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酵料栽培,则从根本上解决了生料栽培感菌率高,生长缓慢的难题,同时,还大大地缩短了周期,其它方法栽培平菇,菌丝长满培养料需30天左右,40—45天才能出菇,而发酵料栽培平菇,菌种只需15天左右即可长满培养料,20天左右即可出菇,并且对培养料新鲜程度要求不严格。发酵料栽培平菇之所以成功,主要是由于发酵  相似文献   

2.
史刚荣 《食用菌》1994,16(4):27-27
平菇栽培的成败关键在于发菌期,菌丝长满了培养料,则表明栽培成功有了一定的把握。而菌丝体发育质量的优劣、栽培料的配方是否科学等,又直接影响着产量的高低.如何加速菌丝生长、提高菌丝发育质量,以达到进一步提高平菇产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是笔者在实践的基础上,综合各地经验总结出的一套平菇快速发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一)选用优质菌种 根据气候条件选用适温菌种。苗龄以苗丝长满瓶10~15天左右为宜,要求菌丝粗壮,生长均匀,色泽洁白,无污染,无菌索,无异味,但有菇香味。为确保菌种质量,应从设备好,技术高,讲信誉的科研和专业供菌种单位购买菌种。 (二)改善培养料配方 变传统培养料配方为复合培养料,并加一定量的微量元素、维生素、生长素、增氧剂,以促进菌丝萌发,加速菌丝生长,缩短发菌期。例如:以玉米芯为主的培养料配方:玉米芯50%,棉子壳30%,糠(秸秆粉碎物)15%,草木灰2%,石膏1%,尿素0.13%,过磷酸钙0.2%,并在每100kg料中加硫酸  相似文献   

3.
利用生产纤维乙醇的糟粕(工业废料)为主培养料,分别混配棉子壳、大豆秆、稻草、麦草四种辅料做四个配方,与对照配方(棉子壳、大豆秆)栽培平菇对比试验.培养料经7~8 d发酵处理,采用”秸秆专用”平菇菌种接种,聚乙烯塑料袋装料,两头和中间各播种一层,常规栽培管理模式.出菇管理无采取任何增产措施,共出菇五潮菇,其生物转化率达120%.试验结果表明糟粕作为主料配合秸秆栽培平菇可行,其生物转化率与常用栽培料没有差别.  相似文献   

4.
我县从1981年开始推广阳畦栽培平菇,近几年每年的投料量(棉子壳)在700吨左右.虽然平菇对生活条件要求不很严格,但每年都有部分菇农栽培失败.现将其失败的原因及防止措施谈点浅见.(一)菌种块发黄,菌丝萎缩产生原因:①栽培期气温高,畦面覆盖物薄,料温长时间超过40℃.②高温季节栽培,料厚或料堆制发酵未达到要求,播种后培养料继续升温发酵.③培养料内带入或栽培床地发生食菌丝的螨类.防止措施,在高温季节栽培平菇,场地应尽可能选在有遮荫处,料面整成龟背形,料床内要开沟,畦面覆盖物要厚一点,高温期中午要进行喷水降温.一般培养料不需堆制发酵,对培养料质量  相似文献   

5.
用棉子壳发酵料栽培平菇,是防止杂菌污染的有效途径。目前有关棉子壳培养料发酵技术的介绍和报道较少,或不详细,菇农应用掌握困难,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为此,我们进行了棉子壳培养料发酵技术的探讨,首先从促进高温微生物的活动入手,使料堆升温快(在24小时内达到65℃以上);温度高(发酵过程中料温保持在70℃以上);发酵时间短(发酵全程仅4天5夜);料质量好(用于栽培平菇污染少,发菌快,出菇早,产量高)。现将其技术要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粪草栽培双孢蘑菇,仍采用传统的穴播、混播、夹心散播法等,但由于培养料偏厚,发菌时间长,延长了栽培周期,从而竞争性杂菌污染增加。本试验是利用无粪合成料,在铺料厚度一致的条件下,采用不同播种方法观测菌丝生长及对产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一)试验设计采用穴播、混播、表面撒播、穴层播四种播种方法,每种方法重复三次,每个试验小区2米~2,试验小区设在同一菇房的五层架的中间三层,随机排列。(二)基料堆制①室外前发酵,堆期16天,翻堆4次,前发酵结束时pH 为7.5~7.8,含水量62~63%;②室内后发酵,采用床架条垅式,用加盖塑料薄膜、草帘升温达到要求,发酵5天。(三)播种方法供试菌种为双孢蘑菇152菌株,栽培种全部用棉子壳粒型菌。料厚24~25厘米。料温26~28℃,播种量每处理为750克/瓶。播种方法是①穴播:菌种块1~1.5厘米,穴深6~8厘米,穴距5~6厘米,行距10~12厘米。②表面撒播:播种前翻格1次,压平整,将菌种均匀撒在料面上,拍紧。③混播:在培养料翻格时,将菌种均匀与培养料混合,然后压平。④穴层播:先用1/3的菌种量(菌块1~2厘米)穴播在培养料1/3处,播种密度10×20厘米,然后再将2/3的菌种量均匀撤在料面、压实。  相似文献   

7.
用棉子壳作培养料栽培平菇后的下脚料可制蘑菇种。经我们二年实践证明,利用废料制作的菌种与粪草料菌种相比,播种后菌种发菌快,出菇早,产量高。现将制作方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8.
四、播种 (一)选用优良菌种栽培平菇欲得高产,首先应选择适合各个季节栽培的种类和品种已如前述。其次是选用优良菌种,即菌丝生长洁白,不发黄,无杂菌感染,菌龄在25天左右,未长出子实体或只上半部有少量幼菇的菌种。不同培养料生产的菌种,栽培后有差异,据一般试验和应用来看,以麦粒种产量最高,棉子壳、废棉及稻草粉种也较高,木屑菌种最差。  相似文献   

9.
谭金莲  刘明月 《食用菌》1993,15(6):11-12
平菇是我省的一种大宗食用菌,香菇的栽培面积也逐年扩大.菌种是生产的首要因子,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菇的质量和产量,为了确保菌种质量,降低制种成本,简化制种手续,进行了本试验.一、材料与方法(一)材料平菇品种为新平1012,香菇为793.(二)方法①温度:设20、23、25、28、31~38(平菇),31~35℃(香菇).②pH值:设5,5.4(自然),6、7、8、9.③湿度:平菇的基本培养料为棉子壳,料水比有1  相似文献   

10.
边银丙 《食药用菌》2023,(6):370-377
大球盖菇营养丰富,近年来产业发展较快。概述大球盖菇栽培发展历程,分析其具有栽培技术较简单、栽培原料来源广、经济效益显著,兼具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等特点。列举大球盖菇3种主要栽培模式:稻田生态栽培、林下生态栽培和大棚设施栽培,指出优势和不足,并从季节安排、备料、整地、培养料制备、菌种准备、铺料、播种、覆土、铺设水管、搭棚覆膜、养菌、出菇管理等环节详细介绍长江中下游地区大球盖菇稻田生态栽培关键技术。针对大球盖菇栽培存在的劳动强度大、生产需水量大、优质菇比例低等问题,提出需要从轻简化机械化栽培、菌种高效生产、优质高效栽培模式、培养料配方优化和优良品种选育、新型覆土材料和节水技术等方面进行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1.
室外阳畦栽培平菇,易遭病虫危害或因高温烧菌而导致失败。为了寻找一个简便可行又能克服上述弊病的阳畦平菇栽培法,我们进行了阳畦覆土栽培法试验,现简报如下。(一)材料和方法:菌种为佛罗里达平菇,引自中国林科院林化所。培养科配方为99%棉籽壳、1%生石灰,料水比1:1.8。试验设AB 两组,A 组播种后盖报纸、塑料薄膜和草帘;B 组播种后只盖10厘米厚土。(二)试验结果:(1)发菌情况:播种后3天,两组菌丝萌发和吃料基本一致,料温A 组比B 组高3℃,菌  相似文献   

12.
棉子壳加玉米面生料栽平菇,在刊物上已有报道, 但结果各异.现将笔者做的两次试验结果介绍如下:(一)培养料配方(%) ①棉子壳96(对照).②棉子壳95,玉米面1.③棉子壳94,玉米面2.④棉子壳93,玉米面3.⑤棉子壳92,玉米面4.⑥棉子壳91,玉米面5.各配方均加石膏2、白糖1、石灰0.5、尿素0.25、多菌灵0.15.(二)试验方法各配方加水拌匀,含水量为60%左右,按常规装袋,每袋装干料750g,用种量为干料重的10%(菌种为少孢06平菇),每配方10袋.第一次于4月25日在室外遮阳播种,温度从4℃到32℃.第二次是11月1日在室内播种,温度从12℃到32℃.  相似文献   

13.
陆建新 《食用菌》1994,16(1):28-29
近年来,我地区平菇生产发展很快,但原料的利用率较低.为了提高生物学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笔者从1991年12月开始进行了平菇袋式与圆柱式结合的栽培技术探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92年秋进行推广试验,创造了1000kg棉子壳料产菇3080kg的高产纪录.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袋式栽培常规出菇(一)供试菌种 推广1号,引自自治区农科院微生物所:R-378,引自江苏江都县富民食用菌推广站.(二)培养料制备 配方为新鲜无霉变的棉子壳  相似文献   

14.
稻田套种平菇,是一项既能增产粮食,又可提高经济效益的立体栽培法。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适时制好菌种袋 为保证平菇栽培袋适时套放到稻田里,要及早制作培养好苗种袋。平菇的菌种,宜选用高温型、耐高湿、抗性强、发菌快的菌种,一般5月初购回原种,发菌需35~40天。培养料选用新鲜的棉子壳,不加磷肥,经前发酵处理,料含水量为65%,堆闷7天,装袋前拌入0.2%的多菌灵,每袋(规格37×17cm)装干料300~350g,扎紧袋口,高压灭菌3~4小时,菌袋出锅后冷却至30℃,恒温接种,接种量为干料重的5%,排放在阴凉暗处保持温度28℃左右发菌,20~25天菌丝可发好,适时放入稻田。  相似文献   

15.
<正>采用穴盘基质培育的甜瓜幼苗,根系发达,缓苗快,土传病害少,出苗率高,具有育苗时间短、省时省工、便于运输的优点。1前期准备1月份在距定植期35天播种。育苗床必须建在采光、保温条件好的日光温室设施内,并用草帘或保温被夜间覆盖保温,用地热线加温提高地温。1 m2耗用电热线功率80~100 W,地热线铺设宽度8~10 cm。苗床长15~20 m,宽度根据穴盘排数及便于管理为原则确定,一般2.3 m左右。铺设电热线后用细沙垫平苗床床底,然后排放穴盘。  相似文献   

16.
我们淮北地区,昔遍采用棉子壳栽平菇和金针菇,虽然棉子壳栽培料已出过菇,但棉子壳的营养物质并未耗尽,在栽培鸡腿蘑的实践中,笔者发现鸡腿蘑菌丝分解纤维素的能力很强。为了充分利用原料,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我们从1991年开始试用出过菇的废料栽培鸡腿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生物效率达110%~130%,现将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废料处理 将出完平菇、金针菇的废料运置水泥场地上,拣去有杂菌污染、虫害的菌袋,然后用铁锨拍碎,晒干备用。 (二)培养料配方 ①平菇废料40kg,金针菇废料  相似文献   

17.
据分析,食盐中含有丰富Na、Mg、Ca等食用菌生长所需的金属离子.因此,近年来时有食盐用于食用菌生产的报道.笔者参考有关资料,在平菇和金针菇生产上作了试验,获得了一些数据,现公布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供试菌种菌种平菇为894,金针菇为沪2.(二)试验方法两个菇种,各设两个处理,若干重复.①平菇培养料配方:试验组为棉子壳88%,麸皮10%,石膏1%,食盐1%.对照组为棉子壳88%,麸皮10%,石膏1%,多菌灵0.2%(溶于1%水中).培养料各5kg,料水比为1∶1.2,生料栽培.用17×30cm的  相似文献   

18.
高温季节栽培平菇由于杂菌污染和病虫危害多,产量较低。笔者采用直立式袋栽,三年共投料5000kg,生物效率100%。现将其方法简介如下: (一)原料处理装袋播种 培养料为棉子壳,另加石灰、磷肥各2%,水160%,混匀后堆积高温发酵。菌种选用丛生、朵大的广温型品种。先将28~30×50cm的筒袋进行微孔处理,装料时菌种播在微孔处,共四层种三层料,下种量15%。最后将袋口对折,用大头针别住。 (二)直立排袋发菌出菇 装好的袋应直立排放在培养室内或菇棚内,中间留人行道,苗袋间距2cm以  相似文献   

19.
稻草生料大床栽培凤尾菇,室内外均可进行,方法简便,生产周期短,在适宜温度条件下,播种后菌丝14~16天即可长满菇床,21~23天出现幼菇,25~27天即采摘。较一般平菇生产周期缩短20~30天,培养料收得率高20~50%。  相似文献   

20.
介绍水稻与大球盖菇轮作栽培模式的优点及其具体栽培方法。其中,水稻栽培要点有品种选择,播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大球盖菇栽培的关键技术环节有培养料配制,铺料,播菌种,开沟覆土,发菌期管理,采收及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