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8 毫秒
1.
葫芦小院     
二叔家住深山里,小溪畔有他竹篱茅舍的家园。别看他一辈子种庄稼,可他最爱花,种花、浇花、赏花、食花,同花草结下了深深情缘。在各类花中,他最迷恋葫芦花。在他的葫芦小院里,篱墙上挂着小葫芦,棚架上垂下长把葫芦,屋檐下吊着鼓两个肚的丫腰葫芦,树桠里夹着圆葫芦,上下左右,角角落落,全都种满了葫芦。他的家,成了典型的葫芦世家,人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秋翁”。  相似文献   

2.
葫芦枣对枣疯病有高抗性德安县付山乡是一个“红枣”之乡,近十多年来,枣园普遍感染枣疯病,近千亩“红枣”相继发病枯萎。从浙江引进的“义乌”大枣也和“红枣”一样,发病枯死。混植在“红枣”园中的“葫芦枣”却无一株发病。据调查,付山村六组岩上五组及岩头山等果园...  相似文献   

3.
六不总理     
齐夫 《花卉》2011,(12):46-46
“北洋三杰”之一段祺瑞,被称为“北洋之虎”,曾任国务总理、执政。有“三造共和”的美誉,是当时少有的廉洁官员。他一生做人信条是“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人称“六不总理”,在物欲横流、无官不贪的民国时期,他是个官场的另类。  相似文献   

4.
观赏葫芦属葫芦科瓠瓜属,原产热带,只作观赏,不能食用。果实为葫芦形或上部有一细长的长柄,下部似一个圆球体,皮包以青绿为主,间有白色斑,老熟果外皮坚硬,果型非常可爱,具有较高的观赏和艺术价值,是发展观光旅游农业的主要栽培品种。2000年我所开始引进观赏葫芦,并筛选出鹤首、长柄、天鹅、大兵丹、干成兵丹、本干成兵丹、小葫芦、腰葫芦、圆葫芦、牛腿葫芦、梨形葫芦、青葫芦、长乐、线葫芦等适宜保护地种植的观赏葫芦品种15个。现将几个主要观赏葫芦品种及保护地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赣农 《蔬菜》2005,(5):40-40
王西江是河北省高碑店村远近闻名的葫芦王。他种植的葫芦,一个能卖几十上百元。王西江的葫芦之所以卖得贵,主要是因为葫芦造型奇特,而且是生来就带着十二生肖、八仙过海、麻姑献寿、天女散花、八匹骏马、二龙戏珠等图案。这样的图案可不是葫芦自己生长就可以得到的。原来,王西江是在葫芦的生长初期给葫芦套上模具,  相似文献   

6.
一、肉葫芦的品种概况 日本肉葫芦——甜葫芦为瓠瓜大葫芦变种的一种栽培品种,我国古时候对大葫芦亦称匏〔Lagenaria siceraria(Mol.)Standlvar.depressa Makino〕,李时珍称无柄而圆大、形扁者为匏,亦称圆熟。 笔者试种品种种子引自日本,日本品种名叫干瓢葫芦或甜葫芦,系葫芦科、葫芦属一年生草本蔬菜。植株蔓生,一般蔓长1.5~3m,分枝多,能高产。 日本肉葫芦叶片圆形,大而厚、无裂刻,覆盖面也大;茎、叶和果实表面均密生白色茸毛;花白色,花柄长;多在日落前后开花,雌雄同株异花。 果实略扁圆或短卵圆形,果高及横径22~35cm,外皮草绿色,肉厚3…  相似文献   

7.
观赏葫芦属葫芦科瓠瓜属,原产热带,只作观赏,不能食用,果实为葫芦形或上部有一细长的长柄,下部似一个圆球体,皮色以青绿为主,间有白色斑,老熟果外皮坚硬,非常可爱,具有较高的观赏和艺术价值,是发展观光旅游农业的主栽品种之一。2000年杭州市蔬菜所开始引进观赏葫芦,并筛选出鹤首、长柄、天鹅、大兵丹、干成兵丹、本干成兵丹、小葫芦、腰葫芦、圆葫芦、牛腿葫芦、梨形葫芦、青葫芦、长乐、线葫芦等适宜保护地种植的观赏葫芦品种15个。现将几个主要观赏葫芦品种及其设施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主要品种及特征特性①小葫芦(大兵丹、干成兵丹、本干…  相似文献   

8.
一、四川柚类品种、品系类型较多。普通柚中的白心柚组有沙田柚品种群,文旦柚品种群及其他柚品种群,近梨形品种群,广倒卵形品种群,倒卵形品种群,葫芦形品种群。红心柚组的品种、品系与类型也不少。除此以外尚有杂种柚。沙田柚品种群中有古老钱沙田柚(长寿  相似文献   

9.
甜葫芦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葫芦是一种营养保健食品,经过特制加工后可出口日本创汇.在山东省有多年栽培历史.黑龙江省林甸县黎明乡从2000年引进,经二年的试验示范观察,甜葫芦在本地生长无病虫危害,长势良好,正常成熟,喜获丰收,示范区平均667m2(平方米)产葫芦8 500kg(公斤),折干条280 kg(公斤),纯收益1 100元,比当地大田平均667m2(平方米)增效益650元,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调整了当地的种植业结构.为确保甜葫芦的高产高效,在栽培中必须注意以下五点.  相似文献   

10.
云中仙子     
正作品利用根材原有的纹理、线条巧妙刻画了一位体态轻盈的仙子背影,配以祥云底座,仿似一位仙子踏云而去。  相似文献   

11.
肖飞 《花卉》2015,(1):44-44
阿里巴巴在美国纽交所一上市,钞票滚滚而来,马云便成了中国的首富,人们谈论得最多的是他的钱。我对马云有多少钱并无兴趣,因为这些钱和我没有关系,倒是对他在2014年6月18日和微软(MSFT)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的一个餐叙有些兴趣。  相似文献   

12.
赵俊 《长江蔬菜》2010,(1):26-27
葫芦[Lagenaria siceraria(Molina)Standl]原产于旧大陆热带,属葫芦科葫芦属,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在甲骨文中就有记载。葫芦是一年蔓生或攀缘藤本植物,以种子繁殖,枝蔓生长快,叶稠密,花白色,有麝香气味。果实嫩时可食用,要求有较长的炎热季节果实才能成熟。成熟的果实壳硬,可做乐器、瓢、工艺品以及虫具、小装饰品等。观赏葫芦属葫芦科瓠瓜属,  相似文献   

13.
去年冬天,在一农民手中购得一老葡萄藤根。根型奇异,色泽鲜明,线条扭曲流畅,仔细揣摩,发现其四面成型。去皮剪裁加工以后,针对葡萄根纹理较粗,干燥后易裂的缺点,采取了防裂措施,并多层涂漆上蜡,加强保护。最后配以杜鹃根底座,完成了这件“一根四景“的作品。根据作品特点,从四面观看,即是不同的景观。图一状似赤壁之战中的孔明,长袍大袖,伫立船头,巧借东  相似文献   

14.
新春屠苏酒     
邢湘臣 《花卉》2009,(1):42-43
在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中,酒文化是一枝独放异彩的奇葩,千百年来,相沿成俗,至今仍有“无酒不成席”的说法。古时“元旦”,亦非今日的阳历“元旦”而是古时辰(阴)历的一年之始,俗称“新年”、“春节”。古人在春节期间要祭奉祖先,祈祷天地,驱除恶魔,迎接喜神,庆祝丰收。但是在这众多活动中却离不开酒。  相似文献   

15.
食用葫芦又称“肉葫芦”、“菜葫芦”,更多时被称为“甜葫芦”,其食用部分是果实中肥厚的果肉,质地细密、口感绵软、鲜嫩,而且营养价值很高,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通常在成熟后将其削成条、晾干,利于长期贮藏保存,对外出口时品名为“干瓢”。  相似文献   

16.
石窟佛光     
每逢双休日,我都要去清凉山奇石市场转转。因为平时这里冷清,只有双休日才热闹。老杨的摊位是我经常浏览的地方。老杨为人爽快,买他的石头,他总是说:“只要你喜欢,给几个钱,拿走!”一尊静坐在石窟中的佛像,也是“给几个钱”被我拿走了。他说,这是我自己玩的。这佛像放在你的书桌上,静静地观赏不仅会感到心情舒畅,还会得到一缕佛光。借用他的吉言,这篇文章就叫《石窟佛光》。  相似文献   

17.
培育高耐湿涝的葫芦品种是一项应对湿害和涝害的重要措施。根据有关文献综述了葫芦科作物在耐湿涝遗传改良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葫芦耐湿涝野生资源及其进化,基于生理的包括根的形态、保护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等主要指标与相关分子标记的葫芦耐湿涝鉴定,加快葫芦耐湿涝的选育进程,以及利用基因工程转入包括活性氧清除、胁迫蛋白等在内的外源基因,提高葫芦的耐湿涝性。并对目前葫芦耐湿涝遗传改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应对策略进行了探讨与展望。  相似文献   

18.
西瓜嫁接栽培是一项防病增产、简便易行的有效措施。进行嫁接栽培,利用砧木的抗病性和强大的根系,可使连作地西瓜枯萎病发病率控制在10%以内。西瓜嫁接有插接、靠接、劈接、贴接等多种方法,其中插接法因操作简便,成活率较高而被广泛应用。但是采用葫芦做砧木插接,以前大都在砧木2子叶1心时嫁接,这时葫芦多为空心,插接后西瓜易在葫芦茎内扎根或造成葫芦茎裂开。成活率只有90%左右。近几年,我们通过葫芦砧不同苗龄嫁接试验,总结出“大芽大砧顶插接”新方法。该方法延长了砧木苗龄,使嫁接适期拉长,采用西瓜小苗(大芽)插接…  相似文献   

19.
在山东龙南,一半以上的大餐馆、酒店、企业食堂都向他订购韭菜;他每天卖出的韭菜都在250kg以上;他的韭菜不用自己浇水、施肥,却长得又快又好,他因此被称为龙南“韭菜王”。“韭菜王”名字叫廖彩和,1997年在全南县大吉山钨矿下岗,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原来没种过田,也不知道怎么种菜。廖彩和说,他学会种菜是“逼”出来的。和妻子下岗后,迫于生计,他开了个修理店。一年下来除掉店租、税费,没赚到多少钱。转而去开豆腐店,卖豆腐的人多,他也没赚到多少钱。想了很久,廖彩和合计了一下,种菜、种田花钱不多,农业税在逐年减少。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相似文献   

20.
鄂砧1号是用日本葫芦H08自交系作母本,武汉地方葫芦H06自交系作父本配制而成的远缘葫芦杂交种。采用鄂砧1号等不同砧木嫁接西瓜试验结果显示,与其他参试葫芦砧木相比,鄂砧1号发芽率高,出苗整齐,苗壮;与西瓜嫁接亲和性好,共生力强,结合面致密,成活率高;抗枯萎病,耐盐碱,叶部病害轻;嫁接后增产效果明显,对果实品质影响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