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用浮游动物评价邛海水质和营养类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邛海的浮游动物共26属42种,污染指示种占5238%,指示等级多为β-中污染和弱污染;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为116~219,水污染程度评价为β—中污染。浮游动物生物量为042~437mg/L,平均162mg/L;E/O值为111~167;肥度指数087~207;QB/T为15~20,表明湖泊处于中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2.
肖调义 《水利渔业》1998,(3):25-27,30
1996年12月至1997年4月对溪口水库渔业资源进行了调查。浮游植物6门31属,生物量103063mg/l;浮游动物20属,生物量25121mg/l。自然鱼产力6511kg/hm2。凶猛鱼类组成简单,不对太湖新银鱼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3.
浑江水库浮游生物调查及鲢鳙鱼产潜力的估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玉凤  王瑞梅 《水利渔业》1994,(2):30-32,35
1990年4月至1992年11月,对浑江水库的浮游生物进行了调查,测定结果该水库浮游植物生物量为1.941mg/L,浮游动物生物量为2.726mg/L。由此,估算出浑江水库鲢,鳙生产潜力为379kg/ha。本文提出了今后渔业利用意见和增养殖措施。  相似文献   

4.
密云水库环境的现状和变化趋势↑(*)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根据1996年对密云水库调查的部分结果,分析了该水库生物理化环境的现状和变化趋势,并进行了营养程度评价。结果表明:水温有明显的4季变化,溶解氧和pH适中;无机氮含量丰富,无机磷很缺乏,N/P大大超过16/1,浮游植物数量和生物量年平均值分别为40555×105L-1和30135mg/L,浮游动物数量和生物量年平均值分别为652661L-1和24712mg/L。与历史同期相比,无机氮略有下降,无机磷下降很显著,但浮游植物量却有很大提高。密云水库为中营养型水库,但有富营养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黑龙滩水库浮游生物及初级生产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邬红娟  胡兴跃 《水利渔业》1998,(5):24-25,40
黑龙滩水库年平均浮游植物现存量209.8万个/L,3,15mg/L浮游动物现存量11780个/L,0.87mg/L,叶绿素a含量1.99μg/L。年均初级生产力2.86gO2/m^2.d,从中游向上,下游降低;年鱼产潜力24.75万kg。水库饵料厂附近为中一富营养型,其它区域为贫中营养型。  相似文献   

6.
峰头力库是一座以灌溉主为的大型水库,有养鱼面积633.3ha。库水总氮含量0.75mg/L,总磷0.031mg/L,浮游植物年平均数量27.2万个/L,生物量3.79mg/L;浮游动物数量1151个/L,生物量3.03mg/L;底栖动物数量1457个/m^2,生物量954.4g/m^2,初级生产力为2.66gQ2/m^2·d,该水库为中营养型水库,年鱼产力17.67万kg。  相似文献   

7.
于涛  张介云 《水利渔业》1999,19(4):34-35
对仑山水库施肥前和施肥中的浮游植物及其初级生产力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种类由施肥前的3门5属增至施肥后的5门13属,施肥前浮游植物平均生物量为0013mg/L,平均数量为066×105个/L;施肥后浮游植物平均生物量为4066mg/L,平均数量为576×105个/L。水柱日毛产量由施肥前的1970gO2/m2·d增至施肥后的3682gO2/m2·d。  相似文献   

8.
陆水水库的浮游甲壳动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陆水水库是一座具有防洪、发电、航运、养殖等多功能的大型水库。为了合理开发利用陆水水库的渔业资源,于1991年1月、4月、7月、10月共四次调查了陆水水库的浮游甲壳动物。陆水水库有浮游甲壳动物43属92种及亚种,其中枝角类24属61种及亚种,桡足类19属31种,浮游甲壳动物年平均数量为76.2ind/L,年平均生物量为1.379mg/L,每年可提供浮游动物食性鱼类6.7×10^5kg。  相似文献   

9.
广西梧州地区若干水库浮游动物及其渔业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春英 《水利渔业》1994,(4):15-19,25
本文研究了梧州地区15座重点水库的浮游动物种类组成、现存量以及渔业利用,该地区共有浮游动物63属92种,浮游动物的平均数量为1909个/L(184-4199个/L);平均生物量为:1.3616mg/L(0.0765-3.9258mg/L)。浮游动物所提供的总鱼产量为985.53t。  相似文献   

10.
新疆阿勒泰地区不同水体浮游生物种群特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1989年调查了新疆阿勒泰地区30处不同水体的浮游生物。浮游植物以硅藻为主,占59.2%,浮游植物季节变化呈单峰型。湖泊、水库、坑塘和河流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分别为4.359mg/L、2.706mg/L、6.231mg/L和1.976mg/L,浮游动物生物量分别为3.32mg/L、3.773mg/L、1.859mg/L和0.544mg/L。全区湖泊、水库、坑塘浮游生物产量为99096.71T,鱼产潜力43982.4T。讨论了水体营养类型的划分和渔业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11.
于2013年6月和2014年9月对红旗泡水库6个采样点进行2次浮游生物调查,共采集到浮游植物48种,分属6门,平均密度375ind./L,平均生物量0.991mg/L;浮游动物14种,其中包括原生动物2种、轮虫类4种、枝角类3种、桡足类5种,平均密度114ind./L,平均生物量0.598mg/L。由此可估算鲢鳙鱼产潜力为133 489kg,其中,鲢生产潜力为50 460kg,鳙生产潜力为83 029kg。按照起水规格鲢2.0kg、鳙2.5kg计算,鲢和鳙鱼种理论放养比例大概为2∶3。  相似文献   

12.
黑龙潭水库浮游植物资源及鱼产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内陆水域渔业自然资源调查试行规范》,1995年分春、夏、秋、冬四季,对路南县黑龙潭水库浮游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结果查明黑龙潭水库共有浮游植物6门8纲、16目、24科、38属、48种及一变种,年均细胞数为57.1350万个/L,年均生物量为2.236mg/L,渔产量为58.73kg/hm^2。  相似文献   

13.
姜作发  唐富江 《水产学杂志》2006,19(2):28-31,50
2004年5、7、9、12月对大力加湖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力加湖鲟鱼放养场浮游动物59个种属,密度16475 ind./L,生物量0.3923mg/ L。浮游动物季节变化比较明显,密度春季最高为44200.0ind/L,生物量变化不明显。浮游动物鱼产潜力3666kg,放养量18330尾。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庐山西海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水体现状,于2012年8月(夏季)和10月(秋季)对庐山西海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夏季浮游动物共计4类32种,平均密度为113.48个/L,平均生物量为5.52 mg/L,优势种共有9种;秋季浮游动物共4类24种,平均密度为61.45个/L,平均生物量为4.29 mg/L,优势种减少为4种。依据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对庐山西海浮游动物进行评价,综合判断庐山西海处于中度污染状态。与近似纬度的千岛湖、洞庭湖和鄱阳湖的历史数据相比较,庐山西海浮游动物种类数和密度少于千岛湖和鄱阳湖,而多于洞庭湖;浮游动物生物量高于千岛湖和洞庭湖。  相似文献   

15.
克孜赛水库浮游生物与鲢、鳙鱼生产潜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孜赛水库地处高寒地带,养殖水面133hm^2,多年来没有进行大规模人工养殖,1991-1999年平均链,鳙鱼产量仅为52.51kg/hm^2,调查结果表明浮游植物138种,生物量8.72mg/L;浮游动物54种,生物量6.74mg/L,根据浮游生物量估算链,鳙鱼生产潜力为362.09kg/hm^2。  相似文献   

16.
彭水水库蓄水初期乌江下游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4月、7月和10月,在乌江下游彭水水库库区、坝下江段和库尾以上江段设16个采样断面对浮游甲壳动物进行了调查;共检出浮游甲壳动物29属、49种;其中,枝角类13属、21种,桡足类16属、28种;枝角类年均密度1.89个/L,生物量37.70μg/L,桡足类年平均密度0.78个/L,生物量5.49μg/L。浮游甲壳动物的季节变化比较明显,种类数以春季最多,秋季最少;水平分布呈现库区种类数相对较多,库尾及以上江段种类数相对较少,坝下江段受水库下泄水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七里海浮游生物及底栖动物的初步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冀潇檬  曾昭春  郭冉  郭彪  夏辉 《河北渔业》2012,(6):33-36,67
2011年5月,通过对七里海水域(北纬38.60°-39.00°,东经118.15°-118.17°)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的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域存在浮游植物2门,9属,13种,平均数量为80.8万个/m3,波动范围为77.3万~84.3万个/m3,优势种为硅藻门的美丽曲舟藻;浮游动物3类4种,平均数量为0.62万个/m3,波动范围为0.50万~0.74万个/m3,优势种为被囊类的长尾住囊虫和毛颚类的强壮箭虫;底栖动物6种,隶属于2门,3属,平均生物量为2.638kg/m3,波动范围为1.405~3.650kg/m3,优势种为双齿围沙蚕和日本沙蚕。该海域叶绿素a平均含量为0.005 6mg/L。综合分析说明,本水域水体有一定程度的污染,采取必要的措施治理恢复其生态环境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锦江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15年1月、4月、7月和10月按季度在锦江河保护区进行采样分析。结果显示,在保护区共采集到浮游动物4门51属82种,轮虫类、原生动物、桡足类和枝角类物种数占浮游动物物种总数的比例分别为46.34%、29.27%、15.85%和8.54%。优势种类为4门6属16种,其中轮虫类6种,原生动物4种,枝角类4种,桡足类2种。保护区浮游动物密度变幅为297.76~1 430.10 ind/L,平均为855.13 ind/L;生物量变幅为5.73~26.36 mg/L,平均为14.37 mg/L;群落丰富度指数(D_m)变幅为3.18~4.90,平均为3.96;香农指数(H')变幅为2.11~3.12,平均为2.81;均匀度指数(J')变幅为0.81~0.89,平均为0.86。研究表明,在被摄食压力下降及饵料生物资源下降的共同影响下,保护区外界环境对个体较小的原生动物和轮虫有利,群落生态优势度也集中于上述浮游动物类群。受到水文特征的影响,锦江河核心区的浮游动物物种数、密度和生物量以及多样性指数总体高于实验区。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 0 3年5、7、9、1 1月对黑龙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浮游动物共计4门64种,以原生动物、轮虫为主,分别占35 . 94%和42 . 1 9% ;前节晶囊轮虫、锥形似铃壳虫、螺形龟甲轮虫、尖削叶轮虫、萼花臂尾轮虫、多足变形虫、单缩虫等为优势种。浮游动物数量为685. 9 8ind . /L ,以原生动物为主;数量为5 875ind . /L ,占85 .64% ;生物量为0 .91 6mg/L ,轮虫最高,为0 . 5 91mg/L。浮游动物季节变化比较明显,数量春季最高为1 1 .897ind . /L ;生物量以秋季最高1. 5 6mg/L ;水平分布勤得利江段最高,平均为8430ind . /L和1 . 2 34mg/L。黑龙江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变化是秋季>夏季>冬季>春季。均匀度指数变化是秋季>夏季>冬季>春季。  相似文献   

20.
探讨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太湖水质监测提供方法,为富营养化治理与水生态修复提供理论支持。2016年8月进行了太湖水质状况及浮游动物群落调查,利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分析了太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探讨太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太湖不同湖区湖滨带水体水质总体评价为劣V类,总氮、总磷均值分别为(2.06±0.13)mg/L、(0.22±0.02)mg/L,叶绿素a平均含量为(65.35±9.09)mg/L。本次调查共检出浮游动物29种,其中桡足类5种,枝角类8种,轮虫16种;太湖浮游动物密度均值为(100±11)个/L,其中竺山湾浮游动物密度最高,为(273±54)个/L,胥口湾密度最低,仅为(31±6)个/L;太湖浮游动物生物量均值为(4.45±0.99)mg/L,生物量最高的是竺山湾,为(17.70±6.48)mg/L,胥口湾浮游动物生物量最低,为(1.03±0.23)mg/L。相关性分析表明,浮游动物各表征指标均与叶绿素a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性。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浮游动物分布主要与溶解性总氮、总磷、透明度、溶解氧及pH值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