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纹理解译标志在土壤侵蚀遥感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10万卫星遥感影像进行土壤侵蚀调查时,建立了纹理解译标志,研究了水蚀(包括又分为鳞片状面蚀、耕地面蚀、细沟蚀、切沟蚀、沟蚀,土壤侵蚀程度依次加重)和风蚀的影像解译特征。以RS和GIS相结合,利用坡度分析系统与土地利用数字化资料,进行了室内微机辅助判读,人机交互,进行图像处理和数字化处理,建立了分市县的土壤侵蚀强度数据库和图形数据库,并形成土壤侵蚀图。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土地适宜性空间分析及其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28,自引:7,他引:21  
基于山东省自然、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及图形资料,运用GIS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对山东省土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同时对区域土地资源自然质量指数、土地资源综合适宜度、相对适宜度进行研究。通过对适宜评价图和利用现状图的空间叠加,计算、分析了待调整土地资源的多度及重要值。以土地资源空间分析为基础,多度、重要值为依据,进行土地资源空间优化配置。结果表明,优化后农用地减少10994.82 hm2,林牧用地增加13083.56 hm2,未利用地减少1438.83 hm2。  相似文献   

3.
改进世界土壤和土地资源的制图,发展一个能够传递精确的、有用的和实时的土壤-土地资源信息系统,有利于土地资源管理人员去制订规划和作出任何决策。标准化的信息也便于国际与国内的信息传递与交换。本研究工作以世界1:100万土壤-土地数字化数据库工作手册为准则^[1,2]。分四个阶段进行;1.土壤-土地图的编制;2.地图数字化和地图文件的建立;3.土壤-土地数字化数据的建立;4.土壤-土地图及数据库信息的介评。  相似文献   

4.
RS和GIS支持的城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土地资源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城市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及其分配 ,直接影响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及综合效益。利用RS航片对城市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判读 ,并对土地质量进行适宜性评价 ,在获得数据基础上 ,利用系统动力学 (SD)模型和多目标规划模型对城市各用地类型的面积进行优化计算 ,实现城市各类用地空间的优化配置。与传统的城市土地优化配置方法相比 ,RS和GIS支持的城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模型 ,使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更加准确 ,使土地资源利用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5.
济南市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凯  李新运 《水土保持研究》2007,14(2):179-181,183
采用遥感与GIS相结合的技术对济南市土地资源进行遥感调查,按照全国二级分类系统建立判别标志,绘制了2000年和2004年济南市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变化图。并简要分析了这4年间济南市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6.
小流域土壤侵蚀预测预报基本生态单元生成和模型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壤侵蚀预测预报的目的是为治理水土流失、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而服务的,所以说土壤侵蚀的预测预报单元应落实到一个具体的土地利用生态地形面上。以黄土高原风蚀水蚀交错带的六道沟为研究区,基于土壤侵蚀的发生学原理,首先将各主要发生因子的图件数字化,并通过GPS对数字化图进行校正;然后,对地形条件、物质组成、土壤相三图件进行制图综合,生成流域侵蚀地块图;在此基础上,迭置土地利用类型图,在GIS平台上,生成土壤侵蚀预测最小单元图——生态地形面图。在每类生态单元内,系统分析土壤侵蚀发生的各环境要素,并确定其权重,应用组合数学原理,建立适合于当地环境整治、水土流失治理的土壤侵蚀生态预测系统,为建立适合我国土壤侵蚀预测预报模型提供一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7.
郭成久  曹忠杰 《水土保持研究》2005,12(4):227-228,234
以计算机、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为平台,集成应用3S技术,以卫星遥感TM影像和DEM高程图为基础,采取人机交互判读的数字化作业方式,野外GPS与内业GIS相结合,解译分析河流分布及其流域内土壤侵蚀状况,对应典型水文测站泥沙径流资料,评价分析河流水沙状况和流域的土壤侵蚀。  相似文献   

8.
县级土地资源清查,是与国民经济建设密切相关,且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遥感资料为此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据我们十几年的实践,遥感技术与常规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既能保证精度,又缩短了调查周期,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仍将广泛适用。主要作法是:1、建立资源卫星影象和航空象片解译标志;2、在卫片上判读Ⅰ、Ⅱ级土地类型;3、选择样区进行实地调查;4、航片细部判读与转绘;5、以土地类型为基本单元进行土地潜力评价;6、量算面积和编写报告。  相似文献   

9.
以2013年校正处理后的资源三号卫星影像解译图为底本,采用人工全覆盖实地勘察的方法,对遥感影像解译的图斑进行逐一核实。通过调查,掌握了罗玉沟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和坡面水土保持措施,以及沟道工程的数量、质量、分布情况等,弥补了影像判读解译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该成果为黄土丘陵沟壑区第Ⅲ副区乃至整个黄土高原小流域下垫面调查和规划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编制1:50万海南省土壤土地图和建立数据库为基础,介绍了工作的背景,数据信息源,数据采集的原则和方法,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的组织与贮存入库等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1:1万彩红外航片用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编制几种综合治理遥感监测土地专题图的实践。对土地类型、土地利用现状和坡度分级分类原则,影象判读标志和成图精度与SPOT和TM多时相影象利用效果作了分析对比。实践证明,该手段对微地貌不同立地类型判读精度在95%以上;林地类型影象判读精度在80%,不同治理措施判读>95%,农地及牧草地在75%。制图效率高于常规的3—4倍。1:1万彩红外影象直观地反映了各种景观要素之复合与叠加,是小流域监测专题制图的一种先进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ViewGIS在土地管理中的作用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iewGIS数据采集可利用GPS、RS、DPS及地图数字化等方式进行,其数据管理实现了操作一体化和多源信息管理一体化,同时提供了基于Arc/info、MapInfo、AutoCAD等多种图形和bmp、gif、jpg等类型图像数据接口。运用该系统处理后的信息准确、完整、易于存取,并可提供数字或文字形式的属性数据、地图形式的空间数据以及反映现状的时间数据,从而为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动态管理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土壤侵蚀现状及综合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阐述应用 RS和 GIS技术相结合进行全国土壤侵蚀遥感调查的方法和流程 ,建立全国土壤侵蚀分类系统和强度分级指标 ,采用全数字作业的人机交互判读分析方法编制全国土壤侵蚀图 ,依靠 GIS技术建立全国土壤侵蚀属性数据库和图形数据库 ;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 ,揭示出其分布规律及特点 :全国土壤侵蚀从面积和强度上都是由东向西递增 ,并存在集中连片分布。最后针对其特点提出了综合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规划中,采用成数抽样调查方法,以1:5万地形图公里网格交点为抽样,对全省土地资源进行调查。获得了每个公里网点的土地资源信息,构成了全省土地利用现状控制网。在此基础上,根据集点成像的原理,首次编成1:50万山西省土地利用现状图,为水土保持规划提供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基础图件。  相似文献   

15.
在网络环境下,应用Visual Studio.NET2003开发平台和MapXtreme 2004集成开发环境,结合沈阳市东陵区农业土地资源详细数据资料以及土地管理部门的需求,设计了基于WebGIS的农业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可实现对区域性土地资源信息的科学高效管理,方便快捷地获取土地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信息,为相关部门在土地资源管理方面提供科学依据,对实现数字化农业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第四次土壤侵蚀遥感普查成果分析   总被引:24,自引:18,他引:6  
辽宁省应用台湾"福卫二号"卫星8 m分辨率原始影像数据,采取人机交互判读的数字化作业方式,对全省进行第四次土壤侵蚀遥感普查。普查结果显示,土壤侵蚀面积和土壤流失量均呈下降趋势。但也应该看到全省水土流失现状仍然不容乐观,近30%的土地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土壤侵蚀,极强度以上级别的侵蚀面积还呈增加态势,有效治理面积与破坏面积之比为1∶0.42。因此对全省土壤侵蚀状况必须有一个清醒认识。  相似文献   

17.
一个适用于地方农业种植制度的最优气候决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当地气候和自然条件资料,应用运筹学单点图形法确定不同气候年景下农业生产种植模式组合的最优方案,以解决地方性农业种植制度的最优气候决策中各类资源(土地、劳动力、气象信息等)合理配置的问题,结果可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土壤侵蚀遥感成果图象处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遥感成果图土壤侵蚀分级处理中涉及大量手工操作与赋值工作,且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的问题,提出对图象信息进行计算机自动判读提取,并利用栅矢转换软件及GIS系统分别对各侵蚀类型运算集成,形成便于查询和运用图形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以陕西省神木县窟野河流域的六道沟为例,探讨利用景观格局数量指标计算法,并运用马尔可夫链转移矩阵研究不同时段土地利用/覆被的时空变化。其步骤如下:首先,数字化三期利用图,并在ARC/INFO下统一坐标系统;其次,遴选景观格局数量化指标;然后,在统计软件下计算各指标值;最后进行研究区域土地利用/覆被时间-空间变化的分析和讨论,得出土地利用/覆被经年经年变化趋势。其结果可为黄土高原水蚀风蚀区的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利用规划和控制水土流失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土地资源经济学在我国形成时间虽不长,但该学科发展较快,目前已日趋完善。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土地资源经济学科体系建设进行了评述。文中提出了土地资源经济学的概念,评价了土地资源经济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土地资源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向,并介绍了我国土地资源经济学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