情逐渐加剧,许多地方的竹林已到毁灭的地步。对该病进一步深入研究,寻求彻底的防治措施十分必要。据定点多年观察,该病多发生在竹秆的下部或基部,严重的蔓延至竹秆的上部或枝条上,甚至发生在竹丛枝病的枝条和地面的跳鞭上。病害的冬孢子堆、夏孢子堆、黄斑三个时期较为分明,以往人们对黄斑这个症状往往忽视。竹秆上病斑多时,将诱发其它竹子秆基病害或全株死亡。经接种试验证明,病菌的冬孢子一担孢子不侵染竹秆和竹笋。夏孢子在5~6月产生释放,从伤口侵染当年新竹及老竹。据普查,该病已广泛分布浙江竹区,计已有1市9县24处竹林发生,寄生竹种达16种以上。它对竹林生长和出笋已带来较大的损失,已成为我省竹子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顽固病。笋用竹基地及产笋专业户必须对防治加以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桃褐腐病,也被称为菌核病,是桃树上的一种传播迅速、发生偏重的常见病害,该病害在我国东部的沿海和湖滨地区发生较多。其病原菌不仅可侵染桃树,还可侵染李树、杏树、樱桃等。可造成烂果、落果、叶片早落,不仅对当年果品质量与产量造成影响,还对翌年桃树成花坐果不利,严重时对桃树可造成毁灭性打击。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紫皮石斛锈病,2013年10月下旬和2014年8月下旬,分别在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紫皮石斛栽培区,对紫皮石斛锈病进行调查,采集标本,根据形态学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紫皮石斛锈病由鸡矢藤鞘锈菌引起,目前仅分布于云南龙陵,病原菌的转主寄主不详。该锈菌的夏孢子阶段,直接侵染紫皮石斛的当年生新叶,病害潜伏期2~3周,发生期为每年的3月至11月,以冬孢子和菌丝在紫皮石斛的病组织中越冬,是翌年的初次侵染病原,该病害有再次侵染。温度在25℃以上,空气相对湿度大于80%,易造成病害流行。这是紫皮石斛上的一种新锈病,在国内属于首次被发现。  相似文献   

5.
芳樟醇型樟树嫁接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芳樟醇含量92%以上,樟脑含量低于0.2%的优良樟树品系为对象,取当年生枝条及1~2年生枝条为接穗,一年生实生苗为砧木,分别用切接、劈接、舌接不同方法、春、夏、秋不同季节、不同接穗组合进行嫁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季节的嫁接试验中,冬季嫁接成活率最高;在最适合嫁接的冬季,当年萌发的枝条嫁接存活率较高;当年生枝条用切接法,1~2年生枝条舌接成活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介绍发生在北欧最重要的杨树病害。病害可以分为叶部和嫩枝上的;枝条和树干上的。在有价值的文献基础上,概述了病害的起因,提出了波兰的杨树对这些病害抗病性新的研究成果。叶部和嫩枝病害杨树花叶病毒:这种病害经常发生在生长于平茬苗床(stool beds)和人工幼林的杨树上。症状出现在7—9月间,在叶面上有明显的浅绿色的斑,其形状像简单的聚集的几何图形,个别的点也是病毒侵染开始的地方。当侵  相似文献   

7.
1病害症状赤星病病菌主要侵染苹果树的幼嫩组织。1.1幼叶受害开始在叶片正面出现橙黄色、有光泽的小斑点,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病斑,病斑中央橙黄色,边缘淡黄色,表面密生橙黄色针头大小的小粒点,天气潮湿时,其上溢出浅黄色粘液,粘液干后小粒点变成黑色。病斑组织逐渐肥厚,正面微凹陷,背面凸出并生出淡灰褐色毛状物,毛状物先端破裂,散出黄褐色粉未,病斑以后逐渐变黑枯死,严重时引起早期落叶。  相似文献   

8.
一、症状榆荷兰病的症状随榆种、病原菌株、发病期的早晚、当年天气、侵染方式及寄主生长势等而不同,主要有下述两种类型: 1.树冠上层个别枝条叶片变黄并逐渐脱落,进而向周围更多的枝叶扩展,远看树冠有一明显的由稀疏的黄叶和秃枝构成的“病灶”,细看病枝条分叉处常有小蠹虫的蛀食槽。  相似文献   

9.
采用野外定点观察、抽样调查和室内试验测定等方法,对平榛白粉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平榛白粉病各个发生阶段症状特点明显,每年发病初期为5月下旬~6月初,叶面和叶背均能出现明显的褐斑,表面覆盖白粉状物;发病高峰期为6月下旬~7月下旬;8月末秋季在白粉层上散生闭囊壳。病原菌侵染循环周期为1年,1、2年生植株相对抗侵染能力较弱,随着林龄增加,抗侵染能力增强。榛林密度大,病害发生率较高,北坡榛林病害发生程度较南坡严重。可通过调整榛林密度增加通风透光度,控制病害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当年生和2年生枝条为扦插材料,用不同处理方法对常绿白蜡进行扦插育苗试验,考察影响常绿白蜡扦插生根的主要因子,结果发现激素种类为影响常绿白蜡嫩枝扦插生根主要因素,其次是插穗类型和浸泡时间,激素浓度影响较小。试验分析表明当年生枝条扦插生根效果比2年生枝条扦插生根效果更好。常绿白蜡嫩枝扦插试验最佳处理为取当年生枝条中部用浓度为500 mg/kg的ABT生根粉1号溶液快浸10 s,扦插后60天生根率达60%。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聊城地区国槐溃疡病的发生规律,采用调查法研究了聊城地区春季苗期溃疡病的发病程度和病斑类型,采用镜检法观察了病原菌越冬方式。结果表明,聊城地区1年生和2年生国槐苗发病重,5月份为春季发病高峰,发病率45%左右,病斑主要分布在阳面的树干上;该病表现出两种不同的症状,第1种病斑先软腐下陷,后干枯开裂,不产生小黑点;第2种病斑扩展迅速,密生小黑点,说明该病害由镰刀菌和小穴壳菌两类不同的病原菌引起,以菌丝体和子实体在病斑组织内越冬。  相似文献   

12.
在全光下应用双长臂旋转扫描喷雾装置进行水曲柳(Fraxinusmandshurica)扦插试验,通过对插穗的母树年龄、伐根萌条的枝条部位、切口形状、ABT生根粉配置浓度等指标的研究,结果显示,从10、15年生树冠上剪取1、2、3年生枝条,40年生树冠上剪取2、3年生枝条,40年生伐根上剪取1年生枝条做插穗,对生根率的影响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按生根率高低排序:伐根当年萌生枝条84.76%>10年树的1年枝条82.5%>15年生树的1年枝条79.68%>10年生树的2年枝条56.21%>15年生树的2年枝条55.63%>10年生树3年枝条52.46%>15年生树3年枝条50.62%>40年生树冠的2年生枝条48.36%>40年生树冠的3年生枝条45.59%,切口形状、ABT生根粉浓度和浸泡插穗基部时间对生根率的影响差异极显著,插穗以斜切口,ABT生根粉浓度用质量分数为2.0×10-4的溶液,浸泡插穗基部根时间以4 h为最佳组合,平均生根率为84.76%,最高为93.14%,伐根萌生枝条部位对生根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补充营养材料对松褐天牛成虫存活期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0-2001年对马尾松不同龄级枝条及混合枝条饲养松褐天牛成虫的存活期及取食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龄级枝条对松褐天牛成虫存活期产生显著影响,混合枝条饲养平均存活期显著长于2年生枝条及3年生枝条饲养,而与当年生枝条饲养无显著差异。存活期的差异与取食密切相关,当年生枝条饲养具有最大的日均取食量,并极显著地大于2年生枝条饲养和3年生枝条饲养的相应值。混合枝条和单龄级枝条饲养日均取食量均无显著差异。混合枝条饲养处理当年生枝条被食面积占取食总面积的55%以上,3年生枝所占比例不足20%。研究显示松褐天牛自然状态下从不同级枝条中获取所需物质,以当年生枝条为主;无选择单龄枝饲养时通过增加取食来尽可能满足物质需要。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李树育苗 ,是当年春季播种 ,待出苗后 7~ 8月份进行芽接 ,第 2年秋季方可出圃。根据李树的生物学特性 ,经过实践 ,摸索出一条当年播种、当年嫁接、当年出圃的李树快速育苗技术 ,主要措施有 :1 沙藏种子催芽 将采后的毛桃种子入冬后与湿沙混合进行埋土 ,层积处理 ,播种  相似文献   

15.
阿克苏地区林科所从区内外引入20个李树品种,经过几年栽培观察,现就栽培情况介绍于后。一、适宜我区发展的品种1、七月红该品种表现村势强健,树冠在立偏高,枝条较稀疏。一般裁后3年开始结果,平均单呆全40.65克,风味甜酸,品质上年.果实七月中旬成熟.6年生平均单株产量  相似文献   

16.
松苗叶枯病是由真菌中的尾孢菌引起的病害。病菌以菌丝危害国外松的针叶,严重地影响生长发育。我所1974年引种的一批国外松,由于受叶枯病菌的侵染,虽经采取多种措施防治,仍有一个苗圃5个月生的加勒比松苗,死亡率达60%以上。为摸清叶枯病的发生规律,找出影响病害发生、发展的因子及其关系,以便今后更好地控制和防治叶枯病的发生,我们两年来做了一些调查,观察和防治试验,初步掌握了它的发生规律,找出一些防治方法,取得了一定效果。一、症状叶枯病菌以侵害针叶为主,初染病时基部叶先发生病斑,逐渐向上蔓延,针叶枯萎下垂但不脱落。受害针叶从尖端或中部发生一段段  相似文献   

17.
中华松梢蚧属同翅目绵蚧科 ,在安徽省繁昌县主要危害马尾松 ,受害严重的松树针叶大量脱落 ,影响松树生长。该虫虫体小 ,繁殖率高 ,蔓延迅速 ,繁昌县 1998年发生面积33.3hm2 ,2 0 0 0年发生面积 86 .7hm2 ,有虫株率 5 3.8%。为了控制其危害 ,减少所造成的损失 ,1998~ 2 0 0 0年 ,笔者对该害虫的生物学特性作了研究 ,并进行了化学防治试验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生物学特性该虫危害的是中幼龄马尾松纯林 ,且立地条件差、土壤贫瘠的马尾松林受害较重 ;受害的针叶一片枯黄 ,只有当年新梢的针叶呈绿色 ,2~ 3年生枝条上的针叶大量脱落 ,落…  相似文献   

18.
雪松梢枯病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在江苏南京、句容、淮阴等地庭园或城市行道树的雪松上发生枝条枯萎现象,甚至引起半截枯死,使原本挺拔绿郁葱葱的雪松变得很不美观。据调查研究,其症状是由于病害所致,而且有一个延续发展的过程,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现将雪松梢枯病简介如下:1 症状病害多数发生于成年树,初期侵染新萌发之树梢,主梢或侧梢均可受害。病菌侵染后首先使幼嫩的针叶失绿变色,并逐渐向下蔓延,当病斑环绕皮层后,小枝随之枯死,其上针叶呈赤褐色,并迅速脱落,仅残存枯死的小枝,在病菌侵染点附近的针叶上首先看到黑色颗粒状的病原菌子实体…  相似文献   

19.
试验采用鸡冠刺桐3个月生小苗,1年生苗和大树上当年生的枝条为插条,在不同季节,不同基质和不同浓度的IBA粉剂处理插穗的扦插试验,结果表明:鸡冠刺桐小苗和1年生苗的嫩枝为插穗,生根促进剂为1g/L;以河沙为基质,插穗的生根率分别达94.4%和80%,当年生树上生出的枝条扦插的生根率有38.9%,试验证明利用鸡冠刺桐小苗嫩枝进行扦插可扩大种苗的生产。  相似文献   

20.
黄实根  王江  董明 《吉林林业科技》2003,32(1):57-57,64
黄实根1,王 江2,董 明2(1 永吉县林业局,吉林吉林 132200;2 永吉县西阳苗圃,吉林吉林 132200)  杨树插条苗期病害较为严重的主要有黑斑病、叶锈病、灰斑病等。1杨苗黑斑病病害发生在叶片上,由下向上传播蔓延。先由下部叶片背面产生针尖大的亮点,当病斑扩大后有灰白色小点。病斑连片时为多角形斑或大园斑。病重时全叶变黑枯死,提早落叶1个月左右。在茎上,病斑呈梭形,黑褐色,中央稍凹陷,后期也有灰色孢子堆生。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落地病叶上过冬,成为来年初次侵染的主要来源。靠降水和浇水时飞溅的力量传播,由气孔侵入。我省西部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