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干扰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干扰素是一类多功能细胞因子,是由哺乳动物体细胞合成与分泌的潜在的生物活性蛋白质,具有抵抗病毒感染、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其基因表达受多种因素和调控元件的调节。干扰素基因工程和基因治疗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目前已被应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
干扰素(IFN)是动物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在诱导因子作用下分泌的一种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的分泌性蛋白质,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知IFN是-类高活性多功能的糖蛋白,对IFN基因核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它于5亿~10亿年前即存在于生物细胞中,是生物体内-类古老的保护因子.  相似文献   

3.
猪干扰素基因研究进展及其在抗病育种中的应用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干扰素是动物机体最重要细胞因子之一,目前计有5种猪干扰素(I型干扰素α、β、ω、δ和Ⅱ型干扰素γ)被发现。作者列举了主要猪干扰素(INFα、β、γ)的基因结构、抗病毒和免疫调节功能,概述了干扰素在机体中以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方式为主的抗病毒机理,同时分析了猪干扰素基因可能存在与猪综合抗病力密切相关的遗传多态性及其在猪抗病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γ干扰素是一种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生物学功能的重要细胞因子;“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是由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三大系统共同组成的维持和调节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和内环境稳定的调节网络;微血管内皮细胞是一种多功能的代谢及内分泌“器官”;中药、针灸是中医理论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两大主要手段。文章探讨了γ干扰素、微血管内皮细胞、中药、针灸以及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即筛选能够诱导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γ干扰素的中药及其有效成分,以此来提高动物机体的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前许多研究表明,维生素A可显著提高鸡的免疫功能。维生素A可直接作用于B细胞,增强机体可溶性或颗粒性抗原产生的体液免疫功能,参与和促进抗体的合成,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刺激白细胞介素和干扰素的分泌,诱导淋巴细胞增殖,促进吞噬细胞处理抗原和辅助性T细胞的成熟,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某些传染性疾病如球虫病、蠕虫病等可降低维生素A原在体内转化成维生素A,从而导致维生素A缺乏。  相似文献   

6.
1脂溶性维生素 1.1维生素A 目前许多研究表明,维生素A可显著提高鸡的免疫功能。维生素A可直接作用于B细胞。增强机体可溶性或颗粒性抗原产生的体液免疫功能,参与和促进抗体的合成,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刺激白细胞介素和干扰素的分泌,诱导淋巴细胞增殖,促进吞噬细胞处理抗原和辅助性T细胞的成熟。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正>干扰素是由宿主细胞受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真菌或寄生虫等感染而触发机体免疫防御系统,受体细胞分泌的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糖蛋白~([1])。这些干扰素会分泌特定的表面受体,从而诱导干扰素刺激基因的产生~([2-3])。干扰素诱导蛋白(interferon-induced proteins with tetratricopeptide repeats,IFIT)家族基因是发现较早的一类干扰素刺激  相似文献   

8.
<正>干扰素(IFN)是一种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功能的细胞因子,可以通过调节机体的某些细胞来间接发挥抗病毒生物学作用,抑制病毒生长,促进免疫细胞活性。IFN-α属于Ⅰ型干扰素,是由白细胞分泌的一类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功能的细胞因子~([1])。IFN-α与靶细胞的表面受体结合后可以激活靶细胞内潜在抗病毒基因的表达,产生具有三磷酸鸟苷(GTP)酶活性的抗病毒蛋白质,使细胞具备  相似文献   

9.
干扰素(IFN)是一类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激活淋巴细胞和免疫调节等多项功能的细胞因子,在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猪γ-干扰素(γ-IFN)主要是由被激活的T细胞和NK细胞产生[1].  相似文献   

10.
干扰素主要来源于动物机体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在部分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是由免疫细胞生产出的对机体具有调节免疫能力、可以抵抗病毒入侵、抵抗癌症等多样化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现在干扰素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动物病毒性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并且展现了显著的应用效果,干扰素作为一类特殊的生物制剂,具有强烈的目的性,但是不会使细胞产生耐药性。  相似文献   

11.
甲状腺功能减退是因为甲状腺激素分泌或合成不足而引发犬机体内全部细胞的功能活性减低的疾病。典型临床症状是犬机体代谢率下降,粘液性水肿,性欲减退、嗜眠、畏寒、不育,皮肤被毛稀疏等。本病为犬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其中以4~6岁的中型或大型雌犬易发。  相似文献   

12.
<正>干扰素(IFN)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蛋白质,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作用,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干扰素是在特定的诱导剂作用下,由细胞产生的一种具有高度生物学活性的糖蛋白  相似文献   

13.
牛干扰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BoIFN是机体在接触病毒或其他诱生物后分泌的一类蛋白,具有广谱抗病毒、抑制细胞增殖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活性。BoIFN生物学活性的发挥受其基因的调节和控制,涉及到RNA和蛋白质的合成Ⅲ。干扰素是一个大家族,可以分为许多种类。  相似文献   

14.
干扰素(IFN)是一类由活化的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产生的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和免疫调节功能的糖蛋白。当病毒入侵机体时,干扰素最先发挥作用。干扰素在抵抗病毒感染和干扰病毒复制等方面起重要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家禽流行性病毒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文章就几种不同类型禽干扰素的抗病毒机制进行综述,包括禽干扰素的产生及分类、作用机制、应用等,为其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干扰素是一组具有多种功能的免疫活性蛋白质,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的作用。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中有许多活性物质,如神经递质、神经调质、激素和干扰素彼此相互作用,以调节机体生理功能,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干扰素在网络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由病毒或其它干扰诱导剂作用下由机体易感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以及体细胞)产生的一组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抗增殖、诱导分化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分泌性小分子糖蛋白,因最初发现其能够干扰病毒的增殖而命名。干扰素包括I型(IFN-I)和  相似文献   

17.
王琰  于怀敬 《兽医导刊》2009,(9):46-46,55
干扰素(IFN)是机体受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以及体细胞产生的具有高活性的多种生物学功能的糖蛋白(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在正常机体的脾脏、肝脏、肾脏、外周血淋巴细胞和骨髓中都可以检出。干扰素根据抗原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干扰素是一种诱生性糖蛋白,有抗病毒、抗肿瘤与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作用.当畜禽感染病毒时,干扰素是最先发挥作用的抵抗分子.干扰素参与早期黏膜免疫并通过产生一系列与免疫调节相关的细胞因子来活化机体的天然免疫与适应性免疫应答从而使机体处于抗病毒状态.干扰素因其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在流行性病毒病防治的应用中越来越广泛.本文从不同...  相似文献   

19.
干扰素(IFN)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蛋白质,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作用,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阐述了干扰素的诱生和功能研究,对牛IFN-α、IFN-γ和IFN-τ的生物学特性及应用研究进行概括综述。  相似文献   

20.
万遂如 《动物保健》2012,(4):43-44,48
(二)抗病毒细胞因子制剂 1.干扰素(IFN)。干扰素是机体受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以及体细胞产生的具有高活性的多种生物学功能的糖蛋白(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在正常机体的脾脏、肝脏、肾脏、外周血淋巴细胞和骨髓中都可以检出。干扰素根据抗原性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