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两种芦荟的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中国芦荟和木立芦荟为试材,取其茎段和叶为外植体研究芦荟的组培快繁。结果表明:①外植体以茎段为佳。②适当浓度的NAA对荟出芽(0.2mg/L)和长根(0.5mg/L)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浓度过高则抑制出芽和根的分化。且培养基中加入NAA有利于壮苗。③初代培养和继代培养的培养基均以MS+BA5mg/L NAA0.2mg/L 活性炭1.5‰最优,中国芦荟的繁殖系数大于木立芦荟。木立芦荟生根培养基以MS+BA4mg/L NAA0.5mg/L 活性炭3‰为佳,中国芦荟生根培养基以1/2MS+NAA0.5mg/L IBA0.5mg/L为佳。  相似文献   

2.
蔡小东  张金晶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2):2565-2567
以木立芦荟(Aloe arborescens var.natalensis)幼嫩茎段为外植体,进行了不定芽诱导及生根的研究。结果表明,以0.1 g/100mL升汞处理外植体10min的灭菌效果最佳;MS+0.1 mg/L NAA+4.0 mg/L 6-BA的激素组合的出芽率为36%;筛选出木立芦荟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0.2 mg/L NAA+4.5 mg/L 6-BA。  相似文献   

3.
木立芦荟的试管快速繁殖及核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木立芦荟的茎尖和茎段为外植体 ,筛选出不定芽诱导及增殖的培养基分别为MS 6 BA 3mg/L IBA0 5mg/L、MS 6 BA 2mg/L IBA 0 5mg/L ;生根培养基是MS NAA 0 5mg/L。以试管苗的不定根为实验材料 ,进行压片 ,分析细胞分裂中期的显微照片 ,按Levan方法分类结果表明 ,木立芦荟的核型为k(2n) =6St 8Sm。  相似文献   

4.
芦荟快繁体系建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大规模快速生产芦荟组培苗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3个芦荟品种的茎尖分生组织为外植体,用含不同浓度6-BA和NAA的增殖培养基和含不同浓度NAA的生根培养基进行组织培养,研究不同培养基对芦荟组织发育的影响。[结果]在诱导芦荟侧芽分化的过程中,增殖培养基成分为MS+6-BA 3.0 mg/L+NAA 0.2 mg/L时,诱导效果比较理想,平均诱导出3.6个芽;在诱导生根的过程中,生根培养基成分为MS+NAA 0.2~0.3 mg/L时,生根率较高,平均生根数为7.8~8.2条,根较长且都为正常根。[结论]芦荟组织培养和快繁的培养基最佳配方为:增殖培养基MS+6-BA 3.0 mg/L+NAA 0.2 mg/L、生根培养基MS+NAA 0.2~0.3 mg/L。  相似文献   

5.
木立芦荟离体快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木立芦荟茎段为外植体进行快繁试验。结果表明,MS适宜不定芽分化,MS+BA3.0mg/L NAA0.1mg/L为最适宜增殖培养基,光照时间及光照强度影响不定芽分化,继代次数为3-7代为好,适宜的生根培养基是1/2MS+NAA2.0-5.0mg/L BA0.01mg/L。  相似文献   

6.
木立芦荟和三角芦荟的组织培养和低成本快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MS+BA3+NAA0.2和MS+BA4+NAA0.2分别为木立芦荟(AloearborescensMill)和三角芦荟(AloemitriformisMill)的诱导培养基.1/2MS+BA2+NAA0.2和MS+BA3+NAA0.2分别为两种芦荟的增殖培养基,对茎段、茎尖和吸芽进行离体培养.以4周为一个继代周期,每周期可增殖6~8倍,现已经过26个继代周期,一个外植体每年可增殖至813个芽苗.为减轻褐化,降低温度至22℃、光照强度800lx,附加活性炭3~5g@L-1.用白糖替代蔗糖,自来水替代蒸馏水,果酱瓶替代三角瓶,既不影响培养效果又可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7.
芦荟组织培养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芦荟3个主栽品种的茎段,顶芽,花萼和叶片为外植体进行无菌培养,结果表明,(1)诱导愈伤组织;中国芦荟以顶芽,茎段的愈伤组织发生率最高,其适宜培养基为Ms 6-BA1.5mg/L IBA0.1mg/L;库拉索芦荟的顶芽,茎段和花萼均有较高的愈伤组织发生率。其适宜培养基为Ms Kt1.0mg/L NAA0.2mg/L;木立芦荟的茎段,顶芽以Ms 6-BA2.5mg/L NAA0.2mg/L培养为较佳。(2)芽的分化与继代培养基;中国芦荟以Ms 6-BA2.0mg/L NAA0.2mg/L较佳;库拉索芦荟以Ms 6-BA2.0mg/L IBA0.1mg/L为较适;本立芦荟以Ms 6-BA2.5mg/L NAA0.1mg/L为较好。(3)生根培养基;中国芦荟以Ms IBA2.5mg/L NAA0.2mg/L,库拉索芦荟以Ms IBA0.1mg/L NAA0.01mg/L,木立芦荟以Ms 6-BA0.5mg/L IBA0.2mg/L为较适。  相似文献   

8.
芦荟的组织培养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芦荟的茎或带腋芽的嫩茎段为外植体,进行试管培养,结果表明都可以萌生出幼苗。经试验筛选出各培养阶段最适宜的培养基为:初代培养,MS+6BA2mg/L NAA0.2mg/L(单位不同);继代培养,MS+6BA2.0 NAA0.1;生根培养,1/2MS+NAA0.5。  相似文献   

9.
牛亚玲  董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0957-20958,21162
[目的]建立一个比较合理和完善的芦荟组织培养体系,为大规模快速生产芦荟组织培养苗提供依据。[方法]以木立芦荟和中国芦荟的叶、茎尖和根为外植体,接种于不同激素配比的MS和N6固体培养基上进行组织培养,研究不同培养基对芦荟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在不定芽诱导过程中,茎尖在培养基MS+6-BA 3.0 mg/L+NAA 0.2 mg/L上的芽诱导率最高。在诱导生根过程中,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NAA浓度在0.2~0.3 mg/L时芦荟组织不定芽生根效果较好。[结论]芦荟组培效果受到遗传基因型和外在培养条件的双重制约。  相似文献   

10.
以百合西伯利亚和索邦的茎尖、鳞片为试材,研究了培养基类型、激素浓度、活性炭对百合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茎尖分化的适宜培养基为MS+BA 1.0 mg/L+NAA 0.5 mg/L和MS+BA1.0 mg/L+NAA 0.1 mg/L,诱导鳞片产生不定芽的适宜培养基为MS+BA 0.5 mg/L+NAA 0.2 mg/L,西伯利亚的分化率高于索邦;百合继代增殖的适宜培养基为MS+BA 0.5 mg/L+NAA 0.2 mg/L;添加活性炭可提高生根率。  相似文献   

11.
12.
猪大肠杆菌病病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猪的大肠杆菌病主要由产肠毒大肠杆菌(ETEC)引起,包括仔猪黄痢、仔猪白痢、猪水肿病等就ETEC的毒力因子和O抗原群,猪的日龄及其肠道受体与这些疾病的关系作了比较详尽的综述并讨论了可能存在的其它猪大肠杆菌病病型  相似文献   

13.
14.
15.
本文对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计算,从数值上对古典风险模型与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比较,进一步说明了二者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6.
观察测量屠宰肉尸452头,其中440头为有无腹股沟深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10头为后躯被检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2头为管道注射,观察引流区。结果:1.猪有腹股沟深淋巴结,在统计230头,460例肉尸中,有24头存在,占10.43%。腹股沟深淋巴结平均重0.88±0.38克,平均大小为2.82±0.70×1.64±0.36×0.47±0.13厘米;汇集股部内侧和下腹部的淋巴液,注入髂内侧淋巴结。2.髂内侧淋巴结平均重1.87±0.71克,平均大小为3.19±0.80×1.38±0.42×0.55±0.18厘米;输入管数为5—6条,管外径为0.09±0.04厘米,输出管数为1—3条,管外径为0.24±0.10厘米。3.髂内侧淋巴结收纳腘浅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和髂下淋巴结引流区的淋巴液和部分盆腔内脏的淋巴液。管辖范围广,位置恒定,淋巴结较大,浅在胴体脏面,易找到,不破坏商品,不影响商品的外观,是屠宰肉尸后躯被检的主要淋巴结。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本文用比较组织学方法,观察大量舌组织切片,初步发现:舌感受器随着动物进化发展在种类与形态结构上有较明显的差异,两栖类最为简单,只看到游离神经末梢;啮齿、偶蹄和食肉类较复杂,有游离神经末梢、丛束状神经末梢、味蕾和肌梭等;人类最为高级,结构最为复杂,增加了肌间结缔组织感受器、肌束膜感受器、血管旁感受器和肌腱感受器等。此外,本文还对上述感受器进行了生理机能、组织发生和生物进化方面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