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徐红 《当代农业》2009,(13):41-41
微孔管道增氧生态高效养殖技术就是利用标准化池塘配套微孔增氧设施.采取种草投螺、科学投喂、调节水质、生态防病等生物操纵技术.实行集约化养殖.大幅度改善了池塘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徐红 《农家致富》2009,(13):41-41
微孔管道增氧生态高效养殖技术就是利用标准化池塘配套微孔增氧设施.采取种草投螺、科学投喂、调节水质、生态防病等生物操纵技术.实行集约化养殖.大幅度改善了池塘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正>在池塘中采用微孔管道底部增氧,能有效提高池塘溶氧,溶氧分布均匀,增氧范围广,特别适合底栖性水生动物,如河蟹、对虾、鱼等。微孔管道增氧技术能适当加大池塘养殖密度,提高养殖产量,增加经济效益。1.微孔增氧原理采用罗茨鼓风机将空气送入输气管道,输气管道将空气送入微孔管,微孔管将空气以微气泡形式分散到水中,微气泡由池底向上浮,气泡在气体高氧分压作用下,  相似文献   

4.
根据池塘生态原理和河蟹生物学特性,采用耕水机配合微孔曝气增氧协同工作的立体增氧技术,形成生态增氧与机械增氧并举的高效增氧机制,使河蟹池塘上下水层交换,平衡营养元素、强化光合作用,大幅降低BOD、COD,提高营养物质转化规模,提升初级生产力,辅以栽草移螺营造环境、选优放种科学投喂、生物生态综合防病等措施,建立复合型的池塘生态系统,以达到"养大蟹"、"养优质蟹"的生态健康养殖目的。  相似文献   

5.
将池塘底排污技术、微孔增氧技术、生物絮团调控水质技术、微生态制剂调控水质技术等多项单一技术集成。试验期间零换水、零用药,养殖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与传统养殖技术相比较节水47-56%,每亩池塘节水1180-1680m3,养殖期间无发病,实现了节水、绿色、生态、环保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进行北方池塘节水生态养殖技术研究,即将池塘底排污技术、微孔增氧技术、生物絮团调控水质技术、微生态制剂调控水质技术等多项单一技术集成。试验期间零换水、零用药,养殖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结果表明,与传统养殖技术相比,该技术节水47%~56%,1 hm~2池塘节水17 700~25 200 m~3,养殖期间无发病,实现了节水、绿色、生态、环保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微生态制剂在对虾养殖中的研究与应用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外微生态制剂对对虾外部水环境及内部环境的调节作用,包括提高水体溶氧量,降低水体铵态氮、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及抑制水体中有害微生物的繁殖,生物夺氧、分泌、竞争作用及刺激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与应用现状,提出了今后微生态制剂在对虾养殖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正溶解氧是养殖鱼、虾、蟹等水生动物生存的必要条件,溶解氧的多少影响着养殖水生动物种类的生存、生长和产量。采用有效的增氧措施,是提高池塘养殖单位产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1池塘微孔增氧的概念池塘微孔增氧技术就是池塘管道微孔增氧技术,也称纳米管增氧,是近几年涌现出来的一项水产养殖新技术,是国家重点推荐的一项新  相似文献   

9.
采用正交表L20(51×28)安排5种水平放养密度(50、100、170、260、340个/m~2),与增氧方式、是否换水、是否使用微生物制剂和消毒剂4种简易水质调控措施开展室内水泥池凡纳滨对虾养殖实验。通过比较分析水质演变规律、消化酶比活力与养殖效果,综合探讨凡纳滨对虾室内养殖密度及简易水质调控措施效果。结果显示:放养密度显著影响温室水泥池养殖水体水质、对虾生长及产量(P 0. 05),也影响消化酶活性。池水中p H、非离子氨氮(NH_3-Nm)、溶解氧(DO)随着密度增加而下降,硝酸氮(NO_3~--N)、活性磷(PO_4~(3-)-P)、浊度随密度增加而升高。对虾体长与体质量日均增长值、特定生长速率(SGR)及成活率随着密度上升而降低。除胰蛋白酶外,胃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随密度增加呈下降趋势。低放养密度(50~100个/m~2)对虾规格更整齐。持续充气增氧有助于物质转化、改善水环境、提高对虾淀粉酶活力和产量;换水影响养殖效果,改善水质效果明显,可显著降低池水中总氨氮(TAN)、硝酸氮(NO_3~--N)、活性磷(PO_4~(3-)-P)等水化指标含量(P 0. 05),对虾消化酶比活力高;定期投放微生态制剂可显著提高胰蛋白酶活性(P 0. 05),利于对虾的生长,改善水质不明显;投放消毒剂可降低对虾消化酶活性,除溶解氧(DO)外,对改善水质和提高养殖效果作用不明显。结果表明在采取连续充气增氧、养殖60 d始每10天换水12. 5%~25. 0%、每15天投放微生态制剂等简易水质调控措施下,50~100个/m~2是室内水泥池适宜放养密度。研究结果为凡纳滨对虾温室水泥池养殖提供了可靠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实施的“对虾集约化防病养殖系统”项目,创建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对虾集约化防病养殖新模式和技术系统。该项技术集成和优化了对虾集约化防病养殖系统的工程设施和施工工艺、全人工繁育和养殖工艺。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不同水质调控方式对海参养殖池塘(以下简称参池)底泥异养菌和弧菌数量的影响,该研究选择了三3类参池,分别是自然纳潮管理方式下的海参养殖池塘(以下简称自然池塘),配备微孔曝气增氧机的海参养殖池塘(以下简称微孔曝气池塘)和配备养水机设备的海参养殖池塘(以下简称养水机池塘),对参池底泥中异养菌和弧菌数量的周年变化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各参池中底泥异养菌数量分别为:自然池塘94400~377625 cfu/g,微孔曝气池塘62633~247309 cfu/g,养水机池塘115037~273071 cfu/g,其中自然池塘1月最高,3月最低;微孔曝气池塘5月最高,6月最低;养水机池塘4月最高,8月最低。各参池中底泥弧菌数量分别为自然池塘0~3291 cfu/g,微孔曝气池塘35~5412 cfu/g,养水机池塘0~3037 cfu/g,各参池均呈“春季高,冬季低”的变化特征。弧菌与异养菌数比值在4、5月份相对较高,在2月份较低。通过实验初步比较不同水质调控方式对参池底质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为改善参池底质及探究微生物的变化提供理论依据。3种水质调控方式对参池底泥异养菌和弧菌数量的比较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对浮球式生物滤器在不同工况下的水处理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无曝气条件下,随着水流量的降低,滤器的硝化效率呈增加趋势;NH4-N转化率和NO2--N转化率分别由水流量8 m3/h时的15.87%和23.84%增加到水流量2 m3/h时的38.85%和71.37%;COD去除率在4 m3/h的水流量下最高,达到10.33%;另外,不曝气各工况下出水溶氧和pH有所下降。(2)有曝气条件下,滤器水处理效率随水流量降低而增加;NH4-N转化率和NO2--N转化率分别由水流量8 m3/h时的6.45%和51.45%增加到水流量2 m3/h时的32.67%和93.36%;COD去除率在水流量4 m3/h下最高,为12.20%;有曝气各工况下出水溶氧和pH都有所增加。(3)对无曝气和有曝气各工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有曝气组各工况水处理效率优于无曝气组。(4)对试验中各工况的日水处理效果进行比较,认为有曝气条件下水流量维持在6 m3/h为适合生产的最佳工况。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对浮球式生物滤器在不同工况下的水处理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无曝气条件下,随着水流量的降低,滤器的硝化效率呈增加趋势;NH4-N转化率和NO2--N转化率分别由水流量8 m3/h时的15.87%和23.84%增加到水流量2 m3/h时的38.85%和71.37%;COD去除率在4 m3/h的水流量下最高,达到10.33%;另外,不曝气各工况下出水溶氧和pH有所下降。(2)有曝气条件下,滤器水处理效率随水流量降低而增加;NH4-N转化率和NO2--N转化率分别由水流量8 m3/h时的6.45%和51.45%增加到水流量2 m3/h时的32.67%和93.36%;COD去除率在水流量4 m3/h下最高,为12.20%;有曝气各工况下出水溶氧和pH都有所增加。(3)对无曝气和有曝气各工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有曝气组各工况水处理效率优于无曝气组。(4)对试验中各工况的日水处理效果进行比较,认为有曝气条件下水流量维持在6 m3/h为适合生产的最佳工况。  相似文献   

14.
通风模式对垃圾渗出液微生物循环接种强化堆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小风量连续通风和大风量间歇通风两种方式,进行2组自制菌剂接种堆肥和1组未接种堆肥的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通风方式对垃圾渗出液微生物接种堆肥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接种间歇通风组相比,接种连续通风组耗氧速率高出30%以上,堆肥过程中纤维素酶活性平均高出28.7%,呈现出明显的优势,堆体内微生物更为活跃,表明连续通风更有利于堆肥的腐熟稳定,间歇通风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菌剂接种的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益生菌是一种通过改善肠道菌群平衡而对动物机体产生有利影响的活体微生物,在仔猪饲养过程中,添加适量的益生菌可以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降低腹泻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替抗生素使用。文章综述了益生菌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仔猪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池塘水质净化健康养殖综合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源有机污染物含量较高,通过处理池曝气沉淀净化,经初步处理后水体进入净化池,在净化池中应用传统机械增氧方法,增加了微生态制剂与种植根系发达的挺水、漂浮沉水水生植物,以增强吸附、分解水体中大量富积的有机物与有毒、有害物质;经过综合净化处理,水质达到无公害淡水养殖水质检测。利用微生物、水生植物净化富营养化水体与其他物理、化学及工程的方法相比,具有成本低、能耗小、治理效果好,对环境扰动小,有利于资源化,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较高的美化环境价值,有利于整体生态环境的改善,应用生物进行池塘微生态环境修复将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益生菌的分类、生理功能与有效性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益生菌是对宿主健康有益的活的微生物,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益生菌在消化道、免疫和心血管系统等诸多健康方面发挥了作用。综述了益生菌的分类与生物学特性,以及益生菌调节血脂、降血压、降血糖、抗过敏和调节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并对其黏附或定植评价、活性保护技术及代表性商业产品进行了介绍,以期为开展益生菌相关研究开发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生物过滤技术是循环水超高密度工厂化养殖系统维持生产正常进行的核心技术。运转良好的生物过滤装置都有很好的硝化效果,但不同工况参数会影响生物滤器的硝化效率。已有的相关生物滤器报道均是实验室试验结果,缺乏直接以生产系统为对象的研究。本试验对浮球式生物滤器在不同工况下的水处理效率进行比较,结果发现:(1)无曝气条件下,NH4-N转化率在HRT为18 min时最大为28.77%;NO2-N转化率随着水力停留时间增加而增加,在HRT为36 min工况时达到最大,为67.20%;COD去除率在HRT为36 min时最高,达到6.56%;另外,不曝气各工况下出水溶氧和pH都有较明显下降。(2)曝气量为1 m3/h条件下,滤器水处理效率随HRT延长而增加;NH4-N转化率和NO2-N转化率分别由HRT为9 min时的7.54%和49.30%增加到HRT为36 min时的39.03%和71.78%;COD去除率在HRT为36 min时最高,为6.16%;曝气量为1 m3/h各工况下出水溶氧和pH略有增加。(3)曝气量为2 m3/h条件下,滤器水处理效率也随HRT延长而增加;NH4-N转化率和NO2-N转化率在HRT为36 min时达到最高,分别为27.27%和74.92%;COD去除率在HRT为9 min时最高,为5.30%;曝气量为2 m3/h各工况下出水溶氧和pH也都略有增加。(4)对无曝气和有曝气各工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有曝气组各工况水处理效率优于无曝气组,曝气水平为1 m3/h时处理效率最好。  相似文献   

19.
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浸没式生物滤器的水处理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物过滤技术是循环水超高密度工厂化养殖系统维持生产正常进行的核心技术。运转良好的生物过滤装置都有很好的硝化效果,但不同工况参数会影响生物滤器的硝化效率。已有的相关生物滤器报道均是实验室试验结果,缺乏直接以生产系统为对象的研究。本试验对浮球式生物滤器在不同工况下的水处理效率进行比较,结果发现:(1)无曝气条件下,NH4-N转化率在HRT为18 min时最大为28.77%;NO2-N转化率随着水力停留时间增加而增加,在HRT为36 min工况时达到最大,为67.20%;COD去除率在HRT为36 min时最高,达到6.56%;另外,不曝气各工况下出水溶氧和pH都有较明显下降。(2)曝气量为1 m3/h条件下,滤器水处理效率随HRT延长而增加;NH4-N转化率和NO2-N转化率分别由HRT为9 min时的7.54%和49.30%增加到HRT为36 min时的39.03%和71.78%;COD去除率在HRT为36 min时最高,为6.16%;曝气量为1 m3/h各工况下出水溶氧和pH略有增加。(3)曝气量为2 m3/h条件下,滤器水处理效率也随HRT延长而增加;NH4-N转化率和NO2-N转化率在HRT为36 min时达到最高,分别为27.27%和74.92%;COD去除率在HRT为9 min时最高,为5.30%;曝气量为2 m3/h各工况下出水溶氧和pH也都略有增加。(4)对无曝气和有曝气各工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有曝气组各工况水处理效率优于无曝气组,曝气水平为1 m3/h时处理效率最好。  相似文献   

20.
吴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811-12813
[目的]寻求味精废水处理的新方法,变废为宝。[方法]以味精废水为原料,通过接种酵母菌、乳酸菌、芽孢杆菌复合发酵制备益生菌剂。然后使用一定剂量的该益生菌剂作用于动物和植物。[结果]该制剂可作为动物、植物防病促长剂,能提高动、植物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结论]开辟了味精废水新的用途,可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且解决了其对环境的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